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忠
(中共吉林市委党校科研处,吉林吉林132011)
中国共产党和他领导的民族解放、国家振兴的事业,其间无论出现怎样的曲折坎坷,无论遭到怎样的诋毁冲击,却都坚定不渝地始终代表了辛亥革命百年来中国历史发展潮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承担起和最终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虽然仅仅是创建了流于形式、注定短命的共和政体,但是毕竟开启了新时代的大门。它虽然没有从根本上终结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中国依旧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落后国家,但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启却产生了深刻影响。
辛亥革命政治变革的第一个重大成就,是推翻了封建皇权帝制,彻底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废除帝制、民主共和的近代理念深入人心,从此不可逆转,这是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之首。
辛亥革命政治变革的第二个重大成就,就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也是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尽管短暂,而且是软弱的和带有妥协性的,但是在共和建国运动中,及时地颁布了许多新法令,特别是颁布了具有民主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虽然它徒具形式,但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民主自由权利。中国社会经历了这次宪政思想、民主观念和民权启蒙的洗礼,即使在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独裁专制也在一定程度得到遏制,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更是成为一场举国讨伐的闹剧。
南京临时政府所颁布的《临时约法》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一点,虽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没有立即实现,但对于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却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此后,民主、共和已成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此大环境下,不同立场的政党、社团、报刊纷纷建立,形形色色的“学说”、“思潮”、“主义”开始流行,各阶级、各阶层、各领域的代表人物纷纷登台亮相,各种名目的纲领、政见、宣言广为流传。晚清时期,革命党人的许多报刊还只能在租界或海外印制,然后在国内秘密传递,而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上,就可以公开地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此外,其他早期宣传共产主义的刊物、文章和译著都可以公开发行。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胜利,把中国人民从1840年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不仅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一些最初的政治障碍。
辛亥革命的成功,在中国大地上竖起民主共和旗帜的同时,也启动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振兴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辛亥革命的成功,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拓宽了视野,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民主与科学,是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讲,它不仅召唤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到来,而且为共产主义在中国打开了通道。
晚清以降,自然科学、重商主义、进化论、人权学说、宪政思想等西方近代思潮就进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与科学逐渐成为人们进一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反对传统封建文化和军阀专制最有力的思想武器。“这无疑有利于吸引和动员人们关注和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民主精神和现代公民意识。从此,中国开始走出家族统治和王朝更替的封建社会形态,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下,加快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判断、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向现代社会转变。”[1](P30)
辛亥革命时期的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为顺利地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作了思想动员,而且为以后的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提供了思想动力、理论指引和人才支持。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界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了辛亥革命思想解放运动的成果,不断进行新的思考与探索,将目光转向社会主义,把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推向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的短暂胜利和对三民主义的广泛宣传,曾经在全国出现了变革旧制度的强大声势,不仅冲击了封建经济基础,而且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也有所遏制。南京临时政府时期颁布了许多激励、保护和发展近代工商业的政策法令,各地一度出现了兴办实业、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潮。虽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特征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但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
1912年到1922年,中国民族工业无论从设厂数目、投资规模,还是从增长速度方面,都是其产生以来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据统计,从1912年至1919年,新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的民族资本就达1.3亿元,几乎接近过去40多年投资总额1.5亿元的水平。“从1914年到1919年,民族资本共新设厂矿379家,新投资本8580万元,年平均设厂数和投资额均比此前19年间增长一倍以上。从1913年到1920年,民族产业资本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54%。民族资本在全国产业资本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16%增至1920年的22%。”[2](P37)这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近代工业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引起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在民族资产阶级有所发展的同时,中国无产阶级的数量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894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约有10万人,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 万人以上。”[3](P38)近代中国的无产阶级,除了产业工人主体之外,还包括与其处于同等或类似地位、与机器大工业生产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非产业工人,如手工业工人、运输工人、农业雇工、普通职员等,其总数估计约为4000万人左右。
中国无产阶级日益成为近代中国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这促进了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为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扎根提供了丰厚的社会土壤,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辛亥革命的伟大成就曾使人们盲目乐观,一度认为在完全照搬西方设计了共和制度、约法议院等框架之后,就能如愿地顺利运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就可以救中国。然而,严酷的事实是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而且失败得迅速、彻底,连孙中山本人也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4](P104)
