常态下见功 亲和中显力
——2011年浙江省数学高考卷(理科)对教学方式改进的启示

2011-11-21 02:37
中学教研(数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功底试卷试题

(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浙江杭州 310003)

常态下见功亲和中显力
——2011年浙江省数学高考卷(理科)对教学方式改进的启示

●李学军

(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浙江杭州 310003)

2011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初看感觉简单,细做并不顺手.

试题呈现常态:文字简练、表述无新,与复习所用之题看似相同;试题表现亲和:减小了考生理解题意的压力,增强了考生动笔尝试的信心.但真正做起来并不顺手,没有一定的数学功底,有些试题完不成或能做完但要耗时;没有一定的数学能力,部分试题做不出或做不对.

因此,2011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以下均指理科试题)有一个特点:用“常态”试题考查学生的数学功底,在“亲和”中使考生显现数学能力!这种命题方法能增加教师、学生对试卷的认可度,也能实现数学高考必须具备的功能,同时对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进也具有启示作用.

1 常态下见功

不从新颖角度,而从数学内部编制与模拟题面貌相似、立足视角独特的试题,在返璞归真中仍蕴含着数学高考必有的功能.

笔者认为:试卷通过下列4条途径考查了考生的数学功底,检测高中数学的教学状况.

1.1 为揭示概念本质设幕

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是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的本质.2011年试卷通过设幕、设境,考查考生对数学概念的本质理解.只有理解者,才能揭开大幕,进入情境,解决问题.整卷中大部分试题都具有这一功能,仅举几例如下:

三视图的本质是什么?是从正、俯、侧3个角度看几何体.试卷第3题直视本质进行考查,这使机械理解三视图者,会感觉到纳闷、困惑.

在第10题中出现集合,意在考查对集合语言表示的问题的本质理解,定向于判断2个方程的零点个数的配对情况,并通过尝试与集合对应找出存在的配对情况,得出正确结论.

“设幕”是命题者对本质理解的产物,而考生面对题目信息,揭幕求本,能折射出他们的数学功底——概念、公式和法则的理解水平.

1.2 为运用基础知识设分

高中数学教学必定要带来数学知识的增长,这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数学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运用的基石,高考对其的考查是必然之举.2011年试卷在这方面的考查中,不仅设置的试题呈常态,而且分值也有所增加.涉及总分至少有70分,这些试题都不是模拟题的再现,而是经过加工的,有些还直接取自教材.考生能否得到这些分?主要是看其运用基础知识的水平了.

“设分”是命题者期盼考生能获得成功,也能有效考查学生的数学功底——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3 为选择基本方法设境

数学基本方法,也是高中数学增长点之一,高考历来重视对其的考查.而在2011年的试卷中,方法的考查是结合情境进行的.主要有2种途径:

(1)借题考查基本数学方法,例如第6题考查“配与凑”的转化方法;第16题考查判别式法;第19题第(2)小题考查比较法;第21题考查“点差法”、“待定系数法”等.

(2)提供一题多解的途径,让考生正确选择方法,使考生的数学高考试题即使做对,仍有时间上的差别.例如:第1题可运用画图像求解,也可以直接解2个方程得解,把选择项逐一代入条件验证也是一种方法.

“设境”表示数学基本方法必定与数学问题相伴,因此,通过问题情境,能有效检测考生的数学功底——对数学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水平.

1.4 为显现数学能力设点

发展高中生的数学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追求.2011年的浙江卷仍延续能力立意,但在考查设置上略有变化.

首先,选择题、填空题及解答题的压轴题在能力考查的综合度、思维的深度、灵活度都有所降低;其次,能力考查渗透在多道试题之中,形成多点设置.如第5,10,15,16,17及各解答题的第(2)小题等,都内含着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其中第5题从观察条件到建立图解模型,既是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也是一种建模能力的考查,同时,还含有对尝试验证方法的考查;第10题考查转化数学问题的能力,要求能借助分类讨论找正辨误;第15题既是对建立数学模型能力的考查,也考查运算求解的能力;第22题涉及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和运算求解等能力的综合考查.

降低难度、分散能力考查点.这样的“设点”,既体现命题的能力立意,又能使考生带着较好的心态,显现个体的数学功底.

2 亲和中显力

亲和源于对试卷的第一印象,当做完试卷,知晓试卷之不易后,仍感觉到2011年的试卷,相比2010年的试卷,仍能算是亲和的.

