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翠萍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淮安 223300)
细菌培养与分离项目教学设计案例
戴翠萍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淮安 223300)
细菌培养与分离;项目教学;教学情境
1.1 细菌培养与分离项目的学习目标
本课程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任务训练和技能实践,获得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技能,系统构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相关知识及技能体系,可以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细菌培养与分离项目的功能定位
细菌接种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1.3 学生能力基础分析
本项目的教学对象是五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学习部分专业基础课,具备一些医学基本技能,对未来职业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既期望又感到紧张。
1.3.1 学习能力分析 我校招收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是初中毕业参加中考并达到一定分数线的学生,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之前学习了公共基础课程、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初步具备学习本项目的能力。
1.3.2 职业技能分析 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微生物总论的部分内容并掌握了相关技能,具有完成此项目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1.3.3 情感态度分析 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上进心,对学习有较强的求知欲,但尚缺乏学习主动性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1.4 项目实施条件
医学检验实训中心设施齐全,分区合理,为学生提供了医院微免室的全真学习环境和实训环境。学校与多家医院保持持续而良好的合作关系,方便学生进行临床实践、见习,淮卫迪安医学检测中心更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获得了临床实践、见习的机会。
2.1 学习目标设定
根据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学生学习能力的调研结果,确定本项目学习目标。
2.1.1 认知目标(1)了解培养基物理性状的分类;(2)掌握培养基制备的流程、注意事项、细菌生长与繁殖的条件;(3)掌握细菌接种、分离与培养的方法;(4)掌握细菌接种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5)掌握细菌的培养方法;(6)学会观察细菌的生长现象。
2.1.2 能力目标(1)通过预习及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3)通过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无菌意识。
2.1.3 情感目标(1)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断进取的学习态度;(2)通过本项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3)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
2.2 学习任务描述
(1)资讯: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料和信息,在教师的帮助下为项目储备所需的知识和技能。(2)计划: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合理的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分工。(3)决策:指导学生进行各项任务的实施,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最佳教学效果。(4)实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的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并注重学生素质目标的达成。(5)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检查,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对项目成果进行展示,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6)评估:通过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总评对本次项目教学进行评价、总结。
2.3 学习内容组织(见表1)
2.4 教学情境创设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职业教育理念,根据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创设了以下情景:(1)全真实训情景:无菌室、无菌台、培养箱等全真情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2)小组合作:创设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工作情境;(3)角色互换:师生角色互换,创新了传统的课堂情景。
2.5 教学资源准备(见表2)
2.6 教学过程实施(见表3)
2.7 教学设计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评价形式有自评、互评、师评,分别从组员积极性、团体协作性、每个项目任务完成的情况、实践操作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G441
B
1671-1246(2011)16-0089-02
Vol.29 2011 No.16
表1 学习内容的认知目标与能力目标概况
表2 教学资源准备情况
表3 教学过程实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