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无处不在

2011-11-09 06:41朱杰
中国教育网络 2011年7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公开课教育资源

文/本刊记者 朱杰

让学习无处不在

文/本刊记者 朱杰

网络视频公开课引发了业界对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教育将走出校园,面向社会。

近几个月来,一股视频公开课热潮在网络上悄然流行,并由此催生了以年轻人为主的“淘课族”。过去很多人是边走边听音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乘车时、工作间歇中会拿出手机,看下载的网课视频,拓展自己的知识。

在这股视频公开课热潮的背后,其实是一场在国际上已有多年发展的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运动。运动的发起者们坚信,分享知识是大学的首要使命,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高等教育将为更广泛的人群服务,而不是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

这场以网络公开课引发的教育资源开放运动,不仅让国人体验到世界高水平教育带来的学习乐趣,更让很多人对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产生新的认知。对中国教育机构而言,这场运动或许带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开放运动的发展

2001年4月4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查尔斯·韦斯特宣布启动了一项网络课件开放工程(Open Courseware),该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把麻省理工学院几乎全部的、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课程资料制作成网络课件,分批放在互联网上,供全球任何地方的任何学习者免费使用。

开放工程实施以来,其进展远远超过了发起者们的预期。目前,麻省理工学院已经将其几乎所有2000多门课程全部搬上网,这些课程的访问量每月平均达到100万次,其中所翻译的课件平均每月的访问量超过50 万次。而除了麻省理工学院,在美国已经有20多所大学加入这个行列,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在欧洲,从2006年始,与此类似的三个开放教育资源实践项目陆续开始实施;在日本,已经有16 所大学公开了部分课程,其中包括东京理工大学、东京大学、北海道大学等著名高校;此外,在澳大利亚、奥地利、巴西、加拿大等国家,也都不同程度地启动了开放式视频公开课项目。

高校课程开放运动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认识到:今天的学校,特别是高等学府,有责任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手段,对全社会赋予知识的力量,让教育更为平民化。共享与开放或许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观之一,学校需要以更开放的姿态开发精品课程并向社会公开,满足社会大众对知识的渴求和兴趣。

现状、成绩及问题

目前在网上风靡的视频公开课大多来自哈佛、耶鲁、牛津、斯坦福、普林斯顿等国外名校,那么我国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上,情况又如何呢?

其实,我国很早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一直都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其相关实践工作也一直在试验探索中。据记者了解,2000年,教育部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300多门基础性、示范性的网络课程、案例库和试题库;2003年9月,我国成立了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2003~2007年间,国家更是启动了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尝试公开部分课程的教育理念。在国家的持续投入下,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均陆续加入了资源建设大军。

从2003年起,国内开始建设精品课程,这是我国最早开放的教育资源。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致力于优质资源的传播和共享,集中了国内最大规模的高校精品课程资源。据了解,这里收录了大约2万门课程,包括了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录像、电子教案、习题等教学资源。但这么庞大的教育资源,长期以来服务对象却仅限于高校的院墙之内。其用户也多为高校的学生、老师和科研人员,能够让普通网民访问学习的内容依然缺乏。

据记者的调查,我国“精品课程”经过多年建设,目前网上资源已经比较丰富,在很多高校的官方网站上,也都有各自专门的“精品课程”网页。但“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主要在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不是以社会传播为目的。从记者实际体验的效果看,很多精品课程往往只有一节或者几节的录像,内容很不连贯,甚至很多课程长期没有更新,有些链接已经无法打开,根本无法实际观看,因此普遍影响很局限,远不及如今的国外名校公开课。由此可见,促进我国高校资源社会共享、将网络课程真正建设好,还需要多方努力。

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副处长冯吉兵不久前表示,我国高等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建设水平和总体利用率仍有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化、系统化设计和指导,数字资源建设仍呈现一定程度无序状态;尚未形成良性共建共享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优质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标准制订和推广滞后,已有资源难以有效共享,资源应用程度较低等问题。为此,教育部正在实施国家视频公开课建设和211三期公共服务体系及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升级等专项工作,从而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面临诸多挑战

