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专利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1-11-10 00:39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关键词:专利申请专利知识产权

鄂 齐(辽宁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数据来源:2007—2009年《专利统计简报》。

中国企业专利现状分析及对策

鄂 齐
(辽宁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随着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企业专利的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都大幅增加。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采用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企业专利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创新文化培育、完善知识产权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实施专利战略等建议。

中国企业;专利;创新能力;知识产权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使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发生了根本变化,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企业持续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事实证明,创新是企业兴旺发达的生命源泉和不竭动力,而企业获得的专利数量的多少及专利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突出特征和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企业专利的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都有大幅度增加,充分显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正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一、中国企业专利现状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专利拥有量大幅提高

近年来,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我国企业已经意识到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实践,我国的一些企业已逐步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也大幅增加,如图1[1]所示。

图1 2000年以来国内专利申请量

随着国内专利申请量的逐年增加,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及所占比重也越来越高。2007年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为223 478件,2008年为295 510件,2009年达到394 299件,占国内申请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8.1%、41.2%、44.9%,每年的增长幅度都在40%左右。这说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正在形成,企业的创新能力在逐步增强,企业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

2.职务申请比例不断攀升,企业主体地位已经形成

2009年,在我国受理的国内专利申请中,职务发明申请为48.3051万件,占55.0%,同比增长32.6%。我国受理的国内专利申请中的职务申请比例5年提升了15个百分点。非职务申请为39.456万件,占45.0%,同比增长11.9%。与非职务发明(个人发明)相比,职务发明由于依托企事业单位的研究基础和经济实力,往往技术含量高,转化实施易,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职务发明比例的提高,说明我国发明创造的规模化、系统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2009年国内职务发明申请中,企业申请为39.4299万件,占81.6%,同比增长33.4%。近年来,我国受理的企业职务专利申请始终占国内职务专利申请总量的80%左右(见表1)。企业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比例不断攀升,也表明企业在我国的创新主体地位基本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已经形成。[1]

表1 2007—2009年国内职务专利申请情况


数据来源:2007—2009年《专利统计简报》。

3.与发达国家相比,企业专利数量较少,水平较低

专利分为3种类型,即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较高,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近年来,我国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已经连续几年居世界第一位,发明专利申请也连续几年位居全球前几位。但从数量上看,仍远不及发达国家的水平。从图2*数据来自2007—2009年《专利统计简报》。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专利授权主要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两者之和占全部专利授权的87%~89%,发明专利仅占11%~13%。而国外来我国申请的专利主要是发明专利,约占80%,因此说,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差距很大。[2]

图2 我国3种专利授权比率情况

从专利质量看,具体表现在:一是国内申请人所取得的专利集中的领域并不是高技术领域,比如说IT、新药、无线通信、高清电视、卫星通信等领域。这些高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主要来自国外,我国专利申请质量仍有待提升。二是国内专利的维持时间短。这是市场经济规律对专利质量评价的体现。就发明专利来说,我国发明专利的平均寿命是六七年,国外则可达十几年。

二、中国企业专利不强的主要原因

1.企业没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缺乏创新精神是根本原因

企业缺乏创新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没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不能在企业内部建立有利于创新力培养的文化。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未能把技术创新工作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在经营管理中,随波逐流的现象较为普遍,追求短期利益驱动倾向十分突出。

我国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总的来说不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专利申请的比重不足10%。2007年国家统计局创新调查数据显示:2004—2006年期间在我国近30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有专利申请的有2.6万家,仅占企业总数的8.8%。对技术秘密进行内部保护的有6.2万家,占总数的20.7%。拥有自主品牌的有10.4万家,占总数的34.8%。[3]

另外,我国企业对创新风险和收益估计不足。由于创新不仅存在很大风险,新技术在产业化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暗礁,企业家们总结为“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一步是先烈”,所以大多数企业为安全起见,多采用跟随战略或模仿战略,而不是技术创新战略。在企业技术引进中重视技术装备的引进和更新,轻视软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企业还没有树立起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规模、抢速度、盲目铺新摊子、轻视效率的倾向。

