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瑶族服饰现状及装饰特点

2011-11-15 06:36叶永敏
丝绸 2011年11期
关键词:瑶民平装粤北

叶永敏

(五邑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广东 江门 529020)

粤北瑶族服饰现状及装饰特点

叶永敏

(五邑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广东 江门 529020)

粤北瑶族服饰是广东省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以粤北排瑶和过山瑶为例,简述了瑶族服饰的现状,并从服饰细节和装饰特点入手,分析了平装和盛装服饰的细节特点,归纳出粤北瑶族服饰装饰的3种主要形式和2种装饰内容,以期得到保护和挖掘。

服饰;装饰;图案;刺绣;瑶族;粤北

少数民族文化是地域文化的代表,也是祖先赋予人类的珍贵遗产。在云贵、湘桂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有着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并保护得相当完善。而在汉族人居多的广东省,也有中国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瑶族,他们居住在粤北的大山里面,清远市的连山、连南和韶关市的乳源分别为3个瑶族自治县,这里的瑶族主要有排瑶和过山瑶。本文将以连南排瑶和乳源过山瑶为主要对象,对中国粤北地区的瑶族服装的现状及装饰特点进行较详尽的研究。

1 瑶族服装的现状

瑶族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瑶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包括服饰、舞蹈、建筑、音乐等。其中,服饰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区和文化的交织,粤北地区的瑶族服饰有着独特的、意蕴丰富的内容和形式。

连南瑶族自治县以排瑶居多,因瑶民习惯聚族居住,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叠,形成的山寨被称作瑶排,所以瑶民被称为排瑶[1]。乳源的“过山瑶”长期过着居无定所的游耕生活,每当他们所在的山资源耗尽后,又迁徙到另一座山开荒种地,因此被称为“过山瑶”。如今,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广东瑶族人的服饰缩小了与汉族人的着装差别,原来具有瑶族特征的“头帕”“绣花帽”等服饰形式越来越少见,只有聚居在开发为旅游区的瑶寨中的瑶民还保留着一些民族风俗和着装习惯,但基本都是表演味道极浓的瑶族盛装,“原汁原味”的传统平装在部分瑶族支系则基本消失,笔者作为服装专业人员对此十分忧心。不仅如此,作为装饰的传统服饰图案等文化特征也在逐渐消失。目前关于瑶族文化的研究都集中在广西及湖南的瑶族,对广东的瑶族研究较缺乏,针对服饰的研究则更少。

粤北瑶族服装款式较简单,最具艺术特色的是各种服饰细节和装饰形式。目前在韶关乳源县和清远连南县都建立了瑶族文化研究基地或研究中心,但投入的人力及物力较少,所以规模及影响力较小,对当地的服饰保护力度不够。同时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地域文化的冲击,再加上传统的手工艺缺乏传承人,这些服饰艺术形式亟待保护和研究。

2 服饰细节和装饰特点

2.1 排 瑶

传统排瑶不论男女老幼,均椎髻束发,喜插白色或花色鸡翎,男缠红头巾,女盖头帕或缠彩色绒线[2]。在瑶寨中,可以经常见到人们如图1a所示这样的穿着。

“沙瑶妹”(排瑶语中“少女”的意思)喜欢在发髻上插山花、彩色绒线或银簪,年轻的母亲有时也会在小女孩头上插上白色羽毛,非常有民族特色。服饰分为平装和盛装2种(图1):平装的上衣样式无纽无扣,以腰带束之,衣长覆臀或及膝;背领缝上半月形白色“圆垫肩”(俗称云肩)。盛装以黑为底,在服装的边缘、门襟、侧开衩都装饰着非常精美的缘边图及锯齿形纹。

图1 排瑶服装Fig.1 Pai Yao costumes

不论在平装还是在盛装中,排瑶服饰都喜用边缘装饰。在平装中,深蓝色服装以钴蓝色缘边装饰,没有花纹。年老的妇女的头帕很朴素,蓝色或黑色或间隔条纹。腰间系白色或红色布带,盛装时女系白色,男系红色,白色腰带边缘也有刺绣。儿童则会头戴刺绣精美的小花帽。在盛装中,男装和女装的门襟处理方式不一样。男装领部布贴在门襟处是错开的,门襟类似唐装马褂的门襟形式,在下摆处偏门襟,女装门襟处白贴布是平顺封闭的。从图1b可以看出,男盛装在裤子外有时还会围上绣花裙,裙子长度以遮住裤子为准,盛装都配有黑底红色图案的绣花脚绑。脚绑是瑶族特色服饰之一,它的形式有很多种:一种是较短的长方形布片,靠下摆处缝脚绑一半宽度的成品花边,花边的图案有很多种;另一种是较长的长方形布片,只在下摆和侧边手工刺绣大约3 cm宽的花边,缠的时候将每一层花边都露出来。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散居的瑶民中,只有四五十岁以上的瑶民穿着民族服饰,年轻人则很少穿着,或只是包头。只有在三排瑶寨或南岗千年瑶寨,这些聚居的瑶民才会穿着民族服饰。一些排瑶民间工艺如南岗排的扎染艺术,出现后继无人或面临失传的危险。传统扎染艺术在现代瑶民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少,很难觅其踪影。由此可见排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不容乐观,亟待抢救与保护。

