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创业实践促进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研究*

2011-11-02 02:14,黄,肖
关键词:非营利公益建设

汪 忠 ,黄 圆 ,肖 敏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公益创业实践促进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研究*

汪 忠 ,黄 圆 ,肖 敏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两型”社会建设和公益创业发展相结合的意义在于释放社会活力、弥补市场与政府失灵、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在两者的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公益创业初期正当性缺失,政府和企业、非营利组织的支持力度微弱等现实问题。我国应该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社会主体自下而上的运作这三条交织在一起的路径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两型”社会;公益创业;创新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确立,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公益创业作为一种促进经济发展和增进社会福利的新方式,正在蓬勃发展。基于此,在“两型”社会背景下,构建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公益创业体系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笔者以为,要充分发挥公益创业体系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作用,需要深刻理解“两型”社会和公益创业的实质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并充分认清公益创业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全面实施公益创业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两型”社会和公益创业的内涵

1.“两型”社会的内涵

“两型”社会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核心内涵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1]。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2]。

2.公益创业的内涵

创业的涵义近来已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创建范畴拓展到非营利组织创业等多个层面,认为创业是“创造新事业的过程”,即所有创造新事业的过程都是创业。Jeffry A.Timmons说:“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方式,它为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

图1 社会组织演进趋势

公益创业是传统创业理念的新发展。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 reneurship),也译为“社会创新”、“社会创业”,或“公益创新”。它是一种新趋势,应社会需要产生并不断发展。公益创业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市场并不必然促进社会公益增长,应高度警惕资本逐利的贪婪本性对社会公益的损害,应该强调利己与利他的有机结合;2)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动态演进,非营利组织、政府部门、市场部门之间原本清晰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A lter绘制了一幅可持续性发展的光谱图说明这种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Dennis R.Young指出,部门界限的消失标志着“解决社会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方式,通过跨部门的协作来实现”。

公益创业,学术界最早定义在1998年[3,4],公益创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公益创业是指慈善公益领域的创新立业活动。广义公益创业是指涉及公共利益的创新立业活动。Fow ler认为,公益创业是能够创造并保障社会利益的多元(社会)经济结构、关系、机构、组织及实践的产物[5]。Johanna Mair,Ignasi Marti认为公益创业是一个催化社会变革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使用新的方法整合资源,可以是以提供新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建立新的社会公益组织的方式,不是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而是更加关注社会价值的产生[6]。Andrew M.Wolk认为公益创业是以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非营利部门的相互联结渗透为背景,利用资金可持续性的创新活动应对市场失灵,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活动[7]。牛津大学公益创业研究中心提出:公益创业,是个人、机构和网络,通过捕捉新机会,处理社会机构供应不足或者应对社会环境产品分配不均,从而挑战传统结构失效的产物。公益创业可以指营利或非营利组织的创新立业,而大多介于两者之间[8]。

综观学者对公益创业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他们大多认同公益创业是一种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环境下持续创造社会价值的活动,仍然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公益创业具有显著的社会目的和使命;2)公益创业是“解决社会问题”导向型的,因此公益创业的重点在于强调社会责任、创造价值。公益创业强调创业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初步分为以下几类:1)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非营利组织;2)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企业;3)志愿公益活动;4)产学研混合型。

二 公益创业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公益创业是一项持续产生社会价值的事业,其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学习过程、不受当前资源稀缺限制的大胆行动、不断发掘新机会来达到社会目的[3]。公益创业具有福利系统的转换、创造就业机会、社会凝聚力与创造社会资本、地方发展及第三部门的动态性等五项贡献[9-10]。建设“两型”社会的实质是一个企业、社会、公众共生共赢、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通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见,两者都志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其目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公益创业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均具有公益性、社会性和创新性的特征

首先,公益创业强调创业的公共利益导向性和社会性。公益创业的本质是为了创造社会价值,而经济价值只是社会创业的副产品。在欧洲,公益创业系指任何可以产生公共利益的私人活动,具有企业精神策略,以达成特定经济或社会目标,而非以利润极大化为主要追求,且有助于解决社会排斥及失业问题的组织(OECD,1999)。Fow ler认为,公益创业的社会性表现在公益创业存在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整个背景、过程或者结果之中[5]。Shaw认为公益创业对于整个社会的福利改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11]。同样,“两型”社会的建设也体现了公益性和社会性。“两型”社会公益性是指“两型”社会建设的成果具有社会共享性,如资源节约所带来的减少对资源滥采滥伐的环境效益和环境保护所形成的生态平衡效益等,而这种社会公共效益的形成则是建立在各市场经济主体对其生产过程所产生的负外部性进行主动控制的基础上的。“两型”社会的社会性是指“两型”社会建设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只是简单的生产方式问题,也是工作方式、管理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问题,还有传统、习惯和心理上的问题。

