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阶段式大类专业培养计划设计研究

2011-11-06 06:58王宇昕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2期
关键词:大类基础课基础

王宇昕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 100029)

职业学校阶段式大类专业培养计划设计研究

王宇昕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 100029)

“按大类招生培养”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大类专业培养计划是按大类招生的基础,使学生在完成通识课程的基础上重新选择专业,学生基础知识更扎实,知识面更广,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发展的空间更大,而且培养的人才多样化。本文论述了职业学校大类专业培养计划的设计思路。

职业学校;大类专业培养计划;设计;宽基础;活模块;专门化;阶段式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学校的专业越来越丰富,面对眼花缭乱的专业,考生的选择也越来越困难。在选择专业时,考生有相当的盲目性,不了解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对自己将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没有成熟的想法。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近年的职业学校招生章程中出现了“按大类培养”之类的词汇。通过按大类招生进入学校后,考生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各大类下的各个专业内涵,边学习,边选择,合理地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大类专业培养计划的意义与目的

实行大类招生培养,由于一年以后才选择专业,学校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使之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大类专业培养计划的设计目的就在于此。先将学生定位在一个行业,然后经过一段学习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划分到不同的专业领域,最后,将学生细分到岗位群定向培养。

职业学校在进行大类专业培养计划设计时,实行“宽基础,活模块,专门化”的课程模式,可以根据专业发展趋势、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而灵活设置,即由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构成宽基础技能平台,由专业必修模块和专业限选模块构成专门化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基础技能平台”是保证学科大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体现“宽基础”,强化学生做人的基础和做事的基础。“活模块”就是根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地方、行业经济结构变化为依据,以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灵活构建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在就业前通过专门化分流定向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

大类专业培养计划阶段式设计思路

职业教育“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指明了现代职业教育在关注客观需要的同时更关注人的发展。一方面,职业学校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求职、适应、管理、创新能力,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个体求职谋生的最大成功。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还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意志品质、心理情感等综合素质,努力促进他们成长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人”。因此,职业学校的大类专业培养计划需要采取阶段式专业设置,结合“宽基础,活模块,专门化”的课程模式,对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过程进行分段,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

阶段式大类专业培养计划可以分为两阶段和三阶段。两阶段式大类专业培养计划的第一阶段是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阶段,第二阶段是专业定向培养阶段。两阶段式大类专业培养计划偏重于学科体系,就业需求变化后课程不容易调整。三阶段式大类专业培养计划的第一阶段是宽基础阶段;第二阶段是分专业阶段,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专业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在第二阶段可以为自己选择适合的专业;第三阶段是专门化定向培养阶段,也可以看作高级技能学习阶段。三阶段式大类专业培养计划可以满足职业学校按大类招生的目的,按人才需求及时定向,有利于调动学生求学和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大类专业培养计划的设计不能脱离国情,要依据我国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标准,也不能完全脱离学科体系。大类专业培养计划设计需要按照以下思路进行:通过岗位和职业资格分析,将课程分为四个层次: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再将这些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组合成相应的模块。学生通过大类招生进入学校,经过半年或一年的“宽基础”阶段学习后,根据不同的模块组合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进阶方式通过专门化培养,达到岗位群的标准要求,最终完成职业教育。

大类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模块设计

职业学校的大类专业培养计划重在“活模块”。设置模块有两个作用:一是复用,使培养计划稳定执行。一个模块完成一项职业技能培训,即将这一技能培训标准化,与其他模块组合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在实施过程中直接应用,减少课程重复设置,降低反复修改的几率。二是方便课程、技能组合。每个专业均采取若干个模块组成,如果知识和技术需要更新时只需修改模块中的课程;如果岗位消失,只需调整模块组合;如果需要开设新专业,只需选择若干模块组合起来,若没有合适的模块,可以添加新的模块;如果需要与某学校或公司联合办学,只需将指定的课程组合成模块,添加到大类专业培养计划中,供学生选择即可。模块设置的原则是内容相对独立、以技能培训为目标、以技能需要设课程,模块设置规模要小,以2~3门课程加2~3门实训课为宜。规模太大将大大降低模块的复用性,模块间将出现大量的重复课程和技能训练,增加了培养成本,同时增加了计划课时编排难度。

文化基础模块设置 文化基础模块是必要的素质教育内容,包含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生活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修养和通用能力的文化基础课程。文化基础课一般有明确的规范,因此,建立文化基础课模块是比较容易的,这里不详细讨论。

大类专业基础模块设置 职业学校的专业大类一般是指属于同一行业的专业群,或不同行业中相近的若干个专业。这些专业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 (技能)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若干个专业方向。这些专业之间共同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形成了大类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程构成了大类专业基础模块,同文化基础课模块共同构成了三阶段式的第一阶段——宽基础阶段。大类专业基础课是专业基础教育,是为学生进入岗位角色、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做准备的课程。专业基础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专业认识,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掌握专业学习方法和通用专业技能。

