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1-11-10 00:43方长丰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关键词:财务指标评级绩效评价

方长丰(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方长丰
(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在从财务指标评价、综合财务实力分析、平衡记分卡应用以及X效率研究等方面系统回顾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现状,认为随着银行透明度的提高,监管评价、市场评级以及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考核在定量指标方面将趋于一致,同时在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上需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分析各项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更加准确地衡量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建立科学的外部绩效评价体系和内部绩效考核体系。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综合财务实力;平衡记分卡;X效率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使人们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有了重新认识,也让人们对商业银行的绩效有了新的思考。如何在平衡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一直是实务和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期待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实务和理论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系统整理关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的成果,将财务指标评价、综合财务实力评价、效率评价和平衡记分卡的应用相结合,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研究方向提出新的思路。

一、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

1.单纯财务指标评价

(1)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体现了银行自有资本覆盖风险的能力,一直是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也是《巴塞尔协议》的核心。由于负债经营是银行的主要特征,通过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可以有效防止银行业务的恶性扩张,以控制银行的风险。同时,银行为满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将精确计算其业务扩张所面临的风险和监管资本水平,最大限度地节约监管资本或者将有限的资本配置到收益最高的业务领域,以降低其监管资本或提高其收益水平,客观上增强了银行自有资本的赢利能力,提高了银行的综合财务实力。

2004年开始执行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全面纳入资本充足率的计算中。根据新协议的规定,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总风险加权资产(TRWA)=信用风险加权资产(CRWA)+市场风险资本要求(CRMR)×12.5+操作风险资本要求(CROR)×12.5。

《巴塞尔协议》的不断修正和完善赋予了资本充足率全新的生命力,使其成为监管机构评价银行的核心财务指标。但从客观来看,单纯依靠资本充足率来评价银行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首先,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单纯依靠资本的充足性尚无法完全保证银行应对国家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其次,安全和收益是一家银行健全性不可分割的两极,虽然资本充足率有引导银行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资本收益率的作用,但单纯依靠资本充足性而忽视银行的赢利能力显然不能完全评价一家银行的健全性。[1]

(2)银行整体业绩评价的风险-收益法。银行整体业绩评价的风险-收益法可以分为4个分析步骤。

首先,从银行股本收益率(ROE)出发,将股本收益率分解为股权乘数(EM)与资产收益率(ROA),即ROE=ROA×EM。资产收益率又可进一步分解为销售利润率(PM)和资产利用率(AU),即ROA=PM×AU。通过比较分析银行间销售利润率、资产利用率和股权乘数,可以分析出银行间绩效(以ROE来衡量)的差异是来自于资产的扩展、资产利用率的提高还是来自于费用的有效控制。

其次,进一步分析影响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利用率的各项具体科目,寻找影响ROA的细分因素。由于ROE在银行利润为负,且资不抵债(资本为负)时,其计算结果是正数,会产生虚假信息,而ROA则不存在这种情况,因此ROA得以成为评价银行整体业绩的首选会计指标。[2]

再次,计算ROA的标准差(σ)和变异系数(CV),来衡量银行ROA的波动性,以此评价银行的整体风险。

最后,将ROA、股权乘数和ROA的标准差σ结合起来,计算银行的风险指数(risk index, RI),计算公式如下:

RI=[E(ROA)+CAP]/σ

式中:E(ROA)为ROA的期望值;CAP是账面资本充足率,为EM的倒数。

综上所述,风险-收益法从股本收益率出发,分别以ROA及其波动性和RI指数来衡量银行的收益和风险,其优点在于数据较易获取,相关指标计算简便。但单纯以ROA来衡量银行绩效,较易导致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增加银行的隐性风险,而CAP单纯从股权和资产的账面价值出发,不能真正反映银行资产面临的风险程度,以此来评价银行的绩效和风险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3)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RAROC指标最早由信孚银行(Bank Trust)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以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来调整收益,并将其与银行在险资本(capital at risk, CAR)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种风险调整的绩效评估方法(RAPM)。[3]

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内部风险评估技术,在给定置信水平下,配置到每项业务、资产和机构的用以覆盖非预期风险损失的资本,[4]总量上等于因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引起的非预期损失的总和。由于银行以经营风险为己任,基于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风险计量模型的经济资本配置及风险调整的绩效评估,成为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管理中广泛采用的核心方法。[5]RAROC指标也成为当前国际先进银行最常用和最信赖的一项绩效评价指标,[6]其计算公式如下:

