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杰,任相涛,秦天红,颜 超,马业康,赵丽瑞
新疆农牧区维吾尔族13~15岁中学生体质下降现象的运动干预研究
武 杰1,任相涛1,秦天红2,颜 超1,马业康1,赵丽瑞3
近年来,几次学生体质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发展极不平衡。学生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呈现增长态势,而肺活量、身体素质水平则连续20年呈现下降趋势,体质综合评价水平也在下降。尤其是2000年以来,6~18岁的学生中,肥胖生高达15%,一些学校的肥胖生比例甚至突破了30%。同时,农村肥胖学生比例也在攀升。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未来3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够全面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多年来,我国学生体质研究主要呈现出体质现状分析居多,而指导运动实践的健身干预研究相对较少的状况[1],对于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研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方面,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新疆维吾尔族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方面的多项指标在持续下降,低于同龄汉族学生;另一方面,新疆各级各类学校在贯彻落实《标准》的时候,仅限于测试实施和数据简单上报这一阶段。由于各种原因,测试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虽然《标准》的实施已有一段时间,但是,由于教育经费、活动场地、师资力量的限制,少数民族学生日常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制约。所以,探索简便易行且能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的运动方式迫在眉睫。因此,本研究主要以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即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为基础,采取简便易行的运动方式,针对维吾尔族中学生体质下降状况进行干预,旨在总结出适合在农牧区维吾尔族中学中推广的健身途径,从而改善维吾尔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作者单位:1.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2.喀什师范学院体育系,新疆喀什844007;3.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系,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选取新疆伽师县夏普吐勒乡中学学生(农牧区半寄宿制)为实验对象,从七、八、九年级所对应 13岁、14岁、15岁3个年龄,各随机抽取3个班的维吾尔族正常学生(“正常”学生是指能从事正常体育活动,生长发育健全,无明显生理缺陷者),共计300人(表1)。
表1 本研究被试情况一览表 (n)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内容及被试年龄选取测试指标[6,7],了解被试干预前、后的体质水平及变化情况,具体包括身体形态、机能状况和素质水平(表2)。
表2 新疆农牧区维吾尔族13~15岁中学生体质状况测试指标一览表
发放问卷(采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调查问卷)了解被试干预前的体育行为特征及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基础信息。由各被试班班主任协助发放、回收。实际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100%。
1.2.3.1 运动形式
根据被试所呈现的下肢力量、有氧耐力及柔韧性较差的体质特征,采取柔韧性练习、下肢力量练习、耐力跑练习等运动方式,内容包括韧带牵拉、俯卧撑/立卧撑(男)、单杠悬垂/斜身引体(女)、单/双脚跳跃、耐力跑。体育课内的韧带牵拉练习安排在准备活动部分内,不另占时间;课外活动的韧带牵拉练习在开始及结束部分;俯卧撑/立卧撑练习(男)、单杠悬垂/斜身引体(女)、单脚跳跃利用体育课的后1/3段时间,目的在于不干扰正常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但又可增加单位时间内的运动负荷及强度;耐力跑则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
1.2.3.2 运动强度
1.强度设定
靶心率达到75%最大心率的强度是一个运动阈值。由于运动训练强度太小,所以,较低心率的运动不能提高机体持续运动的能力[3]。ACSM(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推荐运动训练强度大小的典型运动模式为:每周3~4次,每次20~60 min,采用50%~80%最大吸氧量(或60%~90%最大心率)的强度进行[8]。因此,靶心率适宜范围为65%~85%HRmax,其中 HRmax=220-平均年龄[3],即 220-13/14/15=207/206/205次/min。俯卧撑/立卧撑(男)、单杠悬垂/斜身引体(女)、单/双脚跳跃各2组,组间间歇以心率恢复到120次/min为标准,开始下一组练习;1 200~1 600 m耐力跑为110~130 s/400 m。
2.强度监控
1)选取若干班里运动成绩中等的男、女学生,测试并记录被试在每组练习结束后的即时心率;2)运用RPE表,记录被试每组练习结束即刻及整个干预过程中的主观体力感觉;3)由所选择的中等运动成绩男、女被试学生自测并记录次日晨起时的1 min基础脉搏。
