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会”对合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研究

2011-11-15 05:28:54辉,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合肥市合肥大会

汪 辉, 孙 永

(1.合肥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系,安徽 合肥 230601;2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 体育科组,广东 中山 528404)

“四体会”对合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研究

汪 辉1, 孙 永2

(1.合肥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系,安徽 合肥 230601;2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 体育科组,广东 中山 52840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第4届全国体育大会在举办期间对合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发现体育大会在举办期间带动了城市投资的增长、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扩大了城市影响力、提升了市民素质等。提出了避免出现“低谷效应”和建立全国体育大会博物馆等建议。

全国体育大会;经济社会发展;体育产业;非奥项目

全国体育大会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办,与全国运动会、城市运动会齐名的全国三大综合体育赛事之一,旨在推动我国非奥运项目的普及和提高,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自2000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以下称“四体会”)于2010年5月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举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和合肥市首次承办的大型全国性综合运动会。

“四体会”共设置了34个竞赛大项和318个竞赛小项,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地区、各行业体协共56个代表团的50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参赛代表团成员和嘉宾多达2万多名,海内外观摩团、参观团人数近百万人,参会人数和单位都为历届全国体育大会之最。四体会第一次在省会城市成功举办,对举办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

1 增长极理论——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经济影响的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认为:由于产业效益的差异,各产业部门的增长速度不一致,增长的势头往往集中在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上,这些行业往往集中在大城市中心,这些中心就成为增长极。增长极对城市周围地区有一种辐射扩散效应。凭借这种辐射扩散效应,增长极成为一个地区的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中心。增长极的作用带动了大范围区域经济的增长,促进了区域均衡快速发展,这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提高整个区域经济实力的关键。[1]

增长极理论成功的案例就是近年来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影响。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旅游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建筑业、制造业、体育产业等优势主导行业的影响是相当广泛的,能促进这些行业整体实力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举办城市的经济实力,使举办城市成为增长极。从我国全运会举办地来看,承办全运会的省市都是国内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以及辽宁)。并且在举办全运会前后,总体经济发展快速有力,增速明显,使举办地变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2 “四体会”对合肥市经济发展影响

2.1 “四体会”举办期间经济增长较明显

“四体会”的比赛场地、遍布合肥市区。进入2010年,“四体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密集开展起来,对体育大会的直接投资同时也带动了其它行业的经济增长。

2010年一季度,合肥实现GDP56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7.6%,增幅比全国26个省会城市平均增幅高1.8个百分点,比中部省会城市平均增幅高2.9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是省会平均的2.77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相当于平均水平的90.9%和64.2%,同比分别提高18.2、0.5、3.1个百分点。从表1显示2010年一季度合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可以看出在筹备“四体会”的最后冲刺阶段,与“四体会”相关的投资刺激了合肥市的经济增长。

表1 2001-2010年合肥市一季度GDP增长率

2010年5月份,合肥市规上工业产销率为98%,为2010年最高水平,同比、环比分别提高1.3和3个百分点;实现总产值306.02亿元,增长36.9%,增加值85.31亿元,增长26.3%,增幅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产值和增加值总量均为仅低于4月份的历史次高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下今年以来次高点,同比增幅快于上年同期0.5个百分点。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93亿元,环比增加9.02亿元,同比增长20.4%。1-5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56亿元,同比增长20%;总量占全省的20.9%,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四体会”期间,全市23个旅游景点和33个比赛场所共接待游客和观众130万人次。

2.2 “四体会”带动了城市投资的增长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体会”设有轮滑、攀岩、跳伞、航海模型等34个大项、318个小项。从合肥市招投标中心获悉,从2008年8月到2010年2月,完成了合肥学院综合球类馆、全民健身训练馆、滨湖轮滑场、攀岩场地等4个新建场馆,紫蓬山水上运动中心、合肥市体育运动学校等6个场馆维修改造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总控制价为13069.45万元,中标价9652.38万元;完成了多个比赛项目的体育器材的政府采购,完成采购项目预算价1224万元,中标价1009万元,两大项总计节约3632万元。完成了开闭幕文艺演出系列制作项目采购,包括舞美制作工程、维亚工程、服装制作、雾森工程、焰火工程、激光工程等14个项目,预算价约3600万元。不难看出,在“四体会”筹备和举办过程中,组委会关于“四体会”的投资数目较大,直接增加了整个合肥的投资总额,有效的拉动了合肥市的经济增长。

