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第36中学(471002) 谢 琳
随着国家地理新课程的颁布和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作为一线地理教师,我一方面认真研读新课标和新教材,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尽可能使传统教学中僵化呆板的地理课堂变的生动活泼起来,让学生爱学乐学地理。那么,如何才能使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呢?结合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因为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够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知识,才能感到学习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要做到这些,我认为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七、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认知水平重在“感知”,他们的活动需求大于他们的活动能力。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尽可能地把地理课设计成活动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有些地理知识可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轻松掌握。例如:在“多变的天气”一节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各种天气符号,我先给学生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组织学生认真观看,然后请学生模仿天气预报主持人给大家播报天气。同学们踊跃参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在有趣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各种天气符号,并了解了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甚至对我国部分城市也有了初步的印象。通过角色扮演这样的活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也在“无意”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有些地理知识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时,学生普遍反映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难记,为使学生轻松掌握该部分知识,我利用“中国行政区划拼图”教具在学生中重复开展拼图比赛和抢答活动:①发给学生每人一套拼图,同桌两位同学先进行比赛,然后小组内部再进行比赛,最后每组选派代表参加全班比赛,拼得又快又准者为胜。②以组为单位抢答,教师依次出示各省级行政区的拼合模块,请同学们根据形状判断说出各省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两项加起来总分高者为胜。通过这样的游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分布和行政中心产生极大兴趣,并在轻松愉快而热烈的气氛中形成初步的认识,从而达到新课标对本节教学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学生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人,是一个个有思想、有见解的人,所以地理课绝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培养活动,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特别是初中学生,他们的交流欲望非常强烈,在我们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面对问题乐于交流、善于交流,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参与教学过程。同时,教师必须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法让学生沿着教学思路去思考。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控制课堂秩序,而且学生在交流中相互激发,发挥丰富的思维活力。
新地理课堂中,学生交流的方式丰富多彩,可让学生展示资料、汇报成果,也可让学生谈见闻、谈感受,发表见解,或者组织学生演讲、讨论、辩论等。例如:在学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家庭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工农业生产中又该如何做?”并组织学生辩论“洛阳市的自来水价格该不该涨”;在学习“热带雨林的作用和保护”时,组织学生通过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的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学生不仅可以从教材中和教师身上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和帮助,尤其为后进生提供了参与课堂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理念。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使学生学会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碰撞中提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新课程提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因此,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的地理意识。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去观察、描述和分析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
学生的经历与体验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也是很好的资源。如:在学习“中国冬季南北温差大”时,我请冬天到过海南的同学或东北的同学谈当时的感受;在学习“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时,可让在新疆生活过的同学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学习“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时,可让去过北京的同学向大家介绍北京的古老与现代等等。学生的经历与体验不仅丰富了教材内容,而且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由此培养学生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实现了资源共享,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更能培养学生从身边世界观察、思考与发现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提倡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理念。传统的地理教学中,需要归纳总结的地方,往往是教师包办代替;课堂反馈常常只是做几道练习题或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这与新课程要求学生“会学”地理的要求相差甚远。
要想上“活”地理课,必须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总结和反馈过程化,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来完成,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课堂小结或章节总结时,可以让学生谈学习收获和感受,或让学生谈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本节(章)内容提问、质疑等。通过学生用心思考、总结,可达到很好的反馈效果,同时,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也能不断提高。但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适时地给予学生帮助和鼓励,因为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弥补学生在总结和反馈提问中的不足。
总结活动要与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意志融合在一起。如在单元复习或专题总结时,让每个学生根据章节的重点、难点,自己设计一份作业,或组织学生相互提问,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梳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结构。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合作制作地理手抄报、地理黑板报,或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如:在学习完“世界的人口”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名为“人多好还是人少好”的辩论赛;在学习世界火山地震带等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动手每人制作一期有关地震的分布、地震发生时的现象以及地震发生时人们如何紧急避险等相关知识的手抄报。其实,在我们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很多内容的总结都可以采取这种形式。因为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总结中反思、感悟,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