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静华,濮 欣,李燕明,张灵芝,张智敏,叶沐镕,黄 艳
(中山市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广东 中山528400)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身体的不同体质特征有一定的关系,通过调整体质可以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作用[1]37-39。预防医学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领域,而体质与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在中医预防医学体系中,重点在于“治未病”理论,而“治未病”则主要体现在对体质的干预。因此通过中医的体质测评,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健康指导提供依据。在中医学“治未病”理念指导下,对人群中的体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探索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个体化诊疗和健康管理模式。2010 年3 月1 日—2011 年1 月1 日,笔者对中山市大信新家园社区的人群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本调查以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为平台,通过对大信新家园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调查,确定本社区居民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并据此制定本社区有中医药特色的群体性健康管理规划,为在该社区开展以中医辨体调养和传统养生技术干预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活动提供基础资料。
为中山市大信新家园社区全体居民。纳入标准:知情同意,既往未患重大疾病,近期无明显身体不适。排除已明确患有任何疾病及拒绝填写体质调查问卷或不能配合完成中医四诊检查者。符合调查要求者237 例,其中男115 人,女122 人;年龄21~74 岁。
由经培训的医师与护士发放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国籍、出生日期、婚姻状况、出生地、职业等项目)、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病史信息、中医体质测定问卷、中医面诊等。体质分类方法是在北京王崎教授体质9 分法基础上加以修订而成,将体质类型分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瘀血质、特禀质和血虚质[2]。问卷独立填写,当场自填收回,对无能力填写者则由调查员询问填写。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的问题,每一问题按5 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每个条目原始最低分是1 分,最高分是5 分,10 个亚量表分别计算分数。先计算各亚量表的原始分数,即原始分数=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计算原始分数后再换算为转化分数,各亚量表的转化分数为1~100 分。转化分数= [(原始分一条目数)/(条目数×4)]×100。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I≥60 分,且其他8 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40 分时,判定为“是”;否则判定为“否”。偏颇体质转化分t≥40 分,判定为“是”;否则判定为“否”。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偏颇体质转化分t≥40 分,说明兼夹两种或两种以上体质。亚量表分数越高,该体质类型倾向越明显。
资料收集后,数据经录入后采用SPSS 18.0 软件包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调查所得体质的分布按人数多少排列依次为:湿热质(58 人)、气虚质(49 人)、痰湿质(49 人)、阴虚质(38 人)、气郁质(31 人)、平和质(28 人)、阳虚质(26 人)、血虚质(11 人)、瘀血质(7 人)、特禀质(5 人)。在237 人中,单一体质177 人,兼夹体质60 人。单一体质排列前3 位分别为:湿热质(41 人)、痰湿质(33 人)、平和质(28 人)。见表1。
表1 237 名调查对象的10 种体质分布百分比 %
本研究237 人中,男115 人,占48.52%;女122 人,占51.48%。男平均年龄为(42.30 ±11.49)岁,女平均年龄为(39.86 ±11.49)岁,男女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37 名调查对象的体质和性别分布进行χ2检验,求得χ2=30.159,P<0.01,不同性别的体质分布差别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对常见体质和年龄分布进行χ2检验,除气郁质外,其余体质在不同年龄层的分布差别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237 名调查对象的体质与性别分布 %
表3 237 名调查对象的常见体质与年龄分布%
从大信新家园社区人群体质的分布看,兼夹体质现象普遍存在,个体可出现不止一种的体质类型,以往人群中体质类型的调查也有报道[3],提示人们在身体调养时应对机体进行综合调治以免顾此失彼。从此次调查体质分析中发现,湿热质、痰湿质所占比例较大,中山地处岭南,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区域,受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闷热、潮湿,且喜食肥甘厚味之品,造就了湿热质、痰湿质的形成,调查中自诉有不同程度的困倦、乏力、喜静不爱动、急躁易怒等症状,这与相关的岭南地区体质调查结果一致[4]。气虚质占总数的20.68%,是以元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分析气虚质为多的原因主要有,现代都市人普遍存在运动不足、锻炼缺乏,加之中山地处气候偏热,人们过食冷饮等造成体内元气虚衰。
分析男女体质差异可见,男性体质分布前3 位为湿热质、痰湿质、平和质;女性体质分布前3 位为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由于两性遗传、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形态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两性对不同病因易感性及疾病类型倾向上的不同[5]。《普济方·卷三百三十二》曰:“男子以阳为主,则阳胜乎阴;女子以阴为主,则阴胜乎阳。”男性为阳刚之体,脏腑功能较女性旺盛,发病以实证为主,体质较强;女性为阴柔之体,阴盛阳衰,脏腑功能较男性偏弱,妇女有经、带、胎、产、乳等生理特点,易耗伤气血,体质较弱[1]29。
调查中山大信新家园社区人群以30~39 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发现该年龄段人群体质气郁质比例较其他年龄段人群明显增高。考虑与现代工作竞争压力大,工作量大,任务重,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成本不断上升,该年龄段人群长期受工作、生活及家庭压力影响有关。情志是形成体质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容易出现以烦躁易怒、抑郁不乐、心身疲倦为特征的气郁质,提示针对该人群应加强心理干预。另外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分布随年龄增长而大致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正气由盛至衰,正气不足,因此导致水湿痰饮等代谢产物堆积,而出现相应体质[6]。
总之,本次调查对大信新家园社区人群进行体质辨识,获取了该社区中居民中医体质的基本资料,对于分析其健康现状,开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中医“治未病”工作,提高其健康水平具有一定意义。但仍然存在样本量小,问卷中有的条目时常有不能理解和涉及隐私而影响其真实性等问题,我们正努力改进,从而获得更准确的调查结果。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能接受中医体质辨识,做到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传、瘥后防复。
[1]王琦,盛增秀. 中医体质学说[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王琦.9 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9.
[3]陈润东,杨志敏,林嬿钊,等.中医体质分型6525 例调查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2(2):104-106.
[4]莫润田,曾勇,吴定芬,等. 岭南地区居住人群中医体质调查[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2):18-19.
[5]陈慧珍. 妇女体质分型与临床意义[J]. 广西中医药,1988,11(1):25.
[6]何裕民,严清,高钦颖,等. 略论体质与年龄:附2 268 例对象体质与年龄的调研分析[J]. 中医药学报,1986,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