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前军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肖前军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分析了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典型职业岗位,与行业专家一起归纳、梳理这些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知识与素质要求,以此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与现有的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1]。职业教育是从一组已有的或新出现的相关职业或岗位分析入手,列出这些职业或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对工作态度的要求,再根据职业情境和职业能力的同一性原则,对其共同点进行归纳所形成的教学门类。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专业”是对社会职业的“岗位群”、“职业群”所需的技能、知识与素质的一种“科学编码”,是一种建立在职业分析基础上的教育“载体”[2],因此职业教育的“专业”首要任务应该分析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根据“岗位群”需要的技能、知识与素质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本文根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技能、知识与素质要求,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和实践。
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从2000年招生开始,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入企业调研,切实落实毕业生回访工作,分析企业及电子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洞察社会需求的变化,按照“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实际工作所需确定教学内容”的理念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开发思路见下图。
传统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高职教育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首先应该搞清楚学生毕业后“干什么”,从事何种工作,干这些工作需要什么知识,应具备何种能力和素质。通过大量行业调研,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岗位群的生产、工作任务,归纳梳理典型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和工作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与行业专家一起构建“源于生产过程且高于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时,让学生系统化地完成一些典型工作任务,从而形成工作能力和积累工作经验,满足企业需求。
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力求实现三个转换。
(一)通过行业调研归纳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通过对重庆三木,重庆欧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重庆普施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四联集团、重庆迪洋集团、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神舟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华硕等近30家电子企业的深入调研,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以及德国、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香港职业训练局等技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职教学院进行调研,并与行业专家座谈,得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
(二)从职业岗位到职业能力的转换。组织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专业教师,按照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得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三)从职业能力到课程体系的转换。在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聘请行业专家、教育专家,与院校教师一起,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确立课程体系。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电子信息产业,职业岗位定位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等,每一环节均与相应的岗位群对应。本专业的职业目标定位于岗位群的中低级职位,要求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及技术应用能力。
1.产品设计中低级职位。包括功能电路设计、PCB板设计、软件设计、样机调试、样机制作等。
2.生产管理中低级职位。包括电路板焊接调试、整机装配调试、工艺实施、生产线运行管理、质量控制、产品检测、产品认证、设备管理维护等。
3.市场营销中低级职位。包括营销方案的实施、产品推广、业务接洽、产品代理、产品销售等。
4.技术支持中低级职位。包括系统维护、产品维修、方案解释等。
结合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与行业专家一起,确定了6个典型职业岗位,包括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电子产品技术支持、电子产品质量管理、电子产品销售、简单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设备管理与维护。
在调研基础上,对本专业的典型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应具备的技术、能力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并多次邀请行业专家座谈讨论,确定了6个典型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1.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具备电路板焊接技能;具备识图能力;具备电子电路分析能力;具备电子电路调试能力;能正确使用常用仪器、仪表;具备电子产品装配技能;具备生产现场管理技能;具备生产现场工艺管理能力;具备工艺文件的编写和整理技能;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和耐心细致的职业素质。
2.电子产品技术支持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具备产品现场装配、调试技能;具备电子产品、设备的维修能力;能进行客户需求调查、产品性能改进;具备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和耐心细致的职业素质。
3.电子产品质量管理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具备识图能力;具备元器件的筛选与检验能力;能分析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掌握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能编制规范的检验工艺文件;具备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和耐心细致的职业素质。
4.电子产品销售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具备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职业英语能力;具备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商务谈判能力;具备客户资料收集、整理和文字处理能力;具备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和耐心细致的职业素质。
5.简单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具备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元器件的使用技能;具备样品元器件使用与采购能力;具备电路图设计能力;具备电子产品硬件设计和调试能力;具备电子产品软件设计和编程能力;具备PCB板设计能力;具备制订设计方案能力;具备样机设计、制作与调试能力;具备技术文件的编写与整理能力;能够读懂电子元器件的技术资料;具备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和耐心细致的职业素质。
6.设备管理与维护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能读懂设备电气电路图;能管理生产设备;具备安装、维修与维护设备技能;具备快速判断设备故障并及时有效解决故障能力;具备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和耐心细致的职业素质。
在“岗位群”职业能力和素质分析基础上,归纳整合具备这些职业能力和素质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参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资格标准,把岗位职业资格所要求的应知内容和应会技能提取出来,将二者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整合,按照“岗位群”基本职业素质、“岗位群”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特定就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分类。构建若干学习项目,把这些知识、技能融合到学习项目中,按照项目的同一性原则组成课程,按照职业成长规律把课程合理排序,构建课程体系,本课程体系包括职业素质模块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模块课程、特定就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模块课程。
职业素质模块课程:高等数学、基础英语、应用文写作、政治思想课、计算机应用基础、企业管理基础、职场交流技巧。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岗位群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模块课程:工程数学、电工技术、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专业英语、工程制图、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单片机小系统设计与调试。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
特定就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模块课程: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实施、电子产品调试及检验、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销售及客户管理、电气控制系统规划与实施。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和素质,对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形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通过课程建设予以实施的,核心课程建设与能力培养紧密相联。根据我院应用电子技术核心技能,即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和调试技术,电子产品的检验和测试技术,简单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确定《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电子产品调试及检验》、《单片机应用技术与系统设计》、《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为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建设,以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以真实工作任务及过程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为目标,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真实电子产品和真实工作任务保证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一致性;企业真实的开发流程保证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真实工作任务,从而形成职业能力和素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保证了课程连续、有序的进行。
将课程内容融入到真实的产品项目中,通过产品项目引出知识点和技能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要求学生全面参与项目,完成并体验岗位的工作任务,在角色中体验就业后的真实工作场境,学会如何做,怎样扮演在实际工作中担当这些角色和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胜任这些岗位的能力和职业素质。例如《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将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到三个真实的项目中,即数字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模拟电子小产品设计与制作、嵌入式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通过三个不同类型项目的实践,让学生体验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在课程教学时,我们以企业进行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实际的工作过程为依据组织教学。企业进行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步骤包括项目准备、方案设计、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项目实施、项目检测、项目评审;与六阶段教学法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阶段基本一致,因此课程教学时主要采取六阶段教学法,让学生在项目的六个阶段体验企业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流程和任务,最终形成职业能力。
核心课程资源建设方面,与企业紧密合作,组织专业教师深入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收集现场资料,将企业典型的电子产品案例纳入到课程建设中,聘请熟知工程技术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背景和一定文字能力的企业专家和校内专业骨干教师共同建设课程和开发教材。
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根据职业岗位群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构建课程体系,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教师通过企业调研,收集企业项目,了解新知识新技术应用状况,了解行业动态、洞察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与企业需求一致,例如: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以三个实际企业项目为基础,将企业项目改造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项目,把企业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融合到项目中,教学中强调学生完成从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直接经验形式来掌握融入项目中的新知识、新技能。
其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大多数课程采用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和项目,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
第三,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企业肯定。课程体系从05级开始实施,已经毕业的两届学生等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加大了我们改革的信心。
总之,高职人才培养应与企业需求相一致,在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1]唐永泽,卢兵,霍雄飞.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4).
责任编辑 颜小兵
G712
B
1001-7518(2011)05-0010-02
肖前军(1974-)男,重庆开县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高职应用电子技术精品专业建设与实践”(编号:103442)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