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中文教学:从小语种发展到关键语言*

2011-11-15 08:20美国陈东东
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外语语言教学

〔美国〕陈东东

一、引言

Kramsch(2005)指出,“9·11”事件以后美国迫切需要两种人才:一种是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并拥有良好沟通、交际能力的人才;另一种是具有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外语高水平人才。2006年1月,布什总统提出了国家安全语言计划,要求国会在2007年拨款1.14亿美元用来加强对美国国防安全和经济竞争具有关键意义的语言的教学,这些关键语言包括中文。①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国防教育议案(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NDEA)曾将汉语、日语、俄语、印地语、阿拉伯语定为关键语言(Tsu,1970)。2006年经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Report)又增加了韩语、波斯语和土耳其语三种语言。所谓“关键语言”是从供需角度来决定的。以中文为例,美国政府需要大量具有高级专业水平的中文人才,然而,真正能够达到要求的专业人士则凤毛麟角。

当中文被看作能直接影响美国国防安全和经济竞争能力而被纳入关键语言之后,美国青少年学习中文蔚然成风,一股“中文热”(Chinese fever)席卷美国各地(Sweley,2006)。2007年全美外语协会的调查显示,美国中小学学习中文的学生从2000年约5 000名猛增到2007年的3—5万名。2009年大学理事会的调查显示,当时全美有700所中小学已经开设中文课,另有4 500所学校希望增设中文(Zhou,2011)。在高等院校方面,2006年,美国高校选修中文的大学生人数为51 582,比2002年增长51%。从2002到2004年,高校新增设了179个中文项目,增加了4 145个学生(Medwick,2008)。据亚洲学会2005年报告,到2015年,美国高中生学习中文的人数将达75万。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学生们纷纷选修中文,学校机构对中文资源的需求也随之而来,能够胜任美国大、中、小学教职工作的中文教师一时供不应求。如何在短时期内培养出合格的中文教师已成为美国中文教学界最近几年的主要挑战(Asia Society,2005,2008;Chen,2009;Wang,2009)。

就在几年前,中文在美国还只是一个“小语种”(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LCTL),②1990年,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成立了全国小语种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f 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其宗旨是帮助学校推广小语种的教学,也帮助对小语种有兴趣的个人学习某一小语种。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语言习得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Research on Language Acquisition)有一个小语种数据库,收录了北美大、中、小学350多个小语种的教学状况,其教学形式包括正规课堂、网上教育、暑期班和赴目的语国家的游学项目。即除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三大外语以外的语言。作为一个小语种,中文在漫长的时间里曾被看作名副其实的“外语”(exotic language)(Walton,1989):中文教师“缺乏教学机会,缺乏教学资源,也无法充分涉猎中国文化”(Walker & McGinnis,1995);中文教师在大学地位低下(Walton,1989)。回顾美国的中文教学历史,中文从过去无人问津的小语种上升为如今备受青睐的关键语言,走过了一百多年,这期间有蓬勃发展的好时光,也有艰难曲折的苦日子。本文将运用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MLA)过去五十年所发表的大学外语选修人数统计数据来考查影响美国高校学生学习中文的主要因素,从而分析美国的中文教学发展。我们将首先简单回顾美国中文教学的早期历史,然后分析五十年来中文学生注册人数增长的原因,最后,对美国中文教学的前景做一展望。

二、美国早期中文教学

根据Tsu(1970)的考证,美国的中文教学最早可追溯到1871年。到了1877年,从耶鲁大学毕业的容闳(1828—1912)在其母校开办了汉学讲座,并聘请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1812—1884)任中国语言文学教授(Zhang,2005)。1833年卫三畏以传教士身份远赴中国,其目的是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在那个年代,学习、传授中文都属违反大清法律,一旦发现,会遭杀头之罪。但是,卫三畏认为,西方人若要跟中国人在传教、商务、外交、教育等方面打交道,首先必须具备中文会话和阅读能力。卫三畏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多年,任美国驻华参事兼翻译达二十年。当他1877年退休离华回美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耶鲁大学担任美国的第一位中文教授(Chao,2007)。

