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评估体系创新改革研究

2011-09-28 09:03:52辉,马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德育评估评价

周 辉,马 寒

(1.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高校德育评估体系创新改革研究

周 辉1,马 寒2

(1.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深入探析中外德育评估模式,提出了高校德育评估模式的创新设计,解决凸显问题,改善管理行为模式,真正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理念和目标。

高校;德育评估;改革创新

如何改革和突破现行的高校德育评估模式,构建大学生全面德育评估体系,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对中外德育评估模式进行探析与比较,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尝试对当前我国高校德育评估体系中不适应社会发展、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部分提出改革和创新,期望对我国高校德育评估以及高校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中外德育评估模式的探析与比较

现代西方德育评估理论是伴随着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的学校教育评价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教育评价的重点是以学历测验客观化、标准化为重要对象,主要测量学校的教育成就和效率。到20世纪50年代间,出现了以教育目标为依据的“泰勒评价模式”。这种模式在教育评价的基础上鲜明地指出了德育评价的思想,并提出了评价的依据就是教育目标,评价的手段包括观察、调查等。1966年,斯塔弗尔比姆(Stafflebeam·D·L)提出了以决策为中心的CIPP评价模式,CIPP是背景(Context)评价、输入(Input)评价、过程(Process)评价、结果(Product)评价的第一个字母。1967年斯克里芬(Scriven)发表《评价方法论》一文,使德育评价的重点从目标评价转向过程评价,从效能评价转向价值评价,从结果评价转向素质评价,催生了现代西方德育评估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概括起来,西方现代德育评估理论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德育评估形式的自主性和德育评估标准的多元化与西方社会强调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一致;二是德育评估方法的定量化、科学化;三是德育评估要遵循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

我国高校的德育评估工作起步较晚,在评估指标、评估形式、评估内容、评估效能等方面,与西方现代德育评估方法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一是评估主体的非自主性和评估形式的单一化。德育评估目的在于促进人的个性的健康发展,应该着重培养人的自我评价能力,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健康的发展目标。在实践评估操作中,不能仅仅强调管理机构的评估主体性,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让主体与对象互动。在评估内容上,评估不应该是一种纯形式化的过程,评估内容应该多样化、日常化,评估工作应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二是评估结果重定量,轻定性。分值不能绝对化,不能片面追求德育评估的分值,错误地把分值当作衡量德育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不能仅仅进行定量分析,还要进行定性研究。应该在得出分值的同时进行相应的“评述”,指出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应该把“评”与“估”有机结合,有所“估”有所“评”,以评促改,最终更大的发挥德育的有效性;三是评估效能不足。高校德育评估应该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评估成果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但长期以来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评估长效机制。多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为评估而评估,评估时大张旗鼓,评估结束后偃旗息鼓,很多在评估时发现的问题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很多评估时总结的好经验、好成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贯彻和实施。

西方现代德育评估方法为我们开展德育评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基础,明确其利弊得失,借鉴其成功经验,汲取其失败教训,整合现当代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无疑有助于我国德育评估思想价值取向的确立。

二、高校德育评估体系改革设计

(一)高校德育评估新体系图示

在简要分析了中外评估的模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德育评估普遍使用的模式,现提出改革和创新的设计。如下图:

图1 高校德育评估新体系流程图

图2 高校德育评估新体系内容图

图3 高校德育评估新体系数据归档及使用循环图

(二)高校德育评估新体系主要依据

1.德育评估目标素质化。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完成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高校德育评估是推动全面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在德育评估工作中,评估目标体系,已趋向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一致。既要评估是否确定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也要评估学校培养的目标是否坚持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表现出了明显的素质化趋势。

2.德育评估内容系统化。德育评估要不断促进学校提高德育实效性。学校德育效果如何,与学校德育评估的内容系统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德育评估内容体系以德育大纲为根本,体现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与方法、德育条件等诸方面,更加强调德育活动的内在规律性,更加体现德育评估内容的系统性特点。

3.德育评估过程综合化。德育评估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构成这一系统的诸要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它们的矛盾运动与协调发展,推动着这一过程向预定的方向发展。学校德育评估已跳出 “应试教育”评估只重视“分数”和“结果”的误区,强调德育效果寓于德育过程之中,注重德育效果的形成过程和形成过程中德育效果的积累,对构成德育效果的诸多要素通盘考虑全面评估。

4.德育评估途径网络化多元化。德育评估不仅是需要国家行政部门的评估以及学校自身的评估,还需要社会中介的评估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估。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评估功能的同时,也要充分注重社会评估,努力构建以国家为主导、以学校为主干,以社会为辅助的网络化评估机制。

三、高校德育评估新体系解析

(一)全程评估模式,保障德育评估效能的持续性

所谓全程评估模式,是将德育受评对象进行全过程监控和动态管理的一种评估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通过社会专业评估机构建立动态查询数据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高等院校甚至用人单位联合会等机构组织可以委托社会专业评估机构,对评估对象尤其是学生设立专题动态数据库。这样学生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德育评定 (例如每学期或每学年的操行情况、德育学分、品德表现等情况)及时输入该数据库。

2.通过高等院校设立专门的评估管理科室,各教学单位也设立相应的机构或岗位,由各教学单位定期把学生德育信息上报学校专门管理机构,由学校专门管理机构分析整理后分别存入学生的德育档案和学校德育档案馆。该德育档案同学生的学籍档案一样紧随学生进入社会,学校的德育档案馆对外开放,接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查阅和咨询。

