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奖助学金评定效率与公平的文化研究

2011-11-07 07:00何树勋鲁绵茸寇新智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奖助学金助学金奖学金

何树勋,鲁绵茸,寇新智

(商洛学院 外语系,陕西 商洛 726000)

高等学校奖助学金评定效率与公平的文化研究

何树勋,鲁绵茸,寇新智

(商洛学院 外语系,陕西 商洛 726000)

奖、助学金体现党和政府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效率和公平不但是评定的关键,而且会影响今后的评定工作和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在实际中很难恰到好处。研究发现,这一矛盾背后有文化的因素,中国文化的公平观念决定着学生感觉上的效率高低。因此,奖助学金评定的关键是在过程中让所有学生感受到公平,在心理上认同接受,实现物质帮助和精神提升的双重效果。

奖助学金评定;效率;公平;人性善

2007年,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国家奖、助学金是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求申请者爱国爱党,遵纪守法,积极上进,而且家庭经济困难。

奖、助学金评定工作涉及政策宣传、评定和日常管理等方面。政策宣传各个学校做得都比较到位,学生也没有什么意见。对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日常管理既影响着今后的评定工作,同时也是给当事学生的监督,帮其养成正确的做人处事态度。社会的日益复杂化和学生思想的多元化给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管理应当考虑学生的自立因素,同时在心灵工作上下功夫,与时俱进。而评定过程和结果才是这一工作的关键。

因此,整个问题的核心是评定,即具体操作程序、过程和细节。班主任和辅导员以什么样的理念、技巧去做,结果可能是一样的,也可能不一样,但给这一工作造成的影响和日常管理可能差别极大。

1 文献综述

理论界对奖、助学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研究者从评定指标、评定方式、评定工作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评定指标方面,濮晓龙批评现有的奖学金评价方式不利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朱佐想认为主观评定有不完善的地方。谢小平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普遍认为奖助学金的激励作用一般。

关于奖助学金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也有很多人关注。王艳花等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定量研究发现奖助学金在公平和效率的定位方面存在着一定偏差。阮宇认为资助应该效益最大化,国家励志奖学金在“奖优”和“助贫”目的界限不清。张大卫也发现评定工作中有过于看重学生成绩或者平均化而帮助不了真正困难学生的情况。祝大鹏对624名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奖助学金评定中的互动公正、程序公正和分配公正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和对辅导员权威的评价有显著影响。类似观点还有不少。

综上所述,研究者都注意到了奖、助学金评定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但他们仅仅只从这一问题本身出发,单纯、抽象、绝对地去追求公平、效率,而没有考虑到中国学生的心理,尤其是文化层面的问题。平均主义不是公平也没有效率,效率优先更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2 影响效率与公平的文化心理机制:人性善恶

按照文化学者克拉克宏的观点,任何文化社团人们与他人打交道首先都要考虑一个问题:这个人是好人吗?。如果倾向于认为人是善的,则他人一定是可靠的,包括权威和社团组织,因而在管理上自然相信人治,迷信权威,依赖圈内人脉。社团大小不等,内部小圈子有多有少。为了小帮派利益,内部问题解决手段上既有民主评议,也有协商妥协。常用策略就是精神提升,要求成员为集体利益作出让步12。相反,如果认为人性本恶,当然人们不会把公平、正义、守信的期望寄托在个人身上,更不会相信也没有必要相信所谓品德高尚的人,而是相信合约,规则至上。规则是最高权威,在规则面前德才出众者和品质恶劣的表现应当是一样的。中国人大多相信人性本善,因此对社团有很强的信任依赖感,尤其是权威和自己圈内的人。这一方面有助于团结,成员顾全大局,照顾他人,集体利益、荣誉至上,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物质资源不足可能带来争斗的风险;但是,另一方面,相信权威和依赖圈内人容易形成小团体,成员可能抱成团为了帮派的利益和整个机体抗衡。

具体到评定奖助学金问题上,中国学生如果引导得当,可能会出现互相推让体谅、发扬风格的情况,就连那些非常需要帮助的学生也可能会这样做。相反,如果未能加以引导,学生可能会分裂成若干小集团,互相支持最后达到大家都有收获,就连家庭条件非常好的学生也会因为争不到而感到委屈。不管是上面哪种情况,都谈不上评定的效率与公平,当然也和政府的初衷以及要求背道而驰。