专业必修模块设置 在专业群中,专业之间不同的知识理论、技能要求和岗位标准就是专业必修课程,这些课程组成专业必修模块。职业教育的专业不等于学科门类,也不等于社会职业。通过若干专业必修模块的组合,构成了三阶段式的第二阶段——分专业阶段。通过第一阶段学习,学生在选择专业发展方向时大大减少了盲目性。

专业方向模块设置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岗位群,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而开设的课程就是专业方向课,也就是专业限选课,这些课程组成专业方向模块。专业限选课是在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的专门化培养和技能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毕业前针对就业需求进行强化训练和技能提高。通过若干专业方向模块的组合,构成了三阶段式的第三阶段——定向培养阶段。

在专业大类中,一个专业的界定是由若干个专业必修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的组合来确定的。这两类模块的建立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将具有相对完整性、独立性的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开发为课程,并设置在一个模块中。二是从难易程度考虑,可以将难度大的课程设置为专业方向模块,形成知识递进结构。

大类专业培养计划设计举例

下面对中职计算机大类专业培养计划加以说明。

首先该培养计划采用三阶段式设计,并将课程分为了四个层次。在第一阶段中,基础类课程是从“宽基础”和“全面和谐发展”角度出发,文化基础课有法律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人”。专业基础课将计算机大类的基本内容、基本操作、必要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为课程,同时考虑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次序。这些安排旨在让学生宏观认识计算机大类专业的基本情况,掌握学习方法,为成为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具有较为宽广基础理论及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做准备(见表1)。

表1 专业基础模块课程组合表

在第二阶段,设计了7个专业必修模块,如硬件基础、编程基础、网络管理、网站开发、电脑美术等模块,通过复用的方式将模块组合出不同专业。每个模块由2门专业课、2门实践课组成。每个模块还对应一个证书,学生学习完模块中的课程后可以自愿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充分体现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特点(见表2)。

在第三阶段,设计了9个专业限选模块,针对岗位和就业需求设置,并且课程更加深入。学校可以根据就业需求和学生兴趣开设专业限选模块,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高级技能的机会,进一步强化专业能力(见表3)。

表2 专业必修模块课程组合表

表3 专业限选模块课程组合表

在案例中,一个专业由两个专业必修模块和两个专业限选模块组成。例如:计算机软件专业由编程基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和初级程序四个模块组成。计算机硬件专业由硬件技术、编程基础、设备管理和工业设计四个模块组成。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由多媒体应用、电脑美术、美术基础、电脑动画四个模块组成。

从整个培养计划看,课程设置按照两条线组织。第一条线是保存了必要的学科体系。四大类模块是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展开,课程进度虽然有交叉,但都是在前一个模块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展开的,保留了计算机学科的知识层次结构。第二条线是技能培训。每一个模块中的课程都围绕一个完整的技能或岗位展开,确保模块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弱化了模块之间课程的联系,确保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完整性,最终实现学生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专业必修模块和专业限选模块之间是递进关系,专业限选模块中的课程一定是以已学过的专业必修模块中的课程为基础,否则将大大增加学习难度。

大类专业培养计划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课程设计要脱离现有教材,以技能为本位,否则无法分析出相对独立且完整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最终无法科学地设计出灵活的模块。

第二,专业基础课应以基本技能和理论为主,知识难度低一些,动手操作多一些,在后续课程中可深入地、有针对性地学习。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建立专业思想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自信心。

第三,培养计划设计的难点是课时分配。文化基础课是规定课程,不能随意删减,因此,先分配文化基础课。其次是安排专业基础课,且课时不能占用太多,让出多一些课时给专业必修课。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大类下的专业特色。最后安排专业限选课课时。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生今天的选择不一定是未来的需要。为了降低学生选择的盲目性,增强学校教育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就业率和满意度,需要学校在招生时按专业大类进行招生。大类专业培养计划是按大类招生的重要保障,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选择专业,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发展趋势。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变化调整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会更强,竞争中获胜的机会也会更大。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4-112.

[2]王宇昕.谈计算机专业“三步走”课程体系结构[J].计算机教育,2004,(11):20-21.

[3]王维龙.中等职教大类专业课程综合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22):57-60.

[4]阎晓菲,等.独立学院试行“大类招生,两段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1,(3).

G710

A

1672-5727(2011)12-0016-03

王宇昕(1973—),男,北京市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和软件工程。(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大类基础课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谈大类招生背景下音乐教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概览 5大类 76大项 270多项具体成果
化学学科大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