在耶鲁大学成功开办了美国第一个汉学讲座后,1879年哈佛大学特地从中国聘请了戈鲲化(1838—1882)来校专门教授中文。赴美前,戈鲲化是一位作家、诗人,也是当时驻宁波英国总领事的中文教师。到了哈佛以后,戈鲲化将中国的小说、诗歌编成教材,他的工作为哈佛大学汉学研究起了开创性的作用(洪文,2001),也为美国中文教学的发展做了重要的铺垫。

胡适先生对美国中文教学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在他1917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后回到北京大学任教不久,他邀请了美国和英国学者到中国讲学,介绍西方知识潮流和思想文化。这些学者中包括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读书时期的导师、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博士。在中国讲学期间,杜威惊讶地发现,中国学生不仅对美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他的演讲课题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理解。这使杜威意识到美国人有必要了解中国。因此,回到美国后,他和胡适协同另一位学者于1926年在纽约创办了美华协进社(China Institute),向美国百姓介绍、宣传中国和中国文化,以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从那时起,推广中文及中国文化一直是美华协进社的宗旨之一(Ho,2004)。

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起分别在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传授中文,他亲自编写教材,研究中文语言学,探讨语言教学法,培养了一批日后成为美国大学中文教学的主力军。赵元任先生于1968年出版了《中国话的文法》(TheGrammarofSpoken Chinese),这本书堪称中国语言学的巨作,一方面使西方人士开始对中国语言学有所了解和关注,另一方面也激励了无数西方年轻人对中文的憧憬和研习。

苏联于195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案(NEDA),决定由联邦政府向含中文在内的五种外语的教学提供资助(Tsu,1970),以进一步加强中文教学和发展。当时,全美25个已经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分别获得政府资助。时任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远东研究中心主任、亚洲学研究系中日文部门主任的祖炳民先生(1924—2005)积极利用这批款项,推广和完善大学中文教学。比如,他招募德范克博士(John DeFran-cis,1929—2009)从1961起在西东大学编写中文教材。这套后来由耶鲁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的12册“德范克系列”(the DeFrancis Series)成为七八十年代西方汉学者备受推崇的中文课本。在此同时,祖先生以其高瞻远瞩和卓越非凡的领导才能,首次提议将中文引进美国中小学课堂。他认为,要提高美国人学习中文的水平,培养“增进中美友好的生力军”,“应当把中国话推广到美国中学里边”(Tsu,1970:570—571)。为此,祖先生给上千所中学去信建议开设中文课,并游说美国政府和基金财团,以寻求他们的经济支援。同时,积极调动和利用美国现有的中文教学资源。最后在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Foundation)的三次(1962,1963,1964)资助下,位于东海岸的西东大学和位于西海岸的加州州立金山学院(San Francisco State College)在1962年到1969年间,每年夏天培训大批中文师资。到了1970年,美国中学中文教师中95% 是毕业于这两所学校的。此外,在美国政府教育总署(United States Office of Education)的支援下,祖先生积极组织两校人员编写教材。除了上面提到的普适于大学教学的“德范克系列”中文课本外,西东大学的王方宇先生编撰了中英和英中词典,金山学院编写了一套专门用于中学四个年级的中文教材MandarinChinese。通过培训师资和编撰教材两路并进的手段,中文教学在不到十年内得以在美国230多个中小学生根发芽(Tsu,1970)。毫无疑问,祖炳民先生所创建的这种发展模式及其成果为美国的中文教学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没有他那开拓性的努力和辛勤劳动,美国的中文教学不可能达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和成就。1967年和1968年祖炳民出任中文教师学会(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会长,引领全美中文教学发展。80年代,西东大学亚洲研究学系及教育学院获得联邦政府提供的大额亚洲双语奖学金(Asian Bilingual Fellowship)以培养英汉和英日双语教师及工作人员,此项目延续至90年代初,联邦政府最终修改了其语言政策(Leung,2004)。

