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林
(赤峰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职初教师职业适应期支持策略体系的建构
杨凤林
(赤峰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职业适应期是教师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关键期,新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和职责.文章在明确职初教师职业适应期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职业适应期教师的支持策略体系,并对各支持策略进行了较详细的阐释,以期更好地促进职初教师的职业适应.
职业适应期;教师;支持策略
教师职业适应期是指教师在角色心理上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过渡,全面进入教师的角色,业务兴趣和情绪趋于稳定,能根据一般模式顺利完成组织教学活动,但还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职业适应阶段,这一阶段一般要经历1—3年.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职业适应期是教师走向社会、开始工作的起始期,也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期,它对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直接影响着新教师能否顺利进入到职业成长阶段,完成职业成熟期,直至实现职业发展的超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教育条例(草案)》指出:已取得教师资格尚未上岗的新任教师必须接受不得少于一个月的入职教育.这一要求只是政策上的一种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的规划、要求和操作性.目前,我国中小学新教师培训基本为各地区进修校为主,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国家还缺乏一整套成体系的新教师培养制度,在实践中不但区域差异大,而且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因此,深入探讨职业适应期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构建相应的支持策略体系,对于职初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职业,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国学者卡兰翰说:“一个师范生的书桌与一位教师的书桌之间的距离,虽然在直线跨度上很短,但是它确是这些年轻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所要跨跃的一段最长的心理上的历程.”随着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新教师群体的关注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领域的新动向,也成为教师教育实践领域的新热点.20世纪80年代,“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作为美国教育改革的产物而诞生,在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广泛推广与好评.日本于1992年全面推行新任教师研修制度.英国也在1999年实行了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
我国对新教师群体的关注始于外国掀起新教师研究的热潮之后,研究可以大约归纳为如下几类:(1)介绍国外新教师研究的成果和实践中的新教师培养制度;(2)从新教师管理的角度出发,总结归纳实践经验,指导新教师成长;(3)探讨我国新教师的培训内容、模式、制度;(4)新教师叙事研究;(5)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出发,探讨调查新教师在职业生涯与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面上丰富了新教师问题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时间比较短,学者的关注有限,存在浅显与不足.在实践中,我国对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关注也显不足.
初为人师,每一名新教师都面临着由学生到教师的重大转变,社会角色的变化往往会导致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出现或轻或重、程度不等的不适应行为,这一点在国外早有报到.英国泰勒(Taylor,J.K.)和戴尔(Dale,I.R.)曾对3588名新教师和2528名指导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新教师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和困难:[1](1)课堂内的问题和困难.如给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的班级上课、不了解学生先前学习的情况、个别学生不遵守纪律、缺乏特定的教学技能等.(2)社团内的困难和问题.如胆怯和缺乏自信、对争取老教师的指点犹豫不决等.(3)涉及个人的问题.如体力上的疲劳、压力感、经济上的烦恼、孤独感等.
从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来看,我国刚刚入职的新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丝毫不比国外的教师少.赵昌木教授对196名教师的调查研究表明,在他们最初教学的几年里,经常遇到的困难或问题依次是:(1)教材不熟,重点、难点把握不准;(2)教法不灵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教学管理能力差,难以维持课堂纪律;(4)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5)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6)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难以解答;(7)不能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8)教学材料匮乏;(9)难以处理与同事的关系…….[2]新教师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很多,但具有一定的共性,这些问题大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角色适应问题、人际适应问题和教育行为适应问题.
职初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的存在,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主要原因有:
我国教师培养以师范教育为主,同时吸纳优秀的大学生通过获得教师资格证进入教师队伍.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在师范生培养上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1)课程结构体系不够科学、合理;(2)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不足;(3)教育信念和教育情意方面强调不够;(4)教育实习的组织和实施缺乏有效性等.[3]教师资格证制度也存在设计过于简单的问题.具有申请资格人员在指定机构修完规定的几十个学时的教育教学课程,通过教育学、心理学测试,然后通过几十分钟的面试、试讲,备齐普通话证书、思想品德鉴定表、体检表、毕业证等所需材料,即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无论是师范生培养制度还是非师范生获取教师资格证制度,都存在两个严重的不足:(1)教育实习问题.前者是教育实习时间不足,或者流于形式,表现为实习缺乏详细、足够的指导,登台上课的机会少.后者则完全缺乏教育实习.实践性知识对于教师职业来说非常重要,而实践性知识只能在实践中形成.教育实习的不足和缺乏,造成中小学新教师教育能力相对不足,在职业适应过程中更容易遭遇困难、挫折,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适应状态.(2)教师德育问题.两种制度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培养教师良好的人格特征、正确的价值认识与高尚情操.中小学新教师如果存在与职业人格相左的个性、不合宜的价值认识都将对职业适应产生不良影响.[4]
纵观上述职业初期教师存在的问题以及师范教育培养制度方面的先天不足,可以得出,缺乏在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实践性知识是导致职初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的最关键因素.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教学规律和社会生活规律,恰如其分地选择适当方法和途径教育学生.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定具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而这些往往是大多数中小学新教师最为缺乏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对教师所遭遇的理论性知识进行筛选,在教师解释和运用此类知识时起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且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功能,指导(甚至决定)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
对于中小学新教师来说,实践性知识是在职业适应的过程中,伴随着众多的困难、冲突和不如意而形成的,因此容易受到阻碍和误导.在迷茫中探索前进的新教师需要帮助与引导,针对性强的帮助能促使新教师从悲观失意走向积极自信,尽早形成有效的实践性知识,进入职业适应良好的状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小学新教师往往担忧的是两方面的问题:如何被他人接纳;如何展现自己的才能.这两方面,学校都可大有作为.促进中小学新教师职业适应的主动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学校手中,因此,积极主动地为新教师提供帮助支持是学校管理者所需采取的必要措施.