“四体会”除带动直接投资外,还带动了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拉动合肥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筑业、旅游业),促进就业,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合肥市人社局表示,2010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新增就业8.6万人,领证人员再就业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930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82%、87%和99%。间接影响则表现在提高人力资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为“四体会”新建和改造的体育场馆,在会后可以承担更多高级别的体育赛事,带动合肥市体育表演业和体育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的升级。除上述影响之外,“四体会”对合肥产生的长期影响还在于城市空间的重建。“四体会”后可继承的大型基础设施还有电讯设备,升级后的道路网,都能更直接和更好地把城市与全国流动的人群,信息和商业联系起来。

2.3 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体育旅游在我国已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旅游的结合,不仅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也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来合肥参加“四体会”比赛的代表团成员和嘉宾2万多名,海内外的观摩团、参观团人数近百万。体育旅游成为“四体会”组委会精心组织的四大板块之一。

安徽省在四体会期间出台了明确的旅游政策,对所有持四体会嘉宾证和贵宾证的游客,合肥市和阜阳市全部旅游景点免费;全省4A级以下(不含4A级)景区全部免费;4A、5A级景区门票减半优惠。为了让参加四体会报道的全国各地记者深入走进合肥,了解合肥,由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和大会组委会精心组织了“四体会”“百名记者看合肥”系列采访活动。作为“游”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百名记者看合肥”系列采访活动设计了5条线路让记者全面了解合肥。

“四体会”期间,全市23个旅游景点和33个比赛场所共接待游客和观众130万人次。据合肥市旅游局公布的信息,2010年上半年,合肥市接待国内游客1200万人次、同比增长53.06%;接待入境游客12.04万人次、增长55.55%,旅游总收入112.54亿元、增长44.75%。“四体会”带动了合肥市的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对合肥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 “四体会”对合肥市社会发展的影响

3.1 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3.1.1 扩大了城市影响力

全国体育大会是我国三大国家级综合性运动会之一,是我国群众体育和非奥项目的盛会。四体会是我国中部地区首次举办的体育大会,是第一次在省会城市举办的体育大会,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和合肥市首次承办的全国性综合运动会。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地区、各行业体协共56个代表团的50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参赛代表团成员和嘉宾多达2万多名,海内外观摩团、参观团人数近百万人。

央视相关频道实况直播了开闭幕式和比赛盛况,全国各省市的媒体也做了全方位的立体报道,百万现场观众及亿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媒体的观众、听众和读者倾情关注了此次盛会。合肥以“徽风和韵、活力中国”为理念,体现了中部地区经济建设的勃勃生机与独特地域传统文化内涵;以此令世人了解和认识了合肥,提高了合肥知名度,扩大了合肥的影响力。

3.1.2 提升了市民素质、推进了城市文明建设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可以促进城市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一次大型体育比赛的成功举办,往往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引起巨大反响,使亿万群众予以高度关注。全国体育大会也是如此。

在“四体会”举办前,合肥市各界纷纷举办了群众性文体演出,活动的覆盖面及参与面都非常高。成立了“四体会”宣讲团开展礼仪宣讲活动,进社区、进高校、进企业、进农村宣传文明礼仪知识。为成功举办“四体会”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展示合肥人民良好的文明素质和道德风尚。这些市民广泛参与的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社会活动,极大的提升了市民素质。此外,在“四体会”举办期间,合肥市市民向全国人民展现了良好的素质和精神面貌。

在筹备四体会的4年里,全国体育大会的影响力在江淮大地日益增强,承办“四体会”成为全市人民奋力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极大的提高了市民的凝聚力。许多市民把四体会同城市综合实力、城市精神联系在一起,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投入到“四体会”的各种活动如健身、消费、旅游、欣赏、阅读中去,形成一股巨大的大众体育文化潮流,这将成为合肥市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城市的文明建设增加了体育健身的内容,极大的促进了合肥市文明建设。

3.2 有力地宣传了地方文化

在“四体会”举办期间,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向全国人民充分展示了地方文化魅力,从而使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得以发扬光大。

“迎接四体会,展现徽文化”,在“四体会”举办期间,东道主以图片和资料的形式,全面展示了安徽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成果,省体育局组织了省内优秀特色全民健身活动展示,如五禽戏、花鼓灯健身操、回乡狮舞、传统武术、民间体育项目的表演。“四体会”开幕前,作为“展”板块的展演展示活动在合肥举行,各种代表着安徽优秀特色项目的各种健身舞,多种类套路的群体表演竞相出场。合肥市第四届“春色滨湖”旅游节暨乡村旅游节成功举办。展现了现代化滨湖大城市风采。

这些活动有利于宣传合肥乃至安徽地方文化,有利于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开发,特别是有利于形成特色的城市体育文化产业。

