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明 夏锦阳
(1.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 江苏泰兴 225400; 2.江苏省泰兴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江苏泰兴 225400)
再论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讲、练”设计
—— 兼论实施“精讲多练”到“精讲、诱思、活练”的教学模型转变
陆小明1夏锦阳2
(1.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 江苏泰兴 225400; 2.江苏省泰兴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江苏泰兴 225400)
文章对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讲”重点在预设上做了讨论,对“练”重点在遵循规律设计上做了研究。作者还就当前体育教学的现状,论述了实施“精讲多练”向“精讲、诱思、活练”教学模型转变的必要性与“精讲、诱思、活练”三者在体育教学中的关系。
体育教学 设计 精讲活练
2月24日,有幸参加了中国学生体育协会BBS“草根争鸣”,第25期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开展“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精讲巧练探析”的讨论,作为主持人之一,感受颇深。历时2小时的讨论,大家的参与度、积极性都很高,让我们有一种大年初一凌晨看天空烟花的感觉,目不暇接。来自全国21个省128位体育老师参加了讨论,有900多人次发帖表述自己的观点[1]。时隔二天,已经有13006人次打开阅读。从整个讨论中发现,当前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中“讲与练”的认识仍浮于表面,对“精讲”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精练”练什么?怎么练的问题等问题还缺少足够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根据这一现状,让我们再论当前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讲与练”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精讲,不等于少讲。少讲是从数量和时间上来衡量,而精讲则是以时机和质量为出发点。[2]这里的“讲”我们可以联想到在一台晚会上,节目主持人与演员的关系。主持人是体育教师,演员是我们体育课堂上的学生。主持人的讲要对导演的创意、节目的内涵、观众的心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讲出自己最具文化内涵与专业水准的主持词。如果主持人的语言冗长,节目不能按时表演、演员的表现欲得不到满足,结果可想而知。同样体育教学的讲解要针对教学对象、教材特点、教学任务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目的、有选择的运用讲解法,并根据不同方法精心设计讲解语言,做到有的放矢。[3]如果把体育老师比作一个主持人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讲”的艺术功在台下。体育教师要在备课时全方位的预设教学中的“讲”。
全面分析教材的动作要点是预设“讲”的基础,教师用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能深入浅出,讲明知识要点,富有教育性、启发性地表达出丰富的教学内容,使讲更具实效性。例如:讲解双杠挂臂屈身上的动作要点时,超(挂臂前摆时臀部要超出双杠的水平面)——伸(当臀部回摆开始后,用力向前上方伸腿屈髋,随后制动腿)——压(向前止方伸腿时,两臂用力压杠)——跟(两臂压杠的同时,随即含胸跟肩,使上体抬起),重点是“伸”,关键是“压”。这样一方面讲得明了、确切易懂,另一方面在练的过程中把握时机,及时提出这四个字,有利于加强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动作要点和关键。
错误是一种教学资源,有效利用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4]每一个教学内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都可能出现易犯的错误动作,教师在预设时要力争用简洁的语言,让学生听了以后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在讲解中有意识地讲解常见错误动作和易漏之处,能够较好地避免学生在练习中走弯路。比如,在三级跳远的教学训练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三跳节奏混乱、比例不合理、第一跳跨不出去等错误动作,这时教师用“一跳实为单足跳,腾空换步勿过早;二跳称为跨步跳,挥臂摆腿要协调;三跳称之为跳跃,收腹展髋落地牢;若要获得好成绩,三跳比例要记好。”顺口溜,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动作的实质,有效的解决了练习中易犯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注重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通过有意识地对比、思索、整理和积累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体育课堂教学一般可分为实践课和理论课,而实践课又根据教学单元分为初学课、复习课、考查课。在不同的课上“讲”的预设也不一样的。在实践初学课上要做到“细讲”,把动作的方法、重难点、易犯错误都要一一讲清楚、讲明白,让学生全面了解动作的构成、知道规范要求、明白练习的方法等;在复习课上要重点解决学生练习的组织方法、不同辅助练习的方法、动作在某个运动项目中需遵守的规则、运动量的把握及自我测定等;在考查课上,要让学生了解考试的组织方法、考试的要求、考试的标准、考试结束后的活动安排等。在理论课上,教师更要注重语言的趣味性、知识的科学性,要设有分析、判断、思考,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教师要增加阅历,将历史、人文、体育、道德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考虑。同时还要设计“讲”的语速、语调和“讲”的幽默与机智,让学生在领略到体育教师内在文化底蕴的同时,感受到人文体育的知识内涵。
