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维铨
贫困大学生厌世心理倾向与人格的实证研究
罗维铨
以贫困大学生为对象,以探明贫困生厌世程度及其与人格的关系。结果显示,厌世与人格中的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忧虑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型、心理健康因素、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怯懦与果断型、创造力因素、成长能力因素存在显著相关(p<0.05)。另外,贫困生厌世倾向可由紧张性、敢为性和专业成就综合预测(厌世心理倾向=0.37⋆Q4-0.58H+0.37Y2)。最后提出相应的改善贫困大学生厌世心理的策略。
厌世心理;人格;贫困大学生;16PF;回归分析
当今大学生面临充满竞争的多元社会和时代,受到一些消极文化的侵蚀,加上学习、家庭和工作的压力及当今学子个人心理缺陷,使他们产生了对现实不满、厌世等消极心理状态,这种现象在贫困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明显,甚至有多企犯罪和自杀的悲剧[1][2]。近年,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许多改善性能意见,但现象并未得到很好地改观[2]。因而,我们应从实证角度出发,根据实证数据结果提出针对性意见。毋庸置疑,人格特质是个体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大学生厌世的诸因素中,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只是诱因,起关键作用的是个体的心理因素和主观态度(个体的人格缺陷和态度等),尤其是在贫困大学生群体中[4]。
在本课题研究中,随机抽查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的贫困生群体400份,最终回收问卷335份,有效问卷320,回收率为83.75%,有效率80%。其中,男性145人,占45.3%,女性为175人,占54.7%。
1.大学生厌世心理调查问卷:采用自编《大学生厌世心理调查问卷》,共有25道题,主要包括专业满意度、自杀倾向、生活满意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来调查大学生的厌世程度,如“对生活抱着一种消极态度,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等。问卷采用李克特7点记分法,1代表“完全不符合自己的情况”,7代表“完全符合自己的情况”。本研究中,问卷信度为0.88。
2.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采用华中师范大学戴忠恒、祝蓓里修订的美国R.B.Cattell的16项个性因素测查表(简称卡特尔 16PF 量表)[5],共有 187 道题,分别测量16种人格特质及4个次级人格特征。该量表具有极好的信效度,是最具影响力的人格量表之一。
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6]。
从表1中可以得出,贫困生的厌世心理与16种人格特质中的敢为性(H)、敏感性(I)、幻想性(M)、忧虑性(O)、独立性(Q2)、自律性(Q3)、紧张性(Q4),并和二级因素中的适应与焦虑(X1)、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X3)、怯懦与果断(X4)、心理健康(Y1)、创造力(Y3)、成长能力(Y4)存在相关(p〈0.05),其中厌世心理倾向与敢为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和心理健康三个因素为负相关(p〈0.05)。另外,个体的厌世心理和其紧张性特质的正相关程度最高(r=0.42,p〈0.001),说明厌世程度越大,其紧张性比较高;而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特质的负相关程度最高(r=0.33,p〈0.001),这个结论与本研究提出的假设是一致的。而且,由表可以发现,个体厌世心理倾向与其忧虑性、独立性、适应和焦虑及敢为性的相关程度也比较高(p〈0.05),而与个体的敏感性、自律性、怯懦与果断、成长能力几个特质的相关较低(p〈0.05)。
表1 贫困大学生厌世心理与人格的相关分析
表2 贫困生人格因素对厌世心理的分层回归分析
研究显示,个体的人格特质一定程度反映了个体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本研究以16种人格特质及几类二级因素作为观测变量(自变量),以贫困生厌世心理倾向为因变量。结合表1和表2分层回归的结果,个体的紧张性(Q4)、敢为性(H)、专业成就(Y2)可以有效地预测学生的厌世心理倾向,综合解释量为 33.7%(F=20.326,p〈0.001)。其中,个体的敢为性特质解释力最强(r=-0.58,p〈0.001),而紧张性和专业成就预测系数分别均为0.37(p〈0.001)。因此,可建立回归方程:厌世心理倾向=0.37*Q4-0.58*H+0.37*Y2。
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来自于社会、家庭、学业等方面的压力让大学生无法适从而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恐惧。如果没有妥当处理好这些压力,很有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产生消极心理,这样的事例已无需熬述。有学者指出,具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均与全国常模有较显著的差异,预示着这些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6]。在存在厌世心理倾向甚至自杀倾向的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对外界事物的排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而在对自我问题上的敏感度却比较低,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人际关系不和谐现象,同时也会伴随着心理紧张[2]。
本研究回归结果显示,厌世心理倾向高的贫困大学生具有情绪紧张、不敢表露等特征,但正是由于他们的这些特点,他们成就动机较为强烈,更想认真完全自己所定目标,从而获得别人的肯定。除此之外,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了,厌世心理倾向高的贫困生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对自己及他人的情绪比较敏感,而无法很好的控制自我情绪并会感情用事。因而,他们往往不合群而更愿意独自地学习和生活。结果还显示,厌世心理倾向高的贫困生整体上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因而需要有效而及时的外界心理干预和自我调节。
