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以桥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在海洋产业布局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海洋产业布局宏观指导不够有力;海洋产业空间分布不够合理;海洋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海洋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加大。为了优化我国海洋产业布局,必须密切协调与合作,强化海洋产业布局宏观指导;必须加快海洋经济落后地区发展,促进海洋产业空间分布合理;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产业;布局;现状;对策
0、引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的要求,为进一步开发海洋、促进海洋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强大动力。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开始进入转型期,海洋开发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和矛盾亟需解决,实现海洋产业的合理布局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以产业布局基础理论为指导,分析当前我国海洋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显得尤为迫切。
1、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内涵
海洋产业布局又称海洋产业的空间结构,是指海洋产业各部门在海洋空间内的分布和组合形态。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不断的扩大,海洋产业的类型也不断丰富,目前我国已形成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相同,海洋产业活动也必须以一定范围的空间地域为依托,但海洋产业空间布局所依托的空间地域并不完全是狭义的海域,而是海陆交错的过渡性区域,具体包括潮间带、潮下带、浅海、大洋以及一部分临近潮间带的狭长的陆上地带,即潮上带。
海洋产业布局与海洋产业结构有着密切关系。海洋产业布局是海洋产业结构在海洋空间上的反映,一定的海洋产业结构在地域上必然有其特定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形态。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产业布局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增长。因此,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产业布局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海洋产业结构实质上是海洋产业空间结构。
海洋产业布局具有区位指向性,即海洋产业发展在选择空间地域时表现出尽量趋近特定地理区位的倾向。海洋产业布局的区位指向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自然资源指向。自然资源在海洋空间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往往造成海洋产业布局不均衡。海洋资源丰富的地区,常常是海洋产业集中布局的区位。二是科学技术指向。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日益增大,特别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其空间地域选择趋向于专业人才密集、研发能力强的区位。三是交通运输指向。交通运输的便捷程度及成本高低一直是影响海洋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海洋产业发展在选择空间地域时通常趋向于运输快捷、费用低廉的区位。
海洋产业布局实质上是一个决策——行为过程,其实现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市场机制,二是计划机制。在市场机制下,企业是区位决策主体和布局行为主体,企业根据价值规律和市场价格信号,从自身利润最大化出发作出区位决策,并据此采取相应的布局行为。但是,由于不同规模企业的区位决策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各企业区位行为不一致,同时由于市场机制对产业布局调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因此合理的产业布局难以实现。在计划机制下,政府是区位决策主体和布局行为主体,产业布局主要通过中央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府的行政命令来实现。由于计划机制否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与合作,企业个体并非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而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也不能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海洋产业的布局必须实行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相结合的混合机制。一方面坚持市场机制的基础性地位;另一方面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干预和调控,以保证海洋产业的布局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2、我国海洋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海洋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布局也日渐形成。在海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海洋产业布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1海洋产业布局宏观指导不够有力
2.1.1海洋产业布局缺乏统筹协调机制
我国海洋产业分属不同的管理主体,涉及多个部委、11个沿海省区市(除港澳台之外),力量分散,职能交叉,往往出现政出多门、令出多头的局面,再加上部门之间、地方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权益纷争,导致各地区的海洋产业布局未能真正统筹规划。由于存在着多头管理的问题,加之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海洋产业布局处于某种无序状态,港口航道、水产养殖、石油勘探、船舶制造、盐业生产、滨海旅游等之间发生用海纠纷与矛盾已成为普遍现象。经济部门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很多海洋产业项目的建设既没有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也没有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权衡,有的甚至违背了海域的自然属性,影响到海岸带及其邻近海域的生态平衡。
2.1.2海洋产业布局规划体系亟需完善
在2003年国务院颁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以后,沿海各省区市也相继制定了本地的“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对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分布进行宏观谋划。由于我国区域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不尽相同,并且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海洋经济规划未能充分体现各个区域的差异,可操作性也不强。同时,由于缺少明确的工作规范把国家层面的海洋产业发展规划与地方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很好地衔接起来,地方在实际布局海洋产业过程中往往缺乏严谨的科学性。
2.2海洋产业空间分布不够合理
2.2.1海洋总体开发不足与局部开发过度矛盾突出
当前,在我国海洋产业布局方面,既存在着海洋总体开发不足的问题,又存在局部过度利用的问题。海洋开发主要集中在资源比较丰富、生产力比较高和易于开发利用的滩涂、河口、海湾区,近岸海域资源开发程度较高,而其它大片海域仍处于潜在开发状态。与陆地资源相比,多数海洋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2.2.2沿海各省区市之间海洋产业分布很不平衡
从11个沿海省区市海洋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海洋产业整体分布很不平衡。2008年,位居首位的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9.6%,约为1/5;位居前三位的广东、山东和上海的海洋生产总值之和占全国的53.8%,超过1/2。而其他省区市的海洋生产总值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位居后两位的海南和广西的海洋生产总值之和仅占全国的2.8%。从海洋产业各行业来看,多数海洋产业的分布也很不平衡,由少数几个省区市占主导地位。以2008年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对比进行分析,海