2.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尚不完善

据统计,目前我国71%的大中型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2/3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活动,没有新产品开发的企业占67%。一些企业还没有成为研发主体、投入主体、利益分配主体、风险承担主体,许多企业目前没有自己的技术中心,无法进行系统的技术创新工作。我国企业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绝大多数企业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生产。企业技术创新中各自为战,重复引进、重复开发现象屡见不鲜,技术雷同现象普遍存在,比比皆是,造成了技术资源的极大浪费。[2]

3.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资金少,制约着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技术创新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着开发专利、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瓶颈。据统计,我国大中企业Ramp;D(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只有0.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5%~10%。国际上普遍认为Ramp;D经费投入低于5%,企业缺乏竞争力;低于1%,企业难以生存。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少,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成果,制约企业的发展。中国企业由于长期科技投资严重不足,因而在选择技术创新模式方面缺乏选择能力和选择的自由度,不仅其产品的国际市场开拓受到严重制约,而且也严重影响企业的人才培养和智力资本的生产及再生产。[4]

此外,在企业Ramp;D人员指标上,如按每万名劳动力中Ramp;D人员比较,我国企业只是日本、德国企业的1/10。我国工业企业技术设备普遍落后,重点企业关键设备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仅占15%。设备的落后致使我国企业缺乏技术进步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和实力。不论是从资金、人员等投入因素,还是从专利产出情况来看,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都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

4.企业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缺少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

人是技术创新的决定因素和关键因素,企业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着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制约着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许多企业对科技人员的重视不够,科技人员地位、待遇偏低,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在激励机制方面,吃大锅饭的现象普遍存在,开发成果与经济效益脱钩,未能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制约着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激励机制不完善,蕴藏在广大员工中的发明创造潜能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我国科技经费投入与科技人力投入匹配较差。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劳务成本较低,研发活动长期依赖科技人力资源的低成本来维持。按投入强度指标来看,我国企业每万名劳动力中Ramp;D人员数量在有统计数据的37个国家中,只位列第35位,即倒数第三,仅高于墨西哥和南非。虽然中国Ramp;D人力投入强度逐年增加,但2007年芬兰、美国、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的每万名劳动力中Ramp;D人员的比例仍然是中国的8倍、5倍、6倍、3倍和4倍。从Ramp;D人员的经费看,2008年我国人均只有3.4万美元,仅仅高于俄罗斯、阿根廷。日本、德国是中国的5倍以上。我国Ramp;D人员人均劳务费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Ramp;D人员人均劳务成本为0.5万美元/(人·年),仅为日本的1/12,韩国的1/6。[5]

由于对科技人员经费投入强度不足,大量的科技人力资源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近年来许多有经验的高水平科技人才离开企业,流向收益更高的领域和机构,还有不少高层次人才流向国外。

5.企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不强

由于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初期,人们信用观念淡薄,还没有真正树立起以尊重知识产权为荣、侵犯知识产权为耻的道德评价标准和约束机制。很多企业既不重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不重视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对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进行保护,直接导致重大损失。如企业在开发专利的初始阶段,在科研成果研究出来后,不是先去申请专利,寻求法律保护,而是先进行成果鉴定,发表论文,公开成果,造成了新颖性的丧失,失去了申请专利的大好时机。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评职称、发论文和获奖励等方面。许多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治理处于松散状况,知识产权流失现象严重。如一些企业领导没有意识到专利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甚至随意放弃专利权,拱手把本应属于企业的职务发明让发明人以个人名义申请专利,变成非职务发明,从而造成企业知识产权流失。[6]

企业的知识产权经常会受到非法侵犯,如企业的商标或域名被他人非法抢注,或一些企业的技术骨干“跳槽”或“另起炉灶”随意带走商业秘密等。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在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显然十分欠缺。