其次,公益创业以创新为指导理念。尽管公益创业的模式是商业化,但它的目的并不全是创造利润,这是公益创业与创业的最大的不同,也是对原有的公益和创业概念上的一种创新。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创业研究中心指出,公益创业主要是采用创新方法解决社会焦点问题,采用传统的商业手段来创造社会价值。Mort等承认创新性、行动超前性和承担风险这些创业关键特征依然是公益创业的构成要素,但这些特征与社会使命、机会识别等特征处于同一层次[12]。牛津大学公益创业研究中心认为公益创业的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新产品和新服务,即体制创新;现存产品和服务的更多社会效应的新用途,即增量创新;构造社会问题的新标准新定义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即颠覆性创新。“两型”社会是一个创新型社会,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实现要求创新思维的运用,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新思维转化为社会实践成果。武汉大学伍新木教授说:“国家试验区赋予的创新权远比有限的资金、项目更重要”。[1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地区搞“两型”社会建设,其创新的属性特别鲜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能否成功或者能否取得好的成效,其关键在于创新,即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社会创新,坚持创新成为促进以建设“两型”社会为战略任务的综合配套改革的新动力。

2.公益创业对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价值

长株潭城市群在“两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的挑战,如城乡差距过大,环境污染、人地矛盾严重等。公益创业通过其卓有成效的方法设计,展现主体新的整体性能力,推进两型社会的整体性变化。对于“两型”社会整体来说,公益创业的价值在于化解在社会结构加速变迁中产生影响社会运行与生活的诸种矛盾困扰。

公益创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促进价值体现在:首先公益创业释放社会活力,弥补市场与政府的失灵。随着市场的日渐发展和成熟,政府实行的计划经济性干预带来的弊端日见暴露:诸如社会福利政策难以为继、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14]。20世纪90年代末期公益创业走上了历史的前台。公益创业的兴起不是偶然的,透过表象化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链式,即:“市场失灵—政府弥补”,“政府失灵—公益创业”。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一些体制性与结构性矛盾也更加凸显。此时,公益创业的调节性的工具作用应进一步得到发挥,公益创业的实践将激活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提升社会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容纳群策群力的更大空间,最终形成社会合力[14]。其次,公益创业集群发展模式效应,使得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整合及高层次协调保障成为现实。“公益创业的成功贵在多种要素的融合”,公益创业不是非营利部门的专属,面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城市扩张、交通堵塞、以及失业等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共同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成功的产业集群表现出较强的区域产业创新能力,集群内形成的社会资本对公益创业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 公益创业促进湖南“两型”社会建设面临的困境

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公益创业日益彰显出其突出的实践价值,但理性的公益创业者不会忽视其在促进“两型”建设过程中现实存在的种种困境。客观而深入地剖析这种困境,有助于我们找到公益创业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实现路径。

1.公益创业的初期的正当性问题

建设“两型”社会初期,公益创业所带来新的制度规划、流程设计等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冲击和质疑,面临社会成员的心理认同和价值认同危机。这种公益创业初期的正当性困境对其自身的发展扩散带来了难以避免的阻碍,这也必然会影响到“两型”社会的建设。首先,这种困境容易造成公益创业实施主体的消极。初期正当性缺失让公益创业的实践主体缺乏价值实现的有效激励,容易挫伤其继续行动的积极性,也容易因主体内部意见分歧扩大而导致组织的涣散。其次,这种困境造成社会外部的诘难。由于对新生事物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感知,在原有思维的定势下(长期以来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伦理观大行其道),大家只考虑眼前的功利与实用,不顾及长远利益。因此,社会舆论环境对公益创业行为抱着漠然和不支持的态度,这一压力造成公益创业主体的潜能无法充分释放。最后,由于“两型”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利益相关者的多元性,公益创业如何在多样性的利益相关者中建立正当性以提升公益创业的吸纳包容能力也会成为难以处理的问题。

