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红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室 广东中山 528404)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实地考察报告
王素红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室 广东中山 528404)
顶岗实习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应如其它环节一样规范有效进行。本文介绍了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实地考察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之进行了全面深入地反思,进一步提出完善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建议。
顶岗实习;调查;报告
顶岗实习是指职业院校学生在毕业之前,即在学完全部课程之后到实习现场参与一定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全部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获取独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并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它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它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实际情况?究竟能否如其它教学环节一样规范有效地进行?在进行过程中究竟又会有什么特殊的际遇?为了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解,并通过了解这些情况对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环节的教学进行合理的探索与改革,从2010年4月8日开始到2010年5月14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山职院督导室对全院 5个系部(除基础部没有毕业生外)12个教研室的 120名07级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进行了实地考查。作者本人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现将参与考查过程以及对考查结果的总结报告如下。这些情况虽然只是对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实地考察,但对整个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情况的研究应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文重在际情况的反映,希望对关注此事的领导和同志们有所增益。
本次考查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艺术和经济管理共5个系12个专业。考查地域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广东省中山市,还包括深圳在内的珠三角一带地方。考察组此次共参观、考查了10多家企业;涉及实习学生120人,并与60多人次的学生(很多工厂是两班倒,只能见到一半的学生)进行了座谈;共与5家企业人事部门深入座谈交流;共发出调查问卷120多份,回收有效问卷47份。
调查问卷共分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问答题,共三题,涉及课程、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问卷的第二部分是选择题,共三题,具体情况见下
表:
1.企业。首先,企业人事部门对高职实习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实际操作上手能力予以了充分的肯定。这首先说明,学院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是正确、合理的,也说明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用人单位的需要基本是对口,专业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就业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
其次,企业人事部门对高职实习学生的基本素质、品德修养、吃苦耐劳精神也给予了肯定。学生实习所在企业的人事部门都表示,在最艰苦的一线,大部分实习的学生能够以坚韧的毅力、过硬的能力、坚强的体力坚持下来真的很不容易。与中专生相比,他们在能力上强一些,在为人处事上也更成熟,更有责任感,更值得信赖。特别是在某公司,我们惊喜地发现我院2005级和2006级的学生已经走上了基层甚至中层领导岗位。在机械类岗位上,工作不足两年走上领导岗位是不多见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职院校的学生中还确实存在一些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才。
2.学生。首先,通过座谈及问卷调查,通过在工厂车间一线的现场访问,通过对学生在企业的指导老师(或者师傅)访问,我们了解到,学生认为在校所学课程为他们在一线的工作提供了信心和技术支撑。通过学校的课程学习,通过实训,他们已经对现在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部分内容还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这对他们来说十分有用。部分在校成绩较好。表现突出的学生更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有效利用知识技能,甚至对工作有所创新和改进,这令人非常振奋。
其次,学生反映,部分基础课对他们工作的帮助非常大,如英语、体育、思想政治课,甚至包括学校组织的一些培训和讲座等。学校丰富的各种学习资源培养了他们各种各样的能力,为他们适应实习生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部分学生特意在感觉对日后的自己工作、生活有用的课程这一问题的答案栏里写上了“英语、体育、思想政治课”等,以说明这些课程对他们的影响。
1.对教育教学过程,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考查组在考查过程中发现,要求多开实训课,要求实训课与纯理论课联系的要求十分强烈。企业和学生都对这部分内容有所要求,企业觉得学生对新的设备不够了解,甚至平时没有真正操作过企业正在使用的设备呼声甚高,而学生则对实训的时间安排提出更多的要求,比如,最好能在学完相关理论知识后马上进行实训,或者部分简单的实验实训能当堂进行,以便更能增强具体印象,提高知识牢固程度等。
