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德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 400031)
重庆市政区地名音节考察(上)
周文德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 400031)
重庆市政区地名中,双音节地名占绝对优势,单音节地名和多音节地名很少。街道名称的音节数与乡镇名称的音节数有明显的不同。街道名称的平均音节数远远超过乡镇名称。乡、镇之间名称的共同点较多,而与街道办事处名称的共性相对较少。街道办事处名称可算是城市地名的代表。三字地名多集中在街道办事处,乡镇名称以双字地名为主。
地名;政区名称;音节;乡镇;街道;重庆
地名是人类语言中普遍使用的专有名词。前苏联学者B·A·茹奇凯维奇《普通地名学》说,地名“是在语言发展的一定阶段和比较晚的阶段上由普通名词形成的”[1]9。
现有的地名基本上是由专名加通名构成,“专名+通名”的语词结构模式是一种理想的地名结构模式,也是现代地名的标准模式。专名的形成同人们对该地域的最初理解和认识相关,体现着各式各样的“命名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地名的“得名之由”[2]。专名的研究是极其耐人寻味的,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L.R.Pamer)曾经说过的那样:“地名的考察实在是令人神往的语言学研究工作之一,因为地名本身就是词汇的组成部分,并且地名往往能提供重要的证据来补充并证实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论点。”[3]134本文将对重庆市政区地名的专名部分进行考察。
至2009年,重庆市辖区内共设40个区、县(自治县),1 008个乡、镇、街道。乡镇级以上政区合计1 048个[4]。考察政区地名的音节情况,没必要考察“乡”、“镇”、“街道”、“县”、“区”等政区通名,只对专名部门进行考察。为了叙述方便,未作特殊说明时,文中所说“地名”、“名称”或“政区地名”、“政区名称”等都是指专名,不含通名。本文主要考察重庆市政区地名专名部分的音节结构、音节数量及其相关特点。由于汉语一个音节就用一个汉字表示,一个汉字基本上就是一个音节。所以,在叙述中有时用“音节”代替“字”,说单音节就是一个字,双音节就是两个字,多音节就是含3个或3个以上汉字,以此类推。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在研究中,除作平面的静态描写外,还适当地将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与对比,作历时的动态的分析与比较,动态的历时的数据有时更能说明问题。
笔者统计了2000年以来重庆市的政区地名,这里将2000年时的地名数据与2009年的地名数据加以比较。之所以选取2000年与2009年作为比较的对象,是因为2000年时的政区名称还较多地保留了传统的政区和名称。2000年以来,行政区域调整剧烈,史所罕见,名称变动极大。一是撤并乡镇,乡、镇、街道总量由2000年时的1 585个调整到2009年时的1 008个,减少了577个行政单位和政区名称,减少幅度为36%。从历史上看,这样的减少幅度是非常巨大、非常惊人的。二是“乡”改称“镇”,镇改称“街道”。2000年时,有街道92个,所占比例不到6%;镇679个,所占比例近43%;乡814个,所占比例超过51%。2009年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街道156个,所占比例超过15%,比2000年时猛增了近10个百分点;有镇574个,所占比例接近57%,比2000年时巨增了14个百分点;有乡278个,所占比例近28%,比2000年时猛降了23个百分点。这种变化是空前巨大的,而且这种调整似乎还没有完全结束。表1是2000年与2009年的数据对照。