RAROC=(收入-支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
(净收入-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RAROC一方面体现了银行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目标,并在计算利润时扣除了各项业务的预期损失,是银行真实、健康的利润水平;另一方面,它将利润与非预期损失相联系,体现了银行真实的资本耗用。这将有效引导银行将有限的资本配置到赢利能力最强的业务和机构,全面提升商业银行赢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但RAROC指标仍属于短期财务指标,仅限于对银行过去和现在经营业绩的考量,不能全面反映银行长期的综合实力。同时经济资本的计量依赖于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评估技术(IRB),需要测算每一项资产和业务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而外部人需要依靠银行透明度的提高才能获取相关的信息。

(4)经济增加值(EVA)。经济增加值的概念由Stern Stewart咨询公司于1991年提出,其思想最早源于Marshall于1890年提出的经济利润。Marshall认为一家公司要真正赢利,除补偿其经营成本之外,还需要补偿其资本成本。根据Stewart公司的解释,EVA表示一个公司扣除资本成本后的资本收益,只有当资本收益超过获取该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7]其计算公式如下:

EVA=ROC-COC

式中:ROC为资本回报;COC为资本成本,等于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与全部投入资本(CE,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乘积。

EVA作为一种新兴的业绩评价方法,在商业银行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者将其与经济资本相结合,提出了股东增加值(SVA)的概念。其计算公式如下:

股东增加值=净收益-目标收益率×经济资本=
(收入-支出-预期损失)-
目标收益率×经济资本=
(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目标收益率)×经济资本

由此可见,股东增加值与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属于同一范畴的概念,[3]只是分别从相对比率和绝对量的角度来评价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

2.综合财务实力评价

(1)监管机构的银行评价体系。从20世纪初开始,商业银行的综合财务实力评价便得到了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形成了CAMELS、PEARLS等较为典型的综合财务实力评价体系。

第一,CAMELS评价体系。1952年,美联储和货币监理署决定将银行评价体系统一为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水平、赢利能力和流动性等5项内容。1976年美国联邦金融监管机构提出CAMEL评级体系(骆驼评级)。1978年5月,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也宣布采用这一银行评级体系,至此CAMEL评级制度基本形成。1997年CAMEL评级又加入了对市场风险的敏感性指标,形成了新的CAMELS评价系统。

CAMELS分别从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水平、收益、资产流动性、对市场风险的敏感性等6个方面对银行进行评价,并采用五级评分制来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及管理水平(一级最高、五级最低)。从CAMELS考察的内容可以看出,CAMELS评价体系仍然是以财务指标为主要评价内容,同时兼顾对银行的定性分析。

第二,PEARLS评价体系。WOCCU(World Council of Credit Unions)于2001年提出了针对Credit Union(服务于成员或社区的信贷联合组织,类似于我国的信用社)绩效评估的PEARLS监测体系(即“珍珠”体系),因其易适用性和全面性,在英国、玻利维亚等20多个欧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评价内容包括6个方面,即保护、有效财务结构、资产质量、成本回报率、流动性和增长率。PEARLS体系评价的内容非常全面,涉及44个基本评价指标。

(2)专业评级机构的银行评级体系。

第一,穆迪银行综合财务实力评价。穆迪评级主要从经济环境、所有权和公司治理结构、业务价值、赢利能力、风险状况与风险管理、资本充足性、管理策略和管理质量等7个方面对银行进行综合财务实力评价。在定量分析中,穆迪采用了5大类共37个财务指标,但与监管层的银行评价不同,穆迪评级更关注银行的赢利能力,认为赢利的提高才能增强银行摆脱困境和覆盖风险的能力。

第二,惠誉(FITCH IBCA)银行信用评价。目前,惠誉国际关于金融机构评级的业务量位居世界首位,迄今已完成1600多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评级。其主要分析内容包括风险管理和风险状况、资金与流动性、资本化、证券化、赢利和业绩、市场环境、业务多元化及公司经营价值、管理与战略、公司治理等9个方面。但惠誉银行信用评级重点关注的是风险,几乎每个主题都不同程度地包含着某种风险。因此,惠誉银行信用评级与穆迪银行综合财务实力评级在评级理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首先考虑的是银行的安全性,而后者重点关注的是赢利能力。