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是各产业中空间分布相对平衡的,垄断地位不很明显。尽管如此,但是仅山东省的海洋渔业增加值就占全国的33.8%,约为1/3;辽宁省的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就占全国的26.9%,约为1/4;广东省沿海港口货运总量占全国的20%左右,约为1/5。海洋盐业由于诸多因素影响,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位居首位的山东省海盐产量占全国的67.9%。海洋油气业受资源条件的制约,产业分布十分集中,广东、天津两省市的海洋原油产量占全国的86.6%,两省市海洋天然气产量占全国的87.7%。这凸显出我国多数海洋产业的集中度非常高,排名前几位的省区市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其他省区市。
2.3海洋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2.3.1传统海洋产业所占比重大、技术装备落后
目前,我国海洋经济传统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2008年,这四大传统海洋产业增加值之和占12个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总量的56.3%,超过1/2,所占比重较大。传统海洋产业总体上技术装备落后,海洋高新技术应用率不高,更新改造步履维艰。在海洋渔业方面,大、中、小型渔船比例严重失调,能从事外海和远洋捕捞的大马力渔船太少;海洋水产加工技术、手段落后,水产品多数属于半成品和初加工产品,加工率只有20%(发达国家水产品加工率已达到70%),精细加工品、附加值高的产品所占比例过低。在海洋盐业方面,制盐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至今仍未摆脱手工生产方式。在海洋船舶工业方面,大型造船能力不足,小型船厂严重过剩;产品结构升级缓慢,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所占比重低。在海洋交通运输方面,港口装卸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大型运输船舶少。
2.3.2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尚需加速
通过科技创新,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能利用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兴海洋产业在我国迅速崛起,部分新兴海洋产业逐步形成规模。但是,我国新兴海洋产业起步晚,发展迟缓,整体规模偏小,带动效应不足,产业效率低。2008年,海洋油气业增加值占12个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总量的7.1%,海洋化工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的4.4%,而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三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之和仅占主要海洋产业的0.6%,比重极低。
2.4海洋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加大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经历了从没有充分开发到某些资源开发过度、从单一资源开发向综合开发的漫长阶段,海洋经济发展尚未摆脱资源消耗型的产业格局。在我国海洋产业和滨海陆地产业连续保持20多年快速发展的同时,海洋生态环境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依据《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我国近岸海域污染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为146980平方千米,73.7%的人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
3、优化我国海洋产业布局的对策措施
鉴于我国海洋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当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科学开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最大限度地发挥海洋的整体功能和整体效益,确保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1密切协调与合作,强化海洋产业布局宏观指导
为了改变目前海洋产业布局的无序状态,必须建立健全海洋产业布局统筹协调机制,加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经济职能,改进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经济规划编制工作,以进一步强化海洋产业布局的宏观指导。
3.1.1加强涉海部门之间以及行政区域之间的统筹协调
海洋经济发展涉及众多涉海行业部门和产业部门,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海洋产业布局管理机制要由行业分散型向综合协调型转变。应当成立高层次、综合性的海洋产业协调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海洋工作的方针、政策,协调各涉海部门之间的关系,定期集中研究海洋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重大事务。合理布局海洋产业,不仅需要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还需要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必须打破行政分割和地域界限,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效率优先的原则,协调港口分布、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布局,加强区域功能互补,促进跨区域合作。
3.1.2强化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经济职能
我国海洋的综合管理部门、行政主管部门是海洋局,但其职能长期以来一直局限于海域管理、环保、海洋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近期,国务院新的“三定”方案明确增加其开展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及信息发布的职能。因此,要加强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海洋经济跟踪和研判能力建设,积极做好海洋经济的运行监测和评估工作,为政府合理布局海洋产业提供决策建议和依据。同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与国家经济部门联合发布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通过一系列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实施,引导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优化海洋产业布局。
3.1.3完善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经济规划体系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使用规划的基础和科学依据,其指导思想是以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确保海洋可持续利用为中心,实现对海洋开发活动的有效管理,恢复和发挥功能区的资源优势。随着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海岸和近海的开发利用不断提出新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海洋功能区划体系,以保证海洋产业合理布局,引领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海洋经济规划不同于海洋功能区划,它直接对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方向、海洋经济区域布局等作出统筹规划。为了确保海洋产业合理布局,国家、沿海省、市、县要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制定新的海洋经济规划。规划编制要采取得力措施,正确处理不合理布局的海洋产业。在编制海洋经济规划时,要注重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选择好重点发展的产业;要注重与上下规划之间对接衔接,确保可操作性。
3.2加快海洋经济落后地区发展。促进海洋产业空间分布合理
海洋产业地域组合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区域差异的产生,形成海洋经济发达区域与落后区域之别。海洋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改变海洋产业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的状况。
3.2.1充分发挥沿海港口的带动作用
港口是海洋经济的发展基础和核心支点,有些省市海洋经济之所以落后,关键是沿海港口运输业不发达。本着适当超前的原则,要加大港口建设力度,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充分发挥港口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和由此带来的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品流,建立保税区、物流园区和临港工业基地,促进物流、航运服务、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石化、钢铁等相关产业发展,使港口成为沿海地区发展的一个个节点,由点成线,由线成面,形成沿海海洋产业带。