表1 乡、镇、街道设置情况数据表
通过对重庆市政区地名统计可以看出,双音节地名占绝对优势,单音节地名和多音节地名很少。
从音节数量看,2009年时,1 048个区、县、乡、镇、街道名称中,4音节地名1个,3音节地名107个,双音节地名938个,单音节地名2个,双音节地名占绝对多数。如果只统计乡、镇、街道名称,不计区、县名称的话,1 008个乡镇级地名中,4音节地名1个,3音节地名104个,双音节地名903个,没有单音节地名。不管从哪个角度统计,结果都是双音节地名占了地名总数的90%。双音节地名是主流,可以说专名部分基本上是双音节的。我们把3个或3个以上音节的专名,称为多音节地名,把2个汉字的专名叫做双音节地名或双字地名,把1个汉字的专名叫做单音节地名或单字地名、单名。
表2 2009年重庆市所属区、县、乡、镇、街道名称音节数量统计表
从统计情况来分析,4音节与单音节数量极少,只有3个,可以忽略不计。且这3个少数地名,是可以得到解释的,也就是说它们的产生缘由是说得出道理的。
4音节的街道地名只有1个“茶山竹海”。这个街道设置的时间非常晚,于2009年5月7日,经重庆市政府批准,永川区调整茶山竹海景区内板桥镇、金龙镇、大安镇、中山路街道、胜利路街道5个镇街的行政区域,设立茶山竹海街道。①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永川区设立茶山竹海街道的批复》(渝府[2009]55号)。“茶山竹海”这一名称是近二三十年来,伴随着永川箕山竹海与茶园风景区的开发而诞生的。在茶山竹海街道设置之前,“茶山竹海”这一名称也仅仅存在不过二三十年时间。
单音节名称有2个:开县、忠县。这两个县名都是古代县名。在中国古代县名中,单音节县名是比较常见的,如万县(今重庆万州区)、枳县(今重庆涪陵区)、通县(今北京通州区)、达县(四川省)、泸县(四川省)、珙县(四川省)等等。
4音节和单音节地名算是一个特例,已如上所述,下面对乡镇级政区名称的音节数量进行剖析时,只看3音节和双音节地名。先看各自的统计数据:
表3 双音节、3音节政区名称统计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乡、镇、街道名称与音节数量之间的关系。
就3音节地名而言,156个街道名称,就有68个3音节地名,所占比例为43.6%;574个镇的专名中,有28个3音节地名,所占比例为4.9%;278个乡的专名中,有8个3音节地名,所占比例仅2.9%。从街道名称、镇名称、乡名称的3音节数量所占各自总量的比例来看,呈递减趋势。
就双音节地名而言,156个街道名称,有87个双音节地名,所占比例为55.8%;574个镇的专名中,有546个双音节地名,所占比例为95.1%;278个乡的专名中,就有270个双音节地名,所占比例高达97.1%。从街道名称、镇名称、乡名称的双音节数量所占各自总量的比例来看,呈递增趋势。
两相对照,由“街道”名而“镇”名而“乡”名,3音节数量呈递减趋势,双音节数量呈递增趋势。一减一增,十分清楚。而且,乡、镇、街道就行政级别而言,同属一个级别。就地名的音节数量来划分,明显有两个层次,“街道”名称是一个层次,“乡”、“镇”名称是另一个层次。街道的3音节地名比例超过街道名称总量的43%,而乡镇的3音节地名比例却不到乡镇名称总量的5%,街道的3音节地名比例高出乡镇很多。而双音节地名的情况刚好相反,街道的双音节地名比例只有街道地名总量的55.8%,而乡镇的双音节地名比例却高达95%以上。所以,街道名称的音节数与乡镇名称的音节数有明显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明显的两个层面,一个是双音节与多音节地名几乎平分秋色,而另一个却是双音节地名几乎一统天下,多音节地名却十分稀少。
街道名称的平均音节数为2.45个音节,乡镇名称的平均音节数是2.04年音节。街道名称的平均音节数远远超过乡镇名称,这应该不是偶然的巧合吧。街道名称的3音节数量远远高于乡镇名称的3音节数量,这是偶然的因素所致还是巧合?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乡、镇多音节地名的形成过程和衍生情况。
