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uthorw are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分析

2011-10-26 02:31:42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16期
关键词:下拉菜单多媒体教学课件

巩 晶

(延安市卫生学校,陕西 延安 716000)

基于Authorw are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分析

巩 晶

(延安市卫生学校,陕西 延安 716000)

Authorware;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分析

1 设计理念及技术途径

1.1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新理念

当前,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有: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主流制作技术是线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2方面:其一,知识演示的顺序性。这类课件往往按照作者严格安排的顺序进行演示,对操作的要求太严格,以至于一次不小心的失误操作,就会搞乱整个演示进程,影响到演示效果。其二,现行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为教学过程的线性化设计。只提供“教”的引导,不提供“学”的引导,只是策划了一个“教”的剧本。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按时间顺序,固定地定制了整个教学步骤的每一个细节,这种顺序的安排是面向过程的。这种固定过程的教学顺序背后所隐藏的教学方法和风格被深深地打上了制作人的烙印。任何一位教师一旦使用这个课件,他的教学创造性就基本终止了,他必须去理解制作人在制作课件时的思维,从而使自己能够接受这样的教学风格。这种面向过程的教学课件的通用性因此受到很大的限制。

从教师(包括学校领导)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及有关资料[1]来看,目前教学软件在质量方面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1)设计制作的教学软件不符合教育或教学规律,各种教材与教学大纲的紧密结合度不够;(2)缺乏书本内外知识的补充、发展与结合,简单重复书本知识占主导地位,没有更深层的教学意义;(3)在利用软件技术优势巧妙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方面,体现教学方法、渗透教育心理学特点以及实用价值方面的研究不够;(4)现有教学软件一经设计打包后不能修改,教师只能按设计者的思路进行教学。怎样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说,教学软件也是一种行业软件,它的开发需要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计算机学科教学理论的专家以及精通多媒体制作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共同协作。如果能结合2者优势,探讨一套基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多媒体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软件设计理论,对于促进计算机文化基础CAI的开展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通过反思目前教育软件设计方面的不足,本研究力图通过引入现代教育和教学理念,结合大中专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探索面向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规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又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含义。怎样才能使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做到因材施教?这就要把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转化为一种面向知识组件(知识对象)的设计[2]。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面向过程设计出来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就像一次成型的玩具,把所有使用它的教师都雕塑成一个模样;而面向知识组件设计出来的多媒体课件,就像给教师一堆精心剪裁好的积木,任由教师按自己的意愿组装这些“积木”。因此,多媒体教学课件应力求突破现有的面向过程的导演方式,使课件向面向知识对象发展。

总之,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新理念就是:非线性的设计特性,分布式的教学特性,面向知识的导演方式。由于课堂教学软件使用的特殊性,设计中要考虑软件在教学中到底如何供用户使用以及在教学中处于一种什么地位。目前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在课堂上师生被软件牵着鼻子走,软件程序执行到哪里,学生学到哪里,而教师则成为事实上的播放员甚至是“旁观者”,这显然是违背教学原则的。只有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模式一般在实际操作中的流程可归纳为:上课开始教师首先用计算机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其次运用计算机演示本节课相关操作过程,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引入新课的重点。利用计算机的模拟手段展示操作过程,直观教导学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揭示出问题的本质及规律。结合教师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分析、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造精神的目的;再次是课堂检测与反馈。整个过程可总结为“提出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反馈”。这种模式强化了课堂的目标意识和课堂反馈,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

1.2 实现多媒体课件制作新理念的技术途径

如何把新的制作理念融入到实际运用中?可以通过多种技术途径进行解决。非线性设计力图实现的是教学顺序的非线性和教与学方式的非线性。关于教学逻辑顺序的非线性设计,主要是通过加大超链接的用量来实现。在线性教学顺序(见图1)中,可以用超链接将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等素材联入。这种超链接的大量使用,可使一个页面中容纳大量信息,同时,给用户提供了按自己的意愿浏览信息的自由性。这使得非线性的多媒体课件的逻辑体系具有扁平化特征(见图2)。

图2 非线性逻辑顺序

Authorware可以提供多种多媒体素材的超链接,以实现非线性的多媒体课件的逻辑体系扁平化。

面向知识对象的导演方式,是以知识的组织方式而不是按讲述过程的组织方式来制作软件和控制演示进度。基于这种方式,首先要做的是将各个知识点尽可能分割(而不是割裂)为相互独立的知识点。对于一门课程,可以建立一个该课程的知识组件列表索引,学生或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些专题迅速生成由相关知识组件连接起来的知识链,并通过页面形式演示出来。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采用数据库技术。它提供了知识演示的巨大灵活性,使扩展性得到本质性提高。根据多媒体教学软件发展的趋势,面向知识组件的课件必然成为未来课件的主流。

1.3 课题中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上节描述的技术方法,可以基本解决本课题的设计问题。然而,还是有一些技术难点。首先,系统教学内容的框架是由3个模块组成的,怎样才能使3个模块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使用下拉菜单来解决模块间的切换[3]。下拉菜单是利用交互功能中的“下拉菜单”响应类型和群组实现的。当用户需要某个模块的内容,通过切换下拉菜单或使用快捷键即可实现此功能。其次,如何构建一个类似于资源管理器左栏的树型菜单来进行章节切换,也将是一个技术难点。树型菜单模块的构建需要调用外部函数和变量进行实现。再次,背景音乐只能作为片头或片尾的点缀,如果背景音乐在用户讲课时也在不停的播放,会严重影响讲课效率。所以,背景音乐用系统函数和变量进行控制,可以实现音乐的暂停效果。最后,为了增强系统趣味性和保护屏幕受到电子束均匀的照射,避免造成显示器的局部损坏,增加了屏幕保护程序。这个状态的生成主要涉及系统函数的使用和坐标值判断等知识。