1.2.3.3 运动频率
13岁、14岁、15岁3个组,各组在每周3节体育课中,运动时间均为45 min,其中,前30 min为体育课正常教学内容,后15 min时间为运动干预内容,即45 min活动时间中达靶心率的运动时间为15 min/节;每周5次的课外活动,时间为30 min,其中,10~15 min为柔韧性练习,另外15~20 min时间为耐力跑练习,即30 min活动时间中达靶心率的运动时间为15 min/次。心率的控制成为监控锻炼质量的重要方式。体育课的练习及课外活动的练习皆为集体练习,体育课中皆由课题组成员配合课前了解了运动干预计划及要求的维族体育教师完成,课外活动的组织及完成则由课题组成员配合各维族班班主任及体育教师。课间操时间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做广播体操。干预实验共持续12周。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初步筛选,运用 Excel和SPSS 17.0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BMI(Body Mass Index)又称“身体质量指数”,是衡量人体形态特征的一个重要的派生指标,它反映了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又与体脂量密切相关,是人体充实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把它作为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之一。维吾尔族13~15岁中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值在过去20年中,与本民族内部相比均呈现下降态势,2005年相比1985年,13~15岁男、女生形态综合指标BMI指数上涨幅度非常明显(P<0.01)。BMI指数除13岁女生外,其余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与2005年全国同龄学生相比,被试群体的BMI指数除15岁女生外其余指标均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3)。
导致维吾尔族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有多种,运动时间不足应是主要原因。经调查发现,平均每周体育锻炼在3天以下的占76.51%,约19.13%的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表4),而每天锻炼时间在1 h以下的占79.91%(表5),近80%的学生还未达到国家规定的1 h体育锻炼标准。课题组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被试群体的课余锻炼率仅为10.56%;由于体育师资水平及场地器材的限制,体育课在组织及效果方面差强人意,45 min的体育课活动时间在30 min以下的学生比例高达84.92%,20 min以下的学生比例占到52.39%(表6),大多数学生每次体育课的实际活动时间严重不足,并且活动强度小,活动形式多采用慢跑、广播体操、简单形式的游戏,体育教师还时常允许学生自由活动(类似于放羊式教学),在这段时间大多数男、女生在树荫下休息。对于学生群体自身而言,由于学校实际条件的限制(经费短缺、场地狭小、师资力量薄弱等),普遍缺乏主动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并最终导致其体质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表3 新疆维吾尔族13~15岁中学生BMI指数一览表 (±SD)
表3 新疆维吾尔族13~15岁中学生BMI指数一览表 (±SD)
注:P2-1:2005年维族与1985年维族学生差异性;P′2-1:受试群体与2005年全国学生差异性;* P<0.05,** P<0.01。
1985年维族 2005年维族 受试群体 2005年全国 P2-1 P′2-113岁 男 16.76 17.95±1.91 17.22±1.36 18.55±3.24 ** **17.61 17.92±2.04 17.40±2.13 18.54±2.85 * *14岁 男 17.25 18.56±2.04 17.87±1.74 19.09±3.21 ** **女18.29 19.07±2.24 18.52±2.17 19.20±2.78 ** **15岁 男 18.23 18.97±2.06 18.42±2.25 19.55±3.15 ** **女19.11 19.85±2.29 19.35±2.40 19.75±2.71 * *女
表4 本研究被试平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情况一览表
表5 本研究被试平均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时间情况一览表
表6 本研究被试平均每节体育课活动时间情况一览表
肺活量体重指数主要通过人体自身的肺活量与体重的比值,亦即每1 kg体重的肺活量的相对值来反映肺活量与体重的相关程度,用以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与群体进行客观的定量比较分析[4]。在有关氧代谢项目运动员选材和学生体质综合评价中有一定参考价值。维吾尔族13~15岁中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以2005年为例,整体均值指标低于本民族同龄学生1985年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0.01)。同时,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组间差异同样非常显著(P<0.01),受试群体也反映出同样趋势。这主要与维吾尔族学生整体体重均值与全国同龄学生无较大差异,但肺活量均值水平低于全国同龄学生水平有关(表 7)。
