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关系实证研究*

2011-10-10 00:41林勋亮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问卷变量模型

林勋亮

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关系实证研究*

林勋亮

从理论上深入分析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及企业创新等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出三者的关系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都产生正向影响,知识管理在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之间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组织学习通过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发展和丰富了组织学习和企业创新的相关理论,对于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企业创新

一、引言

目前,全球经济已经从以物质资源为基础向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型态转化,竞争环境变化莫测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已成为提升生产力和促进经济成长的主要驱动力,并已经逐步取代其他资产,成为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资本和最主要的资源。在激烈而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只有构建并保持创新能力才能生存和发展。圣吉(Senge,1990)指出:未来竞争优势的惟一来源是组织所拥有的知识及组织能够较其竞争对手拥有更快学习的能力。有效的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为企业提供了不断创新并创造竞争优势的机会。因此,分析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企业创新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不但能深入理解企业资源的构建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也能帮助企业培养学习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不断进行创新,提升竞争优势。

本文试图对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影响企业创新的机理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上将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企业创新等变量整合在一个框架之中,深入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出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模型。同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从而发展和丰富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创新的相关理论,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推演

(一)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组织学习是指为了建立竞争优势和提高绩效水平,组织利用信息和知识,连续改变和调整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一种全员学习和创新机制(曾萍等,2009)。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法对组织学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许多研究都表明了组织学习对企业创新有影响:在相同的组织条件下,组织学习在未来可使组织增加创新的能力(Argyris& Schon,1978);组织的学习能力在产生创新中发挥关键的作用(Sinkula et.al,1997);组织学习能使组织产生和增强创新能力,是组织维持创新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知识密集的产业中,个人与组织的学习引导创新,成为组织中惟一可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Stata,1989;Mabey&Salaman,1995)。学习导向是创新最重要的前向因子之一,组织的学习能力不仅会影响到创新的初始阶段,也会影响到创新的执行阶段(Glynn,1996;Hult et.al, 2004)。不同的组织学习型态会导致不同的创新型态,并在研发和制度等层次上对组织创新产生作用,组织学习的能力越强,企业创新的程度越大(Tu Cker,2001;Leavy,2004;Weerawardena et.al, 2006;郑文山和胡扬成,2010)。另外,一个组织能否学习另一个组织创造或采用的创新,受组织的特征和组织间关系的影响(Greve,2005)。组织学习是组织创新的内在需要,它促进了组织创新要素的融合,是提升组织创新能力的必要方式之一。组织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实现组织的知识更新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林山等,2004;魏江等,2008)。显然,组织学习与组织创新密切相关。基于以上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组织学习对企业创新产生正面的影响。

(二)组织学习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知识与学习向来关系密切,知识的产生主要是起缘于经验和创造,而知识的有效获得与运用,则往往得通过学习的途径方能达到。以辛库拉(Sinkula,1994)为代表的过程学派强调组织学习是组织作为一个信息处理系统获得、解释、发布和存储知识的过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造知识的实体,组织学习是指组织知识基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也是组织创造、获得和转移知识的过程(Garvin D A,1993;陈国权等,2000)。组织就是学习系统,不断进行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共享和利用;组织学习是各种知识生产过程的组合,组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转化和共享的过程(DiBella et.al,1996;Baets,1998;Bontis et.al, 2002;孙晓强,2007)。一些研究通过建立组织学习过程模型来分析组织学习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在组织学习过程模型中,把组织学习的过程归纳为一个知识不断积累、转化和共享的过程,认为组织学习可以加速组织中知识的转换和共享(陈国权等,2000;孙晓强,2007)。有些研究把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的主要功能或能力(如知识创新、知识共享、知识转化)相结合,探讨它们的互动关系及作用(Nonaka,2000;谢洪明等,2007;朱少英和齐二石,2009;李丹和郭迟,2009;杜宝苍和李朝明,2010)。

综上所述,组织学习过程和知识管理过程是相伴相生的,组织学习流程与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密切联系。基于以上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组织学习对企业的知识管理产生正面的影响。

(三)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知识是形成企业创新能力的根源,创新是知识应用的结果(Drucker,1993)。从企业创新来源的角度,企业创新首先是知识创新,所以知识管理是企业创新来源的保证(Macpherson A,2004)。知识管理把应用知识的过程和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相结合,通过知识和信息共享,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隐性知识作为创造新知识和创新的主要来源,可以导致突破性创新,并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合作创新(Ronald Mascitelli, 2000;谭可欣等,2007)。不同的组织创新类型对知识类型的要求不同,企业的知识开发应用与创新战略是紧密联系的(Johannessen J,2008)。在服务行业,知识分享与良好的团队文化有助于提升服务创新绩效(Monica et.al,2009)。无论在个体或组织的层面,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创新或知识共享均在创新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路琳和梁学玲,2009;曾萍和蓝海林,2009)。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刘蕾等,2010)。从系统的视角看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的关系,知识管理是重要的输入,而组织创新是关键的输出(Liao&Wu,2010)。知识管理常常被认为是创新的一种重要的前提条件,在许多文献中,有效的知识管理被描述为一种提升创新和绩效的方法,知识管理过程对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效果(Darroch,2005;Huang&Li,2009)。