在对乡、镇多音节地名的调查中,还发现一个现象,即乡、镇名称中的3音节地名里,还有不少并非传承下来的历史地名,而是后来更改的现代名称。这些3音节乡镇专名,大多走过了双音节到多音节的发展过程。把36个3音节的乡、镇地名的得名由来及其演变过程经过一番梳理后,可以分为三个组:
甲组(26个):
东温泉镇(巴南区) 麻柳嘴镇(巴南区)
双河口镇(巴南区) 天星寺镇(巴南区)
蔡家岗镇(北碚区) 金刀峡镇(北碚区)
施家梁镇(北碚区) 童家溪镇(北碚区)
南天湖镇(丰都县) 南腰界乡(酉阳县)
九龙山镇(开县) 铜罐驿镇(九龙坡区)
长生桥镇(南岸区) 黎香湖镇(南川区)
太平场镇(南川区) 阿蓬江镇(黔江区)
小南海镇(黔江区) 回龙坝镇(沙坪坝区)
朝阳洞镇(巫溪县) 青木关镇(沙坪坝区)
仙女山镇(武隆县) 清溪场镇(秀山县)
玉峰山镇(渝北区) 冷水关乡(南川区)
龙塘坝乡(彭水县) 梅子垭乡(彭水县)
乙组(8个):
长寿湖镇(长寿区) 许明寺镇(丰都县)
白市驿镇(九龙坡区) 鸡冠石镇(南岸区)
陈家桥镇(沙坪坝区) 歌乐山镇(沙坪坝区)
双龙场乡(丰都县) 太平坝乡(丰都县)
丙组(2个):
武陵山乡(涪陵区) 三汇口乡(开县)
1.东温泉镇。原本名叫东泉镇,专名是双音节地名而非现在的3音节。在“重庆市巴南区东温泉镇公众信息网”上看到这样的描述:
东温泉镇充分利用以温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抓住重庆市建设“温泉之都”的机遇,发挥优势重特色,强化旅游抓发展,大力实施温泉经济强镇战略,着力打造“西部第一泉”。
2001年7月,乡镇建制调整后由原来东泉、五布镇、天赐镇、清和乡合并而成。……镇政府所在地距重庆市区50余公里。[5]
在2001年7月以前,东温泉镇名叫东泉镇,在乡镇撤并大潮中,合并三镇一乡,建立新的镇,取名东温泉镇。由双音节的“东泉”而更名3音节的“东温泉”是为了“实施温泉经济强镇战略”。
多音节化的过程:东泉镇→东温泉镇
2.麻柳嘴镇。始建于清末,因当时境内多麻柳树,名麻柳场,1927年设麻柳乡,曾名麻柳公社。1981年8月,麻柳公社更名为麻柳嘴公社,1982年为麻柳嘴乡。1993年12月麻柳嘴、天池合并建立麻柳嘴镇。2001年7月,乡镇街道建制调整,撤销清溪乡并入麻柳嘴镇。
多音节化过程:麻柳场→麻柳乡→麻柳嘴镇
3.双河口镇。民国初以双河场设乡级政区,1929年称双河里,1930年建双河乡,曾名双河公社,1984年双河乡更名为双河口乡。1993年12月撤双河口乡、羊鹿乡并建双河口镇。双河里是“专名+通名”结构的双音节地名。
多音节化过程:双河里→双河乡→双河口乡→双河口镇
4.天星寺镇。原名太和场,1930年设太和乡,曾名太和公社。太和场是“专名+通名”结构的双音节地名。
多音节化过程:太和场→太和乡→天星寺镇
5.蔡家岗镇。清嘉庆年间,一蔡姓寡妇修建戏台,引来各方戏班子来唱戏,看戏的人多,逐渐发展成了一条街,故名蔡家场。解放前名为蔡家乡,解放后曾名蔡家公社,后因避免地名重复,又因蔡家街本身建在坡坎上,离蔡家街1公里处的莲花村内有长约100米的石梁叫蔡家岗,因此蔡家乡便改名为蔡家岗乡。1986年,蔡家岗乡、灯塔岩乡合并成立蔡家岗镇。
多音节化过程:蔡家场→蔡家乡→蔡家岗乡→蔡家岗镇
6.金刀峡镇。1953年建石河乡,1956年并入偏岩乡,1962年名为石河公社,1984年更名皮家山乡。1997年开发金刀峡风景区,2000年10月,撤乡建镇,更名为金刀峡镇。
多音节化过程:石河乡→皮家山乡→金刀峡镇
7.施家梁镇。1953年设三圣乡,1962年更名三圣公社,文革期间曾名三胜公社,1981年更名施家梁公社,1983年改称施家梁乡,1992年撤乡建镇,更名施家梁镇。
多音节化过程:三圣乡→施家梁乡→施家梁镇
8.童家溪镇。清朝中期名为童家溪。清朝末期取名同兴场,1941年置同兴乡,1962年6月名同兴公社,1984年复称同兴乡,1984年12月更名为童家溪乡,1987年4月撤乡建镇,更名童家溪镇。
