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我国经济增长需求模式转换的路径与政策选择

2011-10-30 13:44:44李建伟
关键词:快速增长名义比重

李建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北京 100010)

实现我国经济增长需求模式转换的路径与政策选择

李建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北京 10001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存在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我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即将见顶,未来出口扩张空间将日益缩小,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亟待从外需拉动为主向内需拉动为主转化。从国际经验看,实现经济增长需求模式转换的关键在于提升国内消费需求。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增强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需要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和改善消费环境三方面着手。

经济增长;需求模式;国际经验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出口和国内消费需求均快速增长的结果,经济发展不存在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我国出口面临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未来扩张空间日益缩小,经济发展模式亟待从外需拉动为主向内需拉动为主转化。从国际经验看,实现经济增长从外需拉动为主向内需拉动为主的发展模式转换,关键环节在于提升国内消费需求。目前我国人均 GDP水平已达到全球中等收入水平,未来消费需求规模扩张和消费结构提升空间巨大,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需求模式转化的良好时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增强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需要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和改善消费环境三方面着手。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存在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因素,其中投资短期内是需求因素,长期看是供给因素。从需求决定论的角度看,投资需求的规模与结构,取决于消费需求和出口的规模与结构。因此,从根本上看,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需求是消费和出口。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1—2009年期间名义 GDP(支出法)年均增长14.91%。这一持续高速增长是在消费和出口均快速增长的双重拉动下实现的。2001—2009年期间我国名义最终消费和出口 (按本币计算)年均分别增长 11.63%和 16.58%,在消费和出口快速增长拉动下,资本形成总额年均增长 18.82%。

比较分析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的GDP增长状况可以看到,消费和出口增速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见表 1。2001—2009年期间中国和印度的消费和出口均保持了高速增长状态,两国经济名义增速也远高于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名义 GDP增速。同时,中国和印度的资本形成总额增速也远高于美国、日本和韩国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速。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和印度资本形成总额的名义增速高于 GDP名义增速、GDP名义增速又高于最终消费的名义增速,而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最终消费增速高于 GDP名义增速、GDP的名义增速高于资本形成总额的名义增速。这一现象是由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的差别造成的,是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反映。中国和印度经济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出口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提升,特别是对重化工业产品需求的提升,使中国和印度经济的乘数加速数 (单位基础需求 (消费和出口)的增加需要的投资)较高。但美国、日本和韩国均已进入发达阶段,居民消费结构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服务消费占比提高,对投资需求要求相对较少,美日韩经济的乘数加速数较低,单位基础需求 (消费和出口)的提高需要较少投资。如中国和印度资本形成总额与基础需求的比率远高于美国、日本和韩国,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在 2000年以后进入新的重化工业化阶段,而印度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加工工业发展相对较快的时期,我国经济的乘数加速数高于印度,投资率 (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率)也高于印度,如我国经济的乘数加速数从 2000年的 41.2%提高到 2009年的 63.28%,印度经济的乘数加速数仅从 2000年的 27.19%提高到 2009年的 38.82%,见表 2。

总之,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增长,是由国内消费和出口均快速增长共同拉动的。我国消费持续快速增长,是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达到全球中等收入水平、消费需求进入快速扩张阶段的结果,也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需不足问题。在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投资率很高、消费率较低,只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具体体现,因为我国投资率高、消费率低而评判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消费需求不足,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表1 2001—2009年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和韩国名义支出法 GDP年均增长状况 (%)

表2 2000—2009年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经济的乘数加速数 (资本形成总额与消费和出口的比率)(%)

二、各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见顶回落后,经济增速也会大幅度下降

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受国际市场竞争和市场规模限制,一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 (以下简称出口占比)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均将见顶回落。一旦出口占比下降,出口增速将大幅度回调,国内消费增速也将大幅度下降,经济运行将从出口占比提升期的高速增长状态和出口占比稳定时期的较快增长状态,转为低速增长状态。

(一)全球主要贸易大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均将回调,但可以在较高水平维持 10年左右的时间

从全球主要贸易大国的经济发展历史看,受比较优势和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影响,一国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均会回调,但在较高水平上均能持续较长时间,如美国出口占比在 11.6%的较高水平持续了 30年,日本和德国出口占比在 10%左右的较高水平持续了10年。

1948年以后美国出口占比持续下降,从 1948年的 21.84%下降到 1972年的 11.88%,此后到2002年的 30年时间基本稳定在 11.6%左右,2002年以后再度大幅度下降,到 2009年降为 8.46%。

