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黄焯《朝阳岩集》校注

2011-10-13 08:06李花蕾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零陵州府县志

李花蕾

(湖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南 永州 425100)

明黄焯《朝阳岩集》校注

李花蕾

(湖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南 永州 425100)

明嘉靖间黄焯编纂的《朝阳岩集》是现存记载零陵朝阳岩诗文题刻的最早和唯一的一部总集,也是我国古代记载岩洞景观和摩崖石刻的较早的一部专书。黄焯,字子昭,号龙津子,延平南平人。嘉靖间任永州知府。今所见《朝阳岩集》为明代嘉靖黄氏刻本,线装一册,不分卷,内容包括铭、记、志、诗、歌、游题短记、补遗七部分。初由无锡孙毓修小绿天收藏,后归国立北平图书馆,迄今所见海内仅此一种孤本。文章将该集全文予以排录、标点,据现存摩崖石刻及府县志等加以校勘,并稍加注解,以便学者研究之用。

朝阳岩;《朝阳岩集》;明代;黄焯;善本;孤本;古籍整理;摩崖石刻

整理前言

《朝阳岩集》是记载零陵朝阳岩诗文题刻的一部总集,也是我国古代记载岩洞景观和摩崖石刻的较早的一部专书。编纂者黄焯,字子昭,号龙津子,延平南平人。正德九年进士,嘉靖二年任永州知府,九年迁湖广左参政。嘉靖五年,黄焯开始编纂《两岩集》,至嘉靖十年,两岩之一的《朝阳岩集》编成刊刻。其间在嘉靖七年,黄焯还编纂了《浯溪诗文集》。《浯溪诗文集》二卷,《四库全书总目》有提要,并称有两淮马裕家藏本,然其书今已不见。《朝阳岩集》一书,明隆庆《永州府志·艺 文志》载“《朝阳岩集》一册,藏本府库”,至清道光《永州府志·艺文志》已不载其书,而光绪《零陵县志·艺文志》则已称《朝阳岩集》、《澹岩集》为“无名氏”之作,且引宗绩辰曰:“二书见《著述目》,盖亦纪类刻之书,而今亡矣。”是不仅不见其书,抑且不知其作者姓氏。其后学者向无论及。

笔者所见《朝阳岩集》为明代嘉靖黄焯原刻本,线装一册,不分卷,书叙称《两岩集》,正文及书口题《朝阳岩集》,内容包括铭、记、志、诗、歌、游题短记、补遗七部分。初由无锡孙毓修小绿天收藏,后归国立北平图书馆。迄今所见海内仅此一种孤本,其珍善可贵,自不待言。爰加笔录,并整理校注,以便学者研究之用。

目 录

说明:目录中标题或作者带*号者为校点者所加,正文则照旧 录。

叙[1]

文昌以传道也。曷为道?道则益于人,人匪道斯陋也。两岩之集,道乎?虽非以明道,而道寓焉者也,谓非以明道何?《书》戒淫游,《诗》刺宛丘,《春秋》讥观鱼、讥筑台,似非所贵也。然则道恶乎寓?灵台灵囿,圣人所乐;一游一豫,先王之观。固自不可废也。矧夫三代以降,贤人君子,不尽在位。羁棲游冶,时或有言于山林泉石间,发之观风采焉,亦政治之一事也。两岩之观,最著者如元子,如周子,如山谷黄子,道德、文章、政事皆可师法,虽非柳子有附会叔文之耻,而其文艺亦自可惜。观者因其言以考其人,且以反观于内,其为益又岂浅浅乎哉!

集两岩矣,曷为不他集?两岩,近郊也。永山水经数君子品题,至于今多就荒落,或没于居人,皆不可得观。唯两岩之胜犹夫昔,而翠珉之刻故在也。两岩之所以胜,具集中,兹不尽述,庸述其集之之意,以告观者。

嘉靖丙戌[2]岁仲冬哉生明[3],赐进士出身中顺大夫以仪制郎中出守永州,闽人龙津黄焯书

〖校注〗

[1]原题“叙永州两岩集”。

[2]嘉靖丙戌:嘉靖五年。

[3]哉生明:初三日。

朝阳岩铭并序

元结 道州刺史[1]

永泰丙午中,自舂陵诣都使计[2]。至零陵,爱其郭中有水石之异,泊舟寻之,得岩与洞,此邦之形胜也。自古荒之,亦[3]无名称。以其东向,遂以[4]命之焉。前摄[5]刺史独孤偭[6]为吾翦[7]闢[8]榛莽,后摄刺史窦佖[9]为吾剏[10]创制茆[11]阁,于是朝阳水石,始为[12]胜绝之名。已而刻铭岩下,将示来世。

铭曰:於戲[13]朝阳,怪异难状。苍苍半山,如在水上。朝阳水石,可谓幽奇。岩下洞古[14],洞中泉垂。彼高岩绝崖,深洞寒泉。纵僻在幽远,尤宜往焉。况郡城井邑,岩洞相对。无人修赏,竞使芜秽。刻铭[15]岩下,问我何为?欲零陵水石,世人有知。

此刻宋咸平五年知州事陈瞻尝作之矣,顾石款薄劣,岁就摩灭,弗称观眎[16]。乃为重作之石,视旧刻特加闳焉。惜石之肤凹而理逆,卒莫以复拓也。

大明正德辛巳[17]八月二十五日朱衮子文[18]书

〖校注〗

[1]元结,字次山,河南鲁山人,唐代宗宝应二年(广德元年)任道州刺史,永泰二年(大历元年)再任。在零陵发现并命名朝阳岩,作《朝阳岩铭》及《朝阳岩下歌》,遂成千古景观。后世于此建元刺史祠、寓贤祠,今为朝阳岩公园。

[2]“计”字下,孙望校《元次山集》有“兵”字。

[3]“亦”,孙望校《元次山集》作“而”。

[4]“遂以”下,孙望校《元次山集》有“朝阳”二字。

[5]孙望校《元次山集》无“摄”字。

[6]“偭”,孙望校《元次山集》作“愐”。

[7]“翦”,孙望校《元次山集》作“剪”。

[8]“闢”同“辟”。

[9]“佖”,孙望校《元次山集》作“泌”。

[10]“剏”同“创”。

[11]“茆”同“茅”。

[12]“为”,孙望校《元次山集》作“有”。

[13]“於戲”,同“呜呼”。

[14]“古”,孙望校《元次山集》作“口”。

[15]“铭”,孙望校《元次山集》作“石”。

[16]“眎”同“视”。

[17]正德辛巳,正德十六年。

[18]朱衮,字子文,号石北。

本朝

修复朝阳岩记[1]

东里曹来旬 本府知府[2]

曩读元次山诗文集[3],已知朝阳岩洞为零陵水石之冠,而意其未其必然也。去年冬,予[4]调守兹郡,询及同寅[5]白君,得其所三,逾月,寔今年孟春之六日,因事便途[6],偕往观焉。第见[7]草莽四合,崖岸数仞,藐无人迹可入。彷徨久之,乃[8]蹑梯扪萝而登于上[9]。洞门敞豁,泉流沥沥[10]有声,内为[11]泥沙没其半,外为[12]榛楛蓊翳殆尽,而奇形怪状,与他泉洞自别焉。且环洞石刻鳞次相依,岁苔藓模糊不可读,以袖拂手剔,隐然字画犹存,率皆前人题也[13]。予曰:“嘻!有[14]美若此,安忍废之?”白君欣然领其事,不数日,路开而洞辟矣。予曰:“此洞也,而岩安在哉?盍更图诸[15]?”越数日,洞南上[16]转西五十馀步,得朝阳岩[17],次山所谓“苍苍半山,如在水上”者盖此。予曰:“未也,盍更图诸[18]?”越数日,岩西上十馀步,至其巅,得览胜亭,即次山所谓“茆阁”,柳子所谓“西亭”者焉。予曰:“未也,盍更图诸[19]?”又数日,亭西南去六十馀步,得听泉亭,即洞中流泉之发源于此也。予曰:“犹未也,盍更图诸[20]?”月馀间,乃翦茅为径[21],架木为梯[22],垒石为砌[23],编竹为篱[24]。因旧构亭,南向者两楹,东向者三楹,拓地至南北三百馀步,东西百五十馀步,而故疆遗址悉见毕出矣。于是高岩深洞,隐者显,塞者通,而崎岖者平矣。云峰雾巘,方者横,圆者纵,曲者伏,直者仰,锐者颖突而出矣。远水遥岑,嘉木奇葩,与夫鱼鸟之类,峙者青,流者绿,乔者枝,夭者蔓,飞者鸣,潜者跃,杂然而攸萃于前矣。国人庶士,无小无大,近者悦,远者来,居者游,行者聚观,而文墨者讴歌吟咏于其间矣[25]。始知朝阳岩洞之美,不但水石之奇如次山之所云而已也[26]矣。呜呼,自古之游零陵者不知其几,至唐次山而此岩洞之美始闻。自唐之游零陵[27]者亦不知其几,至今而此岩洞之美复振。山川显晦,固存乎人,而人[28]之贤否,抑不于斯而可徵哉?白君名思义,字宜之[29],山西平定州世儒家也。是为记[30]。

〖校注〗

[1]康熙《零陵县志·艺文志》题为“重修朝阳岩记”,道光《永州府志·名胜志》题为“修朝阳岩记”。

[2]曹来旬,郑州东里人,永州知府,正德六年任。

[3]“集”,隆庆《永州府志·提封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此字。

[4]“去年”以下四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曹来旬正德六年任永州知府,则此记作于正德七年。

[5]“寅”,道光《永州府志》作“官”。按当作“寅”。

[6]“三逾”以下十五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7]“第见”二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8]“崖岸”以下十五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9]“于上”二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10]“沥沥”二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11]“内为”二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12]“没其”以下五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13]“焉且”以下三十五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14]“有”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15]“盍更”以下四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16]“上”,道光《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作“下”。按当作“上”。