三、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专利战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我国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研究技术创新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加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文化,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正确的专利战略

(1)要大力营造创新文化,通过创新文化的建设,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热情,使自主创新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形成员工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文化氛围。要大力宣传献身创新并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倡勇于创新、宽容失败、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营造敢于突破、和谐包容的创新环境。

(2)制定专利战略。中国企业要借鉴日本技术创新经验,实行由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再到创新从而出口到国际市场上去的总体战略。这样可以尽快实现引进技术的直接经济效益,提高引进技术的综合效益,使企业技术引进成为中国技术进步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目前资源优势较弱的条件下,中国企业应更多地采用能够带来后发优势的模仿创新模式。

(3)更多采用模仿创新模式。当前中国企业技术引进要实现“三个根本转变”:由以引进进口生产线和成套设备为主转向以引进软件技术为主;由以企业单位单独引进的方式转向以贸技相结合引进的方式;由以生产使用为主转向以吸收、开发、再生产为主。

2.建立和完善企业专利申请和保护体系

企业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战略,纳入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中。要构建权责清晰、运转有效的企业创新管理体系,明确企业内部各层次之间的创新职责和分工,整合各类创新资源,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要加强自主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的基地和平台。要提高自主创新所需的装备水平,建立健全信息网络。要整合研发资源,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创建企业技术中心便于集中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势,能够更好地组织创新活动,使其发挥出最大效能。

3.持续加大研究开发投入

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研发经费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并且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技术创新投入保障体系,解决技术创新中的资本瓶颈问题。首先落实各项财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增加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大力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要借鉴韩国、日本近年来高强度科技投资的经验,在科技投资的总量上要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建议政府把国家Ramp;D总投资占GDP的比重提高到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西方工业界认为消化吸收的费用大体为引进费用的5~7倍,自动化程度越高、技术更新越快的行业,其消化吸收的费用也就越高。因此,中国企业引进技术从选择项目开始就要考虑到消化、国产化和创新等问题,要彻底改变中国技术引进费用与消化吸收费用之间比例不合理的格局。

4.培养和造就敢于创新并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

要善于发现创新人才,使敢于创新并善于创新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要制定长期有效的培养规划,加快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的创新人才。要加强人才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为创建创新型企业培养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各类人才。要在科技人才队伍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完善人才的选聘和评价机制,完善薪酬分配制度。

[1]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局.专利统计简报[EB/OL].(2010-02-10)[2010-08-17].http://www.sipo.gov.cn/sipo2008/ghfzs/zltjjb/201002/P020100226539472763040.pdf.

[2]华 斌,温鹏飞.我国企业创新力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5):41-45.

[3]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局.专利统计简报[EB/OL].(2009-03-06)[2010-08-17]. http://www.sipo.gov.cn/sipo2008/ghfzs/zltjjb/200903/P020090306320626018180.pdf.

[4]李允祥.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初探[C]//朱正营,张昭贤,朱东亮.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 济宁:[出版者不详],2005.

[5]宋卫国,杨起全,高昌林.正确认识我国研发人力资源[J].科学管理研究,2008(3):199-201.

[6]范在峰.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法律[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198.

AnalysisonstatusofpatentsofChina'senterprisesandcountermeasures

E Qi

(College of Management, Liaoning Normal Univ., Dalian 116029, China)

With the increa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wareness of China's enterprises, applied and patented numbers of the enterprises saw great growth. Combining the methods of empirical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study, the paper analyzed the patent status of the enterprises, and gave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enhanc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culture, perf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rganization, increasing investment, establishing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echnological talents, implementing patent strategy and so on, in order to improve enterprises' innovative ability.

China's enterprises; patent; innovative abil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279.23

A*

1671-7041(2011)01-0074-04

2010-11-24

鄂 齐(1954-),男,黑龙江双城人,副教授;E-maileqi800@163.com

猜你喜欢
专利申请专利知识产权
专利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发明与专利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