当时中国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发觉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它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在帝国主义时代,走资本主义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三个月,就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政府所取代。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都陆续失败,事实进一步证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异常强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和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由于其固有的阶级局限性、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旧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即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道路,已经走不通了。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更加尖锐。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通过它们的代理人的各派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进行更加残酷的统治和更加疯狂的掠夺。中国孕育着一场范围规模、影响力和动员力远远高于辛亥革命的全新革命。中国革命必须有新的领导,必须走新的道路。这个新的政治领导者,就是中国的无产阶级,新的道路就是其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无产阶级随着自身的队伍壮大和经济政治斗争的高涨,在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在新思潮的影响下,迅速地觉醒、成长起来,并很快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历史性地落到中国无产阶级身上。
但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并发挥自身的革命作用的。由于生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无产阶级自身难免带有一些弱点,它除了人数少之外,还受到传统宗法行帮、宗教迷信等种种封建意识侵蚀,受小生产者思想的影响较深,接受现代教育少,文化水平低。在早期自发性的斗争中,组织力量涣散,没有明确的纲领,缺乏行动策略,取得的成果很小。
中国无产阶级在早期的斗争中提出了种种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权益诉求,这是中国传统理念和治理模式无法诠释设计和保障实现的。于是,源自于近代西方工人运动中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自然而然地在中国这块新的土壤中播种扎根。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早期共产主义者的积极宣传鼓动和组织领导,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无产阶级才逐渐地认清自己的阶级利益和历史使命,组织起来,从而由自在的阶级转变成自为的阶级。最终与旧式行会和江湖会党截然不同的全新的阶级组织形式——现代意义工会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应运而生。
由于领导辛亥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软弱和政治上的不成熟,提不出一个足以广泛动员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大众参加革命运动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他们不敢同帝国主义彻底决裂,更不敢真正依靠和发动民众,这是注定要失败的。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作为泛称的“革命党”良莠不齐,各自为政,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正式统一的组织和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已经成为列强争夺控制的半殖民地,帝国主义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最主要的障碍,反帝斗争成为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中国无产阶级由于具有许多特殊的优点,逐步取代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坚决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由时代条件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顺势诞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从辛亥革命爆发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其间相隔不到10年。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大多参加过辛亥革命或受到过这次革命的影响、洗礼。辛亥革命的成功曾使他们欢欣鼓舞,它的失败又引发他们深刻的反思。他们逐渐觉悟到,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不可能的,必须另外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林伯渠在回顾自己的思想历程时说:“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的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5](P31)
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首要前提,就是最广泛地动员民众。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如果把几十年来的革命做一个总结,那就是全国人民没有充分地动员起来,并且反动派总是反对和摧残这种动员。而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只有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有可能。”[6](P528-529)也只有无产阶级革命 政党——中国共产党超凡的动员力、组织力、领导力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历史使命。
时代环境和历史趋势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孙中山先生也从一系列失败中逐步认识到导致革命失败的某些深层次的真正原因,看清了时代的潮流,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和启示,在苏俄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浪潮。对此,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7](P311)江泽民同志也说过:“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及一切革命先驱们的伟大抱负。”[8]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9]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奋斗历程,正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为争取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就是对辛亥革命事业的继承。中国共产党人在辛亥革命的为救国救民而“舍身取义”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下,继续高举革命旗帜,把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民主革命,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统治和压迫,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又及时地将民主革命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锐意改革,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总之,辛亥革命的失败,资本主义道路的破产,旧三民主义不能救中国,新三民主义又被国民党所背叛,铁的历史事实和时代的要求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把辛亥革命的功绩视为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宝贵历史财富,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作为新时期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鼓舞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而继续奋斗。
[1][2][3][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4]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6]孙中山.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7]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8]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10-9.
[9]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5838497.html,2011 -10 -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