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 526040) 张映红
在新课程实施下,高考命题所体现出了对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的较高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在复习中融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生是复习备考的主体”的观念,让学生学会复习,组织复习活动,把复习课变为复习活动,改变教师单向传递,改变机械重复的复习模式,实行师生间多向交流的复习方式。
在备考过程中,有不少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什么都记住了,就是考试时做不好题。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缺少逻辑思维能力,二是缺少思路。逻辑思维能力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的思维活动。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需要运用逻辑思维;阐明地理事物之间和人地之间的联系,也需要逻辑思维。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对地理知识重新筛选梳理、分类归纳,将高中与初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相互间有关联的知识、特征、成因或规律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规律构建知识的逻辑结构,发展获取知识的能力。具体操作模式如下:
例如:“流域的综合开发”是《高中地理必修3》核心内容“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章节,复习教学要体现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使学生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复习改变向学生直接呈现知识归纳的结果的常规做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网络的构建之中,明确知识的关联性,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实践证明,在复习中引导学生把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建构成知识网络,是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自身的整理加工知识过程中,学生思路清晰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头脑形成一个可以运用的知识网络,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高考试题在地理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和网络的基础上,在复习过程中要通过“建模”的策略来加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内在规律的自主把握。
从知识网络的构建到自主建模的教学程序,可以用下图表示:
如“流域的综合开发”的复习中,在形成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从以上知识网络中找出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从中明确其开发方向,以及根据其制约因素寻找其综合治理的对策。
“流域的综合开发”复习重点,并不是某一流域如何开发的具体措施,而是研究或规划流域的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通过田纳西河案例自主分析,学生能深入地理解流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思路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区域分析的方法,自主对“河流综合开发的规律”进行建模,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经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自主建模能力得到提高,形成程序性知识的思维方法后,再次遇到相类似的问题时,可灵活地把知识迁移过去,解决问题。
让学生真正做复习的主人,就要把复习课变为复习活动。教师要设计问题、组织活动,实行师生间多向交流。活动主要由三个主要环节构成: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参与活动、对活动结果进行反思评价(见下图)。
如“流域的综合开发”复习课中,在让学生归纳研究或规划流域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后,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在复习中除了用好教材中的案例外,同时结合我国河流的利用现状,让学生分析。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结合学生区域地理知识薄弱的特点,把初中区域地理(中国河流)与高中有关地理原理与方法进行有机整合。
活动环节一:联系复习内容提出问题
将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十二个小组,事先要告诉学生准备下节课复习的内容,让学生“认领学习任务”:
第一大组: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分析我国珠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条件以及流域综合开发的现状。
第二大组: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分析我国长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条件以及流域综合开发的现状。
第三大组: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分析我国黄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条件以及流域综合开发的现状。
活动环节二:小组活动探究
各小组展开探究活动,学生带着问题去搜索、收集资料,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小组共同完成课堂讨论纲要、发言要点。
活动环节三:交流与辩论
在课堂上提供平台让学生交流探究结果,通过结果的展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与其他研究成果的对比,看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了解彼此研究成果的内容,开阔思路。
活动环节四:相互质疑
例如:第二组学生汇报长江流域综合开发情况后,鼓励与启发其他小组就长江流域综合开发提问。再如: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本组学生首先回答其他组学生补充。
活动环节五:知识拓展
教师根据问题内容进行相关的知识拓展,如针对当前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现状,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求本组学生首先回答其他组学生补充,最后由教师点评。
活动环节六:组间评价
为学生持续的合作探究学习提供支持与激励,评价本节内容学习过程中各小组的表现,并对其回答结果进行打分,组织学生互评,学生的答问和提问分别记入各组得分。(见下表)
活动组间评价
同时设计“最佳合作奖”、“最具创意奖”、“最佳辩论奖”、“最积极组员奖”的奖项,将评价引入学生活动中,从中只有先布置任务,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搜索、收集资料,对问题的理解才有深度和效度;交流中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欲望更加强烈,发言更加积极,增大了课堂容量,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实践证明,在复习备考中实施 “自主参与”复习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的同时,能够不断提升梳理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探究、发现和归纳地理思路与方法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以适应“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