综上所述,从各种知识类型与创新类型的关系,到各种知识管理能力与创新模式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管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推动企业创新,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知识管理是企业创新的决定因素。基于以上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3:企业的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产生正面的影响。

根据以上的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推演,本研究构建出如下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此研究框架显示任何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本研究的整个关系图,也说明了每个变量的相应位置。

图1 研究框架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的概念与测量

本研究为确保测量工具的效度及信度,尽量采用国内外现有文献已使用过的量表,再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对问卷加以修正。在问卷正式定稿与调查之前,先对部分企业界人士进行问卷的预调查,以评估问卷设计及用词上的恰当性,再根据预试者提供的意见对问卷进行了修订。

本研究中测量组织学习的量表采用贝克(Baker&Sinkula,1999)的组织学习量表的修正版,该量表在Sinkula,Baker&Noordewier(1997)提出的量表基础上进行修改。量表原来由19个问题项组成,本研究根据预调查的结果进行修订,仅使用了其中的17个问题项,包含学习承诺、分享愿景、开放心智三个维度。

对知识管理最常见的一种理解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的活动流程。许多学者己经研究论证了知识管理过程关键环节(Gold et.al,2001;马建宏, 2005;郭彦文和徐盈之,2006;储节旺等,2007)。综合这些研究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结果,本研究确定将知识管理归纳为知识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应用和知识保护等四个维度,采用马建宏(2005)修订的量表进行测量,并根据实际情况略作修改,共37个问项。

创新是一个多重属性的概念,组织创新的多元观点主张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同时纳入创新的定义之中(Robbins S P,1996),该观点为不少学者所采用。本研究测量企业创新的量表来自林义屏(2004)和廖等(Liao et,al,2008)的研究,该量表包括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两个维度,共15个问项。

(二)问卷设计与研究样本

本研究设计正式问卷包括两大部分。问卷的主体部分包括测量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企业创新等变量的69个题项,问卷采用了通行的李科特5级量表形式;问卷最后部分还对受访者公司的基本资料进行询问,收集相关资料。

在本次问卷调研中,调研对象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问卷在广东重点院校管理学院和商学院的EMBA和EDP学员以及珠江三角洲部分大中型企业中发放,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和邮寄回收等方式进行,共发出问卷490份,收回有效问卷279份。其中,在规模较大的企业工作的占60.1%,中等规模和小规模的企业分别占27.5%和12.4%;受访者工作所在的行业包括了高新技术、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受访者具有较高的学历,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84.8%,年龄在26—40岁之间的占81.2%,他们大多是企业管理者,担任经理及以上职务的受访者占总数87.7%。样本的人口统计信息表明,受访者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在企业能接触到与管理相关的工作,能够较好地评估企业的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组织创新。

(三)数据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笔者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正式样本数据做了描述性统计和数据可靠性分析(结果见表1)。

在本项研究中,样本各变量的均值在3.328到3.686之间,标准差在0.639到0.814之间,表明受访者对样本变量有较为一致的评估。为判断各测量项目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相应的变量,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法来检验结构变量的测量信度。本量表的各测量维度Cronbachα在0.750到0.932之间,表明本研究对各结构变量的衡量具有较高的信度。

2.确认性因子分析

本文使用Lisrel 8.70统计软件对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分别进行确认性因子分析,各概念的计量指标的因子负载及显著性水平T值的大小如表2、表3、表4所示。

表1 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与可靠性

表2 组织学习各个变量在指标上的负载

表3 知识管理各个变量在指标上的负载

表4 企业创新各个变量在指标上的负载

根据确认性因子分析的结果,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的所有指标在各自计量的概念上的因子负载都高度显著,这表明数据具有较高的聚合效度。

表5中的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测量模型的拟合程度。根据卡方值、卡方值与自由度之比、规范拟合指数(NFI)、不规范拟合指数(NNFI)、比较拟合指数(CFI)、增量拟合指数(IFI)、相对拟合指数(RFI)、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后拟合优度指数(AGFI)、均方根残差(RMR)、标准化均方根残差(SRMR)、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等指标来衡量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的确认性因子分析与测量模型有着较好的拟合程度。