第三,标准普尔(Samp;P)银行评级。标准普尔(以下简称“标普”)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标普银行评级主要考虑经济和行业风险、公司结构、管理和战略、信贷风险和管理、市场风险和管理、资金流动性、资本、收益等8个方面,其评级关注的重点与惠誉基本相同。

从上述内容来看,三大评级机构重点关注的内容可总结为环境、公司治理、风险、赢利能力、流动性和资本充足性等6个方面,但标普与惠誉关注的重点更加接近,而与穆迪存在一定差异。相比较而言,穆迪的综合财务实力评价较为真实地体现了银行在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平衡,更能说明银行的综合实力水平,而标普和惠誉的评级更多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关注银行的信用状况,评级结果更偏于保守。

3.平衡记分卡在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于1992年提出了有关绩效衡量的平衡记分卡。它在保留财务指标作为滞后指标的同时,补充了可以产生未来财务增长的驱动指标,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

平衡记分卡并不是对传统财务指标的否定,相反财务指标仍然是平衡记分卡的一项重要内容,且集中体现了企业战略目标及其实现情况,同时又作为其他3项非财务指标的最终目标和衡量标准而贯穿于平衡记分卡的4个方面。因此,平衡记分卡只是对传统企业绩效评价过度依赖于财务指标的一种修正,使企业绩效评价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更加趋于“平衡”,以有效揭示财务指标背后的驱动因素。平衡记分卡主要应用于银行内部绩效评价,且在具体指标的选择上尚存在众多差异。

二、以X效率为核心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

为了克服财务指标的局限性,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企业的效率,并以此为基础来评价企业的绩效。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将企业X效率理论发展的成果引入到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目前,关于商业银行X效率的测度主要通过边界分析来实现,即构建一个生产前沿面,通过测量被考察单位与该生产前沿面的距离来测度该单位的效率,即相对效率。银行相对效率的高低,说明了其经营绩效的差距。但对投入和产出项目的选择以及测度方法尚存在诸多争议。

关于X效率的研究,为人们评价商业银行的绩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相对效率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的管理能力以及员工的努力程度,这些是财务指标无法揭示的内容。但银行X效率与其风险管理能力和赢利能力之间是何种关系,以及X效率能在多大程度上说明银行的综合实力,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正因为如此,X效率虽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理论研究,尚未得到有效的应用。

三、对中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回顾

2000年以前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未能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人民银行于2000年与穆迪公司合作,制定了《商业银行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并从2000年开始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绩效考评。考核指标涵盖了资产质量、赢利能力、流动性和资本充足性等4大类13项具体指标。同年,根据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综合收息率、流动性比例和财务状况等指标,人民银行将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划分为6类,其中第一类行要求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5%以下,持续赢利,收息率在70%以上,资本充足率超过8%,且主要指标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

2004年1月,银监会制定并下发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试行)》,从资本充足性、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和综合发展能力等5个方面,制定了17个定量指标。同时从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能力、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监管报表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等5个方面制定了管理能力的定性评分指标。然后再加总计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综合得分,并根据最终得分,将其划分为7个等级,以采取区别化的监管措施。

同年,银监会又颁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同时,鉴于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已启动股份制改革,银监会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制定了《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2005年12月,银监会又印发了《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并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原来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暂行办法》《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和《外资银行法人机构风险评价体系》同时废止。但农村信用社仍执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试行)》。至此,我国形成了针对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两套监管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从商业银行内部的绩效考核到监管机构的监管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较好地借鉴和吸收了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但同样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计量技术相对落后,经济资本的计量以及基于经济资本的RAROC和EVA指标的计量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评价尚停留在ROA、ROE、成本利润率和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层面。

(2)监管评级均采取各指标加权平均的方式,各指标的选取和权数确定均缺少足够的理论支持,依靠主观判断的程度较高。

(3)虽然平衡记分卡在部分银行得到应用,但多数银行内部考核中,业务规模考核仍是核心,片面地追求规模和短期效益,资本制衡的经营理念尚未完全确立。

(4)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的疏忽,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信息准确度不高,尤其是客户的行业分类和规模分类,以及客户的财务信息,均存在较大的误差率。这为银行资产质量埋下了隐性风险,使得财务指标较难真实反映银行的风险水平和赢利能力。

(5)我国银行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外部投资者和评级机构较难掌握银行的真实财务实力水平,市场监督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四、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发展趋势展望

综合商业银行的监管评价、市场评价以及内部绩效评价来看,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但在现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中,至少还有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1)现有的各类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均未能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分析,缺少足够的理论支持。(2)如何科学地选择绩效评价指标,并界定各项评价指标的具体权重,需要在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3)如何利用商业银行X效率研究的成果来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将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更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证检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地衡量一家银行的综合财务实力,并通过科学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来保证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全面提升银行的赢利水平。

[1]陈卫东.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评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1(3):4-7.