[17]“岩”字,道光《永州府志》无。

[18]“盍更”以下四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19]“盍更”以下四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20]“盍更”以下四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21]“为径”二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22]“为梯”二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23]“为砌”二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24]“为篱”二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25]“国人”以下三十三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26]“也”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27]“零陵”二字,隆庆《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道光《永州府志》无。

[28]“而人”二字,道光《永州府志》无。

[29]白思义,永州同知,宣德元年任。

[30]“是为记”三字,道光《永州府志》无。

元刺史先生祠堂记

东里曹来旬

零陵郡城西南隅,越潇湘之浒,以皇[1]明正德八年二月十有五日,新作元刺史先生祠成。祠在于[2]朝阳岩之巅,览胜亭之北,枕流面麓,三架五楹,肖先生形貌衣冠,正位于其中,盖以义起之而非苟焉者也。先生名结,字次山[3],在唐广德元年[4]任吾郡道州刺史,德政、文学卓然为一时[5]天下望。永泰丙午中,自舂陵至零陵,爱郭中水石之异,泊舟寻访,得岩与洞。以其东向,故以“朝阳”命之。厥后摄刺史独孤愐为其[6]翦荆榛[7],窦佖[8]为其[9]创茅阁,而先生又刻铭岩下,于是朝阳水石始为绝胜之名。唐宋以来,风景声华,传播人口,达人高士如柳司马、周濂溪诸贤,游观唫[10]咏于其间者,可胜计哉!元经兵火,民稀事寝。我朝太平盛治近百五十年,岩洞之名仅存,而壮丽之迹犹泯,匪直游观[11]之无人,虽世居垂老者亦鲜知其所在焉。迩者予与同寅白君追求故迹,恢复一新。水石之美不减于昔,而游观之盛容或过之。探本溯源,人固知皆先生为之兆也。呜呼!棠阴去思,岘碑堕泪,秉彝好德之心,人所自不容已者。况吏于斯,生于斯,岁时往来游于斯,独无是心矣乎!故[12]今即先生旧游之地,而作先生之祠,庶使登临瞻礼之馀,必有感发兴起之念,仪而型之,则而像[13]之。其在上也以美政,其在下也以美俗,贤人君子耿光大业,彬彬乎胥此焉出矣。奚[14]但恣意于耳目之玩,以为杯酒嬉笑之地而已尔[15]。以先生游零陵时为道州刺史,故仍匾之曰“元刺史祠”。而末复[16]为之辞[17]曰:

大儒之伟人兮,守舂陵。遐方之孑遗兮,赖康宁。瞻刺史之厅记兮,如雷如霆。览中兴之崖碑兮,配史配经。兹[18]水石之何遇兮,乃一顾而流馨。睹物以思人兮,来士庶之仪型。建祠以崇德兮,俨若謦欬之将聆。期春秋兮永祀,沛福泽兮四埛。

〖校注〗

[1]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祀典志》、道光《永州府志·秩祀志》、康熙《零陵县志·艺文志》“皇”作“大”。

[2]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道光《永州府志》无“于”字。

[3]道光《永州府志》无“名结”以下五字。

[4]康熙《零陵县志·艺文志》“广德元年”作“宝应二年”。按宝应二年七月改元为广德元年。

[5]道光《永州府志》无“一时”二字。

[6]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道光《永州府志》“其”作“之”。

[7]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道光《永州府志》“榛”作“棘”。

[8]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道光《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佖”作“必”。孙望校《元次山集》:“明本及黄本均作‘必’。”

[9]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道光《永州府志》“其”作“之”。

[10]“唫”同“吟”。

[11]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道光《永州府志》“游观”作“观游”。

[12]道光《永州府志》无“故”字。

[13]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道光《永州府志》“像”作“象”。

[14]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道光《永州府志》“奚”作“岂”。

[15]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道光《永州府志》“尔”作“乎”。

[16]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道光《永州府志》“复(復)”作“后(後)”。

[17]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道光《永州府志》“辞”作“词”。

[18]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道光《永州府志》无“兹”字。

本朝

朝阳岩志

郡人朱衮 四川参政

城南水西澳,一山特异,石皆广出呀庨,北俛[1]南仰,势尽东向。峛崺交承,若编参差。石肤华润,乍青乍白。间作虬鳞隐起,斑斑似经作者,上被青苍。皆美箭香草,氐半[2]旁生下出。尽望之,略不能状。迎濑而南者,岩也。当岩之背,矗矗中高,次山时故有茅阁回望城中。当阁之氐,石户下穿,华盖偃仄,横门虚明,大略如鸟巢悬木之状[3]。即岩而居,意象轩举,若出尘外。境远望空,飞濑回光,列嶂内映,如坐画图。每及朝暾初上,川霭熹微,岩之美于是乎集矣。

〖校注〗

[1]“俛”同“俯”。

[2]“氐半”二字,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山川志》无。“氐”同“底”。

[3]“之状”二字,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无。

朝阳岩下洞志

郡人朱衮

岩下折而入者,洞也。初以磴,磴缺以栈,栈尽以土径,径尽以石阶,阶尽泉声绕出洞之氐[1]。洞口东缺,石势中偃。而轩覆若合,幕抱[2]若连,屏缭若曲房。由外即[3]中,缘径三曲,乃穷其际。际则泉窍汎[4]出,碎响琤琤,正若操琴落佩。初注泓渟,平布几满,三嶲[5],乃流涧如石[6]之折。逾二十步,抵潇之滣,遂穿石限作瀑布,潨然而下矣。洞外石复广起,仿佛重檐。旁有一径北折,叠磴以上,可十许步,一洞仰仄而长,如舴艋凌虚之状,初登必为倚仄偃偻,既登而即之,如燕[7]坐蓬窗,偃仰其中,惟意所如。东曦上下,彩散烟萝,川练山屏,回巧奏技,虽[8]博望乘槎之趣,复何道哉?《尔雅》曰:“山东曰朝阳。”吁,洞哉[9]!可谓独专兹义也已。

〖校注〗

[1]“氐”,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山川志》作“底”。

[2]“抱”字,康熙九年《永州府志·艺文志》、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漏。

[3]“即”,康熙九年《永州府志》误作“郎”。

[4]“汎”同“泛”。

[5]“嶲”同“巂”,周匝。

[6]“石”,指“石磬”。

[7]“燕”同“晏”。

[8]“虽”字下,康熙九年《永州府志》有“得”字。

[9]“吁洞哉”,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作“美哉斯洞”。

朝阳岩阴潜涧志[1]

郡人朱衮

朝阳洞有瀑布,悬十尺有咫,入潇水,望之奇胜。因探水迳[2],得洞之尻。寻尻之氐[3],绝山之腹中,附而旁[4]萦焉,若肠作九回之形。[5]声而穷之,涧身蔽山之腰。即涧而睨之,其色幽幽焉,若引包络之文。隔流而听之,其声[6]琤琤焉,若奏洞天之窔[7]。其奇胜[]固有根氐[8]也已。涧上有亭,人掩天缺,名曰“听泉”。泉得亭,景益奇,胜益出。扵虖[9],地之奇胜能弗藉手于人乎哉!乃为譔[10]次奇语,镌之石上[11],广昭其潜,眎诸迬[12]来游望之士。

〖校注〗

[1]此文有刻石,在朝阳岩下洞,行书,十六行,保存完好。题为“朝阳洞阴潜涧志”,署款“明正德辛巳秋九月五日石北山人朱衮子文甫书”。光绪《零陵县志·艺文·金石》有著录。明慎蒙编选、万历刻本《名山岩洞泉石古迹》(又名《名山纪》、《游名山一览记》)卷九题为“朝阳岩洞阴潜涧志”。

[2]“迳”,《名山岩洞泉石古迹》同,原刻作“窦”,光绪《零陵县志》作“窦”。

[3]“氐”,《名山岩洞泉石古迹》作“底”,原刻作“径”,光绪《零陵县志》作“径”。

[4]“而旁”,光绪《零陵县志》无“而”字,“旁”作“傍”。

[6]“声”,《名山岩洞泉石古迹》作“响(響)”,原刻作“响(響)”。光绪《零陵县志》作“响(響)”

[7]“窔”,光绪《零陵县志》同,《名山岩洞泉石古迹》作“乐”。

[8]“胜”,光绪《零陵县志》作“性”。

[9]“氐”《名山岩洞泉石古迹》、光绪《零陵县志》作“柢”。

[10]“扵虖”,字同“呜呼”。《名山岩洞泉石古迹》作“於戲”,光绪《零陵县志》作“於嘑”。

[11]“譔”同“撰”,光绪《零陵县志》作“撰”。

[12]《名山岩洞泉石古迹》录文止此,无“广昭”以下十二字。

[13]“迬”,光绪《零陵县志》同,字同“往”。

五言绝句

独游偶题[1]

原武邢恕

颓然一睡足,岩溜尚潺 。面几即山郭,寂无人世喧。

〖校注〗

[1]此诗有刻石,在朝阳岩下洞,行书,五行,保存完好。此诗《全宋诗》据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收录。

朝阳洞[1]

义阳守子当[2]

江上朝阳洞,无人肯暂过。今来惬心赏,回首恋烟萝。

〖校注〗

[1]此诗实为唐诗,有石刻,在朝阳岩,楷书,四行,保存完好。原题“题朝阳洞”,署款“义阳守李当”。又据魏深和韵署款,作于唐僖宗咸通十四年十一月廿五日。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云:“李当诗石,崔鹏正书,在朝阳洞西窾绝壁上。道光丁亥(七年)始搜得之。楷法遒浑,有钟王古意,自来金石家未见论及。隐晦之迹,久而一彰,良足重矣。魏深所述道州民变及当谕降一事,史志皆佚,赖此得以传之。”

[2]“子当(當)”,当作“李当(當)”。

和韵题朝阳洞[1]

北阙飞新诏,东山喜更过。文星动岩梦,章句别杉萝。

〖校注〗

[1]此诗为和韵李当之作,有石刻,在朝阳岩,保存完好。原题“奉和左丞八舅题朝阳洞”,楷书,五行,署款“从甥前高州军事推官乡贡进士魏魏淙”。“左丞八舅”即李当。“魏淙”,《八琼室金石补正》等书皆误作“魏深”。诗后有长跋二十四行,陆心源《唐文续拾》著录为“魏深《书李当事》”一篇。