日本和德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当出口占比达到 10%左右后,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会缩小,但能够在 10%左右的高水平持续 10年左右。1948年以后日本和德国出口占比均不断提升,日本出口占比从 1948年的 0.44%提高到 1986年 9.86%的历史高峰,此后 10年基本维持在 9.1%的较高水平,1995年以后趋于下降,到 2009年降为 4.65%。德国出口占比从 1948年的 1.36%提高到 1985年的9.41%,1990年达到 12.21%的历史高峰,1986—1995年的 10年时间基本稳定在 11%的高水平,1995年以后也趋于下降,但与 1995年以后日本出口占比持续下降的走势不同,2000—2009年期间德国出口占比基本稳定在 9.03%左右。

英国出口占比在 1948年以后呈单边下降趋势,从 1948年的 11.39%降为 2009年的 2.82%。法国出口占比一直相对稳定,1948—2004年期间基本稳定在 5.41%左右,但 2004年以后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009年降为 3.88%。意大利出口占比的走势与德国类似,在从 1948年的 1.86%提高到1968年的 4.21%之后,此后到 1999年的 30年期间基本稳定在 4.25%的水平,最高在 1990年达到4.94%,1999年以后开始下降,到 2009年降为2.82%,见图 1。

图1 1948—2009年期间全球主要贸易大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变化情况(%)

(二)各国出口占比见顶回调,意味着经济高速增长期结束

各国出口占比见顶回调后,出口增速将从出口占比提升时期的高速增长回归到全球出口平均增速,经济增速也将从出口快速扩张时期的高增长回归较快增长状态。一旦出口份额下降,出口增速将大幅度下降,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也会大幅度下降,经济运行也将从出口占比稳定时期的较快增长状态转为低速增长状态。

以日本为例,日本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在1948年以后不断提高,从 1948年的 0.44%提高到1972年的 6.94%,期间日本经济也持续高速增长,其中在 1955—1975年期间日本出口年均增长18.08%、GDP年均名义增长 15.46%,是日本出口和 GDP均高速增长时期。1975年以后日本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提升幅度缩小,出口和 GDP增速也明显回调,1975—1986年期间日本出口增速下降到 12.84%,GDP名义增速也回调到 7.85%的较快增长区间。1986—1991年期间,日本出口增速进一步下降到 8.35%,在国内最终消费较快增长的拉动下,名义 GDP保持了年均增长 6.63%的适度增长。但 1991年以后,日本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持续下降,到 2009年降为 4.65%,期间日本国内消费持续低速增长,日本 GDP名义增速也持续低速增长,1991—1996年期间日本出口和最终消费年均增速只有 5.47%和 2.87%,GDP名义增速降为 1.47%;1996—2009年期间日本出口年均增长 5.51%,最终消费增速下降到 0.41%,名义GDP年均下降 0.48%。1992—2008年期间日本名义 GDP年均增速只有 0.44%。

德国出口占比在 1986—1991年期间维持在11.51%的历史最高水平,年均增长 10.61%,略高于同期前期出口平均增速,但比 1955—1975年出口占比持续提升期间的出口增速下降 3.78个百分点,名义 GDP年均增速 5.97%,处于较快增长区间。1991年以后德国出口占比迅速下降,出口增速也大幅度回调,1991—1996年期间出口年均增速下降到 5.43%,但德国国内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名义最终消费年均增长 6.01%,名义 GDP增速仅比 1986—1991年期间的名义增速略有回调,下降到 5.55%。1996年以后德国出口占比保持相对稳定状态,1996—2009年期间年均出口增速提高到 8.82%,略低于同期全球 9.54%的平均出口增速,但国内消费需求增速大幅度下降,名义最终消费年均增速只有 1.77%,GDP名义增速也从以前 6%左右的较快增长下降到 1.7%,见表 3。

表3 不同时期日本和德国出口、最终消费和 GDP名义增速变化情况 (%)

三、我国出口占比仍处于持续提升期,但提升空间日益缩小

我国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在 1990年以后进入快速提升期,从 1990年的 1.8%提高到 2000年的 3.86%,加入WT O后进入加速提升阶段,到2009年提高到 9.62%,已接近日本和德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的历史峰值。从日本和德国发展历史看,我国出口占比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但提升空间日益缩小。