2.政府的政策法规支持力度微弱

公益创业发展和“两型”社会的建设都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和法规支持,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其情况并不乐观。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副会长林嘉 部长建议民政部门在审批公益慈善机构的时候,应该降低门槛,美国全国有200万个公益慈善机构,我们国家四分之一还不到。首先,政府出台的公益创业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湖南并没有一部独立的法律法规来支持公益创业的发展。成事法先行,这与公益创业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政府必须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对公益创业方面的法律进行修订和完善。其次,行政因素存在缺失。我国现有的NPO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传统的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转制而来,尤其是一些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群众基础较好的群众团体,比如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在历史上形成了与政府的特殊关系,它们虽然标榜自己是NPO,有正规的组织机构和机制,以其非营利性的活动服务于公众,但它们在人员构成、组织管理和运行方式上都是政府性的。换言之,现有的NPO有大部分实际上是官方色彩很浓的准行政组织。由行政组织来提供社会公共物品和服务,它们与消费者之间必然存在地位的不对等性[15],使得公益创业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受到阻碍。

3.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主动性亟待加强

近年来的一系列影响社会公众利益的事件,比如郑州的“开胸验肺”事件、长沙的镉污染以及稍早的“三鹿奶粉事件”等等,使我们深刻意识到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企业一直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在获得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忽略了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关于公益创业的开展更是不在企业经营的考虑范围,这对通过公益创业来促进“两型”社会建设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另外,非营利组织对公益创业活动的开展仅仅停留在表层,深度和广度不够。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相比,在资金和技术、人力方面的力量都比较微弱,到2007年底,全国仅有公益创业组织(包含草根组织、NGO、NPO等)38.7万个,其中社团21.2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7.4万个、基金会1369个[16]。非营利组织在开展公益创业活动时仅仅涉及到一些表层的捐赠等志愿公益活动,而对于产学研一体化的深层次的公益创业活动则没有涉及,这不利于公益创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从而阻碍了公益创业对“两型”社会建设发挥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四 公益创业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实现路径

公益创业以社会资本为资源配置基础,将人的观念、经验、智能等资源组合在一起,弥补政府与市场机制的不足,在世界各国的实践中已经显示出对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其成效的取得甚至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召开前夕(2009年1月20日)表示,欧盟要大力推动“公益创业”以应对经济危机。公益创业的现实意义的凸显使其不再是作为隐形创新而被技术创新的强势所掩盖。在对其展开全景式的科学分析后,我们应该找到公益创业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的实现路径。

1.政府要加强主导作用,通过提供政策和法规支持来推动公益创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

公益创业作为新兴的事物,其发展需要来自政府的规范性管理,政府要明确自身的政策支持、业务指导和监管职能,并通过有关法律法规对公益创业的性质、地位、权利义务等进行界定,并提供相关的支持。

首先,针对初期的正当性问题,政府在指导公益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积极加强内外部联络,营造支持公益创业的良好氛围和形成鼓励公益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要在全社会培育鼓励自我创业和节约环保的社会文化,大力宣传公益创业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同时,政府更要帮助公益创业组织获取充足的融资。政府不仅自身要对公益创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要帮助公益创业组织吸引私人投资和风险投资。此外,政府要给公益创业组织提供参与公共服务的设计的机会,从而使其在政府采购方面获得和商业企业平等的竞争机会,甚至有所倾斜。其次,针对法律问题,首先要解决公益组织的合法性问题。由于大多数公益组织在成立初始规模并不大,资金来源有限,再加上政策法规制定的公益组织的门槛较高,因此容易造成一些优秀的民间公益组织被扼杀在美好的策划之中的后果。《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要求社会团体“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在资金规模上,“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有10万以上活动经费,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和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有3万元以上活动资金”。其次要完善公益组织税收优惠政策。在公益组织进行商业化运作方面,对于在市场化运作的相关制度要完善。比如在2009年7月北京民间NGO组织“公盟”以“公司化生存”而被税务部门认定偷税并且以高额处罚[17]。

2.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公益创业实践活动来推动“两型”社会建设

在建设“两型”社会过程中,企业是开展公益创业实践活动的主体。企业作为影响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为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做贡献,为社会大众谋福祉,这是立志成为伟大企业的责任和使命。在美国,小企业占企业数的99%,产值占 GDP的40%,就业人数占60%,小企业完成的技术创新占70%。五千余家小型高科技企业对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我国,公益创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其中 Google、零点、联想表现比较突出。首先,企业运营要强化“公益”的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从事公益创业的积极性,坚持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双赢,从而做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为公益创业的发展提供创业资金、先进技术、社会资源、导师培训等关键支持,应把企业利润的一部分投入公益创业,为公益创业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并派出专业人士全程指导公益创业,这些规定要写入企业发展史册,成为企业的规章制度,并成为每个员工工作的指导理念。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人翁和建设者的作用,积极的实践,从而加速推动”两型”社会的建设和公益创业的共同发展。