3.2.2优先发展海洋主导产业
海洋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驱动轮,在它的带动下,整个海洋经济才能得到较好发展。海洋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着重在区域内寻找和培育带动产业发展关联程度最大的主导产业,优先保证其发展。同时围绕海洋主导产业,相应发展其前向关联或后向关联的海洋产业,拉长产业链,形成特色鲜明、辐射力大、竞争力强的海洋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
3.2.3大力培育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的功能市场
海洋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同时,应当不断完善海洋产业市场秩序,努力营造各类海洋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要努力培育海洋要素市场,包括海洋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贸易市场、海域使用市场、海洋科技市场、人才市场等。要鼓励社会各界和各类所有制企业积极参与海洋产业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经营组织多形式的新型海洋开发投融资机制。要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跨地区的兼并重组,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品牌的海洋企业集团。
3.3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调整海洋产业结构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就是要形成合理的海洋产业比例关系,实现资源在海洋产业之间的最优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海洋产业协调、稳定、高效率发展。由于海洋科技水平落后是制约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主要因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改造和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提高海洋产业现代化水平。
3.3.1改造和提升传统海洋产业
从调整传统海洋产业的内部结构人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这些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淘汰生产手段、设备、工艺都落后的产能,推动传统海洋产业升级,促使其逐步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化。在传统的海洋渔业方面,要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大力加强海水养殖业,积极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船舶工业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先进技术,重点发展大型散装货船、油轮、集装箱船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远洋船舶,加快发展海洋钻井平台、大型工程船和浮式生产储油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并促进发展船用配套产品。海洋盐业要控制制盐的生产规模,以内涵挖潜为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质量及机械化水平。海洋交通运输业要加速以港口主枢纽港、水运主通道为支架的港口群建设和航道建设,提高港口装卸自动化水平,加大船队和航线建设力度,提高沿海和远洋运输能力。
3.3.2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为了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海洋油气、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开发、深海采矿、海水利用等新兴产业。具体地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制定财政、税务、金融、科技等方面鼓励政策,加强宏观指导。二是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大力培养海洋高技术人才。三是积极研发深海开发技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海洋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海水利用技术等,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四是针对新兴海洋产业高投入的特点,拓宽资金来源,建立健全投融资体系。五是着力建设一批新兴海洋产业园区、示范区,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3.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环境,是我国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布局海洋产业的必然要求。
为了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要由资源消耗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具体来说要注重几个方面:一是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不断向着深度、广度方向发展。对海洋可再生资源,要改善其利用效率,既要尽可能多地对其进行利用,又要保持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和持续再生产能力;对海洋不可再生资源,要有计划地适度开发,并着力提高循环利用的水平。二是优化配置海洋资源,在特定海区,科学划定优先开发资源、限制开发资源和禁止开发资源,使各类资源得到充分、合理、持久的利用。三是充分考虑特定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资源的需求,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目标,形成有利于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为了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保护要由污染防治型向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型转变。为此,应当采取下列几项措施:一是积极研发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加快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提倡清洁生产。二是不断完善海洋环保规章制度,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和执法管理,重点监控陆源污染物排海,实行污染总量控制制度。三是抓紧制定并实施渤海、长江口、珠江口、胶州湾、大连湾、杭州湾等重点海域的综合整治方案,完善海洋环境应急反应机制。四是重视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建设,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稳定。五是逐步建立海洋环境宏观调控机制,实施生态环境分类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王爱香,霍军试论海洋产业布局的含义、特点及演化规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0
[2]于永海,苗丰民,张永华,等,区域海洋产业合理布局的问题及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1):1-2
[3]韩立民,都晓岩海洋产业布局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
[4]
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9)[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52
[5]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240-241
[6]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9)[M].北京:海洋出版
社,2009:45
[7]国家海洋局,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EB/OL].http://
WWW.soa.gov.cn/hyjww/hygb/hylljzlgb/2010/06/1275549798468421.htm.2010-03
[8]张月锐东营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主导产业选择[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6(3):52-56
[9]孙加韬,中国海洋区域经济格局亟需深度调整[J].开放导报,2010(3):109
[10]朱坚真,吴壮主编海洋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