2005年与1985年两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13~15岁男、女生各项指标之间有差异,力量素质(立定跳远)男生呈现上升趋势,而女生则出现下降趋势,除13岁男生立定跳远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均表现为显著性差异(15岁男生 P<0.05,其余 P<0.01);此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试群体中,经常锻炼者的立定跳远水平优于偶尔锻炼者和从不锻炼者,表明规律性的体育运动有利于增加肌力。速度素质(50 m跑)上升幅度较明显,数据结果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表8);耐力素质(1 000 m跑男,800 m跑女)下降幅度非常明显,除15岁女生下降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差异性均非常显著(P<0.01;表9)。力量项目(握力)受试群体与2005年相比男、女生下降幅度十分明显,经配对样本 t检验,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柔韧项目(坐位体前屈)2005年与1985年相比,除14岁女生指标下降幅度明显外(P<0.05),其余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群体与2005年相比各项指标之间有差异,整体上呈现上升态势,其中,13岁、14岁男生和14岁女生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差异显著,其余指标变化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0)。
表7 新疆维吾尔族13~15岁中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一览表 (±SD)
表7 新疆维吾尔族13~15岁中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一览表 (±SD)
注:P2-1:2005年维族与1985年维族学生差异性;P′2-1:受试群体与2005年全国学生差异性;* P<0.05,** P<0.01。
1985年维族 2005年维族 受试群体 2005年全国 P2-1 P′2-113岁 男 66.96 40.07±7.46 45.74±7.95 51.68±12.24 ** **59.03 32.86±7.38 35.46±6.80 43.37±11.33 * * * *14岁 男 68.05 40.64±8.35 43.70±6.91 53.03±12.14 ** **女58.89 31.84±7.77 33.07±7.93 42.82±10.99 * * **15岁 男 70.44 41.28±7.20 47.55±8.20 55.43±12.40 ** **女57.19 32.21±6.67 36.81±8.40 43.15±10.79 * * * *女
表8 新疆维吾尔族13~15岁中学生运动素质一览表 (±SD)
表8 新疆维吾尔族13~15岁中学生运动素质一览表 (±SD)
注:2005年维族与1985年维族学生差异性,*P<0.05,** P<0.01。
立定跳远(cm)50 m跑(s)1985年维族 2005年维族 受试群体 1985年维族 2005年维族 受试群体13岁 男 167.0±15.43 169.84±18.48 144.92±16.20** 9.24±0.61 8.66±0.74** 9.35±0.78**女 151.7±15.95 143.89±15.46** 126.96±18.26** 10.10±0.90 9.64±0.76** 10.15±0.86**14岁 男 174.6±17.53 180.29±20.62** 150.60±21.33** 8.90±0.62 8.22±0.70** 9.02±0.54**女 154.9±17.69 149.18±16.36** 120.55±16.38** 9.87±0.84 9.53±0.86** 10.33±1.55**15岁 男 186.1±20.51 191.02±21.18* 164.17±21.78** 8.66±0.63 8.08±0.88** 8.87±1.00**女 152.2±19.94 147.26±14.54** 124.68±16.64** 9.96±0.84 9.61±0.87** 10.57±1.25**
表9 新疆维吾尔族13~15岁中学生运动素质一览表 (±SD)
表9 新疆维吾尔族13~15岁中学生运动素质一览表 (±SD)
注:2005年维族与1985年维族学生差异性,* P<0.05,** P<0.01。
800 m跑(s)1 000 m跑(s)1985年维族 2005年维族 受试群体 1985年维族 2005年维族 受试群体13岁 男 269.52±23.53 294.38±34.21** 269.49±18.89**女 245.96±31.54 263.73±30.57** 260.49±26.24 14岁 男263.93±23.76 276.10±31.87** 269.53±31.62*女 239.97±24.89 259.73±30.01** 260.21±36.72 15岁 男254.65±21.76 263.51±29.13** 286.28±36.24**女 251.03±30.06 254.82±28.05 262.48±31.36**
表10 新疆维吾尔族13~15岁中学生运动素质一览表 (±SD)
表10 新疆维吾尔族13~15岁中学生运动素质一览表 (±SD)
注:2005年维族与1985年维族学生差异性,* P<0.05,** P<0.01(握力1985年无数据)。
握力(kg)坐位体前屈(cm)1985年维族 2005年维族 受试群体 1985年维族 2005年维族 受试群体13岁 男 — 25.09±6.28 20.73±5.40** 8.66±5.05 8.16±5.32 8.99±3.78*21.47±4.51 17.01±3.42** 9.77±5.60 9.59±4.90 10.39±4.96 14岁 男 — 30.09±6.76 26.29±7.20** 8.93±5.59 9.40±5.26 12.58±4.49**女—24.01±4.44 22.03±5.05** 11.73±5.11 10.56±5.63* 11.88±5.11**15岁 男 — 34.13±7.74 29.60±7.75** 11.92±5.44 10.89±5.74 10.84±4.60女—26.13±4.57 22.26±4.56** 11.80±5.71 11.26±5.08 12.06±5.22女—