多音节化过程:童家溪→同兴场→同兴乡→童家溪乡→童家溪镇
9.南天湖镇。解放前设三汇乡,后更名厂天乡,解放后,曾名厂天公社,1984年复名厂天乡,1992年撤区并乡,将厂天乡与三抚乡合并为厂天乡,2003年撤乡建镇,改名为南天湖镇,因南天湖风景区而得名。
多音节化过程:三汇乡→厂天乡→南天湖镇
10.南腰界乡。1941年置南龙乡,1953年析为南界、龙溪、大坝3个乡,1958年改称南界公社,1980年更名南腰界公社,1983年改名南腰界乡。2001年南龙乡并入南腰界乡。
多音节化过程:南龙乡→南界乡→南界公社→南腰界公社→南腰界乡
11.铜罐驿镇。清代系驿站,名铜罐驿,据传1877年(光绪三年)在此江边发现一古铜罐,故名铜罐驿。1930年,设铜罐驿乡,1958年名为铜罐公社,1982年改社为乡,1984年撤乡与冬笋坝镇合并建铜罐驿镇。铜罐驿是“专名+通名”结构的双音节地名。后名铜罐驿乡、铜罐驿镇,把原来的通名变成了专名,遂成3音节专名。不过,1950年代由乡改称公社时,只用了双音节作专名,短时期内回到了原初的双音节专名状态。走过了与其他地名不同的一条道路:双音节→多音节→双音节→多音节。
多音节化过程:铜罐驿→铜罐驿乡→铜罐公社→铜罐驿镇
12.九龙山镇。1930年置九龙乡,直到1959年更名九龙公社,1981年改为九龙山公社,1984年改称九龙山乡,1992年改为九龙山镇。因境内有九龙山而得名。
多音节化过程:九龙乡→九龙山乡→九龙山镇
13.长生桥镇。解放前设置长生乡,1958年更名长生公社,1982年复名长生乡,1984年7月撤乡建镇,更名长生桥镇。
多音节化过程:长生乡→长生桥镇
14.黎香湖镇。1910年置土溪乡,因黎香溪贯穿全境,此河系泥河,故名土溪。1958年更名土溪公社,1983年复名土溪乡。2009年6月4日,重庆市政府批复,为“加快黎香湖景区整体开发建设步伐”同意撤销土溪乡设立黎香湖镇。①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南川区土溪乡设立黎香湖镇的批复》(渝府[2009]75号)。
多音节化过程:土溪乡→黎香湖镇
15.太平场镇。1940年建太平乡,1958年更名太平公社。1980年改名太平场公社,1983年又更名为太平场乡,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名太平场镇。
多音节化过程:太平乡→太平场镇
16.阿蓬江镇。1935年置两河乡,1958年称两河公社,1983年复置两河乡,1991年撤销龙田乡、两河乡,合并设置两河镇。2001年11月撤销梨弯乡,并入两河镇。2007年将两河镇更名为阿蓬江镇。阿蓬,为土家族语,意为雄奇秀美。因阿蓬江景区而更名阿蓬江镇。
多音节化过程:两河乡→两河镇→阿蓬江镇
17.小南海镇。原属新建乡,1953年析小南海、荆竹村置南海乡。曾名南海公社。1983年复名南海乡,2001年撤后坝乡、南海乡,合并组建小南海镇。小南海镇因境内有市级风景名胜区小南海风景区而得名。
多音节化过程:南海乡→小南海镇
18.回龙坝镇。1930年建兴隆乡,直到1958年改称兴隆公社。1981年更名回龙坝公社,1984年更名回龙坝乡,1993年撤乡建回龙坝镇。镇名因政府驻地回龙坝得名。相传清初,一陈姓住此,祖孙二人先后任翰林学士,回乡后在此平坝置产建宅,命宅地为回龙坝。
多音节化过程:兴隆乡→兴隆公社→回龙坝公社→回龙坝乡→回龙坝镇
19.青木关镇。青木关原名“清母关”,相传明朝末年,此关口一带有大蟒为患,一母在此被蟒吞食,其子清查访母下落,知母被害,奋勇斩蟒除害而得名“清母关”,后谐音为青木。1930年建青木乡,1954年建青木关镇,1969年改称青木关公社,1972年恢复青木关镇至今。因政府驻此得名。
多音节化过程:“清母关”→青木(谐音)→青木乡→青木关镇
20.朝阳洞镇。解放前置朝阳乡,1955年仍名朝阳乡,1958年改称朝阳公社,1981年改为朝阳洞公社,1983年改为朝阳洞乡。2009年撤乡设镇,名朝阳洞镇。
多音节化过程:朝阳乡→朝阳洞乡→朝阳洞镇
