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龙 席 莉 黄武胜
(合肥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系,安徽 合肥 230601)
基于高校平台的有组织运动干预对肥胖男性大学生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
苏 龙 席 莉 黄武胜
(合肥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系,安徽 合肥 230601)
探讨基于高校平台的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对肥胖男性大学生生理指标的影响及量效关系。结论:基于高校平台的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延缓男性大学生肥胖的进一步发展,改善糖脂代谢,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空腹血糖受损发生率,降低体内可能由于肥胖引起的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
肥胖;男性大学生;高校;运动干预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肥胖病已经取代了营养不良和感染疾病,一跃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1]。肥胖问题不仅带来体重的增加、身体曲线的改变,还是很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重要诱因。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问题引起了高度的关注,2007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旨在促进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正确的体育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促进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是体力活动不足和能量摄入过多,对于预防和治疗肥胖,目前公认的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合理膳食营养和适量运动。有研究表明,饮食控制和大运动量干预可以改善青少年肥胖和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症候群[3]。大学校园的寄宿制生活是一个统一并且便于管理的集体,方便运动干预的开展,本研究从运动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方面考虑,采用基于高校平台的运动量阶段式递减的干预方式,探讨有组织运动干预对肥胖男性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并且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提供一定实验和理论依据。
2.1研究对象
在合肥师范学院通过体质健康测试筛选出汉族肥胖男性大学生70名,年龄在18-21岁之间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名。
判断标准:采用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体重指数”(亚太地区)作为判断肥胖的标准。
1)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
2)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偏瘦:BMI指数<18.5, 标准体重:BMI指数=18.5-23.9;超重:BMI指数=24-27.9;肥胖:BMI指数≥28;中度肥胖:BMI指数I>35;重度肥胖:BMI指数I>40。
2.2运动方法
实验为期6个月。采用健康教育和开放式有组织强化运动方式。实验组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纠正不良膳食行为,每3个月1次)和有组织的运动训练。对照组进行单纯健康教育(每3个月1次)。健康教育由运动营养专家实施,有组织的运动训练由专职体育老师指导和管理。
2.3运动方案
本实验采用运动量阶段式递减的干预方式,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辅以力量和素质训练。有氧运动项目包括慢跑、篮球、跆拳道、足球、游泳等。力量和素质训练包括仰卧起坐、俯卧撑、立定跳远、实心球、立位体前屈等。采用心率监测运动强度。运动方案为:前3个月(共12周)为第一阶段,即大运动量阶段,每周运动5天,运动强度为3 -7 MET,其中有氧运动每天60-90min,每周5天;力量和素质训练每天60min,每周2天。第4-9个月(共24周)为第二阶段,即小运动量阶段,每周4天,运动强度为3-7MET,其中有氧运动每天30-40min,每周4天,力量和素质训练每天20min,每周2天。
2.4测试指标及方法
运动组分别于干预0、6个月时进行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对照组各项指标分别在运动前后各测1次。身体测量和血液样本采集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
2.4.1身体测量
身高:采用金属立柱式身高坐高仪测定,受试者赤脚,立正姿势,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三点与立柱相接触,由同一人员进行测量,测量人员两眼与水平板呈水平位进行读数,测量数据精确到0.1cm。
体重和体脂百分含量:采用TBF-300专业体成分测定仪(Tanita公司)测定。测量时受试者空腹、脱鞋、只穿轻薄的衣物,体重精确到0.1kg。
腰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方法测量: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30cm,使体重均匀分布。沿髂前上嵴和第12肋下缘中点的水平线测量腰围,皮尺紧贴软组织,但不压迫。
2.4.2血液生化检查
血糖和血脂(TG、TC、HDL-C):常规酶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Friedewald公式[4]计算:LDL-C(mmol/L)-TC-HDL-TG/2.2。
2.4.3高甘油三酯(TG)血症和空腹血糖受损判断标准
采用美国Sara等针对儿童青少年提出的血清TC升高和血糖受损的标准[5]:TG≥1.1mmol/L(100mg/dl);血糖≥6.1mmol/L(100mg/dl)
2.4.4炎症指标的测定
取空腹肘正中静脉血5mL并常规离心。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6水平。TNF-α最小检出值<0.30μg/L,IL-6灵敏度<50ng/L,血清CRP的测定应用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
3.1身体测量结果
实验组在6个月末BMI、臀围、腰臀比和体脂率水平与0个月时相比较呈现明显的降低(P<0.05),腰围数据呈现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BMI、臀围、腰围下降比较明显(P<0.05),而腰臀比和体脂率则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血液生化检查结果
表1 实验期间两组肥胖男性青少年的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情况
实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P<0.05,**P<0.01;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P<0.01
如表1显示,与运动干预前比较,运动组血糖在6个月末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缺乏显著性差异;运动组胰岛素水平在6个月末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1)。
表2 实验期间两组肥胖男性青少年的TG、TC、HDL-C、LDL-C、ApoB100和ApoAI的变化情况
实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P<0.05,**P<0.01;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P<0.01
由表2可以看出,与运动干预前比较,实验组6个月末测得的TG、TC、LDL-C和ApoB100水平呈现显著性的降低,TG、TC和 ApoB100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LDL-C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的降低;HDL-C和ApoAⅠ水平在6个月末出现了升高并且与对照组相比也相对升高,但是统计学差异不明显。
表3 实验期间两组肥胖男性青少年的身体炎性指标的变化
实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P<0.05,**P<0.01;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P<0.01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与运动干预前比较,实验组CRP、TNF-α、IL-6水平在6个月末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6个月时比较,实验组CRP、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是TNF-α无显著性变化。
4.1身体测量结果的分析
