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传染病医院(300192)李伟 李颖
肝纤维化是由于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中肝内纤维生成和降解失去平衡,使过量的胶原在肝内沉积所致,可发展为肝硬化。因此,抗纤维化治疗对慢性肝病的进展尤为重要[1~3]。本研究中,笔者于2006年3~10月应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肝纤维化患者39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附表1 两组在治疗12周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x±s,ng/ml)
附表2 两组在治疗24周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x±s,ng/ml)
附表3 两组显效率、好转率及无效率比较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6年3月住院,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IIIP)和IV型胶原(IV-C)异常的慢性肝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男28例,女11例,年龄19~64岁,平均38.6±9.4岁;对照组男30例,女9例,年龄21~63岁,平均37.9±8.8岁。两组间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水飞蓟素(70mg/次,3次/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加用口服扶正化瘀胶囊(3粒/次,3次/天),疗程24周。
1.3 观察项目 用药前及用药12周和24周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检测肝纤维化指标中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III型前胶原和IV型胶原的变化,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 及IV-C)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肝纤维化指标(HA、LN、PⅢP 及IV-C)较治疗前数值下降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肝纤维化指标(H A、L N 、 P ⅢP 及IV-C)未达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各组病例均数变化的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μ检验。
2.1 治疗中和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 治疗12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有明显下降。见附表1、附表2。治疗24周时,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见附表2。
2.2 治疗24周两组疗效结果比较 治疗24周,治疗组显效10例、好转21例、无效8例,有效率是79.5%(31/39);对照组显效4例、好转15例、无效20例,有效率为48.7%(11/34)。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见附表3。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1例在开始用药时出现轻微胃部不适,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恶心,4例出现大便干燥,未经特殊处理而缓解,均完成疗程,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查血、尿、肾功能、心电图等均未发现异常改变。
目前认为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可逆性病变,阻断、抑制、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慢性肝病的重要目标。防治肝纤维化策略主要包括:去除病因;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促进其凋亡;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促进其降解[2~4]。刘平教授曾提出“西医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是着眼于发病机制的某个关键环节,这种寻求单环节阻断的治疗方法难以与肝纤维化的复杂病理机制相适应;而相关细胞因子的双刃剑样作用及结缔组织全身分布与脏器特异性之间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5]。的确,经过二十余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疗效和地位已得到认可,已成为我国肝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中医抗肝纤维化的治则是活血化瘀、软坚消结[6]。
扶正化瘀胶囊是较有代表性的中药复方制剂之一,其由丹参、发酵虫草菌粉、桃仁、五味子等6种中药组成,具有扶正补虚,活血祛瘀,益精养肝之功效,通过降解吸收细胞外基质,阻抑肝纤维化启动,具有明显抑制HSCs的活化、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等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综合药理学作用,充分发挥抗纤维化作用[7]。本研究提示,扶正化瘀胶囊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与国内的相关研究结果[8~9]一致,而且较为经济,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