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鹏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3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是落实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为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中的学生干部作为大学校园中特殊群体,是高校校园中最富有活力的群体,是优秀大学生代表,他们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缜密的思维能力、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成为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主体。将学生干部吸纳到党组织,必将为党的事业补充新鲜血液。
1.对学生干部入党标准的认识还存在误区。高校目前吸纳学生干部入党基本条件与普通学生评判标准大致相同,奖学金、评优、民意测评等成为发展党员的主要和先决条件。相同条件优先发展学生干部已经成为高校发展学生党员较为普遍的做法。由于学生干部在奖学金评定和评优等方面比普通学生有优势,因此加入学生干部队伍获得发展党员的条件已经成为一些入党动机不纯的学生干部加入党组织的“途径”。而采取与普通同学相同的发展标准只能纵向比较,不能在横向学生干部之间进行比较。
2.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干部党员发展工作产生了干扰。随着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数量的增加,用人单位不断提高选聘条件门槛,学生干部、党员、奖学金等条件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敲门砖”。学生干部中的党员是大学生中优秀学生群体,他们广泛的大学生活阅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良好的组织能力为用人单位所青睐。加入学生干部队伍既能拓展自己能力结构,也能在奖学金评定中获得相应加分,还能为加入党组织创造条件。因此,在高校中大批学生纷纷加入各种类型的学生组织,如学生会、自管会、社团联合会等等,一部分学生加入学生干部队伍是为自己搭建发展的广阔平台,但一些动机不端正的人,为增加就业砝码,先加入学生干部队伍,再借助社会关系,使从事党务工作人员违反原则地把一些尚不具备发展条件或发展条件不成熟的学生干部发展为党员。
3.学生干部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重前期发展,轻后期教育”的现象。一些学生干部被吸纳到党组织后认为再在学生干部队伍中也没有什么“奔头”了,就逐渐出现消极怠工或者直接就脱离学生干部队伍的现象。由于高校对学生干部党员的监督和考评机制尚不完善,在一些学生干部中逐渐形成“党票到手,革命到头”念头。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兼任,而辅导员本身就经常和学生干部接触,建立起一定的感情,并且要依靠学生干部开展工作,因而辅导员碍于情面往往对于学生干部党员中的这种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加之高校学生党员人数的大量增加,从事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无暇顾及这些“特殊”学生干部党员,逐渐形成了“重前期发展,轻后期教育”现象。
4.学生干部党员的监督考评工作机制不完善。高校尚未建立符合学生干部党员实际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无法对学生干部在入党前后的现实表现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全面的评价和有效的监督。即使有些高校建立了严格的管理措施,但在执行的过程中被人为“软化”。在处理不合格学生干部党员的问题上,从事学生党务工作人员怕断送他们的前途,违背工作原则,主张“教育从严,处理从宽”,甚至将不合格的学生干部党员包容起来,使有效的管理措施发挥不了作用。
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中优秀群体是高校发展党员的主力军。由于“学生干部”这一特殊的身份特征,使得入党条件与机会明显优越于普通学生,造成了学生干部党员数量明显高于普通学生党员数量的状况。既影响了学生党员队伍结构,也影响普通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高校在学生干部中发展党员,不仅要从高校承担的历史使命上来处理发展学生干部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1]也要按照辩证法的观点来认识发展学生干部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高校发展学生干部党员要从纵向比较确定发展数量,从横向比较确定发展质量,并在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建立学生干部发展党员的基本条件,使其发展标准在学生干部同一层面进行比较,既保证发展数量的公平,又保证发展质量的提高。
发展优秀大学生加入党组织,本身就是将发展对象从原来的“自然成长”、“自我成熟”的过程转变为“培养成才”、“教育成熟”的过程。[2]由于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学习成绩、模范作用、现实表现等方面各有所长,因此应当分别建立符合两类群体实际的弹性发展标准,以适应两类群体发展要求。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依据学生党员发展总数,确定两类群体适当的发展比例,在数量上使得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之间发展均衡。再依据学生干部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干部实际的党员发展标准,确保所发展党员的质量。建立弹性党员发展标准不仅使得学生干部发展党员在学生干部同一层面上进行比较,而且淡化了学生干部在党员发展中的优越性,保证了发展的学生干部党员的质量。
党员发展工作就其内容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工作,二是接受预备党员工作,三是对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3]其中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是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面广量大,难度也大,周期较长,同时也是考察学生入党动机正确与否的关键期。重视学生干部党员发展“入口关”,保证学生干部党员质量,关键在于选拔思想端正、素质良好的学生加入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个体素质高,发展的学生干部党员质量方能得到保障。
