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星光
——《天堂电影院》镜头语言的运用
影片《天堂电影院》以其独特的电影镜头语言和简洁画面风格讲述了一个温情脉脉的故事,两代人因电影而结下的忘年交和“父子情”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电影镜头中的画面和音乐不仅是构成电影的基本语言因素,更是诠释影片主题、推进影片叙事、渲染影片情绪的重要手段,《天堂电影院》导演多纳托雷更是将这种镜头语言的表现力发挥到令人赞叹的极致。
镜头语言 画面 音乐 叙事
电影《天堂电影院》是导演多纳托雷的回归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影片以意大利式的柔和风格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回忆、亲情和感动的故事,温情脉脉的主题、简单朴素的叙事、激荡心灵的情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与导演对镜头语言张弛有度的运用有着密切联系。
影片故事随着著名导演沙维图迪•维多回到家乡西西里小镇,参加老放映员艾略特的葬礼并由此产生的童年回忆而展开。全片由一个放在窗台上的盆景的中近景镜头开始,而机位的巧妙使用使盆景在视觉上给人以处于海面之上的错觉。将这样一个镜头作为这部温情脉脉的影片的开头与导演在电影主题的多层表达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天堂电影院》所要向世人展现的除了关于“情”(亲情、友情、爱情)的主题外,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舍得,舍是痛苦的,正如鲁迅对悲剧的诠释“将人类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舍”就是需要人们抛弃对含有价值事物的依恋。没有“舍”,就不会有“得”。艾略特如果不狠心将多多对爱琳娜的情愫斩断,多多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功成名就。他也许只是一个小镇的放映员,或许有爱琳娜相伴,但退去激情的爱情又有多少可以值得期待的呢?“舍”的过程是痛苦的,但艾略特看出来多多是一颗苍松,他需要丰富的资源去灌溉,如艾略特所说“这个地方被下了咒,日复一日的生活在这,你会以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片中小镇上的人们因水资源的稀缺排队打水的场景暗示了在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地方是孕育不出多多这棵苍松的,为了多多的将来,他甘愿帮其舍弃现在。影片第一个镜头展现的盆景和大海就是在告诉观众想要想多多获得如海洋般广阔,就必须舍弃温暖但使人倦怠的土壤,去经受狂风暴雨的考验,才会获得更多。
吻戏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与小镇思想变革息息相关。保守牧师独自一人坐在诺大的剧院中审片的极具喜剧色彩场景,牧师是当时小镇的代表,他即使受着疲倦的折磨也要坐在剧院中将电影中所有的吻戏一帧一帧剪掉,充分表现出旧时小镇的保守、封建和守旧。而那艾略特用白纸密密麻麻做着记号将被剪去的吻戏,正代表着一种新的思想势力、与小镇的传统相违背的势力,因此守旧一派的代表人物牧师要坚决的剪掉它,小镇上不是没有具有新思想的人,如那些想要看吻戏的人,但他们所处的环境保守思想过于的根深蒂固,他们一直都浸染其中,所以其反抗也只能留于表面。在小镇上真正看过完整吻戏的只有两个人:艾略特和多多。他们代表着真正具有新思想的人,这也隐含着导演安排艾略特极力将多多送出小镇的原因,倘若其继续留在这个小镇中,他从电影中所获得新思想是不足以对抗小镇中强大的封建势力的最终难逃走向平庸的结局。吻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仅代表小镇的旧城新貌,更体现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在30年的岁月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转变。导演以吻戏为线索贯穿影片的始终,充分表达出影片向观众传达的新旧思想交替的主题,不得不叫人拍案叫绝。
沙维图迪•维多在得知艾略特去世的错消息后,辗转反侧陷入沉思,身边的女伴沉沉的睡去,而此时的沙维图迪•维多的心却如回响着的参杂着雷电、风铃的巨大轰鸣和不断在脸上划过的闪电的惨白犀利的光芒一样,各种滋味混在其中,一幕一幕往事浮现在眼前。在这一场景中,光影的运用可谓登峰造极,故事将如何发展在这里不得而知, 主人公维多也只是面无表情的沉思,但观众却不难看出他此刻心中如巨浪翻滚、矛盾重重,而这就得归功于光影的巧妙结合。维多为何三十年不回家乡?艾略特又是谁?二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母亲断定三十年未曾踏上故土的维多一定会回来参加艾略特的葬礼……这些问题也许从电影的开始就困扰着观众,而当维多沉思的脸在闪电的亮光与风铃形成的阴影交替的映衬下出现时,伴随着嘈杂的声音,观众对此时维多复杂的心情感同身受,同时也了解到影片接下来要讲述的必将是一个充满泪水与欢笑、爱恨交织的故事,只有耐心等待影着影片对一个个谜题的简答。既要表现出主人公平静外表下如万马奔腾班的心情,又要让观众对接下来的故事充满期待,导演这一组一箭双雕的镜头着实体现出其深厚的电影镜头语言的表现功底,光影在电影画面中的运用,好则一鸣惊人,不好弄巧成拙,不得不说多纳托雷在这里走了一步险棋但同时又是一步精彩的好棋。