三、美国高校中文注册人数

自1958年起,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每隔三四年对美国各大学(含两年制的社区院校)开设的外语科目注册人数进行统计,以了解美国高校对不同外语的需求,到现在为止已经发表了22次统计报告。翻阅这些报告,就中文教学而言,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在1965年以前,现代语言协会所考察的外语只含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这三大语种,其他所有小语种都未考虑。第二,从2006年起,其统计报告中所使用的“小语种”这个术语的内涵开始变得模糊,因为中文已不再属于“小语种”的范围,而且,除中文以外的其他11个传统“小语种”的地位也都同时提升了。确切地说,2007年的报告(Furman,Goldberg &Lusin,2007)将其表五中前15种之后的外语纳入小语种范围,中文在该表中排在第七位,紧跟日语之后。2007年至2008年,全美外语协会(ACTFL)在美国152 800所中学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认为比较普遍的外语有六种,依次为: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德文、日文和中文(Zhou,2011)。

根据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所提供的1958年至2009年高等院校外语注册人数数据和2006年与2009年所发表的两次统计报告,①数据来源:http://www.mla.org/flsurvey_search。我们将最近五十年美国高校学习中文的注册人数用图1展现如下。为了比较每次调查与前一次调查之间的变化,我们用图2呈现学习人数的增长率。仔细观察图1和图2,可以发现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自1960年以来,美国高校的中文注册人数一直呈上涨趋势(1977年除外)。第二,每一次增长率至少在7%以上。第三,中文注册人数有五次大飞跃,即:1960—1965年的82%,1965—1968年的50%,1970—1974年的70%,1990—1995年的36.2%,2002—2006年的51%。除了六七十年代的两次猛涨以外,其他两次大幅度的增长发生在最近十年和二十年。

图1:1960—2009年美国高校中文学生注册人数

图2:中文注册人数增长率(%)

表1列出1960年到2009年之间中文学习人数与其他三大外语学习人数的比较。①所有数据均取自Furman,Goldberg &Lusin(2010)的统计报告表五。原表中除西班牙语、法语、德语和中文以外的其他外语学习人数未纳入本表。

表1:中文注册人数与其他三大外语注册人数的比较(%)

从表1可知,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在五十年里经历了几次负增长。就西班牙语而言,从1960年到1970年,变化增长率是117.8%,但是在紧接的十年里,增长率掉为-2.5%。法语和德语也分别有三次负增长的现象,而且这三次负增长都发生在同一时段,即从1970年到1980年的十年期间,从1990年到1995年的五年期间,从1995年到1998年的三年期间。相比而言,中文学习人数没有出现任何负增长。除了西班牙语在1995年到1998年的增长率为8.3%以外,中文注册人数在每一时段内的增长率都大大高于以上三种外语注册人数的增长率。

前面提到,现代语言协会是1958年开始此项统计调查研究的,但是当时的调查只局限于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由于中文是在1965年的调查时才加入统计,所以从统计的角度上说,1960年的中文注册人数为零。表1 中1960—1970年的增长率是图2 的1960—1965年,1965—1968年和1968—1970年三次统计的累计结果。这样,从1960年的未加入统计到1970年的三次统计累计结果,其增长率高达238.3%是不难理解的。但是除此以外,表1中所显示的其他四次增长值得注意:1970—1980年的增长率为82.2%,1980—1990年的增长率是71.5%,1990—1995年的增长率是35.8%,2002—2006年的增长率为51%。为什么在这四个时段里美国高校中文学习人数有如此大幅度的增长?值得我们深思。

四、影响美国高校学生选修中文的因素

美国高校开设的中文大致可分为专业课和选修课两种。除了将中文当作专业来修,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中文只是一门外语课。不同大学、不同专业对外语有着不同的要求。有的学校和专业对外语要求很高,比如,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学分,或必须达到一定程度的水平。但是,总的来说,美国学生学习外语兴趣不高。过去三十年来,每100个大学生中,只有7至8人选修外语(Furman,Goldber &Lusin,2010)。美国大学生在选课方面有着很大的自由度,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之后,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因此,学生最终是否选修外语、是修中文还是法文完全是他们自己的考量和决定。毫无疑问,学生的课程和工作时间、家庭经济状况、将来的职业规划、中文学习的难易度和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选修外语的决定。但是撇开以上这些表面现象,我们发现,决定美国学生是否选修中文还有很多深层因素,比如,政府的语言政策、外交政策、美国社会对中文的态度、中国的政治经济实力及美中两国关系,等等。