干预前、后形态变化结果显示(表11、表12):被试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等单项指标与综合评定指数BMI指数存在不同程度的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均未产生明显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初步断定干预措施对形态类指标无显著性干预效果。
干预前、后实验对象机能变化特征显示:1)肺活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情况有差异,除15岁男生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各年龄段指标变化非常明显(P<0.01)。提示,运动干预对提高被试的肺功能效果非常显著。2)综合评定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全部呈现显著性变化,经配对样本 t检验,被试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表13)。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干预对提高被试的肺功能效果非常明显。3)实验组干预前、后综合评定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与《标准》对比后发现,实验对象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提升的幅度明显,效果显著。其中,13岁男、女生的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等上升幅度明显,而同时各年龄段不及格率伴随干预实验的有序推进而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明显(表14)。实验结果表明,干预实验对学生机能能力的改善和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11 本研究干预前、后实验对象形态变化特征一览表 (±SD)
表11 本研究干预前、后实验对象形态变化特征一览表 (±SD)
注:干预前、后配对样本t检验,* P<0.05,* * P<0.01。
身 高(cm)体 重(kg)BMI指数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13岁 男 147.17±6.69 149.42±7.14 37.47±5.47 39.49±6.39 17.22±1.36 17.58±1.63女 147.08±6.34 148.46±6.75 37.91±6.83 39.34±7.32 17.40±2.13 17.71±2.21 14岁 男 153.18±8.39 154.86±8.23 42.21±7.25 44.98±8.15 17.87±1.74 18.59±1.89女 150.83±7.23 151.65±6.73 42.37±7.41 44.43±7.73 18.52±2.17 19.22±2.39 15岁 男 157.50±9.02 159.79±9.97 45.94±8.10 48.71±9.25 18.42±2.25 18.94±2.41女 150.94±5.82 152.54±5.49 44.04±5.47 46.15±5.60 19.35±2.40 19.83±2.18
表12 本研究干预前、后实验对象形态变化特征一览表 (±SD)
表12 本研究干预前、后实验对象形态变化特征一览表 (±SD)
注:干预前、后配对样本t检验,*P<0.05,**P<0.01。
胸 围 腰 围 臀 围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13岁 男 70.21±4.78 71.69±5.41 64.27±4.69 64.93±4.62 72.76±4.86 73.65±4.42女 71.26±6.34 72.23±6.66 63.89±5.45 64.10±5.26 78.75±6.94 81.94±6.67 14岁 男 73.36±4.67 74.46±5.35 67.69±5.21 67.77±5.00 79.89±5.35 79.81±5.25女 77.04±5.25 78.12±5.32 66.55±5.29 68.74±5.75 82.77±6.15 83.15±5.74 15岁 男 75.74±6.56 77.70±6.31 69.13±6.07 69.23±6.28 80.72±6.07 81.57±6.09女 78.31±4.54 78.91±4.62 68.42±5.49 68.48±4.85 85.34±5.20 85.67±4.53
表13 本研究干预前、后实验对象肺活量及肺活量体重指数变化一览表 (±SD)
表13 本研究干预前、后实验对象肺活量及肺活量体重指数变化一览表 (±SD)
注:P2-1:干预前后对比差异,* P<0.05,**P<0.01。
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干预前 干预后 P2-1 干预前 干预后 P′2-1 13岁 男 1 713.40±393.83 2 000.10±417.26 ** 45.74±7.95 53.36±9.35 **女 1 325.70±269.48 1 613.20±305.90 ** 35.46±6.80 43.57±5.69 **14岁 男 1 832.10±378.58 2 270.70±522.61 ** 43.70±6.91 52.03±9.57 **女 1 382.80±328.12 1 793.30±366.49 * * 33.07±7.93 39.68±8.95 * *15岁 男 2 176.90±516.20 2 393.84±562.04 * 44.55±8.20 55.29±8.60 * *女 1 609.80±375.33 1 910.60±364.51 * * 36.81±8.38 42.82±8.00 * *
表14 本研究干预前、后实验对象肺活量体重指数等级变化一览表
