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1-11-18 01:23荆雁凌
关键词:高等师范师范生师资

荆雁凌

(太原师范学院 教育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山西省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荆雁凌

(太原师范学院 教育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高等师范教育位于教师教育的顶层,在培养高素质师资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山西省高等师范教育发展,从整体来看,高等师范生培养规模逐年扩大,培养机构走向开放与综合,并努力实现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的一体化。从院校内部来看,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实践环节受到一定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但同时也存在着高等师范毕业生供大于求、培养目标与教育发展需要疏离、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此,山西省高等师范教育迫切需要从规模数量型发展模式转向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为核心的改革发展新阶段。

山西省;高等师范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高等师范教育位于教师教育的顶层,在培养高素质师资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研究山西省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改革之策,既可以为山西省高等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也有利于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养培训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山西省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现状

(一)从整体来看

1.师范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由于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社会对师范教育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同时,山西省高等师范院校办学条件充分,又值生源高峰期,虽然山西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师范类部分专业控制招生规模,但师范类专业招生总人数仍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09年,山西省高等师范类在校生总数为111 467人,比 2004年的 76 223人增长了 35 253人,增幅为46.2%。(详见表 1、表 2)

2.培养机构综合化。

首先,从上世纪末开始,山西省多所高等师范本、专科院校逐渐升格、转型向综合院校发展。比如,于 2002年 7月成立的大同大学就是以原雁北师范学院为主体,合并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而成立;晋中学院是以原晋中师范专科学校为主体,与晋中教育学院和晋中职工大学合并而成。这些新组建的多科型大学、学院含有教师教育功能,与其他高等师范院校共同为山西省的师资培养服务。与此同时,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本科师范院校也大量开办非师范专业。

其次,综合性院校举办教师教育。如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面向中小学的高层次教师教育,如教育硕士培养。

表 1 山西省高等院校在校师范生人数增长表

表 2 山西省高等院校师范生招生人数增长表

3.努力实现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的一体化。

完整的教师教育应该既包括职前培养也包括在职培训。近年来,山西省高等师范教育对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把师资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渠道打通、融合,努力实现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目前,在太原师范学院设有山西省中学教师培训中心。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该中心以集中面授方式共培训中小学教师上万人,2006年以后,每年利用远程教育方式培训教师五千人左右。

与此同时,山西师范大学也探索建立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新机制。从 2006年起至今,学校已选派 1 237名高年级师范生和研究生到山西省 20个县市 181所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置换出 531名在职教师到山西师范大学校本部进行培训。学校还以其他形式培训中小学教师 945名。

(二)从院校内部来看

1.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探索师资培养新模式。

山西省各高等师范院校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大力加强教育实践环节,积极探索师资培养新模式。如:忻州师范学院自1997年以来,每年组织学生到贫困地区乡镇初中顶岗实习半年,至今已组织 18批近 4 500多名学生到 5个县市的 120多个农村初中进行了顶岗实习支教扶贫。太原师范学院从 20世纪末开始,根据中小学课程改革对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综合化的需要,在部分系进行通才教育和 3+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更大范围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2.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山西省高等师范院校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重在不断增大,高职称教师数量逐年增多。2008年山西省高等师范院校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共 1 502名,较上年的 1 418名增加 84人,增幅近 6个百分点。2009年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任教师数增加到 1 556人。同时,各高等师范院校也非常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如:山西师范大学于 2006年制定的“十一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把引进人才作为重点工作,当年新增博士 23名,2007年又增 31名,这些博士全部来自重点大学和中科院、中国社科院等科研机构。

二、山西省高等师范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高等师范毕业生“过剩”现象突出

2009年,山西省高等师范类毕业生共有 31 958人 (其中本科 11 996人,专科 19 962人),比 2004年的 14 002人 (本科 7 526人,专科 6 496人)增长了 17 956人 (本科 4 470人,专科 13 466人),增幅达 128.2%。经年积累,目前山西省师范类毕业生的社会储备已远远超出中小学对新增师资的需求(详见表 3、表 4)。

表 3 山西省高等师范类毕业生人数年增长表

表 4 山西省普通中小学教师人数年增长表

(二)培养目标与教育发展需要存在差距

首先,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中小学课程改革不相适应。比如,当前中小学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多元化和综合化。而目前山西省高等师范院校主要培养分科教学师资,且系科壁垒尚未打通,造成多数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单一,对于中小学的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与设计、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新课程教学任务,许多师范生不能胜任;课堂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心理辅导能力、计算机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基于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等也相对欠缺。

其次,师资培养类型单一,主要限于为普通中小学培养师资,而向其他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学校培养和输送师资的功能不足,导致山西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外省和省内其他综合大学培养。比如,山西省已连续多年委托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山西大学定向培养职教师资本科生。

(三)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

首先,课程比例结构失调,教育专业课程所占比例过低。比如,在山西省某高等师范院校某师范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公共基础课占 28.37%,学科专业课程占 62.3%,教育专业课程仅占约 10%。山西省内其他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结构与此大同小异。而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70多个国家的教师教育课程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师职前教育中,学科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约占 60%,而教育类课程约占 40%。通过比较可见,山西省高等师范院校中,教育专业课程所占比例太低,很难体现师范教育的专业特点,也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教育素养。