五言律诗

尹 失其姓,字觉民,判院知州事[1]

漫作游仙去,灵槎[2]进晚凉。悬崖迷日月,倒影浸潇湘。

风满征帆过,云归度鸟忙。相公[3]物外趣,时许棹相将。

〖校注〗

[1]康熙九年《永州府志·艺文志》、康熙《零陵县志·艺文志》作“许尹”,题为“朝阳岩”。一题“朝阳岩和魏公”,则此诗当在张浚诗后。许尹,鄱阳人,一说饶州乐平人,永州知州,绍兴十二年任。

[2]“槎”,康熙九年《永州府志》作“查”。按当作“槎”。

[3]“公”,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作“忘”。按当作“忘”。

张浚 魏国公,安置永州[1]

已觉云天阔,风声水面凉。路幽迟晚日,[2]古 流香。

客舍长年静,渔舟底事忙。相逢贤太守[3],不用管弦将。

〖校注〗

[1]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题为“朝阳岩”。

[2]“嵒”,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康熙《零陵县志》作“嵓”,字同“岩”。

[3]太守,指许尹。

汪藻 以内翰安置永州[1]

去城二里许, 壑十分凉。纵棹迎华夷,携壶涉碧湘。

人间无此胜,物外本谁忙。只欠催诗雨,风雷下取将。

〖校注〗

[1]此诗无题,不见今本汪氏《浮溪集》。按其诗韵,当与许尹同为和张浚诗而作。弘治《永州府志·流寓志》云:“汪藻字彦章,绍兴十六年谪居。”

题朝阳岩[1]

陈瞻 秘书丞知州事

岩面郡楼前,岩崖瀑布悬。晓光分海日,碧影转江天。

向暖盘栖鹤,迎寒蔟钓舡[2]。次山题纪处,千古与人传。

〖校注〗

[1]此诗有刻石,在朝阳岩,楷书,六行,保存完好。石刻题为“题朝阳岩”,署款“秘书丞知州事陈瞻”。道光《永州府志》、民国补刊《零陵县志》无署款。陈瞻,湘阴人,一说湘乡人,雍熙二年进士,永州知州,咸平三年任。陈瞻在任作有《宣抚记》,刻石朝阳岩,保存至今,题下署款:“宣德郎、守秘书丞、知永州军州事、骑都尉、借绯,陈瞻述。”

[2]“舡”,石刻同,字同“船”。

王羽 殿中丞知郡事护军[1]

东向水西阿,无时景物[2]和。松阴不映户,晓日在烟萝。

人迹如行少,山禽似语多。清高知隐者,尘虑自销磨。

〖校注〗

[1]此诗有刻石,在朝阳岩,楷书,十行,保存完好。石刻题为“朝阳岩诗二章”,署款“殿中丞知郡事护军王羽题”、“天禧戊午岁正阳月记”。是为天禧三年四月。王羽,永州知州,天禧二年任。

[2]“景物”,原刻作“物景”。道光《永州府志》、光绪《湖南通志》作“物景”。

送新知永州陈秘丞瞻赴任[1]

朱昂 翰林学士知制诰判史馆事

越[1]郡逢秋节,晨征思爽然。过桥犹见月,临水忽闻蝉。

野色萦[3]溪树,香风撼渚莲。此行君得意,千里独摇鞭。

〖校注〗

[1]此诗有刻石,在朝阳岩,与下洪湛、刘骘、孙冕、李防

四首同题,作于汴京,刻于任所。五首字迹相同,楷书,二十三行,保存完好。陈瞻,永州知州,咸平三年任。朱昂,字举之,其先京兆人,后南渡居潭州。宋初,为衡州录事参军。开宝中,拜太子洗马、知蓬州。太平兴国二年,知鄂州,加殿中侍御史,改库部员外郎,迁转运使。端拱二年,以本官直秘阁。咸平二年,召入翰林为学士。《宋史·文苑传》有传。

[2]“越”,石刻作“赴”。

[3]“萦”,石刻作“藏”。

本朝

顺德萧 本府通判[1]

俗吏闲情少,经年出此门。崖高欺病足,景胜醉吟魂。

物色随时别,江山振古存。再来是何日,归骑且[2]黄昏。

〖校注〗

[1]此诗嘉庆《零志补零》有著录,题为“嘉靖元年季春望

后二日甲子游朝阳岩”,署款“永州府通判岭南顺德人萧幹”。光绪《零陵县志》题为“萧幹诗”,署款“大明嘉靖元年季春望后二日甲子,承德郎永州府通判滇南顺德萧幹书”。今不见于朝阳岩。“榦”、“幹”同。萧榦,顺德人,永州通判,正德十二年任。滇南,当作“岭南”。

[2]“且”,嘉庆《零志补零》、光绪《零陵县志》作“月”。

按当作“月”。

五言长篇

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

河东柳宗元 永州司马

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

西亭构其巅,反宇临呀庨。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

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茆。羁贯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故墅即澧[1]川,数亩均肥硗。台馆葺[2]荒丘,池塘疏沉坳。

会有圭组恋,遂贻山林嘲。薄躯信无庸,琐屑剧斗筲。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苞[3]。庭除植蓬艾,隟牖悬蟏蛸。

所赖山水[4]客,扁舟枉长梢。挹流敌清觞,掇野代嘉肴。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逍遥屏幽昧,澹薄辞喧呶。

晨鸡不予[5]欺,风雨闻嘐嘐。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

〖校注〗

[1]“澧”,当作“沣(灃)”,长安水名。世綵堂本《柳河东集》作“沣(灃)”。

[2]“葺”,世綵堂本《柳河东集》作“集”。“葺”、“集”同。

[3]“苞”,世綵堂本《柳河东集》作“包”。

[4]“水”,世綵堂本《柳河东集》本同,有本作“川”。

[5]“予”,世綵堂本《柳河东集》作“余”。

王羽[1]

石岸盘危磴[2],烟和晓日浓。长桐应待凤,古水必藏龙。

老树藤多附,层崖路莫从。平矶看浪没,峭壁任苔封。

萧[3]韵生群籁,岚光蔟众峰。何时有达士,栖此信[4]慵。

〖校注〗

[1]此诗有刻石,题为“朝阳岩诗二章”,与前五言律诗一首同时。

[2]“磴”同“蹬”。

[3]“萧”当作“箫”。

[4]“踈”同“疏”。

黄庭坚[1]

意行到愚溪,竹舆鸣担[2]肩。冉溪昔居人,埋没不知年。

偶托文字工,遂以愚溪传。柳侯不可见,古木阴[3]溅溅。

罗氏家居东[4],潇洒[5]读书园。笋茁不避道,檀栾[6]摇春烟。

下入朝阳岩,次山有铭镌。藓石[7]破篆文,不辨瞿李袁[8]。

嵌窦响笙磬,洞中出寒泉。同游四五客,拂石弄潺湲。

俄顷生白云,似欲驾我仙。吾将从此逰[9],牵挽遂回船。

〖校注〗

[1]此诗宋任渊《山谷内集诗注》题为“游愚溪并序”,序云:“三月辛丑,同徐靖国到愚溪,遇罗氏修竹园,入朝阳洞。蒋彦回、陶介石、僧崇广及余子相步及余,于朝阳岩徘徊水滨,久之有白云出洞中,散漫洞口,咫尺欲不相见。介石请作五字记之。”清杨翰有补刻,在朝阳岩,无题,有跋云:“朝阳岩余所补刻元次山铭,寻山谷诗亦不可得,见黄氏题名,□观伯父摩刻语,怅然久之,因书此诗补刻岩上。息柯杨翰。”弘治《永州府志》无题,康熙九年《永州府志》题“朝阳岩”。按黄庭坚崇宁三年与徐武等游朝阳岩,有题刻,正书,三行,迄今尚存。《八琼室金石补正》云:“山谷题名,瞿氏(瞿中溶)、宗氏(宗绩辰)皆未之见,今始搜得之。”

[2]“担”,弘治《永州府志》作“檐”,误。

[3]“阴”,弘治《永州府志》同,《山谷内集诗注》作“荫”。

[4]“居东”,弘治《永州府志》同,《山谷内集诗注》作“潇东”。

[5]“潇洒”,弘治《永州府志》同,《山谷内集诗注》作“潇西”。

[6]“栾(欒)”,弘治《永州府志》作“乐(樂)”,误。

[7]“石”,康熙九年《永州府志》作“苔”。

[8]“瞿李袁”,瞿令问、李庾、袁滋。李庾又作季康。三人均擅篆书。清叶昌炽《语石》谓翟令问书《峿台铭》,季康书《浯溪铭》,袁滋书《吾庼铭》。然亦有异说,故山谷云“不辨”。任渊谓“李”为李阳冰,恐非。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康熙三十四年《永州府志》、嘉庆《零陵县志》作“李瞿袁”。

[9]“逰”,弘治《永州府志》、康熙三十三年《永州府志》、嘉庆《零陵县志》同,《山谷内集诗注》作“逝”。

朝阳岩遂登西亭诗有序[1]

晋陵蒋之奇[2]

朝阳岩在潇江之西,去治城不远。永泰[3]二年,元次山为道州刺史,计兵[4]至零陵,访而得之。以其东向,遂[5]名曰“朝阳”。方是时,结有盛名于世,故永之守丞独孤愐、窦佖[6]为之翦荆棘,建茅阁,结又为之铭与歌。其后柳子厚继为之诗,而朝阳之名始大著。予至永则求[7]之,登其颠,颠[8]有阁焉,其名不雅[9]。予以子厚诗考之,正所谓“西亭”者也,遂复之为[10]西亭而系之[11]以诗云[12]。