在大学时代,大学生主要从事着学习、社团、社会实践等,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及相应的技能。但“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却很骨感”,学生的美好期望并不是都能够实现的。首先,在学习中,大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无效能的教师教学,无专业兴趣或缺乏学习动机及目标不明确等都会造成大学生在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不及格等现象。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促使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学习焦虑和学习倦怠等,从而产生不良情绪。其次,在社团及社会实践方面,大学生也是处于竞争的劣势,且没有充足的社会经验,使得大学生遇到很多挫折,从而大大的挫伤了大学生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大学生的耐挫能力而对自我能力产生质疑。第三,就业问题。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率一直呈现着下降的趋势,大学生就业层次和工资待遇等方面均有所下降,促使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前景产生忧虑心理及失落感。综上,这些原因则会导致大学生在学习、社会实践和就业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态度转变,对自我失去信心及对外界事物的抵触心理等。而且,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弱势群体之一,当他们在心理上受到挫折、痛苦或困难时,会引起心理激烈的动荡和失衡,经历着不同形式的心理危机,对其心理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
我们必须针对贫困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可能出现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干预,做好心理疏导,逐渐减少其厌世心理倾向,更要打消其轻生的念头,消除不利的心理因素,从而使其在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中,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因此,笔者建议如下:
首先,学生工作者要深入了解贫困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调节策略,并且着重对情绪紧张而又敏感者进行及时的疏导,缓解其消极情绪。此做法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的情绪疏导,二来可以让学生逐渐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朋友,促使其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当然,这一条建议的实行需要建立在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足够重视的基础上,并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部门。
其次,研究发现,厌世心理倾向高的学生更愿意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因而,学校应为此类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及实践资源,让其在学习和实践过程获得自我肯定及他人的肯定,从而提高其自我效能。另外,老师应对此类学生施以积极地关注,并给予积极评价和帮助等。
第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有个体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了,个体才会向更高层次的需求进发。由于贫困生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学校和学院及时关注贫困生的生活水平,并提高补助且为其提供适当的勤工助学的岗位,以缓解其生活上出现的困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温饱的情境下安心而努力的学习和生活。
第四,不仅仅是贫困大学生,所有的大学生都需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以提高其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为其未来就业提高竞争力。另外,我国提倡大学生自我创业,这一条措施不仅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能够为大学生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良好的平台。然后,创业过程是异常艰难的,除了物质基础外,需要有非凡的毅力和相当的实力,而这些方面完全可以在大学阶段得以锻炼。
最后,家是温情的港湾。缓解贫困生厌世心理倾向不仅仅需要学校方面的努力,家庭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争取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护理更是重要途径之一[7]。结合学校循序渐进地进行心理疏导,再加上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和一系列的精心治疗、护理,一定可以改善这一现状,使大学生更为健康地成长并有着长足的发展。
[1]宋专茂,冯冬梅.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6).
[2]黄卫平.试论当代大学生厌世的个体因素及其调适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5).
[3]李新峰,刘淑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人格特征及临床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5).
[4]葛操.当代大学生心理分析[M].北京:工商出版社,2000.
[5]戴忠恒,祝蓓里.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手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5-35.
[6]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7]邱鸿钟.大学生心理卫生[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B844.2
A
1673-1999(2011)12-0166-02
罗维铨(1974-),男,福建闽候人,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108)学生工作处助理实验师。
20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