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新五年发展蓝图 让人民期待的“幸福”落地坚持科学发展 打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战
——温家宝总理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采撷

2011-11-02 02:35许惠英王鑫蓉
中国科技产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发展

■ 本刊记者 许惠英 华 锐 王鑫蓉

绘制新五年发展蓝图 让人民期待的“幸福”落地坚持科学发展 打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战
——温家宝总理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采撷

■ 本刊记者 许惠英 华 锐 王鑫蓉

2011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供图)

回顾“十一五” 极不平凡的五年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注重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坚持实施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大范围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加强科技支撑,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采取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

——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投资占43.7%,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占15.3%,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占23.6%,灾后恢复重建占14.8%。

——政府投资引导带动社会投资,在世界率先实现回升向好,既战胜了特殊困难、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又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

——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结束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

——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农民的生产补贴资金去年达到1226亿元。

——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了25%到40%。

——严格保护耕地。

——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粮食产量屡创历史新高,去年达到1.09万亿斤,连续7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实现持续较快增长。

——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成7356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解决2.15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

——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前,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部分顾问、会长、副会长等政产学研界的与会代表、委员、列席代表合影留念。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技术,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服务业快速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五年建成铁路新线1.6万公里,新增公路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万公里,新建、改扩建机场33个,新建和加固堤防1.7万公里。

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提出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45亿千瓦,其中水电9601万千瓦、核电384万千瓦。

——关停小火电机组7210万千瓦,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煤炭、钢铁、水泥、焦炭产能。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2529万公顷。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万平方公里,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工业“三废”治理。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五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14.29%。

3月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李肇星就会议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的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本刊记者王鑫蓉摄)

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颁布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指导意见和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推出促进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等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举措。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加快,经济增速等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和竞争力逐步提高;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趋于缩小,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活力。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初步建立。

——增值税转型全面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推进,资源税改革启动试点,内外资企业税制全面统一。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进;平稳解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创业板、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顺利推出,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深入推进保险业改革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不断扩大。

——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邮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制定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民间投资的一系列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和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多边、双边经贸合作继续深化。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

——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

——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普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人口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快,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繁荣进步。

——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快,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

——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五五”普法顺利完成。

——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汶川、玉树、舟曲灾后恢复和重建有序推进。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问责,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政府自身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总结“十一五”实践“四个必须”更凝练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我们战胜各种严峻挑战,靠的是发展;各领域取得的一切成就和进步,靠的是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要靠发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经济的内在活力,同时,科学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充分把握发展机遇,统筹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真正做到内外兼顾、均衡发展。

——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必须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展望“十二五” 任重而艰巨

温总理指出,“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二五”主要目标和任务:

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焦点。(本刊记者王鑫蓉摄)

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要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后五年,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少数民族代表委员盛装出席大会(本刊记者翟万江摄)

2011年3月6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举行记者会,主题为“‘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副主任朱之鑫、徐宪平就十二五规划纲要答记者问。(本刊记者王鑫蓉摄)

——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明显提高基本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和防洪能力。

——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

——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本刊记者摄)

猜你喜欢
政府工作报告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政府工作报告》圈定今年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 总理为啥要提倡工匠精神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潜台词如何驱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