[2]小约瑟夫·F·辛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M].6版.黄老金,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8.

[3]陈德胜,姚伟峰,冯宗宪.商业银行的监管资本充足率和经济资本收益率管理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5-20.

[4]张德银.国有商业银行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研究[J].金融论坛,2005(2):22-26.

[5]夏小东.中国银行业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路径——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获得的启示[J]. 金融论坛,2007(7):54-57.

[6]贾原芳.商业银行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在绩效评估中的比较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6(9):67-70.

[7]王燕妮,王 波.经济增加值(EVA)与传统管理者业绩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J].价值工程,2004(6):34-36.

[8]罗伯特·卡普兰,戴维·诺顿.战略中心型组织:平衡计分卡的制胜方略[M].上海博意门咨询有限公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5.

[9]BERGER A N, MESTER L J. Inside the black box: what explains differences in the efficienci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7(21): 895-947.

[10]BERGER A N, HUMPHERY D B.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survey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7(8): 175-212.

[11]巴曙松,牛播坤,向 坤.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路径的国际差异比较及其发展趋势[J].国际金融研究,2006(4):52-59.

[12]鲍敦康,刘益平.论EVA在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中的运用[J].现代管理科学,2007(11):107-108.

[13]蔡 剑,张 宇,李 东.企业绩效管理:概念、方法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7-111.

[14]贺书婕.穆迪公司及信用评级制度(上)[J].城市金融论坛,2000(8):46-51.

[15]蒋 海,刘少波.金融监管理论及其新进展[J].经济评论,2003(1):106-111.

[16]李豪明.英美银行监管制度比较与借鉴[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127.

[17]刘积余.美国新骆驼银行评级制度与银行监管[J].中国金融,2001(4):55-56.

[18]毛晓威,巴曙松.巴塞尔委员会资本协议的演变与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新进展[J].国际金融研究,2001(4):45-51.

[19]沈沛龙,任若恩.新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剖析[J].金融研究,2002(6):22-31.

[20]石晓军,喻 珊.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估计不一致检验与实证[J].金融研究,2007(9):113-127.

[21]宋良荣,宋乐然.商业银行财务实力评级研究[J].商业研究,2004(14):99-102.

[22]张仿龙,李 斌.骆驼评级、平衡计分卡与商业银行财务诊断[J].财务与会计,2002(10):27-29.

[23]赵国杰,赵红梅.基于平衡记分卡构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J].现代财经,2004(5):3-6.

[24]钟茂初.如何判断银行的安全性——日本金融机构安全性的测试指标[N].金融论坛,1999-12-14.

[25]周再清,陈 兰,欧阳国良.基于PEARLS体系的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J].上海金融,2009(2):91-93.

[26]朱 莺.从惠誉国际评级原则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工作[J].上海金融,2005(8):62-63.

Reviewandprospectofstudyoncommercialbankperformanceappraisal

FANG Chang-feng

(College of Accounting, Dongbei Univ.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the study on commercial bank performance appraisal from the aspects of financial index evaluation,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strength analysis, balance-score-card application and X-efficiency research, and analyzed the domestic status of commercial bank performance appraisal. It held tha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ansparency of banks, the supervision appraisal, the market appraisal and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inside the bank will solidify on the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t the same time, while setting up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indicators, the relevance and importance between the financial indicators should be further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ories and empirical study, so a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external and intern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and appraise the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more accurately.

commercial bank; performance appraisal;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strength; balance-score-card; X-efficiency

F832.33

A*

1671-7041(2011)01-0069-05

2010-10-15

方长丰(1977-),男,安徽潜山人,博士研究生;E-mailfangcf_dl@sohu.com

猜你喜欢
财务指标评级绩效评价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全国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分析师最新给予买入评级的公司
全国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荣丰控股财务指标分析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
创投概念股评级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