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学真 张 俊
(1华中农业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2华中农业大学 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70)
基于媒体视角的研究生扩招现象的研究
田学真1张 俊2
(1华中农业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2华中农业大学 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70)
研究生扩招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热门话题之一。作者搜集并分析我国内地省市级以上重点报纸媒体1999年至2010年间关于研究生扩招的相关报道,探究报道内容的变化及其原因,以期形成对研究生扩招的理性认识。
基于媒体视角 研究生扩招 理性分析
研究生扩招是适应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但是,扩招引发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就业难等问题。个人和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扩招行为产生了质疑与批判。本文以报纸媒体报道为切入点,分析研究生扩招现象。
我国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1999年以前,我国硕士研究生规模较小,从1999年实施扩招政策开始,连续6年招生增长率超过20%;2009年研究生的教育规模与1999年相比,扩大了近5.5倍。
表1 1999—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统计(单位:万人)
从表1可以看出,1999年至2003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增长幅度较大,其招生人数年增长率分别为27.17%、39.37%、28.56%、22.64%、32.72%;从2004年开始,增长幅度呈下降趋势,2004年至2008年增长率分别为21.35%、11.80%、9.07%、5.20%、6.64%;2009年骤然上升为14.45%。(如图1)。
图1 1999—2009年研究生招生增长率变化
为深入了解研究生扩招的社会舆论,探究研究生扩招相关报道的倾向性,以1999—2010年为研究区间,搜集、整理并分析了1999—2010年间120篇省市级以上报纸关于研究生扩招的相关报道。
以研究生扩招的国家政策为出发点,以研究生规模增长率变化为切入点,将所搜集的资料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媒体眼中研究生扩招的变化。第一个时期为1999—2003年,搜集报道40篇;第二个时期为2004—2008年,搜集报道40篇;第三个时期为2009—2010年,搜集报道40篇。
以报道内容为标准,采用内容分析法,将所搜集的资料划分为四大类。
1.客观描述类。
报道内容主要是国家关于研究生扩招的相关政策,以及扩招具体情况的数据描述及分析。
2.立场评价类。
报道内容主要围绕扩招本身,对要不要扩招、扩招幅度、扩招利弊等表明立场观点,一般分为支持、反对、中立三类。
3.问题阐述及对策建议类。
报道内容扩展至扩招的外延,即扩招对研究生教育产生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4.趋势走向类。
报道内容围绕扩招的改革以及扩招的未来走向,即“如何继续走好扩招这条路”。
从所搜集的资料来看,第一时期(1999—2003),客观描述类报道3篇,占7.5%;立场评价类12篇,占30%;问题建议类14篇,占35%;趋势走向类11篇,占27.5%。第二时期(2004—2008),客观描述类报道5篇,占15%;立场评价类17篇,占42.5%;问题建议类14篇,占35%;趋势走向类3篇,占7.5%。 第三时期(2009—2010),客观描述类9篇,占22.5%;立场评价类8篇,占20%;问题建议类12篇,占30%;趋势走向类11篇,占27.5%。如下图所示:
图2三时期不同类别报道比例变化
可以看出从,1999—2010年,研究生扩招过程产生的问题一直是媒体关注的重点,比例均在30%以上。此外,对研究生扩招客观描述类报道也一直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时期(1999—2003)和第三时期(2009—2010)趋势走向类报道数目可观;第二时期(2003—2008)主观立场评价类报道较多,趋势走向类报道较少。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关于研究生扩招的报道存在差异,报道内容及其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
1.影响报道焦点变化的因素。
一般来说,社会热点的出现、国家政策的出台都会影响影响媒体报道焦点的变化。从整体上来看,影响媒体报道焦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
(1)社会责任。报纸媒体需要对大众负责,发布大众需要的正面信息。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突发事件等都是大众的信息对象。准确、及时的信息报道已成为满足大众信息需求、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2)自身盈利。报纸媒体作为盈利性组织,获得利润是组织运行的基本动因。报纸媒体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纸发行量,为吸引大众消费者,保证发行量,报道内容需要迎合大众阅读需求。基于此,吸引大众阅读的负面信息在报道中总是存在的。
(3)媒体工作者的主观倾向。媒体工作者对某一社会现象的主观倾向影响报道内容。如,对研究生扩招持否定态度的媒体工作者的新闻报道就会着眼于研究生扩招的弊端,其报道内容或是扩招后研究生就业难或是教育质量下降。所以大众应理性分析研究生扩招报道。
2.研究生扩招报道内容的变化及其原因。
(1)报道的数量。
从年份延续的整体上看,报道的数量随着研究生扩招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增多。关于研究生扩招的报道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这反映出媒体对研究生扩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年份越早,有关研究生扩招的报道资料越少,年份越近,有关研究生扩招的报道资料越多。
(2)报道的类别及变动幅度。每一个时期的具体实际不同,不同时期的同一类报道的内容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下面,我针对不同时期报道内容的不同作比较分析。