对于处于18-20岁的青年来说,身高变化不再明显,所以对于本实验中的肥胖的青年男性来说,体重的变化直接影响到BMI的变化。因此,对其的干预只要维持BMI水平不变,或者减少BMI增长的速度,便可以达到减肥目的。本研究中实验组在6个月时的BMI指标和0个月时对照组相比,出现了显著性降低,可以推断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可以延缓肥胖的进程,预防肥胖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证明,中心性肥胖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6],而受到公认的中心性肥胖指标是腰围,并且体脂率也是一个较好的指标。本研究中的实验组在运动干预6个月时腰围水平和0个月相比,呈显著性降低,和对照组比呈显著性降低;体脂率在运动6个月较0个月显著性减低,和对照组相比有所减低,但未出现显著性变化。由此推测,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可以缩小腰围和减少体内脂肪的聚集,抑制中心性肥胖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可能有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
4.2血液生化检查指标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动组在6个月后的TG、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检测和0个月相比显著性降低,胰岛素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显著性降低,表明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可以改善肥胖男性青少年的糖代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可能出现的空腹血糖受损和高甘油三脂血症的发生。因为运动不仅可以消耗脂肪,还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并且能加强脂代谢。
本实验还显示经过6个月的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实验组的TC和LDL-C明显降低,但是和对照组相比LDL-C出现显著性的降低,TC变化不明显,可能与实验的时间和运动量有关。有文献报道,要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可能需要更大的运动量(每天运动至少2.5-4 h)和严格的饮食控制(平均每天能量摄入为1412kca1)[5],或者需要两者的共同作用。但是本实验因为在高校内开展,考虑到控制学生饮食可行性不大和实验持续时间过长易导致学生的抵触,所以未达到理想的实验状态,即出现了差异不明显的情况。
实验数据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干预期末高密度脂蛋白和ApoAⅠ有所升高,但统计学上未出现显著性变化。HDL-C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减少冠心病发病的保护因子,HDL清除胆固醇能力下降而导致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ApoAⅠ是HDL的主要载脂蛋白,它与HDL是呈正相关关系,ApoAI的测定可直接反映HDL-C的水平,而这两者又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负相关。故推测有组织的运动干预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肥胖青少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ApoB由肝脏合成,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L)的主要结构蛋白,约占LDL-CHOL总蛋白含量的97%,ApoB的测定可直接反映LDL-C的水平。本实验测得的6个月末的ApoB水平和0个月相比显著性降低,从而间接的降低LDL-C的水平,因为HDL降低和VLDL增高与动脉硬化关系密切,ApoB的降低能够预防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故可以知道有组织的运动干预能够降低人体内的ApoB,达到预防动脉硬化发生。
4.3炎性指标分析
近年来,主要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物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慢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成为肥胖与有关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研究的热点。CRP是主要由肝脏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急性期蛋白,它的合成受IL-6、TNF-α等调控。在人体内TNF-α和IL-6都是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前炎性细胞因子,不仅由免疫系统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和分泌,也由脂肪细胞产生。上述三者均参与了人体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根据对肥胖人群的一些调查研究,其体内的CRP、TNF-α和IL-6水平是升高的,说明肥胖也是一种炎症状态。本研究发现,在实验期间青少年男性体内的CRP、TNF-α和IL-6比实验前水平显著下降,但在和对照组相比时CRP、IL-6出现显著性差异,而TNF-α无显著性差异,考虑与研究人群的年龄和样本数量有关。有研究显示,对中老年肥胖人群的CRP、TNF-α和IL-6检测,三者水平是显著升高的;再者样本数量少也会出现一些统计性的差异,导致实验结果的差异。因此可以推测,在青年肥胖男性体内炎性指标可能升高,通过运动能够改善体内炎症指标水平。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炎症标志物可预测Ⅱ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炎症因子与脂肪组织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结构与功能障碍,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所以有组织的运动干预有助于减轻可能存在的炎症反应,减少超重和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
[1] 李秀丽.有氧运动健身的生物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6).
[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Chen AK,Roberts CK,Barnard RJ.Effect of a short-term diet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metabolic syndrome in overweight children[J].Metabolism,2006,55(7):871-887.
[4] Friedewald WT,Levy RI,Fredrickson DS.Estim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n plasma,without use of the preparative ultracentrifuge[J].Clin Chem,1972,18(6):499-502.
[5] Sarah D,Kimberlee G,David S,et a1.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American adolescents findings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J].Circulation,2004,110(16):2494-2497.
[6] 周北凡,武阳丰,赵连成,等.我国中年人群向心性肥胖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2):70-73.
EffectofSchool-basedSupervisedExerciseInterventiononPhysiologicIndexinObeseMaleCollegeStudents
Su Long,Xi Li,Huang Wusheng
(Department of Sports Science,Anhui Normal Lollege,Hefei,230601,Anhui,China)
The paper studys the effect of school-based supervised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physiologic index in obese 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Conclusion:school-based supervised exercise intervention could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delay the deterioration of obesity,improve their glucolipid metabolism,decrease high serum TG level and incidence of FBG,and reduce high levels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obese;male college students;college;exercise intervention
2010-10-06;
2010-12-04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09B106Z)。
苏龙(1978-),男,安徽全椒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G804.2
A
1672-1365(2011)03-00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