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蔚三
班级读书竞赛活动有益于促进日语学习
刘蔚三
常规竞赛活动对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但其作用的大小,作用的时间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面几乎不具备普遍性、长久性。实施“班级读书竞赛”活动则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其自觉性,促进日语学习效果。
常规竞赛;读书竞赛;积极性;交流;成绩
为了更好地阐述读书竞赛,本文把常见的比赛,例如演讲比赛,配音比赛等称之为“常规竞赛”。本“竞赛科研项目”共历时3年,前两年主要进行常规竞赛,以现在执教的三年级(2008级)1班为对象,第三年增加了二年级(2009级)1班,以班级读书竞赛为主。项目组成员对常规竞赛、读书竞赛与日语学习的关系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并获得了一些新的认知和结果。
常规竞赛有益于日语专业的学生学习。以3年级1班为例,前四个学期中组织、参与的日语竞赛项目主要有:演讲比赛;配音比赛;日本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除辩论赛是班级内的竞赛外,上述比赛均为全专业各年级参加的比赛。我们注意到,每次赛前的准备阶段,选手们往往积极认真准备,或相互切磋,或虚心向老师请教,在一段时间内各班都呈现出竞赛与学习的高潮。数据显示,通过组织常规竞赛,32人中有8人平均成绩得到提高,提高比率为25%(表1)。
表1 2008级1班第二年较之第一年的日语成绩变化
一是上述成绩与竞赛的关联程度。无法量化说明。例如表1中,平均成绩提高10分的2人中,有1人只参加过1次班级的辩论赛,另一个甚至一次也没有。其次,在17人中有1人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且在国际日语1级考试中,取得了162分的好成绩(满分180)。而她却因为中学时一次失败的演讲比赛,大学期间从未参加过任何竞赛活动。至于表中成绩下降的7人,他们大多与比赛中未能取得好成绩影响到学习情绪有关。其中1人,因班上只有她进校前学过日语,便以此为傲。不料在一年级下学期的日语专业演讲比赛中输给了班上零起点的同学。一时间她感到抬不起头来,学习积极性大减,以至于后来成绩时有起伏。
二是大多数学生对常规竞赛的积极性不高。且竞赛过后,少有人去关注竞赛产生的效果。
围绕常规竞赛与日语学习的关系,我们研究组成员在对两对象班级进行了四个学期的深入观察,和广泛交流、讨论后,基本上达成了以下共识。(1)常规竞赛对于提高日语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不具有长久性、普遍性;(5)常规竞赛不能解决大多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欠佳的问题,而不愿参加竞赛的主要原因之一恰恰就是表达能力欠佳;(3)学生的读书生活贫乏,大多只关注日语水平考试的辅导书;(4)学生知识面、阅读面较窄,将来恐难以胜任翻译、口译等工作。而常规竞赛较少考虑这些因素。
至此,常规竞赛对提高日语学习成绩的作用是有限的已经十分明了,但“‘提高日语学习积极性’的持久动力究竟是什么?”还有待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师生们的各种努力,最终也从中央电视台的“读书”教育频道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读书是人们把握世界的窗口,是人们和高尚人士对话的手段,更是提高人们修养的必经之路。因此,读书也应是“提高日语学习积极性”的持久动力。汇总各方意见后,第三年伊始我们初步制定了“班级读书竞赛”计划,和“读书”内容。
表2 读书内容
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活动初期,我们没把着眼点放在“竞赛”上,而是以鼓励朗读、“读书”为主,关注“读书”的内容与质量。我们的考虑和做法是:(1)为激发学生自觉读书、学习的意识,理解“只要有志、刻苦学习,则难者亦易;反之,则易者亦难”的道理,活动伊始特别推荐从朗读、背诵《为学》开始。3分钟的朗读时间,由日语精读课的老师灵活安排。(2)每周一次,抽出约20分钟的时间进行检查。学生们或背诵,或畅谈读后感,或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3)为体现活动的“竞赛”性质,每两周一次由同学们选举“班级读书明星”,给予奖励。奖品多为日常学习、生活用品,资金由科研组成员自筹。获奖记录作为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项重要依据。
在活动中,笔者本人常常鼓励那些日语综合能力不突出的学生积极参与。他们也十分乐意争取表现自己的机会。通过活动,从言行到精神面貌他们都较以往大有改观:下课后主动问老师请教疑难点,和老师用日语交流不再难为情了,日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班级读书竞赛”活动中,我们还会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及时予以解决。比如说,有的同学不知道接下来该读什么书,希望和其它班,甚至兄弟学校的日语专业学生进行交流。得到反馈后,我们便组织了一次有校外学生参加的“读书”大讨论;还有学生提出来能否找到合适的“听、说”教材用于日语课堂上?我们便紧急召开了科研小组交流会,很快找到并推出了由日本NHK制作的名为“十分钟动画”的“电子书”。它涉及到日本的政史、地理、人文、医药,以及理科、生物实验,生活、就业指导等,几乎囊括了所有领域。学生们对该教材十分叫好,学习的深度、广度得到极大的拓展。
读书竞赛活动的效果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察。一个较大的改变是,无论是日语还是汉语,大部分同学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寝室里,同学们讨论的话题不再热衷于打听他人隐私或逸事,而是切磋起学习中碰到的问题来,有时也交流读书的感受,或就某焦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部分同学还尤其喜欢和老师一起探讨读书的感受,并向老师推荐他们的读书计划。
有部分同学进一步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他们自觉参加各种国际性的竞赛,例如“日语俳句比赛”,“广岛大学北京研究中心”日语作文竞赛,以及笹川杯“感知日本”征文竞赛等,各竞赛中都有学生获奖。有的同学或积极参加学校的“科技创新论文”竞赛,或凭自己的爱好自撰论文。
其次,以前教师各自为政的“个体户经营”模式也被打破,教师之间的合作、理解得到极大的促进和加强,教师间的关系得到改善。
这里,作为考核读书活动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必要对读书活动之后的两个班级的日语成绩进行考查。
表3 第五、六学期较之第一、二学期的日语成绩变化
表中所示考试成绩的变化,整体来看无疑是令人欣慰的。可以说,班级读书竞赛活动取得了预想的、满意的成绩。
表3中继续出现的成绩“不升反降”的现象,值得我们思考。通过调查得知,这部分同学中,有的是因无节制地看课外书而耽误了正常的学习,有的则是因为准备某作文比赛耽误了考试复习。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个别同学在一段时间后,读书和学习出现了“审美疲劳”,不仅对读书竞赛活动,对专业学习也变得慵懒起来。其原因是“读书”情绪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如家里发生了重大的事情,或者听学长讲了就职难的故事后等等,他们对读书竞赛活动的意义产生了怀疑或抵触情绪
[1]金一鸣.教育原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2]克特·W·巴克.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G642.4
A
1673-1999(2011)12-0202-02
刘蔚三(1968-),女,湖南湘乡人,硕士,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4)外语学院副教授。
201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