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艺光
摘要:历史概念是构成历史知识的细胞,是进行判断、推理、运用历史知识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要素,形成和运用正确的历史概念,是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是历史学科各项能力的“基本”。历史概念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的形式各异,新高考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更加灵活,更加有技巧。
关键词:历史概念;新高考;考查
何为历史概念?历史概念从类型上可分为历史知识概念和历史理论概念。历史知识概念即教科书里所学的具体历史事实,如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等等。历史理论概念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阶级和阶级斗争、共性和个性、原因和结果、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继承和发展、立场和观点、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等。历史概念是构成历史知识的细胞,是进行判断、推理、运用历史知识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要素。“历史概念和其他所有学科的知识概念一样,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们是认识该学科的知识之网的纽结。”“形成和运用正确的历史概念,是理性地认识历史的起点,是历史学科各项能力的‘基本。”历年高考对历史概念的考查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基本的历史概念直接或间接地成了解题的关键。
新旧课标下高考对历史概念考查的能力要求有明显的区别。
旧的历史考试大纲要求考查学生“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基本能力,强调:“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侧重的是对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的再现以及对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本质、规律的深入分析和理解。简单地说是再现和深入的理解两种能力。
从往年的高考选择题看,对历史概念的考查主要是集中在“再现”能力,也就是对历史知识概念的考查上。如2001年春季高考第6题:清代征收“地丁银”是指( )
A.只征土地税,废除人丁税
B.土地税、人丁税一律只收白银
C.按土地与人口的多少征收白银
D.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统一征收
2001年全国文综第57题:该政策(门户开放)的含义是( )
A.清政府向西方“开放门户”
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
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
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
2004年广西卷第14题: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农业合作化
C.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历史知识概念的“再现”能力比较简单,只要对历史知识概念有所了解和重视的话,基本上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对历史理论概念考查的能力要求则比较高,不但要求学生对历史概念有明确的了解,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特别是要对一些重要的历史理论有所了解并能独立思考。如:1996年第8题:清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和实行“摊丁入亩”,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调整生产关系 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加强经济掠夺 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此题首先要求考生掌握清朝“更名田”和“摊丁入亩”的历史知识概念,此外必须要明白“生产关系”的理论概念,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否则只能够像无头苍蝇似的乱撞。这道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能否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和本质的能力。
再如:1998年第21题: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
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理论概念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所在,只有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任务,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从旧课标高考对历史知识概念的再现和历史理论概念的深入分析两种能力的考查来看,难免有点两极分化的感觉,历史知识概念的“再现”能力要求过低,而对历史理论概念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能力则要求过高。这两种能力之间欠缺一种自然的过度和平衡。而在新课标的高考里面这两种能力则得到了合理的体现。
新的历史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第二点“调动和运用知识”,强调“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考核目标与要求”的第三点“描述和阐述事物”当中更是进一步明确了“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述”。新课标考纲对历史概念的考查要求侧重的是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辨别”“解释”和“描述”,而不是一般的“再现和再认”能力,更不是“强加”给学生的历史理论概念。新课标考纲在历史知识概念和历史理论概念的能力要求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在2007、2008年新课标高考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
1.2008年广东高考第1题: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图略)(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2.2008年广东高考文科基础第21题: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3.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第31题:《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4.2009年广东高考第3题: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以上第1题、第2题分别考查的是宗法制和分封制,但不是直接考查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概念内涵,而是以图片材料或文字材料的形式作为历史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进行阅读理解和判断;第3题考查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同样是以一首诗作为情境,而不是直接问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第4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特点的理解。
同样是考历史概念,但新课标高考下强调的是对史论的结合,题干注重的是历史事实的体现(即给出史料),重点考查的是学生对具体历史事实的独立理解和判断,而不是把历史结论“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别人已经得出的历史结论来选答案。所以与旧高考相比,新课标高考显得更加人性化,灵活性更强,把干瘪瘪的历史概念用材料的形式体现出来,不再像以前那么单调、直接和模式化,受到专家、一线教师以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李菊林.浅论在历史教学中深化历史概念.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0(5).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