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翠萍 穆 慧
1.1 对象 为我院2010 年1 月~2011 年3 月有攻击行为住院3 个月以上患者,符合CCMD-3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经2 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排除脑器质疾病,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障碍,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修订版(modified ovre aggression scale,MOAS)评分,且总分4 分以上者。共入组22例,平均年龄(28.3 ±5.2)岁,平均病程(7.0 ±4.5)年,平均住院时间(1.7 ±2.3)年。
1.2 方法 采用MOAS,包括言语攻击,对财物的攻击,自身攻击,对他人躯体攻击4 个分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共18 项,分别计算加权分及各因子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 周各评定1 次。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 周及第6周各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血生化1 次。治疗时原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不变,其中氯丙嗪7 例,氯氮平4 例,利培酮8例,奋乃静3 例。联合拉莫三嗪始量为25mg,2 次/d,在1 周内增至100~150mg/d。用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1 抗精神病药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前后BPRS 评分比较(见表1)。
由表1 可见,抗精神病药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前后BPRS 5个因子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2.2 抗精神病药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前后MOAS 评分比较(见表2)。
治疗后MOAS 评分降至0 的为5 例,不同程度改善8例,无效9 例,有效率为59.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2845,P <0.01)。
2.3 不良反应 联合拉莫三嗪后有3 例发生轻微头痛,1 例恶心,1 例上肢丘疹样皮疹。未经处理,1 周后自行消失。无因严重不良反应而脱落者。
表1 抗精神病药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前后BPRS 评分比较(±s)
表1 抗精神病药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前后BPRS 评分比较(±s)
表2 抗精神病药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前后MOAS 评分比较(±s)
表2 抗精神病药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前后MOAS 评分比较(±s)
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激越攻击行为好转或消失,但部分患者却不明显,给病房管理造成混乱,严重影响病人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文病例在原抗精神病药物不变的情况下,联用拉莫三嗪取了显著疗效,证实新型抗癫药物拉莫三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激越攻击行为同样有效。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阻断电压敏感钠通道而减少了神经质释放,强化了抗精神病药物的多巴胺D2和5-HT2H受体的阻断效应所致[2]。本药不良反应轻微,一般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适应,但有文献报道皮疹发生率较高(10%)[2]。本文发生1 例轻微皮疹,建议告之服本药患者有出现皮疹的可能,以免引起恐慌。
1 姜 涛.心理稳定剂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3):175.
2 喻东山.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6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