2.2 过山瑶

乳源过山瑶妇女的头饰很复杂,有椎髻、带帽、缠头、顶板等,在日常和盛装中都不尽相同。不管是头帕还是顶板,都有非常漂亮的刺绣,头帕有盖住整个头顶的,有只窄窄的一条包住额头的。年轻女孩都喜欢在头帕边缘装饰红色绒球和丝线(图2a),老年妇女还有用白色棉布包头的习惯。男子普遍扎白色或蓝色头巾,头巾长约2 m,宽约30 cm,包扎时分前额打结或脑后打结2种,包扎好后,都要让人清晰地看见头巾正中及两端所绣的图案[3]。女性先用竹篾和麻藤编成帽形,然后蒙上白布,上面用黑布进行捆扎,红色丝线精细地绣制花纹;过山瑶男女服装都会在胸前或背后有类似补子的图案,有时前后皆有。过山瑶也习惯扎脚绑,以白底红色(彩色)图案为主,纯净朴素,与排瑶相比更显华丽隆重(图2b)。

图2 过山瑶服装Fig.2 Guoshan Yao costumes

过山瑶因为其祖先以耕山为主,迁徙无常而得名。不知是否因为其“过山”的特点,乳源过山瑶的民族传统服饰只能在节假日时瑶民聚居的瑶寨里看到,如果不是节日,或散居的瑶民中几乎看不到传统瑶族服饰。

3 服饰装饰主要形式

在调研中发现,瑶族服饰以图案见长,连南排瑶的服装以边缘装饰为主,尤其多见二方连续形式,与中国古代的缘衣有异曲同工之妙。乳源过山瑶除了边缘装饰以外,还有类似补子的衣背配花。

在图1、图2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年轻男女的盛装还是年老或年幼的瑶族人的服装都会有非常丰富的图案装饰,色彩以黑、红、蓝、白、黄五色为主,装饰方式很多。具体有3种形式:整体贴边、直接刺绣、边缘缝缀。

3.1 整体贴边装饰

这种形式有2种:一种为先在棉布上刺绣出图案,然后再将绣出图案的布样缝在需要的部位;另一种是直接用电脑绣花布样贴边,在工艺上较简单。单条的装饰,一般出现在男装和老年人的服装上,蓝色、白色、红色等,与黑色或深蓝色底色服饰形成鲜明的对比。蓝色、白色朴素,最适合平装,红色或彩色常见于盛装。有时这些长长的边饰会变个形式,比如多条重叠,或者呈现锯齿形。

3.2 直接刺绣装饰

瑶族的刺绣是瑶族服饰中最具有民族特色和工艺特点的,而且瑶绣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过山瑶和排瑶的刺绣都属于挑花刺绣,是瑶族妇女特有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它具有浓厚的山区气息和民族特色,它没有统一的图案,不用绘稿,不用打样,是凭挑制者的爱好和丰富的想象力调制的[4]4。这种刺绣形式有别于苏、湘、粤、蜀四大名绣。这四大名绣以精细、婉约的艺术特色为主,而瑶绣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原始的、粗犷的美。其他传统刺绣中的图案都以具象图案居多,且多为流线型纹理。而瑶绣的特点和基本规律非常明确:一是绣品的图案是基本定型的,花纹的颜色有严格的规定,线条无弧度,角度只有90°、45°、180°三种,采用布纹纵横分明,布眼清晰的布料,布色是黑色、白色、蓝色;二是有独特的刺绣方法,首先是采用反面绣的方法而绣,先用黑线或白线(白布用黑线,黑布用白线)依着布纹纵横的线条在整幅布面上绣出一层一层的方格或长方格,然后于各格中配入各种基本图形,其所绣的各种物象形纹均为几何形,组织复杂而美观[5]6。

3.3 边缘缝缀装饰

这种装饰形式在盛装中运用较多,爱美的瑶族妈妈有时会在小童服装中用上很多缝缀边饰。装饰的部位大部分集中在白色“圆垫肩”边缘,还有一些细节部分,比如袖子、帽子、包包等。小女孩的服装背领的白色“圆垫肩”及袖子上经常会装饰红色绒线,非常能够体现出儿童天真活泼的一面。

4 服饰装饰的主要内容

4.1 图 案

排瑶的图案纹样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通过叠加、去减等方法,变换出许多自然景象和动物形象,如鱼纹、牛角纹、龙角花纹、松树纹、马头纹、小鸟纹等。