维多回到家乡时,正在织毛衣的母亲听到儿子的脚步声急切的奔出门外而没有注意到自己拉着已织好的毛衣的线头,任由刚织好的毛衣一圈一圈的拆掉的镜头,它代表着母亲30年中对儿子的思念的一种宣泄,但为何母亲的思念不能使他回到家乡,而毫无血缘关系的艾略特却令他如此上心?这些都需要从维多对母亲年轻时的回忆中去找寻答案。当多多拿着父亲的照片问母亲父亲的去向时,母亲草草的做了回答,这其中有她不愿承认自己丈夫战死事实的因素,但也同时也表现出过多的生活压力已使她无法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关注于孩子(尤其是多多)的成长,在维多对母亲的记忆中多数都是自己挨母亲毒打的场景,在母亲心中他是一个“玩影丧志”的孩子,维多对母亲是没有依赖情感的。正因如此当维多回到家时,母亲对他说的第一句话竟是非常客气的“房子重新整修过,这全的谢谢你”,而当母亲让维多留下来休息时,他的回答是“不了,我搭乘一小时后的飞机回去”。维多和母亲、妹妹之间的亲情关系只是建立在血缘上的一种物理特性。真正让维多牵挂的“亲人”,是与他并无血缘关系的艾略特,在维多的幼时记忆里艾略特是母亲打骂他帮他解围的“救星”,艾略特是朋友更是父亲,维多与他之间有着甜蜜的回忆,导演影片开始维多接到艾略特逝世的消息用柔和的风铃与猛烈地雷电来表达他的心情正是因为风铃凝聚着他对艾略特美好的回忆,而雷电则代表着他得知艾略特逝去消息时内心的震惊与溢于言表的难过。
《天堂电影院》的音乐由“欧洲电影音乐领航者”埃尼•莫里康一手打造,在该片中莫里康以返璞归真的曲调,结构单纯却真情至性的配器与编曲,深刻地诠释出了一股怀旧的思绪与情怀。主旋律音乐“cinema paradiso”,就像乡间潺潺流水,简单、轻柔、舒缓。影片开始,已是不惑之年的维多,在得知老放映员艾略特去世后,陷入沉思,童年时的美好回忆亦全部涌入眼前,配合着低缓的旋律,多多的怀旧之情也多了几分沉重。音乐曲调缓慢悠扬而又静谧优雅,这种感觉正是镜头音乐语言所力图传达的流淌着的饱满情绪。影片以回忆为主,既有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描绘,也透露着往事淡淡的哀愁,但利用镜头语言所挥洒出的浪漫氛围一直贯通影片的始终,像是一首隽永的抒情诗篇。影片中另一首令人心动的音乐就是chilhood and manhood,这首音乐是年幼多多的主题曲,当多多坐着艾略特的自行车,与他一起在宁静的小村庄中行走时,这一首节奏轻快的乐曲也深深的刻画出二人在交流中彼此培养出的深深的父子情,就如年幼时调皮的多多,配以的音乐也有一种活泼、开朗的味道,令人身心愉悦。童年时的多多对电影和放映技术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此时的艾特略更像是小多多的良师益友,将其领入了电影的世界。他们在放映室的欢乐时光,也配上轻松欢快的“childhood and manhood”,观众仿佛又能够体会到多多和艾略特一老一少在单车上怡然自得的神情。影片中每首乐曲的出现都会与片中当时所表现的故事内容达到完美的契合。天堂电影院失火配以快节奏的cinema on fire 突出紧张气氛;Maturity和 Projection For Two柔美却略带悲伤的旋律突出青年多多痴痴守候爱人时百感交集的心情;Love theme表现出当不惑之年的多多观赏艾略特留给他幼时自己曾千方百计要得到的电影胶片时的那种内心最深刻的感动与怀念,夹杂了惊喜与遗憾,追思与感慨。简单干净的风格、清新明快的曲风,这些都是一代大师带给我们的心灵的慰藉与感动,欣赏《天堂电影院》中的音乐如品香茗,在或甜蜜或感动或悲伤的背后,总是有一种是人灵魂得到释放的力量,尽管影片会结束,但闭上眼,回想起影片的音乐,莫名的感动还是会油然而生。
导演多纳托雷运用精湛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和取舍的故事,观众在电影创造的梦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之间游弋,得到是丰富而隽永的人生哲理。《天堂电影院》正如它的另一个中文翻译《星光照我心》一样,照亮了不知多少人的心,片中的艾略特曾说过“每个人都只追逐一颗星星”,而《天堂电影院》带给我们的欢笑、泪水与感动或许也正是我们心中的那点星光吧!
[1]罗伯特•考克尔 郭青春译:《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M].2006年版
10.3969/j.issn.1002-6916.2011.16.021
李彤,1989年10月,女。籍贯:内蒙古包头市。学位:本科文学学位。学校及专业:内蒙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