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莲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
角色扮演法[1]是在培训情境下给予受训者角色实践的机会,使受训者在真实模拟情境中,体验某种行为的具体实践,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改进提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安排表演情境,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获得体验、增长知识、提高技能。
护理学基础相关理论知识抽象难懂,采用传统“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知识的系统性、目的性,很难调动学习积极性。采用病案导入角色扮演教学法,能使抽象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校2007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124名,其中男生7名,按入校时的自然分班,一班62名为实验组,二班62名为对照组,2组学生入学成绩、年龄(18~22岁)、平时成绩、学习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三学期授课,教材均为周春美主编的全国医学高职高专精编教材,由同一教师授课。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即以教师讲授为主。
1.2.2 观察组 采用病案导入角色扮演教学法,课前给学生发放病案,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根据病案情境扮演不同角色。教师结合护理专业知识对剧本进行指导和修改。
(1)课前准备。教师精心准备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病案,并在上新课前发放给学生;同时,简单介绍病案后,让学生分析病案,选择承担患者、护士、教师及医生等相关角色,学生以自演、自学方式进行;把授课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
(2)分组。分组工作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每小组7~8人,共分8组进行教学活动,分组后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角色划分、剧情排练及剧情设计。
(3)实施。以“护理程序”为例,护理程序是护理学基础核心部分,教学内容抽象,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护理程序的工作方式不能真正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可采用病案导入角色扮演教学法:①每组于表演前准备好道具,合理布置场景。②由组长对剧情进行简单介绍后再表演。③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组进行评价。④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表演情况进行总结。
1.3.1 理论考试 课程结束后,给予相同试题对2组学生进行考核,并对试题答对率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
1.3.2 问卷调查 对2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问卷全部收回,有效回收率为100.00%。
表12 种教学方法学生考试成绩及知识应用能力比较(±s,分)
表12 种教学方法学生考试成绩及知识应用能力比较(±s,分)
组别人数 考试成绩 知识应用能力实验组对照组6262 t 值P 98.50 ±4.2084.30 ±4.415.885<0.0588.30 ±3.9083.50 ±5.205.257<0.05
由表1可知,实验组考试成绩和知识应用能力得分均比对照组高,且有显著性差异。
表2 2种教学方法满意度比较[n(%)]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表演者,学生是欣赏者,因为欣赏能力不同,领略程度也不同;病案导入角色扮演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主,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学生变为表演者[2],并设置特定的学习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拓展思维,理解情境中传递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了“寓教于情,寓教于景,寓教于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深入角色,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传统教学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知识运用;而病案导入角色扮演教学通过分析临床真实病例,使理论知识得以升华,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使课堂教学成为“动口、动脑、动手、动情”的活动[3],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承担不同角色,履行角色所承担的责任,认识到护士不再是被动执行医嘱、治疗、护理等一般操作者,而是直接对患者负责,独立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担负着“保持生命、减少痛苦、促进健康”的光荣使命,在护理工作中真正体现整体护理内涵。
病案导入角色扮演教学法是对病案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对每组角色扮演剧情进行总结、回顾,给予正确指导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一种锻炼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从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秦淑英.“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法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0,19(63):57~58.
[2]吴晓璐,赵洪.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提升“护理人际沟通”教学效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2(7):32~33.
[3]陈瑶,刘晓虹,于淼.角色扮演式教学法在护患冲突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4A):92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