昔游必[13]在远,幽岩临治城。嵚岑俯潇碧,庨豁延阳明。

缘涧可径入,滑路逼仄行。涧泉[14]自何来?涓涓玉锵鸣。

疑穿云雷窟,尚带鱼龙腥。寒江净泻镜,怪[15]石森[16]开屏。

幽鸟驯可罗,潜蛟深莫罾。梯险接层栈,冠巅耸危亭。

俯睨极玄窞[17],仰攀穷青冥。褰[18]旷出物表,高虚挹玄英。

惜哉非吾土,不得憩此生。旧业寄阳羡,故园依晋陵。

松风滆湖白,春色颐山青。一从绅笏去,遂使猿鹤惊。

迂疏暗时机,孱琐叨官荣。谪弃分所宜,愧恧[19]颜已盈。

人生讵有几,世累吾方轻。愿言解羁绁,上疏还簪缨。

宁居召魂魄,恬养休性情。纷华屏外慕,冲澹岩中扃。

穷年伴农圃,毕志先畴耕。

朝阳岩西亭,近世相传失真,治平丁未中,颖叔由御史谪官道州,始考证其名而作是诗。余过零陵,语太守周处厚[20],遂刻之岩石,俾[21]异时不失其传也。元祐四年四月二十日德兴张绶[22]题。

〖校注〗

[1]此诗作于治平三年,经二十馀年,至元祐四年,张绶刻石,当时称为“重刻”。清宗绩辰道光《永州府志·金石略》、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据石刻拓本著录,题为“宋张绶刻蒋之奇朝阳岩西亭诗”、“重刻蒋之奇西亭诗”,原诗则题为“游朝阳岩遂登西亭诗有序”。宗绩辰《留云庵金石审》又云:“右正书二十四行,前人罕有搜及者。盖亭圯崖断,椎拓畏阻所致。今得之为至幸也。”今石刻不见于朝阳岩。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两宋名贤小集》(清抄本)之蒋氏《三径集》题为“游朝阳岩遂登西亭”。文渊阁《四库全书》及《常州先哲遗书》之《蒋之翰蒋之奇遗稿》题为“游朝阳岩遂登西亭有序”。康熙九年《永州府志·艺文志》题为“朝阳岩遂登西亭有序”。

[2]蒋之奇,字颖叔,一作颍叔,常州宜兴人。嘉祐二年进士,治平三年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里行。四年以主客员外郎、殿中侍殿史里行为太常博士,贬监道州酒税。熙宁中为福建转运判官,绍圣中为中书舍人,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兼侍读,徽宗拜同知枢密院,知院事。《宋史》有传。

[3]“永泰”前,《三径集》、《蒋之翰蒋之奇遗稿》有“唐”字。

[4]《八琼室金石补正》、道光《永州府志》“计兵”前有“诣都”二字。《三径集》、康熙九年《永州府志》作“避兵”。宗绩辰云:“旧脱‘诣都’二字,‘计’讹作‘避’。”

[5]“遂”,道光《永州府志》作“更”。

[6]“佖”,《八琼室金石补正》、道光《永州府志》同。《三径集》作“泌”,康熙九年《永州府志》作“必”。

[7]“求”,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同,《八琼室金石补正》作“游”。道光《永州府志》作“邀”,误。

[8]“颠”,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同,《八琼室金石补正》、道光《永州府志》无下“颠”字。

[9]《三径集》、《蒋之翰蒋之奇遗稿》无“而朝阳之名始大著”以下二十五字。“其名不雅”,《八琼室金石补正》、道光《永州府志》同,康熙九年《永州府志》作“甚幽雅”。

[10]“之为”,《八琼室金石补正》、道光《永州府志》同,《三径集》、《蒋之翰蒋之奇遗稿》、康熙九年《永州府志》作“为之”。宗绩辰云:“旧作‘复为之亭’,误。”按此可知蒋之奇为恢复西亭之名,而非重建西亭。

[11]“之”,《蒋之翰蒋之奇遗稿》无此字。

[12]“云”,《八琼室金石补正》、道光《永州府志》同。《三径集》、《蒋之翰蒋之奇遗稿》康熙九年《永州府志》无此字。

[13]“必”,有本作“不”。

[14]“涧泉”,宗绩辰云:“旧作‘泉源’。”

[15]“怪”(异体作“恠”),《三径集》讹作“恒”(异体作“恆”)。

[16]“森”,《三径集》、《蒋之翰蒋之奇遗稿》、康熙九年《永州府志》作“坐”。宗绩辰云:“旧讹作‘坐’。”

[17]“玄窞”,《三径集》、康熙九年《永州府志》作“云窞”。宗绩辰云:“‘元(玄)’,旧作‘坎’。”

[18]“褰”,《三径集》、康熙九年《永州府志》作“蹇”。宗绩辰云:“旧作‘蹇’。”

[19]“恧”,《三径集》、康熙九年《永州府志》作“恶”。陆增祥云:“‘恧’误刊作‘恶’。”

[20]周处厚,永州知州,元祐四年任。

[21]“俾”,《八琼室金石补正》、道光《永州府志》缺字作“□”。

[22]张绶,字文结,饶州德兴人。嘉祐八年进士。陆增祥云:“奛岩诗刻云‘权提点荆湖南路刑狱公事’。”道光《永州府志·金石略》又载其元祐四年四月十八日五峰岩题名云:“德兴张绶被旨督捕邵、永蛮寇,途次东安,登五峰岩。周遘同游,撝侍行。”

原武邢恕[1]

溪流贯清江,湍濑亘百里。龙蛇几盘纡,雷雨忽奔驶。

石渠伏[2]穿凿,怪力祖谁氏。突如头角昂[3],虎豹或蹲峙。

横杠互□□[4],小艇俄纷委。蘋藻翳泓澄,松竹荫厓涘。

两山束鸟道,侧岸数鱼尾。缭然閟深出,梵宇叠危址。

钟呗杂滩声,亭台森水底。凭栏几游目,杖策时临履。

酒杓间茶铛,棋枰延徒侣[5]。放怀得天倪,清啸谢尘滓。

忽忘儿女缚,似接羸[6]秦子。顾予拙谋身,霜鬓飒垂耳。

雅意在延龄,丹砂夙充饵。焉得兹结庐,怅念远桑梓。

〖校注〗

[1]此诗有石刻,题为“题愚溪寄刻朝阳岩”,诗末署款“右题愚溪,寄刻朝阳岩石之左,元祐八年癸酉十二月丙辰,时谪零陵将去矣”。行书,十六行,保存完好。康熙《永州府志·艺文志》题为“朝阳洞”,误。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云:“右邢恕愚溪诗寄刻朝阳岩,《通志》失采,《永志》未录。其诗云,见《名胜志》,检以校之,清啸作清肃,或刊刻之讹也。……又《通志·山川》内载此作《朝阳洞诗》,盖已寄刻而误也。‘状’作‘伏’,‘枝’作‘栋’,‘深幽’作‘深山’,‘啸’作‘肃’,‘儿女’作‘女儿’,均误。”此诗《全宋诗》据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收录。

[2]“伏”,石刻作“状”。

[3]“头角昂”,石刻作“见头角”。

[4]□□,石刻作“枝拄”。

[5]“徒侣”,石刻作“昼昃”。

[6]“羸”,石刻作“嬴”。

本朝

游朝阳岩[1]

东里曹来旬

美哉一奇观,历年人不识。自从元柳游,声价沸南国。

我来逾三冬,未暇一攀陟。偶偕[2]僚友临,岂意复荒塞。

崖高石脚低[3],树老山头[4]。岩门锁藤[5]萝,泉花迸[6]荆棘。

岁远疏往来,路迷失南北。旋呼除杇[7]芜,蹑梯登峻极。

轩豁仍朗明,开眼天在侧。曲阿如砥平,飞峦欲生翼。

步入寻[8]丈馀,空通渐深黑。摩挲岩[9]壁间,尽是诗文刻。

篆古句犹工,逸兴先予得。细认俱前修,今人无一墨。

谅非泉石羞,殊为主守忒[10]。苟有爱物心,肯使石[11]休息。

既往固莫追,将来未可测。或者天意存,待我重修饬[12]。

先进伊何人?吾侪独匪克。从此携琴书,饱翫朝阳色。

题诗继残镌,日月同盈昃。[13]

〖校注〗

[1]此诗《零志补零》卷中、光绪《零陵县志·艺文·金石》各据石刻著录,刘沛云“右正书二十四行”,今不见于朝阳岩。《零志补零》题为“正德七年正月六日游朝阳岩”。光绪《零陵县志》题为“游朝阳岩”,署款“正德七年正月六日永州府知府东里曹来旬题”。

[2]“偕”,光绪《零陵县志》同,《零志补零》作“得”。

[3]“低”,光绪《零陵县志》同,《零志补零》作“底”。

[5]“藤”,《零志补零》同,光绪《零陵县志》作“籘”。

[6]“迸”,《零志补零》同,光绪《零陵县志》作“并”。

[7]“杇”,《零志补零》同,光绪《零陵县志》作“朽”。

[8]“寻”,《零志补零》同,光绪《零陵县志》作“行”。

[9]“岩”,光绪《零陵县志》同,《零志补零》作“崖”。

[10]“忒”,光绪《零陵县志》同,《零志补零》作“惑”。刘沛云:“《补零》误‘忒’为‘惑’。”

[11]“石”,《零志补零》、光绪《零陵县志》均作“丕”。按当作“石”。

[12]“修饬”,《零志补零》、光绪《零陵县志》均作“妆饰”。

[13]光绪《零陵县志》同,《零志补零》无“题诗”以下十字。刘沛云:“《补零》脱二结句。”

七言绝句

前人 失姓名[1]

人到朝阳嵒底嵓,足危目险下江干。

争如我闢寒亭境,步步升高高处寒。

〖校注〗

[1]此诗有石刻,在朝阳岩,无题,无作者姓氏,楷书,四行,保存完好。

杜陵牛松[1]