3.通过德育学分制、德育答辩制等德育评判形式,对学生个体德育行为实行强制式管理,积极探索新的德育评估形式。德育学分制、德育答辩制在全国各大高校均有实施,例如郑州轻工业学院率先在全国实行德育学分制,北京理工大学2004年前后实行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制度。以这两种制度为代表的德育评判模式,实质在于让德育由学校管理转变到学生的自我管理,既做到了对学生德育评估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加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多元评估模式,拓展评估主体的参与范围

在这个新体系中,将高校德育评估设定为一种开放式评估,其基本特点是:

1.评估主体多元化。在新模式中,评估主体由原来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相关高校二元制,拓展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相关高校、社会专门评估机构或社会自助团体、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学生家庭等六个层面。

2.评估主体的参与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目前,高校德育评估主体的参与范围几乎都是按照评估指标体进行的,而评估指标体系只能观测某一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绩效,而不能作为一个动态过程看到高校德育工作的全貌。那么新体系中由于加入四个层面上的新主体,他们将会对高校德育工作进行动态的追踪和评判,大大提高高校德育评估结果的信度。

3.专业评估机构介入使评估制度化经常化。尝试由政府和高校共同组建一个经常性的专业评估机构,取消当前的随机性、临时性的评估团体,一方面能保证高校评估的经常化,另一方面又节约了评估成本,同时也能通过该机构对评估数据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收集和整理,为政府和高校指导德育工作提供较为专业的依据。

(三)开放评估模式,多种评估形式相结合推动评估的科学性

设定把网络测评、模拟测评、自我评判、调研、实地考察等测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获取评估数据。

1.通过网络将需测评的内容放置上去,通过技术手段让高校、学生、社会团体、学生家庭、用人单位等不同主体进行评判,经过归纳整理,获取初步数据。

2.对高校德育评估客体的模拟测评,进一步获取相关数据,最后根据前面获取的数据,参照《德育大纲》、《德育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等制度,实地调研考评。全面考评过程结束后,将评估数据再次放置于放公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3.将数据整理后,一方面存档,作为高校的德育档案及学生的个人德育档案,另一方面将数据反馈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成为加强和改革高校德育工作的依据。

4.以网络评估为主,多种评估形式相结合的评估模式,特别强调了大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性,使德育评价从“他评”向“自评”的转变,积极引导学生把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发挥德育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四)循环式评估模式,破除数据的采集与利用难题

高校德育评估流程图和高校德育评估内容图显示出这是一个兼具开放和循环功能的德育评估新方式,能有效解决长期以来为评估而评估的被动局面,为国家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利用评估数据进行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1.基于教育主干网,搭建专用德育评估数据传输平台。我国的教育主干网络已经相当成熟,国家可以协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建立相应网上数据库申报系统或者专线传输系统,把常态化的德育评估数据由各高校自行申报到国家或地区性主干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比对分析,把类同的数据筛选出去,把独有的数据保留下来,时刻保持主干数据库里数据的最新性和前沿性。

2.基于社会专业评估机构,建立数据的收集、分析、报送渠道。随着社会化分工的越来越细,有许多工作完全可以通过社会专业机构来完成,避免出现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国家或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成立以政府牵头的社会德育评估机构,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专业评估机构(独立行为),以保证德育评估和信息传送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持久性。

3.基于各德育评估管理主体的常设机构,建立数据收集、整合、报送的常态化。非常态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高校的德育发展要求,国家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德育评估管理机构,组织常态化的高校德育评估工作,收集德育评估资料、管理德育评估档案、分析德育评估数据、汇集德育评估成果,真正使德育评估的成果能得以推广,德育评估的数据能得到科学利用。

(五)基于践行性高校德育理念,提升德育评估的自主性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道德教育的最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而不仅仅是认知。德育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实践,认识在实践中深化,行为在实践中习得,习惯在实践中养成,价值观在实践中确立。高校德育工作要在重视知识传授、理论灌输和理性指导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在新的德育考评办法中,规定了学生自评、学生思想品德考核评议小组评议以及教师评议的综合评价方法,这弥补了以往单一由教师评价的不足。评价活动中有群体和个人的实际参与,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相结合,大大加深了受评者对于评价标准及其价值准则的体会和认识,从而提高其遵从社会规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德育评价的关键点是评价学生德育实践,激发学生内在德性成长,学生只有投身到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具体的道德情境之中,才会有更深刻的道德体验。我们在考评内容设计上除规定基本内容外,专门设计了纪实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平时参加政治学习、教学、上课,参加班、团等集体活动,参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文艺、体育等各类学生活动以及获奖方面的总体情况,使学生的道德实践与德育评价形成了合力。

德育评价是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难点内容。德育的实效取决于对教育对象的规范引导和深层的制度重构,必须更新理念、完善评价体系、改进评价方法,不断促进高校德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 江 陵]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reform of assessment system of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ZHOU Hui1,MA Han2
(1.School of Marxism,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 Henan, China;2.Zhengzhou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450002, Henan, China)

On the ground of deep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assessment modes of mo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forwards the new design of the assessment mode for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to solve difficult problems,improve management behavior mode and realize the assessment idea and goal of “promot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hrough assessing, integrating assessment and construction and stressing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assessment; reform and innovation

G641

A

1008-6390(2011)01-0139-04

2010-10-06

课题项目:2010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编号B753。

周辉(1982-),女,河南信阳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寒(1979-),男,河南商丘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文化与大学德育。

猜你喜欢
德育评估评价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评估依据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5
最终评估
世界科学(2013年11期)2013-03-11 18:09:46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