用人单位的反馈表明,注重动手能力,已经成为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指标。动手能力的提高依靠实践环节教学管理中的训练和培养,对技能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校期间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及时检查学生对技术能力的掌握情况,以便适时制定相应的措施,不断激发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也希望能够通过在校期间的模拟岗位真实场景,营造职场氛围的练习来培养自己的岗位意识、参与意识与职业操守,使自己在顶岗实习环节的学习中尽快脱颖而出。
其次,学生对课程的设置顺序,部分专业应开的课程也提出一些要求。如企业和学生都感到机械系、电子等工科类的学生在校期间也应该学习一些管理学的课程,以便学生日后有更好的发展;另外,根据中山本地产业的特点,在数控专业时适当增加模具基础知识的要求也非常多。再者,就是电子系各专业要求增开 C语言课程等计算机类相关课程的要求等。
第三,对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也有颇值得一提。部分学生觉得学校管理太宽松了,如果在校期间能够“被迫”学习更多的知识“肯定更好了”。其它还有学生希望能尽量早对全部的课程计划有个整体了解;个别学生甚至希望实习能够在一年级、二年级都能适应下企业进行一段时间会更好。学生的这些要求说明学生还是比较理性,并且明辨是非的,如果教育管理工作者能够多听听来自下面的呼声,就能够明白学校管理严格一点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要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等他们走向社会,面对竞争的时候,他们想到的不仅是在校时的幸福生活,更会感恩学校给予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对实习期间工作时间长,适应工作环境,人际环境方面的感觉有压力,这也是造成部分学生频繁换岗甚至换单位的原因。由于工厂对成本、设备等方面的考虑,他们的工作时间一般是两班倒,正常就是12个小时一班,加班的时间当然更长。所以,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适应过程;这也再次说明如果学校管理再严一点,使学生在校期间没那么幸福,估计他们会更快适应工作环境。再者就是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的适应。工厂毕竟不同于学校,各方面的关系都需要这些昨天还在校园里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去应对的时候,压力在所难免。
3.实习点分散,过程监控有难度,与企业关系一头热。校企合作有待更深层次发展。此次考查发现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实习点分散,对实习过程的监控难度非常大。根据顶岗实习计划要求,要求指导老师要对实习学生实时进行监控,监管。但是,由于实习点分散,很多实习点才一两个学生,而一个指导老师一般都有带10-20名实习学生的任务。监管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是与企业的关系并不如想象中或者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融洽,恰当地说应该叫剃头挑子一头热——学校方面是十分热情,热心,但作为企业而言,要生存要发展,利润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当然,校企合作长远来讲对企业肯定是有好处的,但,现实是才是最实在的东西,特别对小一点的企业来说,接收一个实习生,如果他将来未必留下来,或者只是实习很短一段时间的话,基本是无利可图的。这种情况下企业干脆就不愿接收你的学生,也就无从谈起合作的事。另外一部分企业觉得你的学生已经长大成人了,早该出来工作(按他们工厂打工人员的年龄算)了,现在才出来实习不算,校方还今天要求企业安排指导老师,明天又要求企业填这个表盖那个章的,太麻烦了。这些手续实际上也影响了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的关系。由此可见,利润和简化手续是校企合作中急需考虑的问题。
第三,从考查情况来看,目前的校企合作一般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从目前情况看,在学院设有定单班的企业或者肯大量接收实习学生的一些校企合作单位之间的合作相对而言就算比较深层次的了。但通过此次考查得知,企业对校企合作还有更深层次的需求,而从长远发展来说,学校与企业合作更是一种趋势。可是当前的实际情况下,就算企业有这种需求,学校也有这种意向,目前这种郎有情妹有意的情况下,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引,没有明确的利益驱动等诸多的因素影响下,这种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还有待开发。这种政策层面的需求可能需要学校、企业尤其是政府部门更多的沟通与协调。只有从政策层面解决这一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真正促进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基于以上考查过程中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鉴于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在我国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比较快,而顶岗实习作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使学生获得独立工作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鉴于它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所处的特殊位置,鉴于它对学校、学生、企业甚至当地经济发展所存在的必然影响,它必须引起重视。
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研究和改进,使之更加符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尤其当前“金蓝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刚刚兴起,作为培养这种“金蓝领”摇篮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作为置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中的教育者就更应该明白肩上的重担,潜下心来,努力进行调查研究,积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金蓝领”努力。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求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教育教学的规律,根据企业和学生的要求,发展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关的学科和专业,把学校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培养地主经济需要的人才,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通过学校、企业、地方经济(政府)之间的协调发展,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通过与企业、政府之间的共同进步,使学校自身得以健康发展。