蹑石攀[2]萝路不迷,晓天[3]风起浪花低[4]。

洞名独占朝阳号,应有梧桐待凤栖。

〖校注〗

[1]此诗有石刻,在朝阳岩,楷书,五行,保存完好。题为“题朝阳洞”,署款“杜陵樵人牛嵸”,无年月。其人无考。北宋赵明诚《金石录》已见拓本,系于“唐题朝阳岩诗”李舟、李当之下。自是学者均以为唐人。惜《金石录》仅列目录,未录诗文。宋阮阅《诗话总龟》引宋陶岳《零陵总记》误作“牛丛”,明胡震亨《唐音统签》、康熙扬州诗局本《全唐诗》因之,题为“牛丛《题朝阳岩》”,姓氏、诗题均误。《全唐诗》作者小传云“牛丛(叢),字表龄,僧孺之子”,亦误。弘治《永州府志》卷六《永州府题咏》题为“杜陵牛松”。

[2]“攀”,《唐音统签》作“扳”,误。

[3]“天”,弘治《永州府志》同,原刻作“江”。

[4]“低”,原刻作“仾”。“低”、“仾”古今字。

原武邢恕[1]

岩[2]巅风雨落泉声,岩[3]下江流见底清。

夹岸松筠倒疎[4]影,炊烟[5]渔火[6]近寒城。

〖校注〗

[1]此诗弘治《永州府志》有著录,无题。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嘉庆《零陵县志》题为“朝阳岩”。

[2]“岩”,弘治《永州府志》、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嘉庆《零陵县志》均作“崖”。

[3]“岩”,弘治《永州府志》、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嘉庆《零陵县志》均作“崖”。

[4]“疎”,光绪《湖南通志》作“流”。

[5]“烟”,弘治《永州府志》、光绪《湖南通志》同,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嘉庆《零陵县志》作“灯”。

[6]“火”,弘治《永州府志》、光绪《湖南通志》作“父”。

嘉兴娄缵祖 郡丞[1]

潇江岩上对朝阳,应有碧梧集凤凰。

日暮碧云还未合,又看飞镜满清光。

〖校注〗

[1]此诗不见他所。娄缵祖,府志秩官均作“娄续祖”,端平元年任永州通判。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载其澹岩诗刻,署款:“绍定六年岁在癸巳二月二十六日,郡丞嘉兴娄续祖题永州澹岩。”王昶《金石萃编》、瞿中溶《古泉山馆金石文编》、道光《永州府志》、光绪《湖南通志》载其浯溪诗刻,署款:“□□□嘉兴娄续祖以绍定五年□□□十二月□日,经祁阳县浯溪有作,越明年癸巳五月□□□□镌于崖下。”道光《永州府志·金石略》又载其万石山题名石刻,曰:“通判永州嘉兴娄续祖□绍定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到任,越明年六月二十五日被命全州事。”

本朝

山阴沈钦 佥事[1]

晓谒乡贤露未干,次山[2]有庙傍江干。

山林朝市无穷趣,肯惜登临作大观。

〖校注〗

[1]此诗无题,不见他所。沈钦,山阴人,弘治十五年进士,见康熙《山阴县志·选举志》。

[2]次山,元结之字。明张岱《快园道古》载:“孝宗御经筵,

问讲官曰:‘吴融何以字若川?’讲官不能对。有中书某对曰:‘臣闻天地之气融而为水,结而为山。臣意若川之字吴融,其犹次山之字元结。’孝宗大喜,命改授翰林。”

沙随乔恕 参议[1]

朝阳胜概隶江边,草树埋藏不计年。

此日重修夸壮丽,无人不羡郡侯[2]贤。

先生[3]吏隐此山中,乐与泉石作主翁。我欲追踪犹未得,徘徊徒自仰高风。

〖校注〗

[1]此二首无题,不见他所。乔恕,字希仁,号万竹,河南宁陵沙随人。弘治三年进士,任平陆知县、婺源知县,升监察御史,触怒刘瑾,贬邳州判官。刘瑾败,起用为湖广布政司参议。官终太仆寺卿。光绪、宣统《宁陵县志》有传。正德初,刘瑾擅权,谪尚书王佐以下百七十三人,“御史张津,陈顺、乔恕、聂贤、曹来旬等数十人悉破家”,事见《明史·宦官传》。刘瑾败死在正德六年,诗当作于此后。

[2]正德六年,曹来旬任永州知府,九年止,七年修复朝阳岩并作记文。“郡侯”、“重修”当指曹来旬,诗当作于正德七年至九年间。

[3]先生,指元结。

分宜严嵩 翰林编修[1]

危石野亭云外赏,澄[2]潭仙舸镜中回。

朝阳岩洞堪留客,湘水湘山对举杯。

〖校注〗

[1]此诗康熙九年《永州府志·艺文志》有著录,题为“朝阳岩”。同时著录严嵩《过祁阳闻节妇成氏有蔡文姬不应入〈列女传〉之议感赋》一首。光绪《零陵县志·艺文·金石》(民国补刊)又著录其《寻愚溪谒柳子庙》一首,原刻为活碑,行书,保存完好,今存零陵柳子庙中,署款“正德戊寅仲冬十四日翰林国史编修分宜严嵩书”。戊寅为正德十三年,此诗当亦同时所作,而未见石刻。严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旋病休归里,读书十年,正德十一年还朝复官。嘉靖七年历礼部右侍郎,十五年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二十一年以礼部尚书严嵩兼武英殿大学士,预机务。嘉靖四十一年致仕,四十四年削籍为民。

[2]“澄”,康熙九年《永州府志》作“澂”。

和严太史韵[1]

海盐徐咸 兵部员外郎

洞口泉深知泒[2]远,岩头云净见峰回。

临风我欲招元子,共醉零陵太守盃[3]。

〖校注〗

[1]此诗光绪《零陵县志·艺文·金石》(民国补刊)著录,题为“徐咸诗”,署款“正德己卯夏六月三日郡伯乡丈何先生拉游朝阳岩和严太史韵”、“尚书兵部员外郎海盐徐咸题”。今存徐咸浯溪题名曰:“正德己卯六月五日尚书兵部员外郎海盐徐咸”云云。严太史,即严嵩,史馆编修别称“太史”。正德己卯为十四年。“郡伯”、“乡丈”、“何先生”,谓何诏,山阴人,永州知府,十三年任。

[2]“泒”同“派”。

[3]“盃”同“杯”。

和严太史韵四首[1]

临川刘颖 监察御史[2]

古洞谺然水面开,青天尺五望中回。

汀兰岸芷多芳思,尽逐东风送酒杯。

岩倚朝阳空洞开,泉流幽窦席前回。

飞觞正是清明候,绝胜兰亭水上杯。

黄门[3]巨笔当壁开,太守[4]朱旛水上回。

照映岩前好风景,习家池[5]上浪传杯。

水上双双画鷁开,夕阳萧[6]鼓醉翁回。

青天有月来何晚,不到岩前共举杯。

〖校注〗

[1]此诗不见他所。

[2]刘颖,事迹不详。

[3]“黄门”,不详所指。

[4]“太守”,当指何诏。

[5]“习家池”,在襄阳城南,东晋习凿齿隐居于此,著《汉晋春秋》。此处代指史官。

[6]“萧”,当作“箫”。

和严太史韵[1]

山阴何诏 本府知府

岩颠怪石乱云堆,岩下湍流去复回。

太史同游良不偶[2],殷勤更进手中杯。

〖校注〗

[1]此诗不见他所。何诏,山阴人,永州知府,正德十三年任。《零志补零》谓何诏字廷沦,“进士,工部郎”。按何诏任职正与严嵩永州作诗同时,当是一时之作,故曰“同游”。

[2]“不偶”,不遇合。当时严嵩或因贬谪至此。

和严太史韵[1]

江阴王瑞之 本府推官[2]

岩洞虚明向日开,岩前景物自春回。

登临会有蓬莱客,无限风情入酒杯。

〖校注〗

[1]此诗不见他所。

[2]王瑞之,字献夫,江阴人,正德三年进士。《零志补零》谓其本官为“进士,南户部主事”。正德十年贬永州推官。今朝阳岩存其诗刻“潇湘洞口咏飘风”一首(见后),无题,署款“赐进士南户部尚书主事谪永州府推官江阴王瑞之次韵”,光绪《零陵县志·艺文·金石》有著录。可知其由贬谪至此。《明史》载:“帝听中官崔瑶、史宣、刘瑯、于喜诬奏,先后逮知府翟唐,部曹王銮、王瑞之,御史施儒、张经等。”即此事。嘉庆元年《九疑山志》又载:“庙自迁舜源峰下之后,正德十六年,永州推官王瑞之重建正殿一座、香亭三间、左右斋廊各三间。”

南海吴允祯 本府知府[1]

今人何减古人心,点也当年乐亦今[2]。

识得[3]舞雩真气象,舞雩今在此岩阴。

〖校注〗

[1]此诗《零志补零》有著录,题为“与同年朱子文暨陈东辈游朝阳岩赋此寄兴”,共三首,并有长跋(另二首七律及长跋见下),署款“正德辛巳秋七月廿八日南海官园讷亝(斋)吴允桢书”。当据石刻迻录,今不见于朝阳岩。朱子文,朱衮。陈东,零陵人,号南塘。今存其浯溪诗刻,署款“嘉靖癸卯(二十二年)秋七月望零陵南塘子陈东书”。道光《零陵县志》有其《重游朝阳岩用旧游韵》诗,署款“嘉靖己亥(十八年)仲秋二十三日郡人南塘陈东书”;又有《游淡山岩》诗,署款“嘉靖三十七年八月三日前乡进士郡人南塘陈东题”。“辈”字,光绪《零陵县志》无。正德辛巳为十六年。“廿八”,光绪《零陵县志》作“念八”。吴允祯,号讷斋,南海人,正德十五年以刑部郎中出任永州知府,道光《永州府志》称其“存心恺悌,敷政优游,兴利伐弊,务在以德化民,民有弗率者,先教而后威,终不加苦,民至今有遗思”。

[2]“今”,《零志补零》作“吟”,光绪《零陵县志》作“今”。按当作“吟”。

[3]“识得”,《零志补零》作“谁识”。

奉陪谢可嵩、刘洪斋二公游朝阳岩用严太史韵四首[1]