表5 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的确认性因子分析结果

3.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的二阶因子分析

本文对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的组成成分进行了二阶因子分析。二阶因子分析模型与数据的拟合优度指标(见表6)都比较好,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的二阶因子分析模型能与数据很好地拟合,表明组织学习为LC、SV、OM的二阶因子,知识管理为KA、KU、KY、KP的二阶因子。

表6 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的二阶因子分析结果

4.概念模型的确认性因子分析

为了验证模型数据的结构效度,本文使用L ISREL 8.70软件对概念模型进行了确认性因子分析,检验数据的会聚有效性和判别有效性。如表7所示,各变量在计量指标的因子负载都在0.61—0.92之间,均大于0.60,同时T值在10.93—19.70之间。因此,本研究中的计量模型中所有计量指标都是高度显著的,数据的会聚有效性很高。

检验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发现各测量因子与其同属变量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普遍比与其他无关因子的相关系数要高,表明数据有可以接受的判别有效性。

5.概念模型结构方程分析

使用L ISREL 8.70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和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模型中绝对拟合指数卡方与自由度之比(■2/ df)为5.6,略大于5.0,拟合指标NFI=0.946、NNFI=0.948、CFI=0.955、GFI=0.781、IFI= 0.955,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125,RMR= 0.052,除了GFI,其余的指标都超过了0.9的建议标准,卡方与自由度之比、RMSEA值较大是因为某些计量指标之间存在着共线性的问题。总的来说,本研究所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与数据的拟合度可以接受。

表7 各个变量在指标上的负载

图2 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结构模型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探索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企业创新之间的影响关系,构建并检验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支持了文中所提出的研究假设。

(一)主要研究结果

首先,本研究实证检验了组织学习对企业创新有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导致企业创新,此结论与威拉沃登纳等(Weerawardena et.al,2006)和Liao等(2008)的研究结果一致。

其次,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学习正向影响知识管理,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有很强的伴生关系,组织学习能力越强,知识管理能力越强,此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伊拉尼等(Irani Z.et.al, 2009)关于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关系的研究结论。

第三,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是正向和显著的,此结论与达罗奇(Darroch, 2005)的研究结论相符合。

(二)本研究的理论贡献

本研究有别于以前关注单独或部分变量关系的研究,把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企业创新等关系变量综合在一个模型中进行研究,明确阐明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主要的理论贡献:组织学习对企业创新的直接正向影响作用,远小于通过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作用。实证研究表明,知识管理在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组织学习通过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发挥更大的正面作用。

许多研究把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混合在一起(García-Morales et.al,2006),忽略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本研究把知识管理作为中介变量考虑,明确了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之间的重要中介——知识管理的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从系统的角度看,组织学习可以看作输入;知识管理是一种过程,而企业创新显示为一种输出;知识管理这个系统的处理器,对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输入输出转化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以及企业创新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企业的创新实践已经进行许多年,但影响因素很多。本研究试图检验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性。组织学习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前提,持续的组织学习有利于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重视企业学习能力的培养,既有利于知识的有效管理,也能促进企业创新。从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企业必须通过知识管理来实施组织学习,企业创新才能够有效地展开。组织学习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但通过知识管理的中介作用则能更显著地发挥其作用。一个企业忽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组织学习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将大大降低。因此知识管理在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之间扮演了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角色。

知识是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企业创新离不开知识的支持,企业应该重视知识的获取、应用、传递和保护,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实践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不但能使企业有效地解决经营管理难题,提升竞争优势,也能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进行创新。

总之,企业不但要重视提高学习能力,更要把提高学习能力与知识管理相结合,使组织学习在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中发挥持续的作用,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当知识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并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时,企业加强和提升组织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将为企业提供不断创新并创造竞争优势的机会。

(三)本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不足之处是,采用横截面的研究设计,不能确认研究模型中各个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采用纵断研究可以更好地探讨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此外,本研究的样本主要来自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因而获得的调研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论的推广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今后的研究应考虑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调研,以对本模型进行进一步检验和修正。另外,其他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对组织学习和企业创新、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影响,也是值得探讨的方向。后续研究还可对产业进行细分,加入产业变量拓展研究模型,找出产业特性对模型的影响。

Argyris C,Schon D A.,Organizational learning:A theory of action perspective.MA:Addison-Wesley,1978.

BaetsW.,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knowledge technologies in a dynamic environment.SpringerNetherlands,1998.

BakerW E,Sinkula J M.,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market orientation and learning orientation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Marketing Science,1999, 27(4):411—427.

BontisN,CrossanM M,Hulland J.,Ma-naging 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ystem by aligning stocks and flows.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2,39(4):437—469.

Darroch J.,Knowledgemanagement,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5,9(3): 101—115.

Dibella A J,Nevis E C,Gould JM.,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6,33(3):361—379.