3.3 促进了合肥市全民健身事业和安徽省非奥项目的开展

在媒体广泛宣传下,直接参与四体会工作合肥市民就有近十万人,观众有近百万人。这无形中提升了市民的体育锻炼意识。组委会安排了“全民健身科学大会”、“全民健身大讲堂”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就“科学健身”的主题在各大媒体进行专题讲座,宣传全民健身理念,满足广大市民多元化的健身需求。此外,为“四体会”新建和改造的体育场馆将为全民健身事业奠定硬件基础。

大型运动会对于东道主的竞技成绩影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东道主运动员尽享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筹备赛会期间,地方政府对于运动项目的投入也会超出以往,地方政策和财政的保障是运动员获得好成绩的基础。安徽省代表团在2006年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上夺得了4金6银9铜的成绩。在合肥筹备“四体会”的4年里,安徽省投入大量物力、人力和财力成立了省轮滑队、龙舟队等等,并对已有的项目增大了投入,结果在“四体会”上,安徽派出了286名运动员参加33个大项、188个小项的比赛,是历届体育大会参赛人数、参赛项目最多的一次,获得47个一等奖、83个二等奖、75个三等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以安徽代表团在四体会上取得的成绩为窗口,我们可以发现举办四体会极大的促进了安徽省非奥项目的发展。

4 建议

4.1 避免因四体会带来的投资在会后骤降而出现“低谷效应”

以奥运经济为例来说明“低谷效应”。在筹备期、比赛期,甚至赛后一段时期,奥运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随着奥运投资、消费的趋小,奥运经济将会步入增速减缓、甚至衰退的低谷期。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低谷效应”。[2]

从合肥市2010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情况看,在筹备四体会的最后冲刺阶段,与四体会相关的投资刺激了合肥市的经济增长,但随着四体会的结束,与四体会相关的投资会大幅下降。这种因四体会带来的投资在会后骤降可能引发合肥市经济的“低谷效应”。四体会闭幕后,一方面,大量投资和游客消失了,另一方面,为四体会而修建的大批体育场馆、交通设施等的利用率可能会大幅下降,但这些设施的维护费用却一点没有减少。经济增长的利好因素减少了,但非生产性支出却没有显著减少。

为避免“低谷效应”在合肥市出现或是削弱“低谷效应”,合肥市应在未来的几年里,继续加大对体育场馆建设和维护的投资,但以全民健身场馆为主;加大对非奥项目和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投资,这种投资可以看做是四体会的后续投资。

4.2 加大对四体会文化遗产和安徽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

遗产主要是指自然或人类遗存给后人的有价值的产品。奥运文化遗产对于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目标,提高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文明程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届奥运会的举办都会给举办地留下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如北京奥运文化遗产的内涵主要反映在实施“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方面。[3]

合肥以“徽风和韵、活力中国”为理念,体现了中部地区经济建设的勃勃生机与独特地域传统文化内涵;体育大会在我国10年间已举办了四届,体育大会的品牌正在一步步的树立,其品牌的内涵及比赛项目的广泛参与性向人们传递出健康的群众体育观等等,这些赛会文化正逐步形成。在四体会结合后,合肥市应不断的挖掘体育大会的文化内涵,并与安徽地方文化结合,成为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4.3 建立全国体育大会博物馆

与建立奥运博物馆类似,体育大会举办地应该为体育大会的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为记录四体会的申办、筹备、举办的艰辛历程;记录四体会在全国体育大会改革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记录四体会对举办地合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如四体会体育场馆设施、文化设施和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概况;记录体育大会、四体会的口号、会徽、吉祥物等标志系统,组织制度、举办活动经验等。合肥市应该在文化部门或体育部门建立全国体育大会博物馆,并把安徽省代表团的在每届体育大会的成绩和精神面貌收集在博物馆内。

[1] 姜同仁,钱杰.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2):1601-1604.

[2] 林显鹏,虞重干.现代奥运会对主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规律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2):1-7.

[3] 孔繁敏,李岩.北京奥运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实施方式[J].体育与科学,2005(4):28-30.

“The fourth national sports meeting”in Hefei city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fluence research

WANG Hui 1, SUN Yong2(1.Hefei Nomal College PE Department,anhui hefei 230601;2.Zhongshan City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Sports Group,guangdong zhongshan 528404)

The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summary of the fourth national sports meeting held in Hefei City during th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Found in Sports Assembly held during led the city investment growth,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expand the influence,the city promoted a citizen quality.Put forward to avoid the“low effect”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sports meeting the proposal such as the museum.

national sports meeting;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sports industry;non-Olympic projects

G812.20

B

1674-2273(2011)06-0114-04

2011-06-10

合肥师范学院2010年院级科研项目(2010kj13)

汪辉(1981-)男,安徽无为县人,硕士研究生。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系教师,研究方向:体育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合肥市合肥大会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醒狮
WAIC与WIC大会简介
送你一盆小多肉
合肥市朝霞小学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第39届ISO大会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