在吸纳学生干部加入党组织要把发展工作重心前移,将学生干部工作过程与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融合在一起。选拔学生干部时不仅要对其加入学生干部队伍动机考察,还要对其个人素质和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在培养学生干部过程中一方面要实施以党员行为准则为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全程考核”,实施“逐点淘汰”,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发展党员的基本条件挂钩,引入党员发展的横向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另一方面通过例会、交流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学习培训,以确保学生干部队伍整体质量良好。
加强对学生干部党员的培养教育,不仅要从思想教育工作抓起,而且要在社会工作中培养考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通过用优秀教师以身示范去影响、熏陶学生干部党员,让思想教育成果潜移默化地转化为自身内在需求。
一是成立学生干部党员支部,着力加强党支部建设。坚持“学生干部支部建设以学生干部为主”的做法,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党员在基层组织工作中的作用,使其既成为支部工作的对象,又成为支部开展工作的骨干力量。通过有意识地分配任务、压担子,让学生干部党员在不同的角色中转换,积极主动承担工作,锻炼社会工作能力。二是加强从事学生党员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学生辅导员是基层学生党支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具体操作者,学生辅导员与学生干部接触最为密切,对学生干部影响作用最大,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党建工作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干部素质培养。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理论和业务水平,提升素养。三是成立学生干部党员教育组,建立导师制。成立由高校领导、教授或者学生喜爱的教师等组成的学生干部党员教育组,建立学生党员导师制。学生干部党员按照自身专业、喜好等实际情况选择导师,或者教育组成员根据学生干部情况自由选择学生干部,让学生干部直接参与其导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嵌入式”培养。通过导师良好的教师风范和职业道德修养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干部党员,让其在具体的实践中锻炼成才。
加强对学生干部党员的考察和监督,是保证党员质量关键,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干部党员生活在学生当中,其自身形象有很大的辐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干部党员在学生中的影响不亚于教师,学生干部党员表现好可以是一面旗帜,反之则会影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特别是在现在价值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逐渐开放的时代,学生干部党员旗帜作用尤为明显。正面的旗帜作用能影响到周围同学为之努力,反之则会影响整个学生党员队伍形象。因此学生干部党员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和形象,关系到学校的校风和学风,也是学校党建带团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突破点。
依照学生干部党员的标准强化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将党员的标准与新时期社会和高校对学生干部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学生干部党员的条件、标准和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督察、评比和奖励措施并公示于众。每学期在学生中进行“满意度测评”,将测评结果与学生干部评优等挂钩。建立学生干部党员成长记录袋,将学生干部党员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以及教师、学生等评价记录存入成长记录袋中,并将成长记录袋归档在学生学籍档案中。以此营造全员监督的氛围和制造适当的压力机制,使学生干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逐渐内化为一种“自律”行为。
制定学生干部党员质量跟踪卡。质量跟踪卡大致应包含学习成绩、学生干部任职履行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满意度测评结果、导师考察意见等。依据质量跟踪卡制定学生干部考评办法,每一学期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将考评结果与学生干部党员的奖励、评优及学生干部任职情况相结合,并将考评结果进入学生档案。对学生干部党员的考评由高校党组织统一安排,考评分学期进行。根据考评情况设“A、B、C”三个等级,对于连续两个学期考核等级为“A”的学生干部党员作为向用人单位推荐的重要依据。对于连续两个学期考评等级为“C”的学生干部党员由高校党组织进行谈话,责令其整改,如果下学期考评仍然为“C”,则取消其学生干部资格,严重者可对其进行党内处分。
总之,学生干部党员发展、培养、监督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系统的工程,工程的核心在于“培养教育”,学生干部党员质量保障体系除了上述五个方面外,还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宽教育思路,为学生党员质量提升营造一个形式、内容多样的培养教育氛围,将外在的监督和考核等形式最终内化为个体自觉行为,促进其长足发展。只有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才能为党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生力军。
[1]陈英军.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
[2]谭琪,李冰水.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3]张勇华.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