Zhou(2011)认为,语言意识形态反映语言秩序,语言秩序决定语言意识形态。由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的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秩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它影响了美国人对中文的看法,促使了美国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认为,由于中国的崛起而引起美国政府所做出的相应决策,加上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是影响美国学生选修中文的主要因素。Zhou(2011)从全球化发展这一角度探讨了中文如何走进美国的大、中、小学课堂,Wang(2008)从中文作为一种传承语言及美国华人的中文情结这个角度讨论了美国中文教学的发展。下面,我们将着重从美国政府决策这一个角度来分析图2、表1中显示的中文学生注册人数四次大的飞跃。

1970—1974年间中文学习人数的第一次大飞跃,我们认为与美国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有直接关系。这个被称为“破冰之旅”的访问使美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中国和东方神秘的文化产生了强烈向往和迫切了解的愿望。1979年1月1日中美外交关系正式建立,而两国早在1978年的10月就签订了教育合作备忘录,此后,首批52位中国学生于同年12月赴美学习。1979年1月,邓小平成功访美,中美签订了互派留学生协议,从此两国开始了正常的学生交换合作计划。在之后的三年里,中国一些高校相继开放,共接纳了约1 000名美国学生到中国学习中文或其他一些课程(Blumenthal,1981)。为了到中国学习,为了了解中国文化,为了跟中国人打交道,美国学生首先得学中文。于是,大学的中文项目好比雨后春笋,蓬勃发展。50年代末,美国只有25所大学开设中文课程,1975年增加到了40所高校,1978年又增加到180所大学,到1983年,全美共有约250所高校开设中文(Chi,1989)。根据图1和表1的数据,1970—1980年间,大学学习中文的总人数与前十年相比,增长率为82.2%。而在同期,选修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的大学生人数却呈负增长。美国学生对中文高涨的热情和兴趣一直持续到第二个十年,即1980—1990年,当时的增长率为71.5%,这是中文选修人数的第二次大飞跃。

中文注册人数的第三次飞跃发生在1990年到1995年之间,增长率为36.2% (图2)或35.8% (表1)。1991年,时任国会参议院俄克拉荷马州(Oklahoma)民主党参议员David L.Boren 再次呼吁美国必须重视国际教育,并提出了国防安全教育议案(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Act,NSEA,P.L.102—183),该议案最后由老布什总统于同年12月签字通过。NSEA法案要求国防部长建立国家安全教育项目(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Program,NSEP),加强对美国本土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的国家和地区所在地的语言(含中文)和文化的教学。具体地说,该项目给有兴趣赴目的语国学习、研究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Boren奖学金,拨款资助开设关键语言课程教学和从事国别研究的大学。其目的在于发展国家教育实力,加深了解外国文化,增强经济竞争力,提升国际合作和国家安全。自1994年以来,国家安全教育项目共资助了2 828名本科生和1 646名研究生,其中近两千名学生最后任职于美国联邦政府。这个项目既为学生提供经济援助,又提供工作平台,让他们学成回国后有用武之地,这自然吸引了不少美国学生。所以,很多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着极其浓厚兴趣的学生踊跃选修中文,以争取这种宝贵的机会。

2002年至2006年间的第四次大飞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第一,中国在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使美国学生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兴趣。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总产值每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00年中国加入WTO 后开始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这些变化使得全球尤其是美国学生格外关注中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模式。在教育方面,中国赴美留学的人数持续增长,这使美国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中国的国门向西方打开以后,一些传统的中国文化产品,如针灸、风水、中药、饮食、武术、文学、宗教等也开始在西方世界走红(Ding &Saunders,2006)。而2008年北京举办夏季奥运会的消息更是令美国青少年激动神往。第二,从美国的国情看,2001年的“9·11”事件打破了美国人的正常生活秩序。为了国防安全,美国急需一大批能熟练运用关键语言的外语人才,这时,美国政府真正意识到必须进一步学习、了解外国文化。一些国会议员再次强调加强外语和外国文化学习的迫切性,就如何发展美中两国语言、文化交流和扩展外交关系,国会参院曾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法案。①2005年,Connecticut民主党议员Joseph Lieberman和Tennessee共和党议员Lamar Alexander提出美中文化交流法案(U.S.-China Cultural Engagement Act),要求在今后6年内拨款13 亿美元以加强大、中、小学的中文教学(http://www.languagepolicy.org/legislation/)。虽然此法案最后未能通过,但它对美国的中文教学制造了声势,也为后来两个法案的提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议员Susan Davis提出的美中语言交流法案(The U.S.-China Language Engagement Act,http://www.opencongress.org/bill/111-h2313/text),伊利诺伊州共和党议员Mark Kirk提出的美中外交 扩 展 议 案(the United States-China Diplomatic Expansion Act,http://www.opencongress.org/bill/111-h2311/show)。