中小学生有着显著的年龄特征,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年龄结构灵活预设。小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语言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他们难以接受,对语言的理解力欠缺。因此,我们在预设时要注意尽可能多的使用温柔的儿童语言,应以儿歌、童谣、故事等并配以演示实验、图片展览、动作模仿等形式实施老师的“讲”,将有声与无声灵活使用。例如,小学生中进行原地踏步时运用“抬头挺胸——1.2.1,手臂伸直——1.2.1,前后摆动——1.2.1,大腿抬高——1.2.1”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不仅不觉得疲劳,而且还满足了低年级儿童心理需要。到了中学,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不断加强,这就可以更多的使用教师的动作示范与讲解配合使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体育一词,其英文本是physical education,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体育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从这二个名词解释中我们可以悟出,体育教学中的“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特征,无身体练习的课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课。“练”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必要手段,只有通过有效的“练”才能更好的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因此,设计体育课中“练”什么、怎样“练”就显得特别重要。
迁移原理是将已学会的知识、技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运用,并对新的课题学习产生影响。迁移分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正迁移”能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技术的掌握会干扰另一种知识与技能的形成。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的练习时要充分运用“正迁移”,将复杂动作的分解练习与完整动作越相似越好。比如我们把俯卧式跳高的完整动作分解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几个部分,在学习落地动作时,不能长时间在垫上练习,一定要与过杆落地的动作模仿衔接。再比如我们在设计单元教学练习时,千万不能把跳远与跳高安排在一起组织教学,否则学生在跳高时很容易受跳远的影响产生负迁移,出现向前性与向上性的矛盾动作。又如跳远的踏跳和支撑跳跃的踏跳,虽同是踏跳动作,却一种是单脚踏跳,另一种是单脚跳双脚落。如果把这两种踏跳放在一堂课里教,相互之间就容易引起干扰,产生负迁移影响。
调查表明,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常常出现“夏天躲阴凉,冬天晒太阳”学生不爱锻炼的现象。[5]赫尔巴特认为,兴趣仍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兴趣能对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能成为欲望和意志的源泉。因此,我们要全面了解学生、服务于学生,引导和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练,达到不仅爱体育更爱体育课。如,教师设计让学生玩废旧报纸,看谁想的办法多?学生有的把报纸贴在胸前比赛跑,有的制成足球踢比赛,有的制成篮球用于投篮,有的卷成接力棒比谁跑的快,有的折成纸飞行器在空中飞。这种宽松的管理、创造性的活动方式,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又如在设计耐久跑时,采用目标菜单式设计,要求连续有氧运动6分钟,为学生提供“图案跑、追逐跑、鱼贯跑、接力跑、间歇跑、定向跑、定时跑、定距跑、让距跑、跳长绳、有氧操、带球跑”等手段,让学生自由选择,培训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养成“乐练”的习惯,实现“逼我练”到 “我要练”的转变。
在体育教学中,大多数项目都是以二人以上的合作与竞争进行的,所以要重视体育学习的集体性规律。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过程必须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态。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练”的设计要选择集体性的合作练习,利用分组的小群体教学组织形式,更好地把集体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融化于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体育学科特有的集体特性和集体教育的价值。比如,我们在学习新动作阶段,要经常采用至少二人合作的学习小组,让他们把学到的技术进行相互比较,从而达到互帮互学的教学效果。还有在分组教学时,要尽量多地采用以集体为单位的评价机制,少用对个人的评价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减少对体育“学困生”的情感打击,有利于培训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人际交往能力。
动作技能的形成分三个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以及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场地条件设计练习内容。练习时要做到由易到难,环环紧扣,逐步提高。在第一阶段,要考虑练习整体性,特别是对一些运动项目而言更加要注意练习设计的完整性与关联性,不要把相关联的技术人为地划清界限,使技术产生断层。如设计篮球课传球练习时,要把若干种传球技术作为一个整体教给学生,而不能一节课单一地练一种传球方法,同时还要结合投篮或比赛进行练习,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完整动作技术的构成。在第二阶段,要注意将动作的分解与整合交替利用。例如,跳远可分解为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在设计辅助练习时可设计原地踏跳练习、在杠上做腾空动作、跨一步双脚同时落地的辅助练习。在第三个阶段,要加大练习的难度,提高动作的质量。再如,鱼跃前滚翻教学,学生要想跃起充分、滚动圆滑,必须经过多次的原地滚翻,设置障碍,对跃起的高度和远度逐渐提高要求。
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体育的动作、理解体育的内涵、通过身体练习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得以发展的师生双边活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精讲”(感知)、“诱思”(思维)、“活练”(实践)这三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精讲”认识动作,形成表象;通过“诱思”对动作有理性的认识,从而掌握动作的关键;通过“活练”来巩固和运用知识,改进提高动作。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这正是遵循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三者的关系见图1:
图1 “精讲”“诱思”“活练”的关系
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关于“讲”、“练”关系有以下四种表述:“精讲多练”、“精讲精练”、“精讲巧练”、“精讲活练”,在这几种关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精讲”是每一个研究者所共同的认识,“精讲”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精讲”是要把教师的设计意图以讲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练习的方法、判断的标准、行为的表现。通过教师的“精讲”要激发学生产生运动的欲望、诱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动作,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的目标、培训学生良好的锻炼行为习惯。“精讲”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与艺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考的重要。“诱思”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范围内运用纵向思考、横向思考、空间思考、综合思考等,对所学技术做进一步深入的理解,这样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是开发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效手段。如在高二年级学习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时,我向学生提出“当球处于什么样的运行轨迹时,命中率最高”,学生有若干种反应,其中有一位同学说:“当球垂直下落时,球的命中率最高”,由此引发学生去思考如何投“擦板球、空心球”,如何把握好切入角等问题,学生在思考中自己找到了提高投篮命中率的方法,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学主题等因素综合考虑。要注意提高设问的质量,要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既不能有低级的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好与不好的问题,又不能存在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学生不能做答的问题。
“活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的设计、场地器材的科学布置而采取的有效练习手段。“活练”的最高境界是“懂、会、乐”,让学生既懂又会,懂后去练,练中取乐,这不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要求,更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需要。[6]吕宏认为:在技术教学过程中“技术‘活’有以下特点:(1)内在‘活’与外在‘活’统一,即动脑与练相结合;(2)众多个体‘活’构成整体‘活’,即要让不同层次学生参与教学,并‘活’起来;(3)有序:是指课堂秩序井然,‘活’而不乱;(4)时间较长:是指可以长时间的处于活练的环境中。”根据内在“活”与外在“活”的关系,他对“活”的形成和发展概括为“在教师指导下,部分综合素质好的学生的内在‘活’首先发展为外在‘活’,并促进了其他学生内在‘活’的发展,使其进人外在‘活’,于是个体活就发展成了整体‘活’。一个‘活’的过程结束后,学生又在教师的引导下,满怀激情地投人下一个‘活’的过程。[7]“活练”的方法有多种,如:个体练习、分组练习、合作练习、师生同练、想象练习、反常态练习、螺旋式练习等,注意多种练习形式、技巧的交叉使用和综合运用。“活练”不是让学生在过分的自主中迷失自我,最终成为“放任自流”,而是要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进行有序的活练。
综上所术:在体育教学中,“精讲”是核心,“诱思”是关键,“活练”是保证。“精讲”、“诱思”、“活练”要紧密结合,“精讲”要做到“精意图、精内容、精形式”、“诱思”要做到“巧设问、巧导思、巧评价”、“活练”要做到“活内容、活组织、活引导”。“精讲”、“诱思”、“活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气氛紧张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必须由过去的“精讲巧练”向“精讲”、“诱思”、“活练”的教学模型转变,教师要在“精讲”、“诱思”、“活练”上多下功夫。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2989ce0100pxu5.html
[2]张海平.常态课上如何贯彻“精讲多练”原则[J].中国学校体育,2009.2:94.
[3]范广生.体育教学中精讲须有法[J].体育学刊,1998.4:86.
[4]孙斌.有效落实精讲多练的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09.3:24.
[5]施履冰.学生“乐学、会练”是体育教学的追求目标[J].体育科研,2005.2:85.
[6]黎耀斌.论体育教学中的“精讲活练”[J].卫生职业教育,2009.4:68.
[7]吕宏.论体育专业运动技术教学中的“活”[J].体育文化导刊,2003.1.51-52.
The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the discussion on the preset classroom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research into "practice" on the design rules.It also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by explaining more practice" to "by explaining, luring think, liv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change and the necessity of "by explaining, luring thinking, live practice" three relations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ports teaching;design;explaining;live training
G807.3
A
2095-2813(2011)11(a)-0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