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乃佳,梁艳丽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730070)
构建城镇寄宿制普通高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扶沟县L高中为例
毛乃佳,梁艳丽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730070)
师生关系作为众多社会关系中的一种,是学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性质和水平,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对教学活动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感情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教育事业稳步前行。笔者从所调查学校师生关系现状着手,查找一些不良现象的原因,试图探索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城镇;寄宿制;普通高中;良好师生关系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剧变期,是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叛逆期,也是他们人生的一大转折期。高中阶段青少年思想情绪波动较大,对事物比较敏感,师生关系随之也变得较为复杂。因此,教师要充分观察、了解学生变化的规律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处理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它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及师生关系形成的过程、机制和影响因素等”[1],它由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和道德关系四个层面所构成[2],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有机体系,反映了师生关系的本质结构与特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理兼容、和谐相处,共同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有利于教育事业稳步前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师生关系仅仅视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外在条件,也不能把师生关系定位在单纯的“教与学”上。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基于此种理念,笔者对所任教的河南省扶沟县L高中师生关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试图探索适合其发展的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对策。
笔者对河南省扶沟县L高中教师及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和调查。L高中高二年级有8个教学班,649名学生。为了增加问卷的全面、有效性,此次调查文理各两个教学班的学生,每班60人,共发放学生问卷240份,教师问卷100份,收回问卷329份,有效问卷326份,问卷有效率为96%。
L高中为城镇寄宿制学校,学校根据其地理位置、环境、教育资源、学生基础等,制定出了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实行统一管理的大班教学。L高中学生每天13节课,每周90节课(周日下午第四节为课外活动),每月335节课。学生每天早上5:30前起床,9:30放学后休息。学生可谓时间紧、课程多、压力大。
关于“您认为目前的师生关系怎么样?”这一问题,其调查结果如下:39%的教师认为良好,38%的教师认为不大好,11%的教师认为基本可以,9%的教师认为不好,3%的教师认为难以评价。34%的学生认为良好,42%的学生认为不大好,14%的学生认为基本可以,6%的学生认为不好,4%的学生认为难以评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L高中师生关系不大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表1 目前师生关系状况调查
此次教师调查问卷中,81%的教师基本上能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54%的教师基本赞同严师出高徒;39%的教师认为学生以自我为中心;82%的教师认为他们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100%的教师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72%的教师基本同意较喜欢那些思想道德好的学生。大多数老师认为关心热爱、尊重信任、严格要求学生是搞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严格要求,一视同仁;通过关心热爱、尊重信任的方法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此次学生问卷调查中,39%的学生赞同教师职业道德比专业知识重要,44%的学生认为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23%的学生认为教师要和蔼可亲,21%的学生认为教师要像朋友一样;55%的学生认为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向教师请教;54%的学生认为教师基本不与他们沟通;69%的学生不大经常主动找老师沟通;64%的学生认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他的课;52%的学生认为每天的作业量很大。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是最重要的;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向老师请教;喜欢老师而喜欢他的课,但不喜欢与老师沟通,老师也不经常与学生沟通;并且每天的作业量很大。
调查结果表明:寄宿制学校师生关系不大好,少数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摩擦、对立依然存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试图探索原因,并提出与其相对应的策略。
表2 教师问卷调查
表3 学生问卷调查
L高中地处乡镇,有任课教师79名,学生2800名,师生比为:1:35.4。按照国家普通高中师生1:13.5,河南省1:16的比例标准,L高中教师学生比严重不合理。学校不得不采取大班授课制,课上如果教师声音小一点,或稍有同学在下面说话,后排的学生就很难听到教师讲课。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统一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无法顾及每位学生的感受,既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又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由于考试制度及升学的压力,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科成绩,课上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课下布置大量作业,让学习这个主动过程变得非常的被动。同时,过重的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并且也剥夺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减少培养兴趣特长的时间和空间,使一些学生变成学习的机器。新课程要求我们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创新人才,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这种新型教学让部分学生成绩快速提高,但少数基础差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步伐,使得他们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最后丧失学习兴趣,甚至辍学。
一些教师在工作上态度不端正,行为不严谨;课前不备课,课上组织不好,课下不认真批改作业;生活上自由、散漫,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成风。他们把这些工作、生活上的不良风气带到课堂上,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学生对教师也产生抵触心理,甚至讨厌这门课。当学生成绩不好时,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就会越少,无形中便形成了师生关系的隔阂,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甚至对教师产生憎恨情绪。
L高中实行统一管理制,个别学生无视学校纪律,课上不听从老师的安排,课下不按时完成作业。晚上还偷出宿舍到网吧玩游戏,给班主任、家长及学校造成很大麻烦。一些家长对学生过于溺爱,使得很多学生成了家里的“皇帝”、“公主”,他们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少数学生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我行我素,结成一些非良性群体,他们不愿接受家长的批评、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建议,至不能承受考试的压力。
教育要培养和造就智慧高超、才华横溢、富于应变,勇于创新的一代。我们要承担起开拓青少年理智和创新能力的义务和责任,启迪青少年的心智,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3]。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课上用热情洋溢的教学语言,表扬、赞赏的体态语言,营造一种平等、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做到“有教无类”,把学生当作富有个性的“人”,而不是考试的机器、分数的符号。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及优缺点,采取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学校要结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征,为学生提供多元的活动空间,适当安排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呼吸新鲜空气,切身体验生活。
班级授课制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和空间,便于教师发挥课堂作用,但无法顾及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及掌握知识的能力。因此,根据学生的优缺点,采取优帮差的分组教学,为学生提供交流、探讨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让他们分享彼此的观点、增加知识面、扩大眼界,扬长补短。分组教学中教师要对小组关心、询问,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实践证明师生间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前提。
新课程的改革,教育评价制度相应也采取了一些新的评价方式。教育主管部门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升学率成为衡量学生学业,教师教学及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准和尺度。要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学科上特长发展;要顾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每位学生尽最大可能达到全面发展。
家长、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形成教育体系,大家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用心去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求学生,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目标。家长要经常到学校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并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走出溺爱和苛严的误区;教师借助家长会平台与家长会沟通,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与帮助;学校要经常开家长会,给教师、学生及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师生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情感问题,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理需求。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导性,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共同参与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让师生关系日趋走向和谐。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155.
[2] 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的本质认识[J].教育评论,1998,(4).
[3]查尔斯·赫梅尔著.王静等译.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83.73.
[责任编辑 蓝 天]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an urban boarding high school——A case study of a high school in Fugou County,Henan Province
MAO Nai-jia,LIANG Yan-li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s one of many social relationships, is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in school.The nature and level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have an influence on students’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on the effect of teaching activities.As an emotional bridge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will be beneficial to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will help to fulfill the teaching task.Start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f the investigated school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undesirable phenomena,this paper forwards some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own and city; boarding system; high school;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G635.6
A
1008-6390(2011)01-0016-04
2010-10-20
毛乃佳(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研究;梁艳丽 (1984-),女,河南扶沟人,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