①客观描述类。媒体承担着向大众传播信息的社会责任。媒体为引导大众行为,帮助大众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信息。因此,每个时期都会有一定比例的客观描述类报道,如新出台的政策法规、突发事件应急报道、社会热点实况,等等。在研究生扩招这一具体对象中,包括扩招增长比例、扩招人数、专业设置,等等。
②立场评价类。第一时期的12篇立场评价类报道中,支持类5篇,反对类3篇,中立类4篇,反对类占25%;第二时期的17篇立场评价类报道中,支持类4篇,反对类8篇,中立类5篇,反对类占47%;第三时期的8篇立场评价类报道中,支持类0篇,反对类6篇,中立类2篇,反对类占75%。
明显可以看出:第一、第二时期的评价类报道数目较多。究其原因,研究生扩招经历了几年之后,利弊凸显,大众对扩招的看法更加清晰。第二、第三时期,反对类报道比例较大。究其原因,经过近十年的扩招,研究生数量增长可观,扩招的负面影响大大降低了大众对扩招的支持度;立场评价类报道数量减少,这与社会焦点转移到专业学位扩招及其扩招困境有关。
③问题阐述及对策建议类。三个时期此类报道数量变化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时期和第二时期的此类报道,主要围绕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和就业难问题;第三时期的问题重点出现了变化,即关注专业学位扩招遇冷问题。自1999年扩招政策实施到第二、第三时期已产生几批扩招毕业生,研究生教育质量、就业等现实问题自然成为报道的焦点;第三时期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报道数量明显增多,其原因在于,2009年我国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公众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关注度高,期望从媒体中获取有关信息。不同时期报道类别浮动变化符合新闻的价值规律及新闻的选择规律。
④趋势走向类。由图2可以看出,第一时期和第三时期趋势走向类报道明显高于第二时期。分析其可能原因,第一时期研究生扩招刚刚起步,研究生培养模式、管理方式、教学体系等各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解读研究生扩招,并提出其发展的可能道路;第三时期,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国家继续减少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人数,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基于此,研究生扩招的未来走向成为关注的焦点。
从搜集的资料来看,报道内容与社会热点、国家政策基本一致,如1999年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2002年第一批扩招研究生毕业、2009年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此同时的相关报道明显增多。媒体向大众传播全方位信息、全面报道扩招利弊,对正确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研究生扩招,以及向广大学子提供报考信息有着积极意义。但正如前面提到的,媒体对自身盈利的考虑及媒体工作者的主观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报道内容,报道内容的倾向性会引起大众认知心理的改变。也就是说,研究生扩招的相关报道会影响社会对研究生扩招的认知,从而对扩招政策的实施造成一定影响。如,反对扩招的声音和就业难等问题的提出会降低研究生报考热度,扩招的好评则会为扩招增温。因此,分析媒体报道内容,理性认识研究生扩招是必要的。
对研究生扩招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目的是通过报道本身,思考扩招本质,形成对研究生扩招的理性认识。
1.社会经济发展促使教育重心上移,研究生扩招是满足社会教育需求的必然选择。
2.在本科教育扩招的前提下,研究生教育扩招也是合情合理的。扩招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与完善的客观选择。
1.生源质量下降。研究生扩招降低了研究生入学门槛,招生考试模式尚不完善。跨学科和同等学历录取不可避免地导致研究生队伍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的整体下滑。
2.研究生就业难。招生规模的扩大,招生数量的增加必然带来毕业研究生人数的增长,社会供求矛盾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就业。
3.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一方面,研究生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资源的增长没有跟上研究生规模的扩大,教育事业费投入和科研经费投入尚不能满足扩招需求。另一方面,师生比例失衡。生多师少,研究生导师数量不足,难以满足研究生培养要求。
研究生扩招一定要与招生单位学科建设,招生质量、培养质量和就业状况紧密结合。研究生扩招要重点把握三点,一是扩招“度”的问题。研究生扩招幅度应考虑现有教育资源的承受力。二是扩招“类”的问题。研究生扩招应考虑社会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结构内在完善的需求,分层次、分类别确定扩招比例。三是扩招外延相关配套问题。研究生扩招,不仅仅只是研究生数量的改变,还包括经费投入、教学设施的提高和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的进一步完善。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社会教育成熟的标志,研究生扩招本身无可厚非,我们要理性看待其在走向完善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理性解读相关报道,形成对研究生扩招的正确认识。
[1]饶丽娟.从社会正面效应看研究生扩招[J].文教资料,2007,(10):25-26.
[2]刘艳辉.教育过度与我国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1):21-23.
[3]丁飞,周华.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3):98-99.
[4]孟洁,李学昌.学位与研究生扩招政策评估与影响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9)8-11.
[5]周建民,张小凤,华晖晖.我国研究生“扩招”政策的价值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0):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