龙津黄焯 本府知府

乾坤雕斫成佳胜,日月容光自往回。

不必东山寻大传,而今重把屐前杯。

洞口桃花不浪开,洞中仙子肯重回。

若教点破桃花水,端有刘郎送酒杯。

石洞穹窿傍水开,石峰秀拔日昭回。

山环水绕都奇绝,博得春风酒一杯。

自从元柳看山后,今古朝阳第二回。

萧[2]鼓未须频聒耳,席前流水不停杯。

〖校注〗

[1]此诗不见他所。谢可嵩、刘洪斋,事迹不详。

[2]“萧”,当作“箫”。

庐陵刘子魁[1]

濂溪疑水接潇湘,秋色随人上野航。

莫讶朝阳题短句,须知近日戒诗荒。

大明嘉靖乙酉[2]岁秋七月,余庐陵刘子魁公干永道,得登九疑,拜重华陵;沂濂溪,谒元公故里;游月岩,观望弦月;憩淡岩,观山谷诗。所至胜处辄留题,主人好事者亦辄为刊之石。自念近以[3]荒于诗,乃禁戒未[4]作。至此,伎俩复抑搔,若不能制,破戒为之,然亦无复长语。仍召诗魔,遣[5]之曰:‘吾岂子癖,子弗我阿,吾不如戒,子将谓何?’魔曰:‘子弗我容,吾岂子[6],子过浯溪,吾方受命。’予笑而书之。书已,郡伯丰城袁子黝[7]见而谓曰:‘古人戒流连,君子速改过,子殆两得之乎?’邑侯桂林白子繡[8]亦治具来会曰:“是殆两得之矣。”予乃酌而谢之曰:‘敢不卒如君子之言,有如此酒!’复相与尽懽[9]而别。别时惟闻洞中铮铮然有声,若已付之石工者,予亦弗之禁也。遂行。[10]

〖校注〗

[1]此诗有石刻,在朝阳岩,楷书,十五行,保存完好。刘子魁,即刘魁,字焕吾,泰和人。正德丁卯(十五年)举人,官至工部员外郎。今存浯溪诗刻,署款“大明嘉靖乙酉秋庐陵晴川刘魁”。所著有《晴川集》,署款“泰和刘魁”,今佚。《宋史·儒林》有传。《四库提要》论其“少从王守仁游,讲良知之学;登朝以气节著,吟咏非所注意”。

[2]嘉靖乙酉,嘉靖四年。

[3]“以”,原刻作“似”,前有“来”字。

[4]“未”,原刻作“不”。

[5]“遣”,原刻磨泐不清,按当作“谴”。

[7]“郡伯丰城袁子黝”,袁黝,丰城人,永州知府,嘉靖二年任。

[8]“邑侯桂林白子繡”,白繡,桂林人,零陵知县,嘉靖三年任。

[9]“懽”,同“欢”。原刻磨泐不清。

[10]原刻末行云:“工吏彭相、周美,石匠余金。”

嘉靖丙戌八月望偶到朝阳岩拂石漫兴[1]

八桂白繡 零陵知县[2]

雨里看山日易醺,人间秋色正平分。

山灵莫讶携筇晚,游脚而今懒似云。

〖校注〗

[1]此诗不见他所。嘉靖丙戌:嘉靖五年。

[2]白繡,桂林人,零陵知县,嘉靖三年任。道光《零陵县志》载其澹岩题刻云:“桂林白繡以嘉靖癸未仲秋来宰零陵,丁亥孟春望日约郡博林子磬、李子芬、于子绍熙、刘子洙,邑博王子校、裘子采、苏子黌,邑博祝子信曾,同游澹岩,尽一日之欢,遂刻于石。”林磬、李芬、于绍熙、刘洙,见《永州府志》府官表。王校、裘采、苏黌、祝信曾,见《永州府志》零陵官表。

七言律诗

番阳张浤[1]

不污西风一点尘,高城二水自中分。

南楼晚角随人到,北寺踈钟隔岸闻。

秀石润生江上月,平泉流出洞中云。

暂来还去空惆怅,谁更嘲移俊俗文[2]。

〖校注〗

[1]此诗有石刻,在朝阳岩,题为“题朝阳洞”。张浤, 浤当作“”。道光《零陵县志》作“番阳张□”,误空中间一字。原刻旁有小字署款“蒋若本癸酉年甲子月戊子日书”,为郡人妄加窜乱,今朝阳岩石刻中所见多有,道光《零陵县志》作署款著录,亦误。

[2]“嘲移俊俗文”,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周子,俊俗之士。”

曾文 知郡判院[1]

保安渡口[2]江西岸,江阁天教[3]隔俗尘。

怪石千株端似植,流香一窦远通津。

高风元柳今安在,盛世潇湘久益新。

共约蓝舆[4]来吊古,短篇应许继前人。

〖校注〗

[1]此诗无题,不见他所。曾文,事迹不详。

[2]“保安渡口”,在衡阳。

[3]“教”同“叫”。

[4]“蓝舆”,竹轿。《宋书》载陶潜解印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蓝舆诣王弘。

心庵居士史正志[1]

平生丘壑爱清幽,半世飘蓬叹倦游。

试问湓庐山北景[2],何如云梦泽南州[3]。

开寻水石销羁恨,更赖诗樽挽客留。

他日画图应著我,渔汀翠柳拂船头。

子厚文章灿斗牛,西亭曾赋此岩游。

何须见胜增只字,始验寻幽最一州。

望处未应嗟信美[4],兴来无惜更迟留。

淡山老子谈天口,举拂忘言石点头。

〖校注〗

[1]此诗无题,不见他所。心庵居士史正志,道光《零陵县志》著录其《游淡岩因成六绝句》六首。史正志,字志道,江都人。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累除司农丞。孝宗朝历守庐、扬、建康,官至吏部侍郎。归老姑苏,自号吴门老圃。又有《黄陵题咏》诗三首,亦当作于湖南。

[2]“湓庐”,湓水、庐山。

[3]“云梦泽”,今洞庭湖。

[4]“信美”,信美台,在永州。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六《永州》载李当《遇信美台诗》一首,云:“零陵郡北云帆落,信美台前江月明。石浅风高滩濑急,孤舟一夜听寒声。”

送新知永州陈秘丞瞻赴任四首[1]

洪湛 尚书比部员外郎直史馆[2]

零陵古郡枕湘川,太守南归得意年。

茶味欲过衡岳寺,橘香先上洞庭船。

锦衣照耀维乘地[3],石燕[4]翻飞欲雨天。

若到浯溪须舣棹,次山石刻[5]想依然。

刘骘 秘书丞直集贤院[6]

秋风清紧雁初飞,半醉摇鞭岀帝畿。

名郡又分红旆去,故乡重见锦衣归。

剖符虽暂宣皇泽,视草终须直紫薇。

从此南轩多倚望,好诗芳信莫教稀。

孙冕 秘书丞直史馆[7]

桂林南面近徵黄[8],又爱江乡出帝乡[9]。

新命不辞提郡印,旧山重喜过衡阳。

楼台满眼潇湘色,道路迎风橘柚香。

知有太平经济术,政闲时节好飞章。

李防 秘书丞[10]

昔年同醉杏园春,别后花枝几番新。

彼此宦游疏翰墨,等闲交面岂私论[11]。

荣亲未必须莱子[12],画锦[13]何当只买臣[14]。

布政莫为三载计,清朝台阁整搜人。

〖校注〗

[1]此四首诗有石刻,在朝阳岩,与上朱昂一首同题,作于汴京,刻于任所。按陈瞻、孙冕、洪湛、刘骘四人,均为雍熙二年进士。朱昂则咸平二年召入翰林为学士。惟李防“举进士,为莫州军事推官”,史书不载何年。推测六人唱和乃由同年进士之故。

[2]洪湛,字惟清,升州上元人。雍熙二年进士,咸平二年以比部员外郎试舍人院,直史馆。《宋史·文苑传》有传。

[3]“维乘地”,原刻作“维桒地”,“桒”同“桑”。句下有小字双行夹注:“同年家于衡山,今出其下。”

[4]“石燕”,《水经注·湘水》:“石燕山有石绀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雷雨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初学记》引庾仲雍《湘州记》:“零陵山有石燕,遇雨则飞;雨止还化为石也。”《太平御览》引顾恺之《启蒙记》:”零陵郡有石燕,得风雨则飞如真燕。”又引罗含《湘中记》:“石燕在零陵县,雷风则群飞翩翩然,其土人未有见者,今合药或用。”《旧唐书·地理志》:“石燕冈在祁阳西北一百一十里,此冈穴出石燕,充贡。”

[5]“石刻”,朝阳岩石刻作“遗颂”。指元结《大唐中兴颂》。

[6]刘骘,潭州长沙人,一作湘乡人。雍熙二年进士,除潭州教授。真宗咸平二年以秘书丞直集贤院。六年出知衡州。大中祥符元年责监涟水军商税。二年,知道州。

[7]孙冕,字伯纯,新淦人。雍熙二年进士,咸平元年直史馆。事迹见《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麟台故事》、《渑水燕谈录》等。

[8]“徵黄”,《汉书·循吏传》:黄霸为颍川太守,“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徵守京兆尹”。

[9]“帝乡”,指舂陵,在道州。汉武帝封长沙定王中子为舂陵侯,东汉光武帝为其后。

[10]李防,字智周,大名内黄人。举进士,为莫州军事推官。累迁兵部郎中,擢右谏议大夫,进给事中,知延州。《宋史》有传。

[11]“岂私论”,原刻作“喜丝纶”。句下有小字双行夹注:“比至拜谒,已领印符。”

[12]“莱子”,老莱子。

[13]“画锦”,当作“昼锦”。石刻“画”字磨泐不清。

[14]“买臣”,朱买臣。

贾黄中 翰林学士[1]