2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2.1 基本功能要求

山洪灾害防治是福建省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总结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前期经验的同时,也应思考和分析山洪灾害防治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例如,项目运行管理难度大,乡村防洪基础依然较薄弱,山丘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仍有待增强等。当前,福建省正在加快完成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任务,加强运行管理,不断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

为了满足作为主体的学生的需要,设计出一款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符合教学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件,就成为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件可以降低学生对书本上一些知识理解的难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本课件在制作中应满足:(1)背景及版面设计要求突出内容效果,层次结构安排合理;(2)声音与图像在动态效果中要求相互一致;(3)操作演示要求简洁方便;(4)系统要求有较好的可修改性和扩展性;(5)信息多元化;(6)调动视觉、听觉感官,提供大量直观信息;(7)具备人-机交互控制功能。使用者可有意识地选择提供的信息种类,可有效地控制运行模式;(8)通用性强。产品通常采用通用性强、技术成熟的平台软件进行开发,因此产品适用于目前大多数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9)数据量大。由于多媒体产品提供的信息量大,具有多元化的信息形式和众多的功能。

2.2 设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通常按照传统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将课件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又分成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等。准确反映教材内容、教材结构,综合考虑学习内容的逻辑结构、学习者特征、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简约性原则。少用文字素材,多采用声音、视频、动画和图像等媒体素材,使课件简洁、生动,让学生容易接受,轻松学习。

(3)艺术性原则。利用声音、视频、动画和图像、文字等媒体,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长效、形象地记忆知识,并使课件富有美感。

(5)表现性原则。课件画面的难度适宜,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

(6)完整性原则。一般课件类似于书本,即课件要有封面与封底、主页面、知识内容、人机交互设计和跳转关系等。

(7)产权性原则。避免重复开发和可能的版权争议。(8)标准性原则。按照国家制订的标准,具有国际性、通用性。(9)可持续性原则。避免课件的短寿命,使其可再利用或可持续发展。

2.3 系统设计

2.3.1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系统设计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4]具体见图3。

图3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过程

在流程线上,将图标进行分组、分模块化管理,即对相关图标建组,把流程线分割成相对独立可以分别管理的若干段,按组调试。这样既延长了程序流程线,也使程序结构模块化,思路更加清晰,可读性更强。

根据需求分析确定软件系统结构框图,具体见图4。

图4 系统结构框架

该软件可分为三大模块:框架功能模块、教学内容模块、屏幕保护程序模块。框架功能模块包括导航和下拉菜单。导航功能是在框架图标中设置导航图标实现页面跳转的,是页面进行跳转时最常用的方式。而下拉菜单则是利用交互图标的“下拉菜单”响应类型和群组图标实现的。下拉菜单与导航图标的结合使用,使软件层次感增强,提高了教学效率,体现了交互性和智能性的特点。

整个课件的设计流程具体见图5。

图5 整个课件设计流程

2.3.2 文件框架模块的设计 由前面所讨论的教学软件内容管理框架模型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软件的需要,系统设计采用层次框架模型管理教学内容,各章目录采用索引方法,各节使用线性的管理方法,构成层次网络结构[5],具体见图6。

2.3.3 软件的详细设计 软件的详细设计过程:(1)结构设计;(2)编写脚本;(3)数据准备;(4)课件制作。其中,课件制作包括片头设计、主界面设计、一级子界面设计、二级子界面设计、片尾设计。

图6 教学文件系统结构

3 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文字、图像、视频、动画等媒体的组合,直观、形象地表现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好地诠释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也能使人觉得兴趣盎然,学生觉得在课堂上不但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在感官上、精神上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Authorware是目前常用于课件制作的优秀的多媒体软件,在今后势必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系统通过利用Authorware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1)制作完成的教学课件打包后能够在Windows环境下可靠运行;(2)制作完成的教学课件风格一致,内容协调一致,运行流畅;(3)制作完成的教学课件除能够用于教学外,也可用于自学,内容精练;(4)多媒体素材全面,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本系统在实现上述功能时,也解决了如下难点问题:(1)对于模块间切换的问题,使用了下拉菜单。下拉菜单是利用交互功能中的“下拉菜单”响应类型和群组实现的。当用户需要某个模块的内容,通过切换下拉菜单或使用快捷键即可实现此功能。(2)在Authorware环境下,构建一个类似于资源管理器左栏的树型菜单来进行章节切换的技术难点也得到解决。树型菜单模块的构建需要调用外部函数和变量进行实现。(3)使用系统函数和变量对背景音乐进行控制,实现音乐的暂停效果。

[1]刘彩霞.有关中小学教学软件现状与构想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0(4):36.

[2]贺冬青,李冠鹏.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新途径[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4(3):113~114.

[3]焦智芳,杨连池.Authorware7.0 创意与设计百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郭红利,杨纬.基于Authorware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4(9):55~57.

[5]杨象弛.基于Authorware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5):36~37.

G431

A

1671-1246(2011)16-0054-04

Vol.29 2011 No.16

猜你喜欢
下拉菜单多媒体教学课件
巧做智能下拉菜单
制作更炫酷的下拉菜单
电脑爱好者(2018年2期)2018-01-31 19:04:32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将Widget小部件放到
电脑爱好者(2016年9期)2016-05-16 11:53:47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8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7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Flash课件轻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