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铠含
(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日语语气助词“ヨ”和“ネ”的研究史和研究现状
关铠含
(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ヨ”和“ネ”作为使用比较频繁的语气助词,在日语日常会话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日语语气助词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成为跨领域、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因此我们有必要立足于“ヨ”和“ネ”的研究史,把握其研究现状,进一步推进语气助词的研究。
ヨ;ネ;研究史;研究现状
关于语气助词“ヨ”和“ネ”的研究已经成为跨学科的研究,并且在各种各样的领域,以不同的角度展开,而考察对象也从句子扩大到谈话,随着语言学的发展,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是,将这些研究领域进行综合探讨,并对“ヨ”和“ネ”的展望研究却少之又少。本文归纳总结了在日语语法、日语教育领域、语言心理学领域及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ヨ”和“ネ”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用在句末的“ヨ”和“ネ”,由山田孝雄在1908年出版的“日本文法論”中命名为“終助詞”,即语气助词,从此拉开了日语语气助词的研究序幕。之后,时枝诚记(1951)和佐久间鼎(1952)又从“対人関係の構成”这一视点发展了语气助词的研究,佐治圭三(1957)、渡边实(1968)、铃木英夫(1976) 则在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之基础上,将语助词的研究纳入到句法研究。
然而,真正开始掀起语气助词“ヨ”和“ネ”研究热潮的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也就是以日语语法和日语教育为中心,关于“ヨ”和“ネ”的研究不断涌现。大曾美恵子(1986)从日语教育的立场出发,指出了“ヨ”和“ネ”学习的困难。并通过以下例子,提出了在以“判断の一致”为前提的句子中使用在“ネ”,以“判断の食い違い”为前提的句子中使用“ヨ”的主张。
(1)―今日は金曜日ですね。
―ええ、そうです。
(2)―今日は金曜日ですね。
―そうですね。やっと一週間終わりましたね。
(3)―アメリカ人はあまり働きませんね。
―いや、よく働きますよ。
(大曾美恵子 (1986))
“金曜日ですね”(1)的“ね”表示要求确认,(2) 中的“ね”表示要求同意。也就是说,说话者和听话者拥有相同的信息,为了相互确认拥有共同的判断而使用了“ね”。无论以上哪种用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是以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信息和判断的一致为前提。另一方面,“よく働きますよ”的“よ”的使用环境是:对方和自己拥有不同的判断,说话人要进行反驳。这样的“よ”是以说话人与听话人的信息、判断不一致为前提而使用的。
这一观点被采纳于益岡隆志(1991)关于日语语法的语气研究。益岡隆志基于“モダリティ理論”,以大曾美恵子(1986)中的观点为出发点,把“ヨ”和“ネ”的用法进行以下归纳:“話し手自身の有する知識や意向のあり方が聞き手の有する知識や意向と一致する方向にあるのか、対立する方向にあるのかという判断に基づいて「ね」と「よ」が使い分けられているとする。”简而言之,我们可以从“一致型判断”和“对立型判断”来区分二者的使用。
此外,陈常好(1987)采用剧本、小说中的例子,以例(4)和(5)为代表,规定“終助詞は話し手と聞き手のあいだの認識のギャップをうめることにかかわる表現手段である”,即把语气助词看成填补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认识上的差距的一种表现手段,从而提出了“ヨ”是对于说话人已经认识到,但听话人还没有认识到的信息,说话人认为有向听话人传达的必要而使用的。而“ネ”是依据听话人的认识,或者在听话人面前,说话人确认自己的认识时而使用的。
(4)お前はね、臭いよ。いびきをかくよ。
(5)あの女房は泣きもしなかったそうだね。
(陈常好 (1987))
需要补充的是,在其他日语语法领域,有代表性的还有橋本修(1992)和片桐恭弘(1997) 研究的“ヨ”和“ネ”和语调之间的关系。在日语语法、日语教育领域,大多把“ヨ”和“ネ”作为对立的意义来规定,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仍存在很多从这一立场很难解释说明的例句。
在和陈常好(1987)、大曾美恵子(1986) 同时期的语言心理学领域,发表了规定“ネ”的内在意义的研究。以神尾昭雄为代表提出的“情報のなわばり理論”(信息的领域理论)等一系列研究给日后的益岡隆志的语法研究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神尾昭雄(1990)的理论中,以“話し手または聞き手と文の表す情報との間に一次元の心的距離が成り立つものとし、その心的距離は〈近〉および〈遠〉の二つの目盛りによって測定される”为假定基础,关于X是属于说话者还是听话者的“信息领域”这一问题,规定离X近的信息属于X的信息领域,离X远的信息不属于X的信息领域。此外,他还把主谓语的断定,或者文体助动词“です、ます、ございます”等附加形式称之为“直接形”,把在句末表达推测、传闻、主观的判断等形式称之为“间接形”。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信息领域,直接形和间接形的表达关系,归纳出领域的概念:
覄き手のなわ張り鋻し手のなわ張り内外外A D間接形内直接形B C直接「ね」形 間接「ね」形
在这个表中,神尾昭雄把不仅属于说话人领域,也属于听话人领域的场合B的句型称之为“直接ね形”,以下例(6) 和(7),说明B句型是某一信息对于发话者和听话者都“近”的场合。指出“ネ”或者它的变异形是必要的,信息属于听话者的领域、不属于发话者的领域的场合C句型即“間接ね形”,以下句子(8)和(9)就是在C句型中在间接形后添加“ネ”的例子。神尾昭雄(1990)规定,由以上特征,在B、C句型中,“ネ”是显示有关发话内容,说话者持有的信息和听话者持有的信息是同一的所必须的标识。
(6)いい天気ですねえ。
(7)君はドイツ語がずいぶんうまいね。
(8)君は退屈そうだね。
(9)お姉さん、結婚したそうだね。
(神尾昭雄 (1990))
另外神尾昭雄指出,增加作为这样必须要素的“ネ”的功能,下面的(10) 和(11) 中,“ネ”作为一种任意要素,在A、D句型中,“ネ”起着一种标识的作用,表示对听话者的配合态度。
(10)―これ、おいくらですか?
