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的“多”与“少”

2011-09-06 10:24河南省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471800张秋伟
地理教学 2011年13期
关键词:鲁尔区过程课堂教学

河南省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471800) 张秋伟

一、多启迪 少灌输

传统的地理课堂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通常都是教师逐字逐句、深入透彻地精心分析,把最完善的结论呈现给学生,往往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没有让学生自己参与、主动探索,实际上是强化了“知识本位”、“死记硬背”的意识,淡化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淡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地理素养,也淡化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知识的掌握过程,是探究、选择、创新的过程,如果忽略了这个过程,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也难以得到发展与解放。所谓“多启迪,少灌输”,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不要把现成的地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研究来获得基本的地理结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例如:在讲“季风区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分析教材中亚洲的水田、气候类型、地形、人口四幅分布图。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水稻生长条件和生产特点,结合亚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等影响农业布局主要区位因素的具体条件,让学生自己得出亚洲季风区发展水稻种植业是最佳选择这一结论。

新课程要求的教学任务,显然不是仅指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包括地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地理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从这个角度来讲,“让学生体验地理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探究,多自主学习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

二、多情景 少刻板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因此,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地理表象,掌握地理知识,并且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索与思考习惯,发展创新能力。

如在学习“传统工业区”一节的内容时,可采用模拟旅游、角色体验的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担任以下角色: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企业家、环境保护主义者,采用去鲁尔区考察的方式进行学习。任务分配如下:政府官员考察鲁尔区繁荣的原因(发展的区位优势);经济学家考察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找出我国东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家借鉴鲁尔区整治措施(为东北老工业区振兴献计献策);环境保护主义者分析鲁尔区过去和现在的环境状况及从中得到的启示。接受任务后,学生自主阅读,然后采用召开记者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代表用简短生动的语言展示考察结果,其他学生可以作为记者提问。这样的情境教学,充满了情趣,改变了以往刻板的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当观众的被动学习局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而形成主动学习的动机。

三、多激励 少打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请你无论如何不要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中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都有赖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而融洽的教学心理环境是学生接受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营造融洽的教学心理环境,需要教师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的每一个进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和客观评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其努力上进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反之,教师对学生不公正的评价和低期望,则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他们的自卑心理,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多激励、少打击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环境因素,它在有意无意间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及时的期待和鼓励应侧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勇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生长点。

四、多实践 少封闭

地理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地理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和结论都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社会实践中去了解、探索,应该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转移到开放的社会实践中去主动获取知识。

如在学习“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之后,可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市场调查,对商业网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该商业网点的辐射影响范围及人口数量,调查该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范围等,将观察、访问所得到的资料加以整理,汇总成统计图表。如下表所示。

?

市场调查结束后,可要求同学们进一步研究:①某城市成为某地区内最大商业中心的原因;②特色商业街的形成和布局条件等等。通过这样的调查实践,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深化对商业布局的认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结合学习内容,创造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无穷魅力,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能力的最好的途径。

五、多民主 少霸权

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昭示了地理课堂的责任——创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民主与平等的地理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要改变以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构建参与式的平等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合作的学习氛围。有了这样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敢于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洞察学生的所知所想,及早解决学生思想、能力和知识上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和配合上的默契。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允许课堂上有不同声音出现,即使是错误的观点,也应该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来激发他,民主的课堂上应该有“三个欢迎”和“三个允许”,即欢迎质疑、欢迎辩论、欢迎发表独立见解;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老师要借助民主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出答案,以宽容的心态,尊重学生的个体成长,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地理课堂教学要处理好以上“多”与“少”的关系。要认识到,地理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泰戈尔曾说过:“教育是向人传达生命的气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起成长,这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责任。用发展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努力构建开放和谐的地理课堂。让我们的地理课堂充满人文气息,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鲁尔区过程课堂教学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教海拾贝时间视角切入 探究区域发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落日余晖下的鲁尔区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