纵观学者对我国新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的研究,不难发现,职初教师心理问题相对突出.相对于职业技能适应,中小学新教师的心理适应表现的更为隐蔽,但对职业适应的影响也更为深远.职初教师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畏惧心理、焦虑心理、失衡心理和孤独心理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职初教师职业角色尚未成熟,表现为角色的转换未能完成,角色地位存在差异,多重角色不够适应等;二是职业压力的形成,包括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经济压力和同行压力等;三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职初教师职业适应过程中新事物的接触、观念的碰撞、认知的挑战等不断触发新教师心理困惑的发生,如若缺乏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心理困惑不能得到有效疏通,自然容易产生心理不适应问题.自我调节能力差的新教师,可能引发职业倦怠或者心理疾病.
以往的研究,人们提出了很多促进新教师角色转化、教育教学技能提高、适应学校组织文化、人际交往等的策略和措施,应该说在促进职初教师职业适应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通过对新教师职业适应期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觉得建立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全方位促进新教师职业成长的教师职业适应期支持策略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该支持策略体系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诊断定位系统、培训培养系统和评估反馈系统.诊断定位系统主要负责对新教师适应问题进行诊断和预测以及对发展目标进行定位;培养培训系统主要通过多种策略完成对职初教师职业适应期的培训;评估反馈系统主要是职初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学校的监控、反馈和评估.三个子系统不是相互分割的独立存在,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过程以诊断定位系统为出发点,通过各种培养培训策略的实施,促进职初教师的职业适应,经过教师自身的反思和学校的监控和评估,然后进入下一个职业适应促进过程,继续循环前进.
围绕职初教师职业适应所面临的问题,让新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积极制定并实施三年个人发展规划.具体流程为:新教师自我评价——教师之间互相诊断——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互动交流——完善个人发展规划.[5]
通过制定新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一方面职初教师可以进一步明确自己职业适应期要达到的目标及可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并为此付出努力;另一方面,通过查看、讨论新教师制定的发展规划,学校可以针对新教师的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加速其成长.
在新教师上岗前,采用岗前集中培训的办法,让职初教师熟悉学生需求以及就职学校的各方面政策,例如,进行为期一周的观摩、讨论、演示、实习预备课程等;上岗后继续进行定期必要的教学行为辅导,并提供相应的感情支持;对新教师进行有目的的干预:一是视导,即新教师的工作得到来自于其他导师或有经验教师的观察、反馈;二是专业发展活动,如整体规划定向会议、研讨会、工作坊.通过这些具体策略,帮助新教师解决一些相对具体的可操作的问题,在技术或策略上为新教师提供帮助.
职初教师职业适应的支持策略系统框架图
对刚刚踏入教师工作岗位的职初教师而言,面对新的环境,他们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角色意识不明确,甚至对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都不是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引导新教师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师德规范等文本材料,让职初教师明白作为教师应该具有为人师表的风范与形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修养,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同质共构学习是指以同处于职业适应期的职初教师为主体组成的学习小组,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且年龄相仿、教龄相近,相互之间的沟通更为容易,也更容易相互探讨学习.同质共构学习的主要形式有专题讨论、教育教学活动展示交流、网络讨论、教研组援助、午餐聊天以及外出活动中的交流等.同质共构学习策略有利于职初教师共同反思、协同去解决问题,相互取长补短.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也使得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促使他们以更加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
为了充分利用学校优秀教师资源,挖掘资深教师的优势,帮助职初教师尽快成长,使其少走弯路,采用由新老教师共同组成的异质互动学习小组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校根据校本教师培养规划,选派经验型名师从教学与教育两方面导航扶助.提供机会,让师徒同构课堂,同建班级,既有导师的经验型课堂教育场景呈现,又有新教师自主学习探究中的自设课堂教学、教育场景呈现.新教师有机会实际感受导师的经典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示范,并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录像,课后对比观赏,反思评价,修正不足,从而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快速提高.
为了让职初教师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成长情况,知道自己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并且也让带教的老师、学校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采用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评价策略,包括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家长评价等.此外,学校通过平时的常规检查、定期汇报、交流等监控和评估他们的职业适应情况、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将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梳理、反馈,再次对问题进行诊断分析,使其能够持续发展.
为了突显职初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尽快成长并彰显个性和特长,运用羊肠机制与激励策略是不错的手段.例如,开展新教师特长展示、教坛新秀评选、教学成果汇报等;还可以针对不同教师的个性和特点进行重点培养,采用科研课题研究中的项目招标制,将课题研究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专题,鼓励职初教师积极认领、承担子课题研究并按照要求来完成相应工作.扬长激励策略会使职初教师的强项更强,弱项不断提高.
总之,职初教师职业适应支持策略体系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促进中小学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职业需求的策略系统,它的实施必将有力促进新教师的职业适应.当然,该策略体系作用的有效发挥还需要具备相应的保障措施:例如,构建并完善职初教师的管理机制;总结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完善新教师培训课程、内容和形式;完善对职初教师职业适应及其发展情况的评估系统,包括以职初教师为主体的自我评价和以监控评估为辅的常规检查等.
〔1〕Taylor,J.K.& Dale,I.R.(1971).A Survey of teachers in their first year of service.University of Bristol School of Education,Bristol.
〔2〕赵昌木.教师成长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3〕赖小琴.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术论坛,2008,(6).
〔4〕张睿.中小学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5〕郑惠萍.幼儿园职初教师职业适应的支持策略研究[J].上海市闸北区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集,2009.
G645
A
1673-260X(2011)12-0228-03
内蒙古赤峰市社科联规划课题“赤峰市小学教师职业生涯状况调查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