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命题过程中陷阱的设置

2011-09-06 10:24河北廊坊一中065000苏景文董仕侠
地理教学 2011年13期
关键词:雪线读图图表

河北廊坊一中(065000) 苏景文 董仕侠

高考试题常从多角度多层次设置陷阱,增强错误选项的迷惑性,巧妙设置思维障碍以区分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地理思维能力。若熟悉陷阱的设置方式,揣摩命题意图,答题时才能有意识规避陷阱,去伪存真,提高得分能力。试题常见的陷阱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偷换概念 移花接木

地理概念中有很多相近或相似的,但其内涵有明显差别,不能等同。如:生育率和出生率;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与永久性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地表和陆地表面;降水和降雨;潜水位和潜水埋藏深度;年际变化与年(季节)变化;水位、流量、径流量与流速;结冰期与凌汛;水能资源、水资源与水利;航运能力与航运价值;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洪水期与汛期;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机械化与劳动生产率有关,单产和土地生产率有关);产业集群(空间特征)和产业集约(生产过程特征);湖泊流域面积和湖泊面积;白夜与极夜;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量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区别;城市地域形态与地域结构:城市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关系;农作物与农产品;南亚与南亚次大陆 ;欧洲西部与西欧;荒漠化与沙漠化……

命题时常常将题干、图表、选项中的地理术语、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混搭、改变,已达到预期命题效果。

例1 图1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图中很容易根据图中标注的不同时期的湖岸线的变化及湖泊所在流域情况判读出:该湖泊所在流域没有变化,而变化的只是湖泊实际蓄水水域范围,即湖泊的面积缩小了。选项A将相近的“湖泊的流域面积”和“湖泊面积”是两个概念互换,提高了选项A的迷惑性。正确选项是B。

例2:瓦轴集团(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轴承工业的故乡和摇篮。瓦房店市轴承及相关企业总数超过300家。除拥有各类规模不等的轴承生产、加工企业200余家外,还包括市区内轴承包装、销售、维修企业100多家。读图2,回答:

图中反映了瓦房店轴承及相关企业在分布上形成了( )

图1

图2 2006年瓦房店轴承企业格局

A.产业集群 B.产业扩散

C.产业郊区化 D.产业集约化

“产业集群”是空间分布特征,“产业集约化”是生产特征,设问中强调“……在分布上形成了……”应是空间分布上的特点,故应排除D项,选A。

例3:气象干旱是指某时段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读我国两地区气象干旱分布图(图3),回答问题。

图3 我国两地区气象干旱分布

(1)分析甲地区春季气象干旱多发的主要原因。

气象干旱和旱灾又是两个相似,易混为一谈的概念,前者强调自然因素中的天气与气候特征方面的原因,后者则除了自然原因还要考虑人类的活动。“春季农作物生长,需水量大”及“人为破坏植被”属于旱灾的原因,而不属于气象干旱的原因。应答:雨带尚未到来,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冬季风势力比较强,多大风天气。

2. 重要信息隐藏

高考对学生的第一项能力要求就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这既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是设计试题的一种思路,是试题出新的一种手法。拿到试题后要认真通读试题,理解题意,看透题干“要考什么”“在问什么”。审题时主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解题条件、题干要求、解题思路。

解题需要的关键条件及信息多隐藏在知识的内涵和图表中,有一定的隐蔽性。图表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要把信息提取出来,需通过更换观察角度和层层剖析,把图表中的信息充分地挖掘出来,既要求对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及地理原理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拓展和迁移,从而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

例1 读北半球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当夏至日该地太阳高度为最大时,下列有关我国长城站(62°13′S,58°58′W)和黄河站(78°55′N,11°56′E)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站出现极昼现象

B.长城站出现极夜现象

C.黄河站此时太阳高度为一日中最大

D.长城站此时日影朝向正北

2.如果黄赤交角为Q,那么M和N的差值为( )

A. Q/2 B.Q C.3 Q/2 D.2Q

此类型题目的图表承载了很多解题关键信息,题眼是判读出该地的地理坐标。如下图:太阳高度大于0的时长为昼长,结合三节气太阳高度日变化线与横轴时间的交点,可知节气a的昼长最长应是夏至,c节气的昼长最短应是冬至,b节气的昼长居中应是二分日,则b节气的昼长为12小时,其日出地方时为6时,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10点,具此可求该地经度。图示a、b二节气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均为M,则此地距离北回归线和赤道等距,纬度为23°26′/2,再调用相关地理原理和规律解答。学生在判读这些解题信息时,思维障碍多是未建构起这些知识点、原理规律的联系。

例2 读图“计算机模拟人口、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发展趋势”模型,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丙表示 ( )

A. 自然资源 B. 人口自然增长率

C. 人口死亡率 D. 环境污染

2.图中乙曲线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随人口增加自然资源不断减少

B. 生产力的发展

C. 人口政策的导向

D.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注意乙线和出生率曲线的交点恰对应丙线最高,隐含了人口的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关系。死亡率和出生率对比决定人口变化,所以乙线代表死亡率,丙代表环境污染。图表巧妙隐藏解题信息,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第一项能力要求。

3. 坐标轴数量级变化及数值增减方向的变化和图例变化

许多图表通过坐标轴数量级及数值增减方向加以变化、一组图不同图的图例变化来设置思维陷阱。在许多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定势思维,那就是“坐标图的坐标刻度相同”、“相似的地理图表图例一样”、“坐标轴的数值向上和向右递增”,从而忽略了地理图表判读的“三读”步骤:读名称、读坐标值、读图例,不能规避陷阱,导致失分。

例1 图6中,甲、乙、丙代表三省区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图中a、b、c分别为三大产业的产值。据下图,回答:

1.三个省区的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藏、苏、陕 B.苏、陕、藏

C.陕、苏、藏 D.陕、藏、苏

很多学生从三产结构入手分析,寻找三产比重关系和省份的对应,忽略了坐标轴的数量级变化。甲、乙、丙三图三产对应的坐标数量级明显为乙大,乙图三产对应的产值最大,应为经济水平最高的江苏;甲则是坐标数量级最小,三产对应的产值最小,为经济水平最低的西藏。

例2 下图为我国某山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

下列关于该山气温垂直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气温递减率比7月大

B.1月出现逆温现象

C.7月气温递减率低处比高处大

D.该山山顶有永久积雪

A选项判断气温递减率时只注重两图折线左右跨度,忽略横坐标数量级发生了变化,对应的温度差值是折线左右跨度小的七月大。应是7月的气温递减率大。

例3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曲线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2)南半球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 )

A.在低纬度地区最低

B.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C.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D.在中纬度地区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珠穆朗玛峰北坡纬度比南坡高,雪线高度是北坡低于南坡

B.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雪线高度是北低南高

C.阿尔卑斯山南坡降水多于北坡,雪线高度南低北高

D.安第斯山南端东西坡纬度相同,雪线高度东低西高

该题陷阱在于四个图的图例改变。出错的原因一是读图不细心,没有注意图例的变化以及各曲线的纬度变化;二是对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理解不清,不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不同纬度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和雪线高度的分布规律,可知降水量在赤道地区最多,在温带地区也较多;而气温基本上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雪线高度取决于降水量和气温,在副热带地区,降水较少,但气温较高,故雪线高度最高。山地雪线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和气温,对于一座山来说,不同坡向的雪线高度,先取决于降水,再取决于气温,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应该低。题中提供的四座山脉中,天山北坡为迎风坡,雪线低。故第(1)题选 A,第(2)题选 C,第(3)题选 B。

4. 时间尺度变化

很多试题为了增加干扰因素,题干、图表及选项中的时间尺度往往不一。应指导考生注意此类变化和差异,认真分析正确转换,避免中招。

例1 读“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图”(出生人口性别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完成下列题目。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 )

A.增速在不断减慢 B.增速在不断加快

C.增速先加快后减慢 D.增速先减慢后加快

在分析时,既要注意不同柱状图数值的差异,又要注意年份的差异。1964年到1982年18年间,人口性别比由106.6增到107.2,年增速为0.6/18。1982年到1989年7年间,人口性别比由107.2增到111.3,答案是C。

例2 图2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回答。

1.1951~2002年,我国

A.各地都增温

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

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图2

结合图例数值,学生多错选C项,忽略了图例中气温增温速率的单位是℃/10年,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是0.8℃/10。D选项计算也要关注时间尺度是1951~2002五十年,应是50×0.8℃/10=4℃。

5.混淆视听,蒙混过关

针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力要求,命题过程中常常将有用信息进行肢解,藏于题干、藏于题肢、藏于图表,多位隐藏且相互干扰。这就加大了考生提取信息的难度。尤其注意在地理图表中和选项中的单位是否一致。如:表格数据单位是比重而选项中则叙述量的大小变化。

例1 耕地,尤其是灌溉耕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读图回答。

1.下列关于东中西部地区灌溉耕地环境指标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东部地区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最大,农业生态环境最差

B. 东部地区的农业环境污染比中西部严重

C. 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成灾面积差异很小

D. 东部地区灌溉耕地的农业生产潜力最大

图中图例网格状柱形图代表“成灾面积(%)”,考生易忽略其单位是“%”而非“km2”,C选项东、中、西部网格状柱形图高度相近,考生会粗心大意而错选。

例2 下面是我国两地潜水埋藏深度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图中①、②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A.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

B.江南丘陵、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唯噶尔盆地

2.图中M处

A.受台风影响,降水多,潜水埋藏浅

B.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潜水水位高

C.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潜水水位低

D.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潜水埋藏深

图表的坐标设置正常,纵坐标向上数值增大,但其表示“潜水埋藏深度”,设置巧妙。需弄清楚:潜水埋藏深度曲线恰恰是在坐标图中越高,数值越大,表示潜水位越低,地下水越少、补给越少为旱季;潜水埋藏深度曲线在坐标图中越低,数值越小,表示潜水位越高,地下水越多、补给越多为雨季。只要理顺这种关系不难得出正确答案:1.B 2.C

例3 右图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近地面风向轨迹图,④是稳定风向,回答1~2题。

1.试比较②、③二地的风力大小

A.②>③ B.②<③

C.②=③ D.不能确定

2. 有关对图中相关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②地的气压梯度力比③地大

B. ③地地转偏向力小于②

C. ②地的摩擦力比③地大

D. 摩擦力能改变风的方向

此题属地理现象的过程性考察,要求细化思维过程,不能仅注意表象而忽略地理原理的分析过程。多数学生有知识储备:等压线的疏密代表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且往往梯度力大风力就大。殊不知这一结论只适合受力平衡后的风。命题者正是利用这种思维误区,混淆视听,蒙混过关。注意到④是稳定风向,①~④过程风向在改变,应判定出此过程是空气质点受力不平衡加速的过程,所以风速①~④是在增速的过程。等压线下部密集,则梯度力大于上部;越近④风速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得出答案:1.B 2.A

命题过程是学生解题思维的逆过程,平常备考时注意及时总结思维误区,经常反馈总结,细化地理思维过程。结合常见的命题陷阱,我们要去伪存真,明辨是非。认真审题,穷尽其承载所有信息,谨慎作答、规避陷阱。

猜你喜欢
雪线读图图表
雪线上的金刚
——致敬其美多吉
雪线上的金刚
读图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读图
读图
双周图表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