21.仙女山镇。1953年置白果乡,1958年更名白果公社,1984年复名白果乡,1992年撤区并乡,核桃乡并入。2002年撤乡建镇,白果乡改名仙女山镇。现在的仙女山镇是由原来的白果乡,核桃乡和巷口镇的杨柳村、荆竹村与茶坪村,土坎镇的四合村、和顺村,以及双河乡的仙女村归并组建而成。取名仙女山镇因仙女山风景区而得名。
多音节化过程:白果乡→白果公社→仙女山镇
22.清溪场镇。1933年建平茶乡。1955年更名清溪乡,因清溪河而得名。1958年曾名清溪公社,1980年因避重名更名为清溪场公社。1983年复名清溪场乡,1985年撤乡建镇,名清溪场镇。原本双音节地名,因避重名更名为3音节地名。
多音节化过程:平茶乡→清溪乡→(避重名)清溪场公社→清溪场乡→清溪场镇
23.玉峰山镇。1929年建关兴乡,1958年改称关兴公社,1984年复名关兴乡,1993年旱土乡并入。2002年,更名为玉峰山镇,因镇政府驻地由关口迁至玉峰场且因境内玉峰山而得名。
多音节化过程:关兴乡→关兴公社→玉峰山镇
24.冷水关乡。1927年设冷水乡,1980年更名冷水关乡。自古以来是南、涪两邑共管同一集镇之地,与望州关、碑鸡关共为涪州(今涪陵)至南川要津之“三关”,故称冷水关。
多音节化过程:冷水乡→冷水关乡
25.龙塘坝乡。清代就设置龙洋乡,民国沿置。1935年改称龙洋乡联保。1940年复称龙洋乡,1951年民主建政时,由龙洋乡析置龙塘乡,1958年改称龙塘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龙塘坝公社(避与涪陵龙塘乡重名)。1984年,复名龙塘坝乡。
多音节化过程:龙洋乡→龙塘乡→龙塘公社→(避重名)龙塘坝公社→龙塘坝乡
26.梅子垭乡。民国元年(1912年)置马家乡。1932年更名为鹤立乡,1935年改称鹤立乡联保。1940年,废联保复称鹤立乡。1941年,取双合、鹤立两乡名首字组名,又更鹤立乡名双鹤乡。1958年改称双鹤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梅子垭公社,1984年,更名梅子垭乡。
多音节化过程:马家乡→鹤立乡→双鹤乡→双鹤公社→梅子垭公社→梅子垭乡
1.长寿湖镇。1985年设狮子滩镇。2003年,因长寿湖风景区更名为长寿湖镇。
2.太平坝乡。解放前建太平坝乡,解放后合并到武平称武平乡,1953年复名太平坝乡,1958年改称太平坝公社,1992年撤太平坝乡并入武平镇,1999年复名太平坝乡。
3.白市驿镇。明代设置白市里,清末设置白市驿镇。沿用至今。
4.鸡冠石镇。1951年置鸡冠石乡,曾名鸡冠石公社,1983年复名鸡冠石乡,1991年撤乡建镇,更名为鸡冠石镇。因其地江边有一巨石,形似鸡冠,故名。
5.陈家桥镇。民国九年(1920年),陈姓人家在此建一石桥,故名陈家桥,镇政府驻此地得名。1951年建陈家桥乡,1958年改称陈家桥公社,1974年复名陈家桥乡,1984年撤乡建陈家桥镇。
6.歌乐山镇。1940年建歌乐山镇,1950年设歌乐山乡,1958年改歌乐山公社,1984年复名歌乐山乡,1992年撤乡建歌乐山镇。
7.双龙场乡。1953年建双龙场乡,1980年改称双龙场公社。1992年改名为双龙场乡。此地有两条河流,一条叫田家沟,另一条叫朱家沟,两条河沟都弯曲象龙,故名“双龙”。
8.许明寺镇。据说当地人徐醒民,家庭富裕,无传人,就将房屋办成祠堂修成大庙,人称醒民寺。后由醒民寺谐音许明寺,解放后置许明寺镇。沿用至今。
1.武陵山乡。原名龙庆场,1931年设置龙庆场乡,1929年划入武隆木根乡,1942年复置乡,更名龙塘乡。解放后几经变迁,1958年改为龙塘公社,1984年撤公社建乡,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并到山窝乡,设龙塘为办事处,1995年恢复龙塘乡,2002年更名为武陵山乡,因武陵山脉而得名。
名称演变过程:龙庆场乡→龙塘乡→龙塘公社→山窝乡→龙塘乡→武陵山乡
2.三汇口乡。1930年置三汇口乡。1956年改为三汇乡,1958年改称三汇公社。1983年改为三汇口乡。
名称演变过程:三汇口乡→三汇乡→三汇公社→三汇口乡