那么,我们倒底需要怎么做才能实现真正困难的学生获得帮助而不浪费有限资金的效率问题,同时又让所有学生心悦诚服从而体现出评定的公平性呢?从本质上说,效率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而公平却是一个伦理学范畴,两者形成一个二维坐标。我们要做的不是绝对的高效,否则公平可能无从谈起;相反也不可能绝对的公平,否则效率就成了零。我们要努力寻求的是二者的一个动态平衡点,在这个地方,大家都觉得公平合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在这个问题上的效率也好,公平也好,都有很大的主观性,因为我们无法计算和测量,更无法制定一个全国、全省乃至本校的一系列技术指标来测定在多大程度上执行或者实现了效率和公平。我们能得到的只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因此,奖助学金评定的公平效率问题就是评定的有形结果(数额和人选)要在具体班级每个成员及管理者心理上有一个无形的综合概念。那么这个概念如何形成呢?

带着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如下几个假设,并在我院不同院系室多个专业的8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

假设一:奖助学金评定结果要让该拿的人拿上;

假设二:情况差不多的情况下,应保证每个同学均等获得的权利;

假设三:班主任和辅导员不参与也会评得很好;

假设四:评选结果不一定公平,但评定过程一定要民主;

假设五:如果实现不了最大的效率,一定要体现最大地公平。

3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当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班级和同学个人进行调查。通过随机抽样,选取08、09级的9个班级,访谈对象为这些班级中的奖学金评定小组成员。研究者还从接受访谈的9个班级中通过非概率目的抽样,选取了5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向每个班级发放20份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87%。

本文研究采用类属分析法归纳整理访谈获得的资料。通过对各班奖、助学金评定方案的深度分析,系统总结对比,得出研究结论。问卷则利用Excel和SPSS进行了处理,通过对数据处理结果的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4 讨论

所有假设的中心都是围绕着效率与公平来设定的。假设一、二、五比较明显直接,分别涉及效率、公平和两者冲突取舍的问题;假设三涉及保证效率公平的技术手段,假设四则关系到程序的问题。不管是访谈对象还是问卷受试者都给出了明确的选择。

假设一:“奖助学金评定结果要让该拿的人拿上”

问题 赞同 反对 未作判断A1:最困难的必须拿上85%11% 4%B5:家庭困难不申请也可以给28%69% 3%63%22% 15%B8:并不困难但没拿过也可以给

从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同意给最困难的学生评上助学金(85%),即便这些学生自己不申请也可以考虑给(63%被调查者这么认为),而本身不是很困难不应该拿(69%持反对意见)。由此可见,学生们把公平作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中国人,包括大学生,长期受到儒家人性善和佛家的影响,遇到周围的人遇到困难,总是愿意给予同情和帮助。在集体主义浸淫的文化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利他主义使得人们在利益面前总是把他人推在前面。奖、助学金的评定其实就是面对一大笔金钱的态度,深受儒家思想和集体主义影响的学生们的态度与这一文化的倾向是一致的。

假设二:“情况差不多的情况下,应保证每个同学均等获得的权利”

假设二的目的是测试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有平均主义的思想。儒家主义包含着和谐、理性的一面。换句话说,儒家主义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子欲立而立人”。集体主义一方面强调成员为集体的牺牲付出,同时也包含了集体照顾所有成员的意思,有好处大家人人有份。学生们的意见就是这种观点的反映。不过,从人数上来看,反对和未表态的比例也相当高,说明在全球文化交流沟通的今天,这一思想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假设三和假设四涉及的是评定过程和参与决策者的问题,因此放在一块儿分析。

假设三:“班主任和辅导员不参与也会评得很好”

问题 赞同 反对 未表态A1:老师不参与也会评得很好35% 62% 3%B5:老师参与会影响公平43% 40% 17%17% 76% 7%B8:老师有最终决定权能保证公平

假设四:“评选结果不一定公平,但评定过程一定要民主”