图案的装饰内容看似都为抽象几何纹,实际有很深的寓意。例如在瑶族人心中非常神圣的祖先“盘瓠龙犬”,又被称为“盘王”,是瑶族人的民族图腾,因此“盘王印”是瑶族服饰图案的代表,是瑶族信仰的一种隐喻。连南排瑶“盘王印”图案,外面为龙角花纹、中间为眼珠子纹,与瑶族传统的绣花袋里所描绘的龙犬的头部形象相同,如图3a所示[4]45。

图3 盘王印Fig.3 Pan Wang seal

乳源过山瑶的民族图腾也是“盘瓠龙犬”,所以“盘王印”在乳源瑶族的服饰中也是代表纹样,但是与排瑶的盘王印却相差甚多,是万字形纹的变化,如图3b所示[5]15-17。除此以外,常用纹还有“男、女人形纹”,此男(女)形纹是过山瑶成年男、女的形象。男人形纹指的是瑶族成年男子平时缠头巾的物相形纹,女人形纹指的是妇女头戴高角帽的物相形纹(图4)。

图4 男、女形纹Fig.4 Male and female fi gure pattern

4.2 配 饰

在瑶族服饰中,除了平面图案,还有非常多的装饰,在服装表面的任何部分,以及其他配饰方面均可以看见,如绒线、绒球、珠子、亮片、羽毛、铃铛、银牌等。

在平装中,瑶族女性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服装上添置装饰,尤其是年轻女性。男盛装背领的白色“圆垫肩”边缘锯齿形图案下面缀有银鼓和铃铛。女盛装背领白布图案缘边缝上彩色珠子、绒球或彩色绒线。男着裤或裙,女性以裙为主。裤筒肥大,长至腿部或膝盖,裙装围于腰间,刺绣各种图案,色彩丰富,女盛装外佩戴一个绣花挂袋,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在瑶民非常喜欢的包包上,可以看到很多流苏。铃铛也是最常见的装饰内容,与银牌、银鼓经常结合运用,一般出现在盛装中,常见部位有服装的肩、背部分,或者在配饰搭配时也会运用到。如各种各样的绣花帽上经常见到此种装饰(图5)。这些装饰的形式比较灵活,瑶族妇女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进行制作。

图5 排瑶妇女帽Fig.5 Pai Yao women's hats

5 结 语

粤北瑶族主要分为过山瑶和排瑶,虽然人数很少,但在服饰上却能充分反映两种“瑶”的特点,既有区别又有共通之处。如服装造型和结构较为简单,以直身造型,对襟或斜襟形式为主。最具特色的是服装表面的装饰,而这种装饰形式及内容以图案为主,在形式上,比较重视边缘装饰。但与其他边缘装饰不同的是:第一,对装饰材料的选择比较多样;第二,图案的设计有着非常独特的“瑶族”特色,线条无弧度,运用反面刺绣手法。

这些非常珍贵且优美的民族艺术,不仅是瑶族的骄傲,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实际生存情况却并不乐观。粤北瑶族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地域文化的冲击,大量珍贵而优秀的服饰文化正在急速涣散和消失,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展对瑶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工作。

[1] 陈景云.粤北瑶族文化的传承及其旅游文化的开发[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2):24-26.

[2] 房建文.排瑶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2):15-18.

[3] 曾丽.粤北瑶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J].美术大观,2009(6):244-245.

[4] 龙雪梅,盘志辉.瑶族刺绣—连南瑶族服饰刺绣工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5] 邓菊花,盘万才,莫瑞福.瑶绣[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Status and decoration features of Yao nationality costumes in north of Guangdong province

YE Yong-min
(Textile & Apparel College, Wuyi University, Jiangmen 529020, China)

Yao nationality costumes in north of Guangdong provin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ulture heritag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Taking Pai Yao and Guoshan Yao in north of Guangdong province as examples, this paper gave a brief summary of the status of Yao costumes, analyzed the details of daily dresses and splendid attire and summed up three main forms and two decoration types of Yao minority nationality costumes in north Guangdong province, expecting obtain protection and excavation.

Costumes; Decoration; Pattern; Embroidery; Yao nationality; North of Guangdong province

TS941.11;K892.23

B

1001-7003(2011)11-0054-04

2011-08-12;

2011-10-06

五邑大学青年科研基金(201005172255200)

叶永敏(1980― ),女,讲师,主要从事服装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猜你喜欢
瑶民平装粤北
新著推荐
明清时期桂北瑶民起义与朝廷治边策略的调整*
粤北龙船歌研究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瑶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瑶民为何迁而复返?
——太和新农村系列调研
粤北采茶戏的保护策略研究
论烟草平装制度在TRIPS协议和投资条约中的合法性
WTO框架下澳大利亚烟草平装立法的合法性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