其次,就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而言,脱离实际比较严重。在山西省高等师范院校中,教育专业课程由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实习构成。而大部分院校的教育学教材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较强,而操作性、实用性比较差,许多同学认为“学完教育学课程以后,对将来的工作帮助并不大”。就心理学教材而言,课程内容同样理论性较强,实用性的内容涉及较少。学科教学论教材与教育学重复较多,与实际教学联系并不紧密。教育实习本应是最能体现师范性特征的教学环节,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时间短,机会少。山西省大多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实习仅为 8周到 10周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生很难获得对教师角色的真正体验。再如,教育实习缺乏有效组织,不少学生在实习期间忙于打工、找工作,不参加教育实习,等实习结束时随便找个学校开个证明应付了事。

三、山西省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山西省有 12所高等院校举办高等师范教育。其中省属师范大学 1所,省属师范学院 2所,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1所,地市级教育学院 1所,其余 7所高校都是多科性的综合大学或学院。就这些院校招收师范类学生的专业而言,除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上所述的一些问题外,还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各院校间专业设置雷同,培养目标趋近,资源重复建设,总体培养规模供大于求。这个问题实际上属于整个高等师范教育培养体系中存在的全局性问题,需从宏观的制度变革角度予以统筹考虑。因此,下面从政府宏观调控和院校内部改革两方面提出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建议。

(一)加强省级政府对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科学规划和统筹管理

1.建立以师资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调控机制。

根据山西省高等师范学生培养规模供大于求的现状,山西省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实现从规模数量型转向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为核心的改革发展新阶段。为此,山西省教育厅应按照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对山西省高等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 (师范专业)进行深入分析,建立科学的师资需求预测系统,依据山西省师范教育类专业每年就业率的情况调控师范类招生计划。对于就业率低、人才需求不高、专业布点过多和基本办学条件不达标的师范教育类专业,将不再增设新的专业或削减或停止相关专业的招生计划。在保证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设置和培养规模、质量满足教育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发展非师范教育专业,进一步提升师范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逐步形成与教育市场需求和社会劳动就业紧密结合、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推动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健康发展。

2.继续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

实施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是今后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山西省在教师教育一体化制度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比如,依托太原师范学院成立山西省中学教师培训中心,依托省电大成立山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但由于中心所在的校本部师资并没有完全形成承担教师职后培训的能力或优势,所以这些中心在师资聘用和培训教学等方面还需要自行组织更多的外部资源,在运作上只能与校本部相对独立。所以,今后要推进山西省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起码还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大力开发和培育师范院校教师开展职后培训的能力;二是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度设计与培养培训的资源统筹等方面宏观协调,通过理顺不同主管部门的关系,使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在师资、资源等方面实现真正的融通。

3.促进高等师范教育开放发展。

首先,面向高等院校招收培养 4+X的新型教师。依照山西省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可以考虑依托山西师范大学或太原师范学院成立教师教育学院,整合全校教师教育资源,将该学院办成一所面向山西省所有本科院校的开放型学院。该学院在招收和培养师范类本科生、研究生的同时,与山西省其他各类本科院校联合培养师资,即根据山西省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对师资的需求,招收非师范专业本科毕业生到教师教育学院接受 2年的师范性培养,使他们成为既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又受到教育学科专业训练的各类合格教师。

其次,加强与国内重点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山西省高等师范教育的学术水平。比如:可以选派优秀的山西籍高校学生前往国内著名高校学习山西省内紧缺专业,期满后返回山西省内教师教育学院再接受 2年教育学科专业训练,毕业后发给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证书或硕士学位,然后到所需学校任教。当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山西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给予大力支持。

(二)深化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师范类毕业生在教育就业市场的优势

1.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创新师资培养模式。

在各级各类学校选用师资的渠道和标准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甚至超越各级各类学校对师资素质的需求,才能保持和增强师范类毕业生在教育就业市场的优势。为此,山西省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应尽快从只为普通中小学服务的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比如,在保证普通教育新增师资需求的基础上,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开办为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培养师资的院系和专业;同时,为普通教育培养师资的院校和专业,还可以创造条件提升普通教育师资培养的层次,开拓普通教育师资培养的类型。比如,培养大专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和管理者;培养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培养研究生学历的中小学管理者,等等。师资培养模式近年来全国各高等师范院校已有不少成功的尝试,如 3+1本科培养模式、4+1双专业培养模式、4+1联合培养模式、主辅修制等,山西省各高等师范院校也可结合自身已有的改革基础和经验,借鉴使用。

2.构建以师范生多元知识和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教学计划设置的“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的三类课程内容及其结构比例,不利于师范生多元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进行课程改革,同时扩大和优化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促进师范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多元和综合发展。在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设置三个板块课程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通识教育课程,主要由涉及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二是专业教育课程,主要由涉及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教学实验与微格教学、专业论文等组成;三是教师教育课程,主要由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组成。

3.深化实习改革,夯实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基础。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形成和发展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高等师范教育实习制度的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变一次性实习为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第二,切实加强对实习环节的指导。在实习活动中,选派专门教师对实习过程进行管理,强化对实习活动的指导,提高教育实习的效率与质量。第三,在总结推广已有的“扶贫支教”和“顶岗支教”实习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实习模式。

【责任编辑 冯自变】

2011-01-10

荆雁凌 (1964-),女,山西平陆人,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

1672-2035(2011)03-0137-03

G640

B

猜你喜欢
高等师范师范生师资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中的践行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谈高师作曲课与艺术实践课互动模式的构建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