问题赞同反对未表态A1:就那么几个名额,咋评都无所谓22%69%9%B5:评定过程一定要民主、细致87%4%9%B8:老师和学生评委确定一下就可以了37%65%7%上表结果说明学生希望教师参与(只有3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希望老师参与,而由学生自己评),并且认为老师参与能够保证公平。在要不要给老师最终决定权这个问题上学生们的态度是否定的。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权力距较大的文化,这种高权力距的文化里人们服从接受权威并给予权力很大的期望。这一倾向在学生身上得到了体现。他们之所以希望老师参与,正是这种文化下的人们对权威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常态。同样,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在这个问题有一种矛盾的心理:希望权威介入,但是决定权却留给他们自己而不是象征着权威的老师。这也说明了西方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独立自主的个人主义在起作用。

假设五:“如果实现不了最大的效率,一定要体现最大地公平”

问题 赞同 反对 未表态A1:如果实现不了最大的效率,一定要体现最大地公平89% 9% 2%

假设五是从总的方面对假设一的再次验证,反映学生们对奖助学金评定的整体看法。从结果上来看,几乎所有人都坚持把公平放在第一位,哪怕得不到最大的效率。效率在奖学金的评定方面更多体现在物质的方面,即让该拿的人拿上,需要受帮助的人得到经济资助,而公平则体现在道德判断上,是意识的东西,其实现需要包括物质利益博弈在内的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更多的是考虑舍利取义,追求价值方面的实现和道德操守的完满,因而不可避免地压抑或者忽视了物质的角逐。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还认为“不患贫而患不均”,在心理机制上偏爱义气、和谐和顾全大局。而一味追求效率,不可避免地要和这一思想发生冲突。

5 结语

对五个假设的研究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1)奖、助学金评定的公平是关键问题,不管结果还是过程,校方一定要坚持这一原则不动摇;

(2)公平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在评定过程中激发大学生的精神力量,在互谅互让而不是相互竞争中实现;

(3)奖、助学金活动本身是一个难得的平台,利用得当可以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素养的继承;

(4)评定活动提供了使用中国传统文化解决现代人物质争端的有效途径,给了青年学生重新认识传统文化魅力的机会。

总之,奖、助学金的评定关系到同学的切身利益,特别是面对民主意识、参与意识都非常强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让同学参与非常重要。问题是参评的各种指标量化都很模糊,要做到公平、效率的确很难;即就是有一套完备、具体的量的规定,操作起来也不一定完全合适。因此,在保证公平的情况下尽可能高效是学校和相关管理者需要努力研究的课题。

[1]濮晓龙,刘婕.完善奖学金评定的管理与机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8):91-93.

[2]朱佐想,王建军.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奖学金评定方式创新探索[J].内江科技,2007(5):12-13.

[3]谢小平,罗先锋,聂鹏,谷继建.高校奖学金评定模式研究[J].职业圈,2007(21):163-164.

[4]王艳花,杜健宾.高等学校奖助学金效率与公平的模糊综合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89)1:60-63.

[5]阮宇.高校贫困生新资助体系的创新构想[J].中国林业教育,2008(3):38-40.

[6]张大卫.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2:104-106.

[7]祝大鹏.奖学金评定中的组织公正感和成就动机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2010(44)2:62-66.

[8]李云.高校辅导员处理学生奖学金评定工作的若干思考[J].华章,2009(12):79.

[9]李芳瑾.浅谈奖学金评定与构建和谐校园[J].青年科学,2010(2):96.

[10]Kluckhohn.Mirror for Man[M].New York:McGraw-Hill,1994.

[11]何树勋.海外华人遭袭文化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0(5):76-81.

[12]何树勋.中国文化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维度的再分析[J].中美英语教学,2010(5):78.

责任编辑:刘 琳

A cultural study on the efficiency and equity of scholarship assessment in universities

HE Shu-xun,LU Mian-rong,KOU Xin-zh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China)

Scholarship shows solicitude of the Party and national government for poor students.Efficiency and equity are not only crucial in the assessment,but also affect the future assessment and routine management.In practice,the balance of the two is different to be controlled.The study finds that cultural elements have certain influences and the sense of equality determines the feeling of efficiency and equity.So,the key of scholarship assessment should have the dual effects of material helps and spiritual promotion,which makes students have the feeling of equity and be willing to accept.

scholarship assessment;efficiency;equity;good human nature

G647

A

1009-3907(2011)05-0121-04

2011-01-07

何树勋(1974-),男,陕西丹凤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奖助学金助学金奖学金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中国银行:云南首个自行研发奖助学金代发系统落地
现行高校奖助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高校要优化奖助学金的惠民效果
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对班级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感恩的心——20名获得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学生的来信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