下面我们介绍最近几年在美国外交政策影响下所推出的几个资助中文(及其他关键语言)教学的大项目。布什总统于2006年提出的国家安全语言计划下设有一个关键语言奖学金项目。该项目由国务院和文化教育局共同运作,其宗旨是加强国防安全、提升竞争能力。从2006年起,每年暑假从大批申请者中挑选优秀大学生到关键语言的所在国学习。中文是在2007年被纳入此项目的。2011年暑假,全美共选出575名大学生送往13个关键外语国家学习。

创建于2002年的旗舰奖学金项目(Flagship Scholarship)属于上文提到的国家安全教育计划(NSEP)。该项目资助美国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边学习自己的专业,一边学习关键语言和文化。学习期间,学生可以到关键语言所在国和地区学习、研究。项目开始时只有含中文在内的4种语言,现已扩展为8种语言,全美共有10个旗舰项目。几年来的尝试表明,这种旗舰项目是一种迅速培养外语专业人才的创新而富有成效的模式。

始于2007年的STAR TALK 是近年来耗资巨大的另一项目,它也是国家安全语言计划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与上面两个项目有所不同,STAR TALK 旨在培养美国中小学关键语言教师。通过暑期培训,该项目帮助在职或有志于从事关键语言教学的中小学教师学习、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按照全美外语协会所提出的标准设计、制定课程;(2)按照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编写教材,安排教学活动;(3)研发测试评估手段。

以上这些项目对美国学生的中文学习无疑是很大的鼓舞,它使美国人民尤其是大学生意识到学习中文的优势。在这里,我们还必须指出,除了来自美国国内的支持和援助以外,中国政府是近年来美国中文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后盾。国家汉语推广领导办公室(汉办)在全球,尤其是在美国,积极推广中文教学。当美国大学理事会决定于2006年5月开设AP 中文后,汉办与大学理事会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合约,同意在经济和教学资源两个方面支持美国的中文教学。这种支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美国中小学校长或学区高级管理人员代表团访问中国的中小学;(2)发动国内大学教师编写AP 中文教材;(3)召集电脑技术专业人员,开发用电脑辅助中文教学的课件;(4)提供暑期中文教师师资培训;(5)派遣中文教师到美国学校教授中文。此外,汉办通过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平台,为大、中、小学的中文教学提供了经济、师资和教材资源等支持。有学者认为,汉办在全球建立的孔子学院网络是中国提升软实力的一个宏伟工程(Ding &Saunders,2006)。

五、结语

本文回顾分析了美国的中文教学从小语种发展到关键语言的过程,重点考察了最近50年来高校中文注册人数的几次大变化。我们认为,中文学生注册人数持续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则基于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的发展。

Zhou(2011)指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高校开设中文课程主要是出于传教目的。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中文教学是培养具有中文会话能力、能够参与战争的军事人才。根据Coatsworth(2004)著述,二战结束到现在是全球化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电脑技术的提高加速了人力资源、货物、工作、信息、服务等行业的自由流通,作为世界语言的英语其主导地位不断得到加强,当然,英语也不断受到来自俄文、日文和中文的挑战。Robert Half Finance and Accounting调查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欧洲九个国家共1 500名人事资源和金融部门的负责人,其中38%人预测,中文在将来的几年里会成为最有价值的商业语言(Ding &Saunders,2006)。在全球化的大气候下,“中文热”在美国是否还会如火如荼地持续下去?已成为影响美国国防安全和经济竞争的关键语言之一的中文,前景究竟如何?我们在此做一展望。