Drucker P F.,Post-Capitalist Society.London:Oxford,Butterworth Heinemann,HarperBusiness,1993.

García-MoralesV J,Llorens-Montes F J,Verdú-Jover A J.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entrepreneurship.Industrial Management&Data Systems,2006,106(1):21—42.

Garvin D A.,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3,71(4):78—91.

GlynnM A.,Innovative genius:A framework for relating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s to innovation.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1996:1081—1111.

Gold A H,Malhotra A,Segars A H.,Knowledge management:an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perspective.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1,18(1):185—214. Greve H R.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heterogeneous social structure.Organization Studies,2005,26(7):1025.

Huang J W,Li Y H.The mediating effec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on social interaction and innovation perfor ma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anpower,2009,30(3):285—301.

Hult G,Hurley R F,Knight G A,Innovativeness:Its antecedents and impact on business performance.IndustrialMarketingManagement,2004,33(5):429—438.

Irani Z,SharifA M,Love P E D.,Mapp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supportof organizational memo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9,122(1):200—215.

Johannessen J A.,Organisational innovation as par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8,28(5):403—412.

LeavyB.,The concept of learning in the strategy field.How organizations learn:managing thesearch for knowledge, 2004:51—70.

Liao S,Fei W C,Liu C T.,Relationships between knowledge inertia,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organization innovation.Technovation,2008,28(4):183—195.

Liao S,Wu C.,System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organizational learning,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0,37(2):1096—1103.

Mabey C,Salaman G.,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Oxford:Blackwell,1995.

Macpherson A,JonesO,ZhangM.,Evolution or revolution?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a knowledge-dependent firm.R&D Management,2004,34(2):161—177.

Mascitelli R.,From experience:harnessing tacit knowledge to achieve breakthrough innovation.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Management,2000,17(3):179—193.

Monica HuM L,Horng J S,Christine Sun Y H.Hospitality teams:knowledgesharing andserviceinnovation performance.Touris m Management,2009,30(1):41—50.

Nonaka I,Toyama R,Konno N.SECI,Ba and leadership: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Long range planning,2000,33(1):5—34.

Robbins S P.,Organization Behavior:Concepts,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96.

SengeM P.,The Fifth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New York:Doubleday,1990.

Sinkula J M,BakerW E,Noordewier T.,A framework for market-base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linking values,knowledge,and behavior.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7,25(4):305—318.

Sinkula J M.,Marke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The Journal ofMarketing,1994:35—45.

Sinkula J M,BakerW E,Noordewier T.,A framework for market-base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linking values,knowledge,and behavior.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7,25(4):305—318.

Stata R.,Organizational learning——the key to management innovation.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89,30(3):63—74.

Tu CkerrB.,The New Core Competency.Strategy&Leadership.2001,20(1):11—14.

Weerawardena,J.,O’Cass,A.,&Julian,C.,Does industry matter?Examining the role of industry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innovation and brand performance.Journal ofBusiness Research,2006,59(1),37—45.

陈国权,马萌.组织学习的过程模型研究.管理科学学报, 2000,3(3).

储节旺,郭春侠,陈亮.国内外知识管理流程研究述评.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6).

杜宝苍,李朝明.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的互动关系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0,(9).

郭彦文,徐盈之.现代服务业知识管理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21(5).

李丹,郭迟.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的关系及IT对二者影响的探讨.管理学报,2009,(5).

林山,蓝海林,黄培伦.组织学习,知识创新与组织创新的互动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4,22(5).

林义屏.市场导向,组织学习,组织创新与组织绩效间关系之研究——以科学园区信息电子产业为例.管理评论(台湾),2004,23(1).

刘蕾,唐博华,雷森.基于知识管理能力评价的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0,(1).

路琳,梁学玲.知识共享在人际互动与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9,(1).

马宏建.中国高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与绩效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孙晓强.从组织学习过程模型看组织学习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角色.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

谭可欣,郭东强.隐性知识管理及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管理评论,2007,19(12).

魏江,焦豪.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关系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2).

谢洪明,王成,罗惠玲,等.学习、知识整合与创新的关系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7,10(2).

曾萍,蓝海林.组织学习、知识创新与动态能力:机制和路径.中国软科学,2009,(5).

郑文山,胡扬成.市场导向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基于浙江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10,(1).

朱少英,齐二石.组织学习中群体间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管理学报,2009,6(4).

【责任编辑:许玉兰;责任校对:许玉兰,杨海文】

F270

A

1000-9639(2011)02-0201-08

2010—11—08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规划项目(09O—09)

林勋亮(1960—),男,广东揭阳人,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广州510320)。

猜你喜欢
问卷变量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抓住不变量解题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也谈分离变量
模型小览(二)
问卷网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问卷大调查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