因此,根据此次考查的情况,针对以上谈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基本任务和职能。考查过程中所发现的所有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学校各相关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予以解决。职业教育的归结点在于学生职业能力。所以,考查过程中所发现的所有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也提醒相关教育教学部门要按照社会需求和学生能优质就业、主动创业培养方向,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教育及考核体系。尤其对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的教育和考核,应按社会要求进行适当改革。当然,此次考察中发现的问题是一所新办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事情。学校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通过克服缺点,不断前进,最终赢得社会认可,只有赢得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政府的认同,学校才有未来。
另外,针对学生对实习期间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的适应问题,建议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提高标准。严格的管理肯定会有部分学生不太适应,但是,在“家”的严格教育总好过长大后进入“社会”被现实教育好。尤其部分被调查对象也有反映这种情况,希望在校时能被“强迫”多学一点东西。这说明,学生还是是非分明,有求知欲的。这也是对学校管理侧面提出来的一点意见。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建议大三的全体教师及管理人员从大三开始的时候就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思想教育,不断强化他们马上要出去工作,而工作时间是相对固定的,使他们对出去工作后工作时间的问题,劳动纪律的问题,提前有心理准备。这样,真正到了外去实习时就算有一段时间学生的生物钟还无法适应,起码他们已经有心理准备,心理落差没那么大,更利于他们适应工厂的生活。
校企合作要向更深层次发展,一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校企合作是一种长远的利益合作,政府必将是校企合作最终的受益方。因此,一定要吁请政府部门对此事予以适当的关注,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包括加强经费统筹、资源统筹、信息统筹等。总之,地方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如果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对校企合作进入更深层次的发展一定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1.提升高职校企合作层次。要使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产生良好的合作效益,地方政府必须在政策、财政等诸多方面给予支持,如对企业减免部分税收、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等,促进合作内容、模式向更利于合作效益产生的方向发展。
2.协调校企合作双方利益。校企合作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的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有效途径。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这一矛盾体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使双方都能从合作中得到利益,进而促进双方更好地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
3.监督校企合作协议的落实。虽然现在一些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签订了合作培养人才的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监督不仅可以促成校企双方实现合作内容,而且可以推动合作不顺利的校企双方更加主动地进行合作。
4.评估校企合作成果。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从事校企合作研究、评估和验收的机构。鉴于此,地方政府有必要成立校企合作评估机构,负责收集本地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信息,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定期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保证合作方向与合作公平,从而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此外,各级地方政府要引导和鼓励本地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利用一切有效的宣传手段,为校企合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只有校企合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把高职院校师生的科技力量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这对企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推动。企业如果能够从校企合作中取得利益,校企合作后期的发展就不用政府再投入更多政策与补贴,而企业和学校的共同进步,最终的受益方是政府。所以,如果真正能够做到这些,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都将受益,那将会是一幅和谐发展的美好图画。
[1]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涂三广.论顶岗实习的“第三条道路”——兼谈仿真模拟教学[J].职教论坛,2010(6).
[3]陈祝林.增强职教吸引力关键在于改善外部环境[J].教育与职业,2010(4).
[4]许士群.项东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9).
[5]亓传伟,任艳斐.高职高专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4(12).
[6]罗三桂.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9).
王素红(1972-),女,河南许昌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室科员。
201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