3.非营利组织要发挥辅助作用,积极投身公益创业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事业中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伟大的社会创新通常是由政府以外的力量促成,所以他要以个人名义成立募款基金,用超人气帮社会企业找支援。J.Gregory Dees提出了著名的“公益创业光谱”概念,即公益创业是在纯慈善(非营利组织)与纯营利(私人企业)之间的连续体,此种概念揭示出非营利组织商业化或市场化是其转变为社会企业的途径。首先,非营利组织机构要不断扩大宣传,启发人们接受博爱、慈善、资源节约、保护环境、公益的观念,扩大群众的参与。其次,非营利组织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地位、信息等发展手段来促进公益创业的发展。同时要调动公益企业家的带动作用,并提高志愿者的加入与受助者的参与程度。从世界上成功的公益创业案例来看,这些组织都有优秀的公益企业家的带动,这对于该组织的壮大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比如穆罕默德·尤努斯之于格莱珉银行、迈克尔·杨之于杨氏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包括基金会、协会在促进公益企业的发展方面也要做出积极贡献。再次,非营利组织要充分利用基金的资金支持,确保持有一定数额的启动资金、日常运作的流动资金和相关组织机构运作必需的资本。同时,科研教育机构要构建系统的公益创业发展研究体系及完善的发展模式,加快成果转化,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和公益创业的共同发展。

[1] 李爱玲.“两型”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初探[J].孝感学院学报,2008,(5):121-123.

[2] 肖春艳.“两型”社会改革试验背景下的社会事业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9):50-52.

[3] J.Gregory.Dees.The meaning of social entrep reneurship[J].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contributed from the Social Entrep reneurship Funders Working Group,1998,(10):1-8.

[4] 王漫天,任荣明.公益创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213-217.

[5] Fow ler A.NGDOSas a moment in history:Beyond aid to social entrep reneurship or civic innovation?[J].Third Wo rld Quarterly,2000,(21):637-654.

[6] Johanna Mair,Ignasi Marti.Social entrep reneurship research:A source of explanation,p redi-ction,and delight[M].IESE Business School,University of Navarra,2006.

[7] Andrew M.WolkSocial,Entrep reneurship&Government:A New Breed of Entrep reneurs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R].a Root Cause report,2007.

[8] The Skoll Centre for Social Entrep reneurship at Oxford’s Said Business School.Whatis a social ent rep reneur?[EB/OL]http://www.sbs.ox.ac.uk/skoll/What is+social+entrep reneurship.htm.

[9] Dennis R.Young.Organizational identity in nonp rofitorganizations:Strategic and structural implications[J].Nonp rofit Management&Leadership,2001,(12):139-157.

[10]Borzaga,Carol&JacquesDefourny.TheEmergence of Social Enterp rise[M].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1.

[11]Shaw Eleano r.Marketing in the Social Enterp rise Context:Is it Entrep reneurial?[A].Qualitative Market Research:An International Journal[C].2004.194-205.

[12]Mort,GS,Weerawardena,J,andCarnegie,K.Social entrep reneurshjp:Towards concep tual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Nonp 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Marketing,2003,(1):76-89.

[13]王颖.“两型”社会”与制度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08,(11):64-67.

[14]周直,臧雷.振社会创新: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09,(9):59-64.

[15]丁开杰.从第三部门到社会企业:中国的实践[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2):51-83.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07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EB/OL].http://m jj.mca.gov.cn.

[17]天价罚单考验草根NGO“公司化生存”[M].公益时报,2009-07-28(04).

The Research o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Practice
for Two-oriented Society Construction in Hunan

WANG Zhong,HUANG Yuan,X IAO M in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The significance of combining the concep ts of the two-oriented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entrep reneurship development lies in that it can release the vitality of the society,make up the failure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and p 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However,both of their development p rocess is accompanied by the legitimacy of the initial lack of social entrep reneurship,government,enterp rises,non-p rofit organizations to support the weak intensity and other p ractical p roblem s.So China should rely on the government’s top-dow n p romotion,the enterp rises and non-p rofit organization’s bottom-up cooperation,gathering the power of the three paths to achieve the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Two-o riented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entrep reneurship.

two-oriented society;social entrep reneurship;innovation

G127

A

1008—1763(2011)02—0157—04

2010-05-10

湖南大学两型社会研究院研究项目《两型社会与公益创业产学研基地建设的研究》(LXZY20082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集群的产学研与公益一体化的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07JC880039);湖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研究项目《基于集群的研究生公益创业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08B005)

汪 忠(1970—),男,安徽桐城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创业管理、公司治理、战略管理与绩效评价.

猜你喜欢
非营利公益建设
公益
公益
公益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非营利组织为有需要的人量身定做衣服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台湾城市更新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启示
“营利性与非营利”不能再混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