首先,有着140年历史的中文教学已在美国发展为一个成熟的领域。它有自己的专业协会,如:全美的中文教师学会、纽约地区的大纽约中文教师学会、加州中文教师协会,这些学会每年定期召开研讨会,针对美国的中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广泛讨论。它们还拥有自己的专业学刊,如:JournalofChineseLanguageTeachersAssociation,JournalofChinese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intheUS,JournalofTechnologyandChineseLanguage,为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研究论坛。此外,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积累,该领域有一大批经过良好训练、经验丰富的专业工作者,他们的辛勤耕耘使中文教学与时俱进,蒸蒸日上。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中文教学的发展将会越来越红火。

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统计,美国现有3亿多人口。现代语言协会(MLA)2005年语言统计显示,4 000多万美国人在家中使用英语以外的外语,其中说中文(含广东话)的人口达200多万,占总人口的2.9%。这些数据表明,由于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文化的影响,一大批华裔孩子正在或将要学习中文。华裔孩子的中文学习将会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促进、加强美国的中文教学。

从美中两国关系来看,不管今后两国是战略伙伴还是竞争对手(Krauthammer,1995;Roy,1996;Broomfield,2003;Al-Rodhan,2007),不管两国的关系是互相依赖,还是相互竞争,只要两国之间还保持一定的关系,就有很大的中文学习市场。2009年11月奥巴马总统首次访华期间,宣布了“十万强计划”(100 000Strong Initiative),该计划打算在今后四年内鼓励10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学习中文和文化,更好地了解中国,加强美中两国人民间的交流。美国总统希望通过由此培养一大批将来能在中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人才。2010年5月国务卿希拉里在北京正式启动了该计划,并得到了中国政府的积极支持。中国教育部表示,今后四年内每年将提供2 500个“汉语桥”奖学金。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时,双方重申了各自对该计划的承诺。①虽然该计划由美国国务院运作,但其资金来源于企业、私人机构和财团。从2011年1月到7月,已经筹得700万美元,中国国家汉办已经提供了20 000个奖学金。需要指出的是,奥巴马总统在提出“十万强计划”的同时也热情邀请和鼓励更多的中国学生到美国学习、研究。通过两国青少年的交流从而带动美中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这一做法将进一步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为了发展民间交流,学习中文是基础的基础,可以说,推动“十万强计划”也就是推动美国的中文教学。

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也将在多个层面提高和充实美国的中文教学。据国家汉办统计,截至2010年12月,在美国扎根落户的孔子学院已有72所,孔子课堂215个。一方面,中方汉语志愿者教师充实了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中文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中方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使美方学校和社区收益颇多。随着中国文化不断深入社区,中文教学也将逐渐走进美国千家万户。

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风暴至今,美国经济尚未复苏,经济形势一直动荡不定,2011年8月一度跌入最低谷,背负的国债达14万亿美元。在这种严峻的经济情形下,大学生选修中文的人数是否会有所下降?政府为加强关键语言学习所承诺的经济资助,是否会因经济不景气而出现资金无法到位的现象?中文教学是否会受到经济危机的直接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无法回答。但是,我们认为,中国的崛起是美国学生学习中文的原动力。只要中国的经济能持续发展,只要中国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软实力建设,那么,更多的美国学生会到中国去学习,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还有更多的美国大学生毕业后会到中国去创业,寻找自我发展的机会。无论去中国学习还是工作,学习中文始终是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中文教学必将持续发展。

洪文(2001)中国赴美任教第一人戈鲲化——南京大学中文系张宏生教授答记者问,《中华读书报》2001年2月21日。

Al-Rodhan,K.R.(2007)A Critique of the China Threat Theory:A Systematic Analysis,AsianPerspective,31(3),41-66.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2008)ACTFL 2008Student Survey Report,http://www.actfl.org/files/public/ACTFL_Final_2008_completeLOW.pdf.

Asia Society(2005)Expanding Chinese Language Capacity in the United States:What Would It Take to Have 5Percen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by 2015?Meeting Report.http://www.internationaled.org.New York:Asia Society.

Asia Society.(2008)Chinese in 2008:An Expanding Field.Retrieved August,29,2011,from http://asiasociety.org/files/Chinesein2008.pdf.

Blumenthal,P.(1981)AmericanStudyProgramsinChina:AnInterimReportCard.Washington,D.C.:U.S.-China Education Clearinghouse.