上面简单叙述了这三组36个多音节地名的由来及演变过程。
这三组多音节地名各自有什么特点呢?重庆市政区称谓的音节数量与城市化进程或城镇化水平有没有联系?如果有,有什么联系?地名的音节数量与人口密度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是什么关系?限于篇幅,我们将另文分析。
[1][苏联]B·A·茹奇凯维奇.普通地名学[M].崔志升,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张力锋.专名指称的语用学探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52-57.
[3][英]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李荣,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周文德.重庆政区重复地名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6).
[5]东温泉镇党政办公室.东温泉概况[EB/OL].http://www.cqbn.gov.cn/dq/2j.asp?id=350&cid=359.
Syllables of Place Names in Chongqing Administrative Region(Part I)
ZHOU Wen-de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1,China)
In Chongqing administrative region,geographic names with two syllables are in the majority,while one-syllable or multi-syllabic names are much less.The number of syllables differ greatly between street names and town names that there are far more syllables in the former than in the later on the average.And a large number of commonness exist between names of villages and that of towns,but these names share little in common with names of subdistrict offices relatively.It's also found that geographic names with three words concentrate in subdisctrict offices while names of towns and villages are mostly two-word based,which is exactly the difference of geographic names between the rural area and the urban area.
place names;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name;syllable;villages and towns;streets;Chongqing
H116.3
A
1674-8425(2011)09-0087-07
2011-06-20
重庆市社科重点研究项目“重庆地名研究”(2006-YW02)的阶段性成果。
周文德(1964—),男,四川达县人,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辑 魏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