鸳鹭行中已著名,颁条暂慰远民情。

道途行去乘轺贵,乡里过时昼锦[2]荣。

铃阁晓开江月满,戟枝寒照雪峰明。

知君游刃多馀暇,莫忘新诗寄凤城[3]。

〖校注〗

[1]此诗有石刻,在朝阳岩,楷书,十三行,保存完好。题为“送新知永州潘宫赞若冲赴任”,署款“翰林学士贾黄中上”、“军事推官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潘孝孙奉命书”、“大宋雍熙四年中元日镌”。“试”,光绪《湖南通志》、光绪《零陵县志》误作“兼”。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官至参知政事,《宋史》有传。此诗当作于汴京,刻于任所。

[2]“昼锦”,犹言“夜锦”。“昼(晝)”,道光《永州府志》误作“书(書)”。

[3]“凤城”,指京师。

本朝

伏日偕陈秉衡宪伯游朝阳岩避暑[1]

东里曹来旬

汗雨交流燕未安,乘闲避暑向江干。

朝阳洞迥千年在,见胜亭[2]高五月寒。

乐只[3]嘉宾[4]明绣服,往来太守正高冠。

朋簪[5]笑口知难数,旬月能来岂谓般。

〖校注〗

[1]此诗不见他所。陈秉衡,事迹不详。宪伯,佥都御史的别称。

[2]“见胜亭”,亭名,当在朝阳岩。

[3]“乐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4]“嘉宾”,《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5]“朋簪”,朋辈。《易经·豫卦》:“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游朝阳岩[1]

郡人陈铨 四川副使[2]

郡侯相召到朝阳,燕坐悠然见八荒。

烽火狼烟俱熄熄,鸢飞鱼跃[3]自扬扬。

唐虞已远江山在,元柳曾游草木香。

此日叨陪逢盛会,题诗聊以记年光。

正德已卯春正月人日,予当三载考绩之期,慨聚散之不常,偕僚友节推正君辈复登朝阳岩叙别,因以咏怀。[4]

〖校注〗

[1]此诗有石刻,在朝阳岩,楷书,八行,保存完好。题为“游朝阳岩”,署款“正德壬申孟秋八日,郡守曹侯约游,述此以记,前四川按察司副使郡人陈铨秉衡题”。正德壬申为七年。“郡守曹侯”即永州知府曹来旬。光绪《零陵县志》有著录,无诗题。

[2]陈铨,字秉衡,号月山,永州卫人。少颖悟,周揽经史,为文矫健有风骨。成化十七年进士,授内江令,拜陕西道御史,升四川副使,官至布政司参政。

[3]“鸢飞鱼跃”,《诗经•大雅•早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4]此跋为何诏“朝阳岩上步春风”诗署款,误植于此。“之”字,何诏原刻无。“正”,原刻作“王”。按陈铨为前四川副使,回本郡游,当云“郡守约游”,不当云“偕僚友”,《朝阳岩集》有误。

山阴何诏[1]

朝阳岩上步春风,千里江山一望中。

刺史官荣才菲薄,湖湘财匮计圆融。每惊烽火三边急,深幸车书四海同。

此日登临强欢笑,醉归月色满城东。

〖校注〗

[1]此诗有石刻,在朝阳岩,楷书,七行,保存完好。署款“赐进士工部尚书郎知永州府事山阴何诏题”。原刻有序云:“正德己卯春正月人日,予当三载考绩之期,慨聚散不常,偕僚友节推王君辈复登朝阳岩叙别,因以咏怀。”正德己卯为十四年。人日为正月初七。“散”字后,《零志补零》衍“之”字。“咏”,《零志补零》误作“述”。“怀”字后,《零志补零》有“副使张兆□同题”,今不见于朝阳岩。何诏,字廷纶,绍兴山阴人,永州知府,正德十一年任。“节推王君”,当即推官王瑞之,其次韵诗见下。

次韵[1]

江阴王瑞之[2]

潇湘洞口咏飘风,景物依稀仙岛中。

天曙日光空谷白,春凝泉暖落江融。

细看隐隐残碑刻,极喜欣欣百姓同。

吏隐赏心浑未足,令人欲挟大江东。

〖校注〗

[1]此诗有石刻,在朝阳岩,楷书,六行,保存完好。署款

“赐进士南户部尚书主事谪永州府推官江阴王瑞之次韵”。“次韵”,光绪《零陵县志》作“题”。所次之韵即何诏诗。

[2]王瑞之,事迹见上。光绪《零陵县志》误作“王瑞人”。

与同年朱子文暨陈东、鲁魁二生游朝阳岩赋此即兴[1]

南海吴允祯

时逢主圣官民乐,冒暑寻幽兴亦[2]深。

此日似[3]优前日景,今人难得古人心。

如宾若[4]主成嘉会,白日青天共醉吟。

阅遍岩头旧题刻,放歌回首晚阴阴。

解禁寻芳永水西,朝阳岩赏旧新题。

宾知主意怀偏放[5],物识人心鸟自啼。

览胜祗[6]凭青眼力,升高元有上天梯。

酒酣细纵登临屐,喜见岩头向日葵。

〖校注〗

[1]此诗《零志补零》题为“与同年朱子文暨陈东辈游朝阳岩赋此寄兴”。朱子文、陈东,已见上。鲁魁,事迹不详。

[2]“亦”,《零志补零》作“倍”。

[3]“似”,光绪《零陵县志》同,《零志补零》作“比”。

[4]“若”,光绪《零陵县志》同,《零志补零》作“笑”。

[5]“放”,光绪《零陵县志》作“畅”。

[6]“特”,《零志补零》同,光绪《零陵县志》作“只(祗)”。

书罢江日未低西山尚远再赋一言以罄所怀[1]

山斯岩岩,水斯悠悠,何物巧匠,与山为仇。

抑[2]天造地设,成此胜幽。冬温如春,夏凉如秋。

今日何日,纵此清游。乌虖!奇哉岩乎!历时远矣,

阅人多矣,不知曾几见今日之圣君贤相,曾几见今

日之游览婆娑者乎?岩若忻然有言,惜不能对,但

觉草木生辉,悬溜增响,客亦兴尽,鼓枻而返。

〖校注〗

[1]此诗即吴允祯诗三首之后长跋,《零志补零》以此为题,作另一首,不列作者姓氏,均与《朝阳岩集》同。“罄所”,《零志补零》作“系(繫)厥”,光绪《零陵县志》作“罄厥”。

[2]“抑”,《零志补零》、光绪《零陵县志》无。

高要潘节 本府通判

三年两度此岩游,风景撩人兴未休。

峭壁拂云悬北望,落花随浪付东流。

洞天寂寂红尘远,石磴登登白日浮。

闲向东风问何处,荒村茆屋肯忘忧。

〖校注〗

[1]此诗有石刻,在朝阳岩,楷书,九行,保存完好。题为“游朝阳岩”,署款“大明嘉靖元年秋吉永州府通判高要潘节识”。康熙九年《永州府志》、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均误作“高安”。潘节,正德十四年任永州通判,嘉靖五年升永州同知。今存浯溪潘节《会试题名》,署款“大明嘉靖四年东永州府通判高要潘节识”,桂多荪《浯溪志》、《湖湘文库》本《湖湘碑刻·浯溪卷》均误作“高安”。

题朝阳岩[1]

元结

朝阳岩下湘水深,朝阳洞口寒泉清。

零陵城郭夹湘岸,岩洞幽奇当[2]郡城。

荒芜自古人不见,零陵徒有《先贤传》[3]。

水石为娱安可羡,长歌一曲留相劝。

〖校注〗

[1]孙望校《元次山集》题为“朝阳岩下歌”。

[2]“当”,孙望校《元次山集》作“带”,注云:“黄本作‘当’。”

[3]“先贤传”,即《零陵先贤传》,传为晋司马彪撰,已佚,有辑本。

秋日同知州潘赞善朝阳岩闲望归郡中书事[1]

郭昭符 太仆寺丞通判军州事[2]

白帝呼龙驾云簇[3],西上金天调玉烛。

九山[4]耸黛凝不干,二水飞蓝健相续。

紫皇诏换鱼须竹,皂盖朱旛[5]来作牧。

波神一夜收风湍,烈缺先秋静林麓。

层[6]岩照水明朝旭,挂壁[7]衡[8]崖拥奇木。

山阁吟烟薄暮钟,酒旗拂雨临溪屋[9]。

放歌身外光景促,短鬓[10]人间片时绿。

金刀莫惜裁舞衣[11],银榼[12]长须[13]倾美[14]禄[15]。

梨梅浆酸实[16]才熟,橄榄香[17]新味初足[18]。

盘中[19]笋[20]堆[21]素丝,筋头[22]石鳖挑[23]青玉。

欢[24]情日去无羁束,逸思凉飘绕烟谷。

画桡弄[25]水沙棠[26]轻,朱鞅追风桃花速。

回看山下多麋鹿,浩叹天边少[27]鸿鹄。

归[28]来刁斗转分明,永夜公堂守幽独。

玉书亲省神仙嘱[29],金液悬知龙虎伏[30]。

多谢[31]南宫潘美[32]人,侍[33]向零陵接高躅[34]。

〖校注〗

[1]此诗有石刻,在朝阳岩,楷书,上半保存完好,下半磨泐严重。道光《永州府志·金石略》、光绪《零陵县志·艺文志·金石》、《八琼室金石补正》有著录,光绪《湖南通志》因之。潘宫赞,即潘若冲。宝元初为虞部员外郎,嘉祐中为宫苑使。事迹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及《宋会要辑稿·职官》。康熙九年《永州府志·秩官表》载其任职永州在太平兴国间,《留云庵金石审》已辨其非。由贾黄中《送新知永州潘宫赞若冲赴任》诗署款可知,潘若冲雍熙四年以赞善大夫本官出知永州。赞善大夫为太子东宫属官,故又别称宫赞。康熙九年《永州府志》、《留云庵金石审》作“潘若仲”。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谓作“仲”误。

[2]郭昭符,永州通判,康熙九年《永州府志·秩官表》载其咸平元年任。道光《永州府志》宗绩辰按:“郭昭符当亦是雍熙初通判永州。旧官表谓‘咸平元年任’,不知何据?”

