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根 贺定修 范明明
东莞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李龙根 贺定修 范明明
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与岗位工作之间存在严重偏差,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不到位,企业对人才培养不感兴趣,校企不能实现产学结合、互利共赢,成为制约高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政府引导,建立相关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整合实训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课题组结合广东东莞制造业发达、产业结构转型、企业升级改造、急需高技能人才等契机,选择当地若干家大型企业,探索高职教育校企全方位合作办学模式、整合校企实训资源、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资源整合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研究”(课题编号:GKA 103004)子课题“东莞职教实训资源校企整合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KA 103004/279)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外校企合作已有百年历史,对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校企合作等有深入研究,逐渐形成德国“双元制”、英国“工读交替”、美国“校企契约”、法国“学徒培训”、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等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1][2][3]。研究和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对我国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在校企合作方面有以下共性:工学结合学制灵活,学生在企业里的学习时间长;企业积极参与学生培养工作,不仅提供实训条件,还给予实习学生一定的报酬;学校教育紧贴企业需要,真正做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学校与企业合作在许多方面能实现“双赢”。
1.研究成果
国内近年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十分重视。国发[2005]35 号文和教高[2006]16 号文均指出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社会实践。”
国内探索的产学合作、工学结合职教模式主要有[4]:(1)工学交替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借鉴加拿大一年三学期制的“薄三明治”式。(2)南京工程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 (3)“2+1”模式: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学年顶岗实习,这一模式易于操作,有利于就业过渡,越来越多学校采纳。(4)结合实际任务的形式:在校完成实际项目,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存在问题
上述职教模式的建立,丰富了我国职教内涵,提升了职教办学水平。但实事求是讲,真正办出特色的院校不多,根源在于校企合作不够紧密,企业参与不够。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必须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经历真实、复杂和综合的体验,而不只是在模拟状态下完成教学。从目前各职业院校的师资构成和实训条件来看,难以达到上述要求,产学合作育人模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5]。
本课题组结合广东东莞制造业发达、产业结构转型、企业升级改造、急需高技能人才等契机,研究高职校企全方位合作、整合校企实训资源、优化职教人才培养环境,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东莞地处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2010年全市GDP近5000亿元,共有企业法人单位5万多家。但是,东莞虽然企业众多,其中大量是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并不迫切,与高校的合作也不被企业所重视。企业对较低层次的人才需求量倒是挺大,因此东莞中职较多,目前有30所。企业与中职的合作比较密切,其中有10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订单式”对口培养。
相对于中职发达的状况,东莞市的高职教育发展却非常落后,截止到2008年,东莞只有一所民办高职,还没有一所公办高职院校,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广大企业深刻认识到,仅仅依赖劳动力创造财富的“人口红利”时代行将结束,产业必须转型升级,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东莞制造”成为“东莞创造”。市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发展高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迫性,一期就投入11亿,征地830亩,于2009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东职院),目前在校生5884人,实验实训设备已投入5000万元。计划投资20亿、占地近2000亩的职教城正在建设当中。
东职院刚一成立,便有一大批企业相继主动前来洽谈校企合作事宜,议题包括高技能人才培养、实习与就业、科技创新、员工的继续教育与培训等等,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现象。企业来校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什么时候有毕业生?”
由此看来,东莞高职校企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课题组拟在调研东莞现有高职、职教城等实训资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职教经验,选择本地若干家对技能人才培养感兴趣的大型企业,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通过政府引导,建立相关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整合实训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基本思路包括:
1.根据东莞地方经济特点,通过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社会关系等多种途径,校企合作共建以工科为主的实训基地。
2.创新管理模式,整合实训资源,实现“企业进学校、课堂进车间、相互培训、互相交流、资源共享”的共赢目标。
3.通过生产现场教学积累素材,校企双方合作开发岗位针对性强的实训、实习项目及指导教材,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各专业相应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校内外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就业等奠定基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依赖途径有:依靠当地政府的行政职能;借助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利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社会关系;引导企事业单位的主动参与;寻求本校师生的广泛人脉。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主要有:(1)直接以企业的生产车间、职能部门或工作场所作为校外实训基地;(2)将生产线引入学校作为校内实训基地;(3)企业与学校共同规划和建设技能培训或生产、服务基地,地点可以设在学校,也可以设在企业。
相应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有:(1)以企业为主;(2)以学校为主;(3)校企合作管理。
成功案例:
东莞佳居乐橱柜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橱柜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及欧美等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12月,“佳居乐培训学院”在东职院正式挂牌成立,校企进行全方位合作,将学院师资、办学条件和企业的技术、设备资源等进行有效整合。目前为企业培训80名店长的“订单式”培训班已正式开班。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最重的一项工作内容是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顶岗实习时间长、岗位多、分布广、涉及因素复杂,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机制保障,顶岗实习很容易失控。正确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6]。