干预实验前、后,13~15岁男生各项素质指标(除握力和50 m跑)整体上升幅度明显,差异显著(P<0.05),尤其13岁立定跳远、14岁1000 m耐力跑、14、15岁坐位体前屈、13岁仰卧起坐等指标干预前、后差异性十分显著(P<0.01)。13~15岁女生各项指标(除握力和50m跑)整体变化幅度较大,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13、15岁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3~15岁800 m耐力跑、13、14岁仰卧起坐等指标干预前后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运动干预,被试握力、50 m跑成绩指标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性(P>0.05),主要与干预措施针对维族3个年龄段学生下肢力量、柔韧性和有氧耐力等弱项素质改善,对上肢力量和短距离速度素质干预措施涉及不足有直接关系,在今后实验中将适当增加其分量,让其与其他素质同步协调发展(表15、表16)。
表15 本研究干预前、后男生素质变化特征一览表 (±SD)
表15 本研究干预前、后男生素质变化特征一览表 (±SD)
注:干预前后配对样本 t检验:* P<0.05,* * P<0.01。
握力(kg) 50 m跑(s) 立定跳远(cm) 1 000 m跑(s) 坐位体前屈(cm) 仰卧起坐(个)13岁 干预前 20.73±5.40 9.27±0.76 148.33±14.91 269.94±19.33 8.99±3.79 27.84±8.04干预后 22.61±5.20 9.19±0.82 157.08±17.02** 255.84±34.28* 10.89±4.46* 31.87±6.83**14岁 干预前 26.29±7.20 9.02±0.54 150.60±21.33 269.53±31.62 9.58±4.49 33.04±6.87干预后 28.05±7.63 8.82±0.62 159.30±20.92* 252.59±30.92** 12.77±4.41** 35.80±6.52*15岁 干预前 29.60±7.75 8.87±1.00 164.17±21.78 286.28±36.24 10.84±4.60 28.32±6.60干预后 31.75±8.81 8.67±0.87 169.04±22.04 269.65±33.83* 13.87±4.98** 30.59±7.54
表16 本研究干预前、后女生素质变化特征一览表 (±SD)
表16 本研究干预前、后女生素质变化特征一览表 (±SD)
注:干预前、后配对样本t检验,* P<0.05,* * P<0.01。
握力(kg) 50 m跑(s) 立定跳远(cm) 800 m跑(s) 坐位体前屈(cm) 仰卧起坐(个)13岁 干预前 17.01±3.42 10.23±0.78 123.69±15.16 260.06±25.76 10.39±4.95 16.78±6.81干预后 18.65±3.86* 10.15±0.86 131.92±11.96** 244.90±29.21** 13.95±3.42** 20.50±6.58**14岁 干预前 22.03±5.05 10.33±1.55 124.55±16.37 260.21±36.72 11.88±5.11 16.76±5.62干预后 23.28±4.79 10.20±0.77 132.06±18.20* 242.40±28.30** 13.70±3.62* 21.04±5.32**15岁 干预前 22.26±4.56 10.57±1.25 124.68±16.64 262.48±31.36 12.06±5.22 15.45±6.48干预后 23.40±4.33 10.44±0.93 133.57±15.40** 246.15±28.60** 14.60±3.91** 18.21±7.00*
干预实验运动强度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锻炼的效果。强度过小或过大都不能对人体产生良性刺激。强度过小则锻炼效果不明显,强度过大则可能会影响健康。此外,干预强度监控还有利于检验干预效果,对干预方案及时做出调整。本研究主要以心率、个体主观疲劳感及教师观察等方法对被试的机能和疲劳状态进行监控。
实验结果显示,运动强度与受试群体的机能较为匹配,受试群体无明显疲劳感,运动开始阶段高强度干预时学生稍显疲劳,随着干预进程的推进与及时调节,学生的适应性也随之增强,疲劳感逐渐减低,其干预心率总体呈平稳下降趋势,平均心率为155.95±15.98次/min。所选择运动方式中,俯卧撑、单杠双臂悬垂、斜身引体为中等运动强度,平均为72.88%HRmax;立卧撑、单/双脚跳跃、耐力跑为中高运动强度,平均达77.79%HRmax。被试群体在干预过程中,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干预负荷心率总体呈现先升后降而后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表17),这些变化情况总体上与被试群体次日晨脉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这与以往在该领域相关研究得出结果相一致[2,5]。其中:1)上升期(第1周),平均晨脉为 88.50±6.33次/min;2)下降期(第2~3周),平均晨脉为84.52±6.54次/min;3)平缓期(第4~6周),平均晨脉为85.32±5.75次/min,3个阶段晨脉的波幅变化较小(P>0.05),无显著性差异,属1~5次/min的适宜波动范围;4)峰值分别出现于第7天和第39天,且差值为10.52次/min(P<0.05)。上述结果表明,第1周干预中,心率(运动负荷心率和晨脉心率情况类似)出现较高水平主要是由于被试对干预运动强度尚未适应。而第3、4周干预中,心率的轻度增幅上升甚至再次出现峰值,则说明被试虽对前2周的运动强度有所适应,但该群体仍呈现一定程度的疲劳累积,在此时需对被试整体适当进行调节,在饮食和睡眠上为学生讲解有关保健恢复常识,促进被试尽快回复常态,配合干预进程,但该阶段总体心率呈现一定程度下降,说明被试对干预的适应性还是较快的。此后,由于持续练习对被试心血管机能的改善,使其心率储备能力逐步增强,这表明受试群体已对运动干预产生良好的机体适应。在第7~8周略微增大运动强度后,受试群体又重复了这一适应过程。由此可见,被试在干预所采取的运动项目中疲劳的产生、适应和消除至少需5~6周左右的适应周期。因此,针对维吾尔族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干预持续运动时间应不少于36~45天。