[3]“簇”,原刻似“族”字。道光《永州府志》、《金石补正》、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作“旌”。

[4]“山”,《金石补正》同。原刻有裂纹,分辨确为“山”字。道光《永州府志》、光绪《湖南通志》云:“似‘霄’字。”光绪《零陵县志》云:“似‘嶷’字。”

[5]“旛”,原刻作“衫”,道光《永州府志》、《金石补正》、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同。

[6]“层”,原刻作“曾”,道光《永州府志》、《金石补正》、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同。“曾”、“层(層)”通。

[7]“挂壁”,《金石补正》同。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未读出。

[8]“衡”,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金石补正》、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作“衝”。“衝”,今简化字作“冲”。

[9]“溪屋”,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未读出,注云:“似‘溪屋’二字。”《金石补正》作“□屋”。

[10]“鬓”,《金石补正》同。原刻作“鬢”。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作“续(續)”,误。

[11]“惜裁舞衣”,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金石补正》、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四字缺。

[12]“银榼”,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二字缺。《金石补正》作“银□”。

[13]“须”,原刻磨泐,《金石补正》同,惟别写作“湏”。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作“啸”。

[14]“倾美”,《金石补正》同。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二字缺。

[15]“禄”,陆增祥云:“‘禄’字当是‘醁’之讹。”

[16]“实”,《金石补正》同。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此字缺。

[17]“橄榄香”,《金石补正》同。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未读出,且误为二字。

[18]“初足”,《金石补正》同。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二字缺。

[19]“盘中”,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二字缺。

[21]“堆”,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金石补正》、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作“樵”。

[22]“头(頭)”,《金石补正》同。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误作“明”。

[23]“石鳖挑”,《金石补正》“石”字未读出,作“□鳖挑”。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字缺,且误作四字。

[24]“欢”,《金石补正》作“怡”。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此字缺。

[25]“画桡弄”,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作“言涉渌”。《金石补正》作“画桡渌”。

[26]“沙棠”,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金石补正》、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作“纱裳”。

[27]“天边少”,《金石补正》同。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三字缺。

[28]“归”,《金石补正》同。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此字缺。

[29]“玉书亲省神仙嘱”一句七字,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未读出,且误作九字。《金石补正》作“□有神仙属”,注云:“‘幽独’下缺二字,疑当有空格三格”。“属”、“嘱”通。

[30]“悬知龙虎伏”,原刻磨泐,道光《永州府志》、光绪《零陵县志》、光绪《湖南通志》未读出,注云:“以下尽缺。”《金石补正》亦未读出,注云“‘金液’下空”,下空五格。

[31]《金石补正》作“多□”。

[32]“南宫潘美”,《金石补正》空四格。

[33]“侍”,《金石补正》作“得”。

[34]句末《金石补正》又有“□熙□□□□□日立□”一行,

注云:“此下似尚有六七字,不可辨矣。”

本朝

朝阳岩和元子

龙津黄焯

野兴凭谁较浅深,朝阳石怪水还清。

云连翠岫成图画,水隔湘波不市城。

洞口春花朝暮见,洞中眺古寻遗传。

元柳风流端足羡,何当歌笑相酬劝。

〖校注〗

[1]此诗不见他所。诗用元结《朝阳岩下歌》旧韵。

游题短记(略)

补 遗

暮春细雨弄[2]微寒,手拨藤萝上石阑。

楚客伶俜还脚债,高人放浪满骚坛。

溪花山草如相妒,洞气泉津却[3]不干。

老衲从教相对饮,兴来谁觉酒盃[4]宽。

闽九华山人郭日休 湖省右少参[5]

〖校注〗

[1]此诗光绪《零陵县志》有著录,题为“同少府罗君柏、参府岳君鳌、许君岳登赏”,署款“嘉靖十岁春三月晦”、“闽九华山人郭日休书”。《零志补零》著录作“嘉靖十年春三月晦日,少府罗君柏、参府岳君鳌、许君岳登赏”。今不见于朝阳岩。《朝阳岩集》“游题短记”中收录“嘉靖十年春三月晦,知府何诏,南海同知冯济,通判毛公毅,萧榦,同少府罗柏,参府许岳题记”题刻一条,当是同时所作。罗柏,吉水人,永州同知,康熙九年、三十三年《永州府志》谓嘉靖十一年任,据此诗当在十年。岳鳌,兴安人,永州推官,嘉靖四年任。许岳,字一磐。又字尧卿,馀姚人,一作姚江人,永州通判,嘉靖八年任。今存浯溪诗刻一通,署款署款“嘉靖十年永判馀姚一磐许岳识”。

[2]“弄”,《零志补零》作“晓”,光绪《零陵县志》作“兆”。

[3]“却”,《零志补零》、光绪《零陵县志》作“故”。

[4]“盃”,光绪《零陵县志》同,《零志补零》作“常”。

[5]郭日休,正德十六年进士,嘉靖初,任户部主事。按此行作者姓氏,当在诗文前。

游朝阳岩洞同杨二川手笔[1]

石洞临潇水,虚岩对郡城。

我来看胜迹,端可慰平生。

花气薰行幌[2],江光[3]晃[4]使旌。

衔盃[5]同[6]谢客,不减次山情。

渭北江[7]关迥,潇南水石幽。

登临怜我辈,诗[8]酒遣吾[9]愁。

天际看归棹,林中辨驿[10]楼。

仙源疑不远,洞口瑞[11]云浮。

关中九嵕山人陈嘉言 湖臬佥宪[12]

〖校注〗

[1]此二首光绪《零陵县志》著录题为“游朝阳岩洞同杨二川年兄作”。《零志补零》作“杨二”,疑误。宗霈云:“字多剥蚀,不详年代。”杨二川,事迹不详。康熙九年《永州府志·秩官表》永州府属官有杨洪,宣府人,嘉靖十四年任。不知是否此人。

[2]“幌”,《零志补零》、光绪《零陵县志》作“幙”。“幙”同“幕”。按当作“幕”。

[3]“光”,《零志补零》作“愁”。

[4]“晃”,《零志补零》作“簿”,注云:“元似稷字不确。”光绪《零陵县志》未读出。

[5]“盃”,《零志补零》作“书(書)”。

[6]“同”,光绪《零陵县志》作“问”。按当作“同”。

[7]“江”,《零志补零》作“乡”。

[8]“诗”,《零志补零》作“醉”。

[9]“吾”,《零志补零》同,光绪《零陵县志》作“君”。按宜作“君”,“君愁”、“我辈”相对。

[10]“驿”,《零志补零》作“乱”,光绪《零陵县志》未读出。

[11]“瑞”,《零志补零》作“滞”。

[12]“九嵕山”,在关中醴泉县境。陈嘉言,事迹不详。按此行作者姓氏,当在诗文前。

谩教山水属高贤,开辟留将启后先。

足下白云疑拔地,眼前红日喜瞻天。

春光勃勃岩头草[2],道体渊渊洞底泉。

晚我来游公有暇,追随苏子泊湖船[3]。

〖校注〗

[1]此诗有石刻,在朝阳岩,楷书,六行,保存完好。无题,署款“嘉靖十年姚江一磐许岳识”。许岳,见上。《零志补零》载其《游澹山》诗一首。

[2]“岩头草”,典出周敦颐。《程氏遗书》:“周茂叔窗前草不除去,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

[3]“湖船”,五湖船。苏轼《水龙吟》词:“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水石清奇为君何,古今诗刻谩嵯峨。

凉风明月新佳景,醉拂碁坪[1]欲烂柯。

馀姚一磐许岳书并识碁石[2]

〖校注〗

[1]“碁坪”,在朝阳岩零虚山。

[2]此诗不见他所。按此行诗题当在诗文前。

[1]题 默

右题镌于朝阳岩峭壁间,雨淋苔蚀已就馍 。附刻于后,博雅君子幸鉴焉。[5]

〖校注〗

[1]此诗题为“默题”,无作者姓氏。诗在一图中,诗文下刻画一兔、两树及十二月卦象。按其年月、官职、诗题风格及图刻内容,作者当是柳应辰。柳应辰,字明明,常德武陵人。宝元元年进士,熙宁七年任永州通判。

[2]“知通”,知州和通判。熙宁八年,永州知州为李士燮,

通判为柳应辰。李士燮、柳应辰有群玉山题名云:“都官郎中知零陵郡事李士燮和叔,职方员外郎通判郡事柳应辰明明,熙宁八年乙卯十二月十一日腊,同游火星岩,次游朝阳岩。”此诗及图或即作于此时。

[3]全诗三句为韵,现标点为:“熙宁八年,暇日知通,来赏朝阳。朝阳岩前,极目潇江,一派汤汤。”

[4]此处十二月卦象自右至左依次为:泰卦(三月)、大壮卦(四月)、夬卦(五月)、乾卦(六月)、姤卦(七月)、遯卦(八月)、否卦(九月)、观卦(十月)、剥卦(十一月)、坤卦(十二月)、复卦(正月)、临卦(二月)。

[5]由“附刻”云云,可知此跋当为黄焯所书。

(责任编校:张京华)

G255.1

A

1673-2219(2011)01-0018-17

2010-11-30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地方文献与摩崖石刻专题研究”(项目编号2010YBA101);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石刻上的文学史:唐宋文人在永州的仕宦游历与诗文题记”(项目编号10C0751)。

李花蕾(1979-),女,河南鲁山人,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文学及文献学。

猜你喜欢
零陵州府县志
零陵的雪
从州府到乡村 这里走出过云南大学的首任校长辉煌之后的寂寥 云龙宝丰村
县志里的乡贤
湖南零陵潇水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民俗文化——以零陵庙会为例
曹議金東征甘州回鶻史事證補——浙敦114號《肅州府主致沙州令公書狀》譯釋
康熙辛卯本《池州府志》的编纂特点与文献价值
婴儿的眼泪
县志
“粉墨登场”的仿古建筑:零陵人民路邻街建筑立面改造工程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