―600円ですね。
(11)―吉田君、退院らしいね。
―うん、そうらしいね。
(神尾昭雄 (1990))
神尾昭雄(1990) 中关于“ネ”的规定,B和C句型可以适合陳常好(1987) 的规定,同时A、D句型又是陳常好(1987)中的规定难以对应的。这样一种两分法是信息的领域理论的一大特点。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田窪行則(1996)、金水敏(1993)の“谈话管理理论”为语气助词“ヨ”和“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谈话管理理论根据谈话中信息的交换,知识或增加、信念或变化、态度和行为受影响等,动态捕捉言语交流的实态,以求在原理上说明谈话构造中各言语之间的差异。这一理论假设存在“談話処理のシステムとして局所的な心的領域”,这一心理领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写入长期记忆和轶闻记忆内容的要素、或者写入对话中最实际的体验内容,称之为“直接经验领域”(D-领域);另一种是写入言语上获得的知识、情报的“间接经验领域”(I-领域),同时假设新信息的交换只能通过间接经验领域。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来论述“ヨ”和“ネ”的功能。
(12)―そっちはどうですか。
―雨ですよ。(困ったものです。)
(13)君の奥さんはアメリカ人だそうですね。
(田窪行則 (1996))
田窪行則(1996) 以(12)、(13) 为例,规定“ヨ”在根本上是把信息记载于间接知识领域的一种指示,而且在附加在与现在相关的知识状态之后再进行适当的推论,即存在一种相关性原则。另一方面,“ネ”的附加,显示的是在别的地方检索某一信息,并将两个信息匹配,也就是说,“ネ”是基于匹配的知识、信息写入的一种确认。
金水敏(1993)的观点也是基于谈话管理理论,从“手続き的意味論”看待“ヨ”和“ネ”。“ヨ”的程序性含义是将有关发话作为关联事物进行登记,“ネ”的程序性含义则是把该发话和相符的特定语境联系起来。金水敏(1993) 通过例(14) 和(15),指出性质不同的两种“ネ”,是可以用自己的规定进行解释的。
(14)―田中さんですね。
―そうです。
(15)―いま何時ですか。
―ええと、7時ですね。
(金水敏 (1993))
谈话管理理论的应用,使神尾昭雄两分类规定中的例句用一种理论解释成为可能。
纵观语气助词“ヨ”和“ネ”的研究史,可以看出“ヨ”和“ネ”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随着日语语言学的发展,从日语语法、日语教育到语言心理学领域,相关研究越来越关注人际关系中的功能。如今,日语语用学的研究成果给语气助词注入了新的活力,“ヨ”和“ネ”在形成话轮,谈话调整中的作用不可忽略。在日本,“ヨ”和“ネ”的相关研究更是跨越不同领域,开始应用于自闭症研究等实证研究中。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掌握语气助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不断深入“ヨ”和“ネ”的各方面考察。
[1]中村渉.日本語の助詞「ね」の機能と語用論的曖昧性[J].語用論研究,2006,(8).
[2]益岡隆志.モダリティの文法[M].くろしお出版,1991.
[3]神尾昭雄.情報のなわ張り理論[J].月刊言語,1990,(4).
[4]大曾美恵子.誤用分析——今日はいい天気ですね。—はい、そうです。[J].日本語学,1986,(9).
[5]田窪行則,金水敏.談話と共有知識――談話管理理論の立場から[J].月刊言語,1996,(1).
[6]陈常好.終助詞——話し手と聞き手の認識のギャップをうめるための文接辞[J].日本語学,1987,(10).
[责任编辑:姚 旺]
H36
B
1671-6531(2011)02-0049-02
2011-01-20
关铠含,女,河南许昌人,许昌学院(东校区)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学、日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