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李好
摘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我会学习”“学会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法;学法
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某一地理现象、原理并不是最终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才是我们真正要实现的。那么怎样实现呢?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其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一、教师在学生地理自主学习中的角色
1.学生自主学习的倡导者
地理教师首先是自主创新学习的积极倡导者,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地理的信念。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信念和态度影响着他们自主性学习的培养和发展。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的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记住知识,考试取得好的成绩上,而忽略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初中学生对于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地理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向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观念,并通过实际教学促使学生重新树立起自主探索的信念,从而明确他们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角色。并且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意识到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在学习中应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学会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教师要帮助他们实现由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性学习转变,即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观念转变。
结合课堂教学系统地介绍学习策略和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并实践学习策略。由于受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策略培训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对具体的学习策略了解甚少,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遵循的是多年来养成的学习习惯。因此,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实践结合教材,灵活安排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策略和技巧。而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问题,供学生课后去思考并结合自己的心得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从而把较为成功的学习策略传播给全班学生。因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是来源于教育者,而是来源于学习者本人;由于这些学习策略来源于他们的同学、伙伴,学生会更乐于去接受并实践它们,这样学生通过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2.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师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制订出各学期的总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本人还根据所教学生的总体状况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方案,成立4~5人的自主学习小组。在这本人主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他们目前的基础情况对每组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3.学生自主学习的咨询者
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咨询者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2)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3)对怎样合理分割课后时间和怎样充分利用图书馆提供咨询。
(4)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建议,让学生进行交流,探讨自主学习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法。
4.学生自主学习计划实施的监控者
学生所学科目之多且基础较差,因而大部分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忘,没有足够的毅力。因此有些学生在计划制订后忘记或没有决心去实施,教师就应及时采取措施,引导学生执行计划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5.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估者
学生除了经常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外,教师也要定期验收检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专向小测的形式考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根据记有学生各次成绩的个人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通过面谈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帮助分析其不足之处。
6.学生自主学习执行的情感支持者
由初中升入高中,教师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中有三类学习者尤其需要情感的支持:
(1)学习者的地理基础差,长期处于应付的局面。
(2)学习者对自己的期望过高,确立的短期目标可望而不可即,一时难以实现,长此以往,得不到成就感,自然对自己的成功产生怀疑。
(3)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不当,致使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成绩低,学习者的付出长期得不到收益,同样也会失去自信心。
所以教师应及时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情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当有的学生出现厌倦,抵触等消极情绪时,要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情感支持。
二、创造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自由、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效的教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环境应做到如下两点。
1.以爱动其心,以情激趣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只有以全身心的爱去对待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以十足的干劲来学习功课。以爱动其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对待学困生更要注意这一点。“差”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而兴趣则是自主探究学习的源泉,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使学生成为一个乐知者呢?那就是课堂教学时让地理贴近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有地理,就可以变“厌学”为“乐学”,变“无味”为“有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比如:讲到“大气的热力状况”,就抛出“我们常说的‘黎明前的黑暗有无科学依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让学生学有所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鼓励、学习中的成功都会使学生体验到心理学所说的“愉快感应”。成功带来的心里满足和愉悦的体验也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课堂上要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即使说错了,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也应加以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课堂上大胆质疑,并给予表扬。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生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做到“我会学习”“学会学习”。
1.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地理知识具有抽象性,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材料,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获得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如:讲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本人先让学生观看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一些景观图,让他们感受其景观的差异性,再给出北京、乌鲁木齐的气温降水量柱状图,让他们去分析其分异基础是什么。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维和正确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离不开语言的支持。指导学生用语言有顺序、有条理地叙述地理问题和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过渡到地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相一致。
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指导学生逐步地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
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如讲完“密度流”时,给学生讲这样一则小故事:二战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英国舰艇屡受德军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蒙受重大损失。接着,让学生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分析德军潜艇为什么能在英军的严密监视下出入地中海?这样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上课效率。
4.适时指导和总结,能使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
对一些常见的题型,通过学生做题,然后进行指导、归纳、总结方法,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说:讲到“等值线判读”时,首先让他们先去看等值线总体的变化趋势(即数值大小的变化)、等值线的疏密情况、其弯曲情况并探讨弯曲原因。这样学生碰到这种题目就有头绪了。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大家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袁书琪.地理教育学.
[2]走进高中新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杨红,武智涛.中学地理多途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