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正逐步成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这一变革的潮流中,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也同样面临着很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校际合作是实现资源开放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打造未来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发展需要。对各级教育机构,特别是高等学校而言,只有从实际出发,加强合作,让更多的优质资源加入共建、开放、共享的行列中,才能最终实现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高校一直有开放的办学传统,这为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在国内,高校积累的很多课程视频资源往往只是为了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对国内高校来说,从开放部分课程视频,到面向社会实现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构建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仍将会面临诸多挑战。

共享理念的挑战

各级教育机构和部门是否真正具有资源共享的理念,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把所创造的资源提供出来与其他单位或社会来共享。就目前来讲,我国大部分学校的共享理念还不够普及和深刻,这是影响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可持续性发展的一大挑战。如何调动所有合作参与者的积极性,真正提供优质的共享产品,需要进行长期探索。资源版权的挑战

版权是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面临的挑战之一,并影响着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要说服各高校和教学资源建设者同意或授权通过网络发布拥有版权的资源困难重重。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对版权的过于敏感,也阻碍了资源的共享。

内容建设的挑战

以网络公开课为代表的教育资源共享,如何体现特色,也值得思考。有专家指出,开放教育和学习资源具有蓬勃发展的潜力和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将不仅仅包含课程本身,而更加关注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需要将教育资源发展成为社会化的学习平台,使学习者不仅成为资源的使用者,还成为资源的创造者,实现进一步的社会化学习。

长期投入的挑战

目前,大多数高校自身的经济实力不够雄厚,为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显然难以实现,构建一套能够支持项目运行、管理和长期发展的建设保障模式尤其重要。目前我国大部分教育资源开放共享采用的是政府主导方式。它的特点和要求是以国家投资为主,侧重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资源,把探索形成良性循环的建设运行模式作为核心任务。

技术支撑的挑战

开放的技术和标准对于促进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发布、共享、应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基本都建设了自己的校园网和相关网站平台。但随着应用的不断增加,将进一步要求学校网络对视频内容的承载能力、对网络的优化能力以及对网络多媒体教室等新应用的构建能力。同时, “985”、“211”、非“211”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些都将影响到未来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水平。

此外,大多数高校都建设了自己的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但是软件模式各不相同,软件功能也差别较大,如何实现软件平台的接口与统一,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而且,在高校课件标准化实施的过程中,特别是教育资源库的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目前最常见的做法是开发新的系统,利用这类系统开发出符合标准化要求的教育资源,但是面对多年积累起来的各类教育资源,如何使其符合标准化的要求,提高其利用效率是目前标准化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必须研究的课题。

多角度共同实现

日益火爆的网络视频公开课,引发了业内对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思考,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所需要共享的学习资源将不仅仅只是网络课程,更包括了图书、学术研究、师资储备以及科研信息等多种资源。构建一个全国性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同样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共同实现。

机构仓储是近年来数字图书馆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近年来已成为开放获取运动的主角。高校作为学术性、教育性机构,是前沿知识与科技成果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这里蕴藏大量的优质信息资源,除了教师科研人员的研究论著外,还有校内师生的学位论文、专家讲座资料、优秀教学课件、工作文稿、科研数据和学术论坛录像。我国学术界近年来一直密切关注与大力支持开放获取运动及机构仓储的发展,并且在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应用。

而“中国学术会议在线”则是目前兴起的一个面向广大科技人员的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学术研究交流经验的开放共享。通过网络模式的学术研讨,实现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的宗旨。针对当前我国学术会议资源分散、信息封闭、交流面窄的现状,通过实现学术会议资源的网络共享,为高校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以利于开阔视野,拓宽学术交流渠道,促进跨学科融合,为国家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专业学术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此外,随着高校扩招以及教育的社会化趋势,教师资源不足已经初见端倪。为了解决我国教育大众化带来师资不足的挑战,各学校之间应实现师资共享。通过师资共享,打破原有师资管理中的自我封闭状态,改变教师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人员不流动、余缺不互补的现状。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让各院校在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以学科建设为依托,逐步实现教师资源的融通和共享,建立相互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教师资源开发机制,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机制,是我国高校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并不断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战略课题。探索和构建教学资源共建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是所有教育机构共同的责任,应该在发展战略层面形成新的共识和合力,立足特色,大胆创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种内容的合作。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公开课教育资源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第一次公开课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技术的研究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