本课题提出以解决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拟从“建立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签订相关协议、加强过程监控、完善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构建高职校外顶岗实习机制,切实保障校外顶岗实习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
1.建立组织机构。校外顶岗实习组织机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
(1)学院实习就业工作机构:学校作为校外顶岗实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成立校外顶岗实习的常设机构,确保实习教学工作有人管理、有人实施、有人监督、有人考核和评价。
(2)企业实习就业工作机构:学院应督促、协助企业建立实习就业工作机构,落实学生实习具体岗位、食宿、安全保障、纪律教育、工资待遇、工伤医疗等等,确保实习质量。
2.健全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应当包括校外顶岗实习的计划、组织、实施、效果、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和细则,要求尽量完善、可操作性强。有相应的实习教学基本文件,包括:学生校外实习推荐表、实习大纲、实习任务书、实习指导书、实习手册等。
本课题组拟起草一份 《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在此基础上分三个层面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1)有关职能处室、教学系、教研室的规章制度、考核办法;(2)有关指导教师的规章制度、考核办法;(3)有关学生实习管理的规章制度、成绩评定等管理办法。
3.签订相关协议。(1)校企合作协议:主要目的是落实合作项目中校企双方有关责任、权利、义务。在协议中应对实习学生的安全、实习内容、实习形式、实习时间、实习待遇给予明确,就实习教学计划、教学进程表、考核评价等相关内容给予书面的约定,作为约束校企双方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2)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为规范实习管理和实习各项工作,明确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责、权、利,本着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经甲(企业)、乙(学校)、丙(学生)三方友好协商,达成顶岗实习相关协议,各方承诺共同遵守。
4.加强过程监控。实习运行过程监控和管理非常重要,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存在问题和困难,根据问题的性质、重要性及时给予解决。
5.完善考核评价。顶岗实习的特性决定其考核评价的主体包括学校、企业两个主体,只有两个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保证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要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科学确定考核评价内容,设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表1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机制
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围绕学生专业技能发展和职业素质养成等情况来建构,将“岗位任务”、“实习过程”、“实习成果”、“技能水平”、“职业素质” 等项目细化为观测点,侧重综合评价,确定各项观测点的权重,评价等级,使考核评价结果能准确反映学生实习情况。
成功案例:
东莞新科磁电制品厂、北京精雕东莞分公司、东莞铭丰包装品制造有限公司在2010年11月-2011年1月接纳东职院2009级数控专业88名学生短期实习,岗位包括数控编程、加工设备操作、绘图、产品设计、工艺制定等。由于前期准备、中期过程管理、后期考核评价等工作到位,企业、学生等都对此次实习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获益良多,为今后顶岗实习奠定良好基础。
高职教材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有较大差别,应根据市场需求与职业岗位(群)工作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开发课程教材。但目前大多数高职教材达不到上述要求,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解决的最佳办法是由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规划、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改进等,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课程标准设计、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案例开发、实训教材编写。
成功案例:
东职院与虎门港于2010年5月就全面合作达成协议,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合作开发港口贸易实务、进出口业务、物流报关等教材,合作培养港口贸易人才。
(五)校企全方位合作
高职教育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与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建设、岗前培训、顶岗实习、就业,师资培训、项目研发等,实现长期的共建共赢的校企合作目标。校企全方位合作的具体内涵可以用下表概括:
成功案例:
东职院与东莞铭丰集团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签订校企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合作项目涉及专业发展规划、课程设置、师资培训交流、实训基地建设、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教材开发、学生就业等等。
东莞在加快推进加工贸易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急需大量高技能技术人才,东莞市政府、企业界有识之士、东职院领导都深刻认识到,大力发展东莞高等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大力促进校企合作刻不容缓。校方将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加强与各企业的密切合作,努力将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真正做到锻炼师资、培养学生、服务社会、贴近市场、创造效益。
2010年12月15日,东职院迈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同时与22家珠三角优质企业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并举行盛大的签约仪式,到场的包括中海物流、新洲印刷、广东生益科技、西门子(中国)等32家知名企业近百名代表,以及省、市各级新闻媒体和相关领导。截止至签约当日,东职院现已与45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此次参与签约的企业均表示,学院搭建了一个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优质平台,相信学院的办学优势和企业的技术、设备资源优势的有力整合,必将推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展望未来,学院与企业将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订单”委培、在职培训、共建实训基地、挑选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学院教师下厂实践、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和企业在职员工接受脱产学习等方式,全方位融合多方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学院内涵发展。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邓泽民,王宽.现代四大职教模式[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陈解放.工学结合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梅爱冰,严军.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育[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李龙根(1966-),男,江西吉安人,硕士,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不确定度理论、高等职业教育等;贺定修(1966-),男,湖南汉丁阳人,博士,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范明明(1962-),女,河南人,硕士,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G71
A
1001-7518(2011)09-0081-04
责任编辑 吴学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