表17 本研究实验干预负荷即时心率对比一览表 (±SD,次/min)
表17 本研究实验干预负荷即时心率对比一览表 (±SD,次/min)
第1阶段(1~4周) 第2阶段(5~8周) 第3阶段(9~12周)体育课负荷心率 13岁 男 168.27±14.93 169.15±10.08 168.46±8.64 145.46±19.04 153.12±18.65 152.31±21.75 14岁 男 170.56±14.01 171.93±13.14 170.79±10.93女148.03±21.16 153.20±21.46 151.50±19.75 15岁 男 169.68±11.99 170.11±12.60 170.95±13.75女151.59±20.64 155.76±23.72 157.54±19.49课外活动负荷心率 13岁 男 152.65±17.80 142.15±16.78 140.54±22.49女160.85±10.50 151.73±13.30 146.15±10.26 14岁 男 153.44±7.93 148.59±17.61 146.07±16.57女159.40±11.12 153.70±12.27 148.60±21.64 15岁 男 154.84±15.65 150.95±13.55 147.95±15.68女159.08±17.91 153.89±16.39 145.05±12.30女
实验过程显示,维吾尔族13~15岁中学生的下肢力量、柔韧性及有氧耐力素质不断呈现下降趋势,而后保持稳定,随着疲劳的消除各项素质指标开始回升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1)中高强度运动中立卧撑、耐力跑的 RPE值(15.20,16.68)均超出12~15之间的合理范围,这表明立卧撑、耐力跑的运动强度均较大,易使被试群体产生一定的疲劳感;同时,13~15岁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各项素质处于快速增长的敏感期,所以,强度不宜过大,疲劳累积时间不宜过长,干预强度应及时给予调节。2)单/双脚跳跃也属中高强度运动,但是,由于其运动项目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成份对疲劳的累积有一定的减缓作用。3)由于立卧撑及耐力跑比较容易产生疲劳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此时干预人员需要对运动强度及时做出调整,保证干预实验持续进行。在疲劳难以短时间内消除阶段,干预人员可更多选择用俯卧撑等低强度但不影响干预进程的方式代替立卧撑对实验进行调节,例如,在课外活动耐力跑项目上则可以选择适当延长单圈时间;此外,在心理上及时与被试群体进行交流沟通,让他们消除对干预实验给身体带来的不适感,增强其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4)相比之下,俯卧撑、斜身引体、单杠双臂悬垂均属中等运动强度被试不易产生疲劳,且运动坚持性较好。
1.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领导与校长是学生体质健康和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应认真组织开展体育工作,严格按照国家体育课程标准执行,认真落实每天1 h体育活动。
2.加大资金投入,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建立、健全农牧区学校体育经费保障机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满足学校体育发展需求。同时,应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物质保障。
3.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能力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因此,教育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体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力度,使之适应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
4.干预实验对改善被试机能和素质指标效果较明显,但对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干预效果不太明显,这可能与学生正处于发育的敏感期及该地区维族学生饮食习惯有关。
5.适宜运动强度。实验结果显示,干预负荷制定的比较合理,基本保持在中等运动强度水平,被试群体能够产生良好机体适应,同时达到了良好的锻炼效果。
6.适宜运动形式。新疆农牧区维吾尔族学校由于存在场地、器材与师资紧缺的现实问题,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时不宜采用较为复杂或需要较多教师指导的运动项目和形式,如篮球、排球、足球等集体项目;另外,“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和体育锻炼(exercise)对健康和构成体质各要素水平的增强作用与活动内容有直接的关系,部分适合个人参加的项目(如跑步、自行车、登楼等)对增强体质的作用较强,但是如篮球、乒乓球、排球等需要一定技能的项目,对体质的增强作用不十分明显。因为这些项目对心脏、肺脏和肌肉系统的刺激作用还不能促使他们表现出积极的变化”[8]。因而应选用简便易行,便于学生开展,且对器材、场地依赖度不高的运动项目和形式。
7.基于新疆农牧区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整体状况,及本研究在运动实验干预中所采用的运动方式具有的干预效果明显,且方式、方法、实验操作简便易行和易于开展的特点,本研究建议在本地区维吾尔族中学中对其给予一定程度的采纳和实施。
[1]李文慧,姚明焰.登阶运动对大学男生体质未达标群体的体质干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4):75-78.