(1)亲和首先是因为试题的呈现形式是常态的,这使学生个体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与理解试题之间的距离缩小了,学生面对试题,首先不是拨开云雾,而是可以直视理解.

能不能理解问题,进入题境,发现方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仍能考量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压轴题面貌改观.第10,17,22题,虽然有思维量,但考生能理解题意,可以尝试解决.

(3)所有的解答题仍是考查考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通性、通法,以及与后续学习紧密相关的学科主干知识.但试题的门槛降低,进入容易,这使大部分考生能心态良好地面对,但进入不等于可以出来,缺少独立解题体验、能力不强的考生不可能在此发力,有些也发不出力来.

试题还有下列表现:

(1)无障碍的送分题,即仅凭记忆能解决的数学问题没有引入试卷,所有的试题都是需要经过数学思维的.

(2)引入经历尝试、判断、取舍,推理、计算的题有所增加.例如,第1题将解方程融于函数理解中;第2题考查复数运算,安排了先设再算;第6题中公式运用需要整体理解、整体变形;第13题考查二项式定理,也是需要先设再求,通项公式成为建立等式的工具;等等.

(3)个别试题的结论不美.试题紧扣数学内部存在的关联,不讲究所得结论的简洁,这也可以理解为:还数学本来的面目,即考题不是教学中凑好的题,而是更接近真正的数学问题.

可见,在亲和中,试卷仍能实现:无力者无得,有力者有得,力弱者少得,力强者多得.这不仅降低了试题难度,而且保持了区分度.

3 试卷对教学方式改进的启示

“常态下见功,亲和中显力”表明:试卷在服务于高等学校招生的同时,仍引导着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进,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

2010年笔者曾对20余所学校的高三复习进行调研,对采集的信息整理、研究,基于调研所得来研究数学高考试卷,有下列启示:

试卷显现了“反对题海战术、提倡轻负高质”的导向,也在呼唤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揭示概念的本质、概括数学思想方法,能打下扎实的数学功底,积蓄解决数学问题的力量.

因此,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需要:

3.1 改进学习途径

教师都知道,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数学思想.如何体现重视?2011年试卷的启示是:要有有效的学习途径.

经过“题海训练”,而没有亲历过自主探究过程的学生,面对数学高考试题,常常会以追忆、联想已知的问题开始.当遇到的高考题是改编过的,题海所得的经验不仅不起作用,还会带来费时、心理紧张、久忆无果的情况,只会降低成功解决的概率.

在高考中,成功解题的背后,是学生具有平时亲历过的成功解题的经历;学生能自如调用知识、方法,运用数学思想,其背后也是学生具有平时成功调用的经验与积累.学生平时的成功,有教师教、示的因素,但也少不了学生的自主活动、交流反思和归纳概括的成份.因此,教师需要设置问题、安排场合、组织活动、适时点评、及时归纳概括,这样的学习途径对目前来讲确实少了.

3.2 教师做点研究

试卷明显地表明“要改进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增加“学”的成份.

如何调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新知的学习?如何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如何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时,需要继续研究和实践的问题.

为增加数学教学中“学”的成份,必需增加教师“研”的时间.一是做些初等数学的研究,能设计出一些好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动起来;二是能研究在学生活动后,如何组织学生交流,并及时对学生的思维所得进行归纳、概括和提升;三是要研究数学的核心概念,把握高中数学的知识网络,掌握主干知识的概念本质,知晓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3 关注数学理解

2011年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从学科内部出发,编制出一批面亲和、视常态的试题,这是命题者对数学理解的产物.这启示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不能仅关注解决个别数学题目,而需要关注数学理解,研究问题的本质,研究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研究问题的起源与变化.

这可以成为高三备课组的研究内容,也是一线教师每年可以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的一项研究.

3.4 正确定位目标

是什么水平,能正常发挥出来,应该是高中数学复习教学的目标定位.教学中的要求过高,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要求过低,也是浪费资源.

2011年的数学高考试题虽然与模拟题有相似之处,但其视角独特、能力立意.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成功解决是不可能的,差距必然会有,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有目标、有侧重地把能做到的事真正做好.

猜你喜欢
功底试卷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文化传承离不开扎实深厚的“功底”
“余派”创造的成功经验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