我国人口规模远大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人均收入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人均 GDP只有3 785美元,略高于 2009年全球中等收入国家人均 GDP水平 (3 344美元)。即使按购买力评价计算,2009年我国人均 GDP也只有 6 407.84美元,仅相当于 2009年全球平均水平 (10 706.19美元)的 64%、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12 730.9美元)的54%、高收入国家 (36 518.16美元)的 19%。较低的收入水平意味着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依然巨大。作为人口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创造巨大的国际贸易流量,我国进出口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还会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重会超越德国和日本的历史高峰。但受国际市场规模相对有限的制约,未来提升的幅度与空间会不断缩小,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逐步弱化。日本和德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的快速提升持续了 25年左右的时间,我国出口占全球比重的快速提升已持续 20年时间。按日本和德国比重提升持续时间估算,我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大约在 2015年左右达到历史峰值,一旦我国出口占全球比重达到顶峰,我国出口增速将回归全球出口平均增速。按 1948年到 2009年全球出口年均增长 10%左右估算,2015年以后我国出口增速将回调到 10%左右的较低增长状态,仅相当于 2000—2009年年均出口增速的一半左右 (按美元计算年均增速为 19%),即 2015年以后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会下降一半,见图 2。

图2 1948—2009年中国出口占比与德国和日本的出口占比(%)

四、实现我国经济增长需求模式转换的路径与政策选择

面对我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即将达到峰值、出口增速趋于下降的挑战,我国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根本选择在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增长从外需拉动为主向内需拉动为主的转换。从各国的经验和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看,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由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的模式转换是长期的艰巨任务。

(一)实现需求模式转换的关键在于扩大消费需求

内外需双重需求驱动下的经济增长模式一旦遇到外需下降,经济增速将回调,国内居民收入也会下降,最终会导致国内消费需求及投资需求的下降,由此很容易形成“外需增速下降→经济增速下降→居民收入下降→消费下降→投资下降→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在于遏制消费需求下降、稳定国内投资需求。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从外需拉动为主向内需拉动为主的发展模式转换,关键在于如何保持国内消费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通过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提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弱化外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减缓未来外需增速下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

(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需从三方面着手

从各国经验看,收入水平出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发展的时期,正是消费规模快速扩张、消费结构大幅度升级阶段。目前我国人均 GDP水平已达到全球中等收入水平,近年来我国消费已进入持续快速增长状态,未来消费需求规模扩张和消费结构提升空间巨大。目前我国出口占比尚未见顶回落,未来 5~15年时间出口增速趋于下降,但仍有保持 10%左右较快增长的可能,抓住当前国内消费进入规模迅速扩张、结构持续升级的时机,增强国内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需求模式转换的关键。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增强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需要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和改善消费环境三方面着手。

1.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居民收入是居民消费支出的决定性因素,扩大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在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目前我国劳动者报酬占 G DP比重偏低,企业营业盈余占 G DP比重偏高,如 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只有 39.7%、营业盈余占比高达 31.3%,而日本 2007年雇员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高达 76.3%、企业家收入 (企业收入分配之后)仅占 19.8%。提高我国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需要从改革要素价格、改善初次收入分配格局着手,合理提高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2.加大二次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差距。保持适度的收入差距是鼓励劳动者积极性、提高社会效率的必要条件,但收入差距过大也会降低社会效率,抑制消费需求增长。目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不仅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内部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高收入阶层收入增加会刺激高档消费品消费需求的扩张,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但低收入阶层消费倾向远大于高收入阶层,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需求断层,抑制高档消费品向普通消费品、新兴产业向支柱产业的转化进程,从根本上看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需要加大二次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城乡之间以及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政府住房保障机制,改善消费环境。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制约城乡居民扩大消费的重要制度性障碍。扩大消费需求,需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也需要加大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供给力度,消除消费者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的后顾之忧,切实改善消费者预期。

The Paths and Policy Choices to Realize the Trans for mation of Demand Patterns for China’s Economic Growth

LI Jian-wei
(Department of Macroeconomic Research,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Beijing 100010,China)

At present there is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demand of consumption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The proportion of China’s export in the world will reach its ceiling soon with smaller and s maller expanding space for export.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to change from taking export asmotive to taking domestic demand as driving force.In view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the key of realizing the trans for 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s lies in promoting domestic demands.To expand domestic consumption demand and strengthen the sustainability of fast increase of consumption demand,it is necessary to startwith increasing households’incomes,narrowing the income gaps and improving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economic growth;demand pattern;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F20

A

1674-8425(2011)05-0001-05

2011-03-10

李建伟 (1966—),男,山东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责任编辑 邝坦励)

猜你喜欢
快速增长名义比重
热弹性方程的快速增长或衰减估计
逆行,以生命的名义
以二胎的名义,享受生活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消费导刊(2018年9期)2018-08-14 03:19:56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近年百岁老人快速增长及其启示
2016年10月汽车产销比上月略增同比保持快速增长
2016年7月汽车产销比上月均呈下降同比呈快速增长
汽车与安全(2016年9期)2016-11-10 06:36:07
以创新的名义宣誓发展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