Broomfield,E.V.(2003)Perceptions of Danger:the China Threat Theory,JournalofContemporaryChina(2003),35(12),265-284.Chao,D.(2007)Samuel Wells Williams(1812-1884):a Pioneer Student and a Scholar of Chinese a Foreign Language,JournaloftheChineseLanguageTeachersAssociation42(1),1-26.

Chi,T.R.(1989)Observations on the Past,Present,and Future of Teaching Mandari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JournaloftheChineseLanguageTeachersAssociation,24(2),109-122.

Coatsworth,J.(2004)Globalization,Growth,and Welfare in History.In M.M.Suarez-Orozco and D.B.Qin-Hilliard(eds.),Globalization:CultureandEducationintheNewMillenniu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38-55.

Ding,S.,&Saunders,R.A.(2006)Talking up Chinese:An analysis of China’s Rising Cultural Power and Global Promotion of the Chinese Language.EastAsia,23(2),3-33.

Furman,N.,Goldberg,D.&Lusin,N.(2007)Enrollments in 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in United State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Fall 2006.http://www.mla.org/pdf/2006_enrollment_survey.pdf.

Furman,N.,Goldberg,D.&Lusin,N.(2010)Enrollments in 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in United State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Fall 2009.http://www.mla.org/pdf/2009_enrollment_survey.pdf.

Ho,Y.(2004)China Institute and Columbia University,Presented at the Columbia’s China Connection Conference at Columbia University,September,2004.

Kramsch,C.(2005)Post 9/11:Foreign Languages between Knowledge and Power,AppliedLinguistics.26(4),545-567.

Krauthammer,C.(1995)Why We Must Contain China,Time,July 31,1995,p.72.

Leung,P-W.(2004)Asian Studies Review,Unpublished Program Review,Seton Hall University.

Medwick,A.(2008)Developing and Enhancing College-Level Chinese Language and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Panel presented at Chines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2008International Conference,New York,March 23,2008.

Roy,D.(1996)The“China Threat”Issue:Major ArgumentsAuthor(s),AsianSurvey,36(8),758-771.

Sweley,M.H.(2006)Interest in Learning This 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 Is Hot:Chinese Fever.TheLanguageEducator,November,32-37.

Walton,A.R.(1989)Chinese Language Instru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Some Reflections on the State of the Art.JournaloftheChineseLanguageTeachersAssociation29(2),1-42.

Wang,S.C.(2007)Building Societal Capital:Chinese in the US,LanguagePolicy,Volume 6,27-52.

Wang,S.C.(2009)Preparing and Supporting Teachers of 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TheModern LanguageJournal93(2),282-287.

Zhang,H.(2005)Samuel Wells Willams and China Studies in America,JournalofChineseLanguage TeachingandResearchintheUS,Volume 3,70-75.

Zhou,M.(2011)Globalization and Language Order: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United States,in Tsung,Linda and Cruickshank,Ken.(eds.),TeachingandLearningChineseinGlobalContexts,Continuum.

参考网站:

马里兰大学关键语言项目:http://www.languages.umd.edu/Critical。

经济发展委员会(CED):http://www.ced.org/images/library/reports/education/report_foreignlanguages.pdf。

现代语言协会:http://www.mla.org/pdf/06enrollmentsurvey_final.pdf;

http://www.mla.org/pdf/2009_enrollment_survey.pdf;

http://www.mla.org/flsurvey_search。

乔治敦大学:

https://commons.georgetown.edu/projects/uschina/items/browse/tag/1973-1979+scholarly+exchanges。

国家安全教育项目:http://www.nsep.gov。

语言旗舰项目:www.thelanguageflagship.org/downloads/The_Language_Flagship_Report_August_2008.pdf;

http://www.collegeboard.com/press/releases/30831.html。

The California Land Title Association:http://www.clta.org.

大纽约地区中文教师协会:http://www.clta-gny.org。

加州中文教师协会:http://www.cltac.org。

现代语言协会:http://arcgis.mla.org/mla/default.aspx。

美国国务院:http://www.state.gov/p/eap/regional/100000_strong。

中国国家汉办:http://www.hanban.org。

猜你喜欢
外语语言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语言是刀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