[2]陆绍中,郭军,李开刚,等.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北京:中国体育科学学会,1997.
[3]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武杰.新疆维、哈、蒙、柯、锡、塔、回七民族成年人体质与健康调研[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2004.
[5]张全江,熊正英,胡柏平,等.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亚高原训练血红蛋白、血压、晨脉与体脂变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23(2):37-40.
[6]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8]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ine.ACSM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Prescription,6th[M].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2000.
Research of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Physical Fitness Decrease of Uygur Students Aged 13~15 of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 in Xinjiang
WU Jie1,REN Xiang-tao1,QIN Tian-hong2,YAN Chao1,MA Ye-kang1,ZHAO Li-rui3
1985—2005年的20年间,新疆维吾尔族13~15岁学生形态、机能、素质等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农村学生尤为明显,与同龄汉族学生相比有较大差距。针对维吾尔族学生下肢力量、柔韧性、有氧耐力等素质较差的特点,选取新疆喀什伽师县夏普吐勒乡中学,随机选取维吾尔族学生300人,有针对性展开干预实验,探寻有一定针对性、简便易行且科学有效的运动干预方案。研究表明,运动干预所选择项目及具体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维吾尔族中学生下肢力量、柔韧性及有氧耐力素质,改善学生体质状况。
农牧区;中学生;维吾尔族;体质;干预;新疆
In the past 20 years from 1985 to 2005,quality index of Xinjiang Uygur students aged 13~15,such as body shape,function and physical fitness tends to declined,especially the rural area students,having great gap compared with Han students of the same age.Based on the feature of poor low limbs strength,flexibility and aerobic endurance,this paper randomly selects 300 students from Uygur students in order to seek a certainly pertinence,practical,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exercise intervention method.The result shows that exercise interventions of specific design can increase Uyghur student’s lower limbs strength,flexibility,and aerobic endurance,and improve the students’physical condition.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middle school student;Uyghur;physical f itness;intervention;Xinjiang
G804.49
A
1000-677X(2011)04-0041-07
2011-01-31;
2011-03-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BLA090075)。
武杰(1956-),男,山东临沂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体质与文化研究,E-mail:wuj@xjnu.edu.cn;任相涛(1985-),男,河南三门峡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体质与文化研究,E-mail:www49100100@126.com;秦天红(1959-),女,新疆喀什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研究,E-mail:zh2328798@sina.com;颜超 (1985-),男 ,山东泰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E-mail:hbbyanchao@sina.com。
1.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Xinjiang Normal Uniersity,Urumuqi 830054,China;2.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Kashi Normal University,Kashi 844007,China;3.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Mudanjiang 15701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