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三型”到“新三型”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路径

2011-10-09 07:05:47中共营口市委党校韩长菊
财经界(学术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服务业要素

中共营口市委党校 韩长菊

从“旧三型”到“新三型”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路径

中共营口市委党校 韩长菊

我国传统发展方式为“旧三型”,即投资拉动型、第二产带动型、要素扩张型的模式。必须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向“新三型”,即内需拉动型、三产协同带动型、创新驱动型。

传统方式 需求结构 产业结构 要素结构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现代化进入一定阶段后各国普遍面临的挑战,更是未来中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长期形成的传统发展方式为“旧三型”,即投资拉动型、第二产带动型、要素扩张型的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加快转变首先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坚持“新三型”,即内需拉动型、三产协同带动型、创新驱动型。

一、需求结构:内需拉动型

经济增长由主要靠投资出国转向靠消费投资出国的内需拉动型。长期以来,我国“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投资、出口比例不协调。

经济学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实践告诉我们,依靠投资拉动增长是有极限的,并有其阶段性。长期过分依赖投资拉动增长,必然后果就是投资边际效益递减。新增的投资效益越来越低,反映在宏观层面上单位投资产生的GDP不断下降,在微观层面是资产经营效果的降低,甚至出现资产收益低于资金成本。首先、挤压消费。居民消费需求跟不上,积累和消费此消彼长。其次、大量的产能过剩。库存增加、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第三、环境恶化。能源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第四、增大金融风险。最终导致经济下滑,企业和国家经济没有竞争力。

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第一、后危机时期,受世界经济可能长时间的低速增长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依靠外需推动国内经济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我们应更加重视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第二、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扩大内需有着巨大潜力,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长期动力。第三、从社会再生产中的四大环节看,消费既是一个经济循环的终点,又是下一个经济循环的先导,是保证国民经济不断运行的原动力。第四,消费结构的变化还引导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变化,也引导着投资结构的变化。所以必须把我国长期经济增长建立在稳固的内需基础之上。目前,消费仍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短板”,扩大消费需求任重道远。

二、产业结构:三产协同带动型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产业比重偏低,二产业过分膨胀,三产业比重不足,重工业比重过大。服务业落后于世界其他各国。2007年,印度50%、日本65%、美国80%以上。

当今世界,国家走向发达的标志是服务业的兴起和传统制造业的相对衰落,欧美、亚洲各国莫不如此。中国的制造业占GDP比重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当然这是工业化过程必然现象。但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考虑到中国的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继续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消耗大量资源的传统制造业并非中国的优势,重心应逐步向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转移,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需要大量的投资,服务业不需要大量投资,在服务业驱动的经济中,也许GDP增速会缓慢些,但却能很好解决就业,服务业对资本的要求低,但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比第二产业更强。发达国家GDP增长3%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增加10%还感觉就业有压力,原因何在?我们的经济结构长期扭曲,亟须以结构调整为契机,把经济从固定资产投资推动的增长、从制造业推动的增长,尽快转向服务业。我国服务业占GDP只有40%左右,发展空间是巨大。

稳定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加快第三产业。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来实现产业之间相互协调。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以牺牲农业、农民、农村的利益为代价的路子;是西方国家产生大量的失业带来不稳定的路子;是西方国家的先增长后治理,最后把污染转移出去的路子;是在工业化完成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信息化的路子。

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国际竞争中塑造新优势。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抑制过剩产能、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应对未来竞争、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兴产业大多是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中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征,是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三、要素结构:创新驱动型

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扩张带动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带动转变。经济学讲经济增长的长期决定因素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和效率、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制度的完善四个方面。实践意义最大的就是技术进步,其他三要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技术变迁。我国经济增长中只有30%靠的是技术,更多靠的是要素数量扩张,靠投资或资本积累,而美国经济增长中60-70%靠技术拉动。

在产业革命历史上,中国已经错过了三次发展的机遇,现在以信息产业发展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我们必须抓住这次战略机遇。一是构筑创新平台。创新需要有完善的体制和机制来保障,创新需要有资金的投入来支持,创新需要有成果的转化来弘扬。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永远是创新的主体。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自主创新的主体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体。二是提供人才支撑。产业差距往往是人才差距。怎么样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最根本就要改变用人体制,培养创新精神。三是抢占技术制高点。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打造自主品牌,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四是抓住市场热点。只有满足市场需求的自主创新,才能做到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五是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集成优势。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服务业要素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经济(2022年10期)2022-10-12 05:28:26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 03:23:30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2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3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也谈做人的要素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6
服务业集聚区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
中介服务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
产业结构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