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贵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和扩展,加强课外阅读能够让小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大量信息,增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同时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本文根据作者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从激发兴趣、选择读物、指导方法、鼓励动笔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正确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指导经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光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弥补了课内阅读的不足,又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及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实际生活中,课余时间渴望上网玩游戏和看电视的小学生比比皆是,喜欢看书的却寥寥无几。当然上网、看电视也是一种很好的信息积累,但是如果缺乏引导,小学生就只会停留在娱乐的直观享受上,从而形成对直观画面的依赖,却对读书无比冷漠。电脑、电视给学生的是直接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快乐,而文字只有通过理解、想象才能发挥信息效能。因此,教师和家长首先要为小学生创造条件,给他们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减轻电脑和电视的影响。同时,要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为他们创造条件,经常运用新颖的形式,不断地变换手段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预习创设悬念法。在向学生布置新课的预习时,我除了布置常规的预习作业外,还有目的地创设悬念,从某一个角度提一些新的问题,诱发学生对新课文的探知欲望和主动查找相关书藉进行自我解惑的动力。
2、介绍读物法。讲课时介绍书中的人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故事,介绍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史料轶事,激发其了解整个人物真实形象和故事完整性的欲望,从而根据推荐的相关书藉进行课外阅读。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真正的扩大知识层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才能更深刻、更全面。
3、投币借书法。“书非借不能读也!”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先生作出的发人深省的论断,对现在的成年人和小学生来说也同样适用。在每个学期开始,我都会在班中建一个小书柜,先由我带头放进一本自已选择的好书,随后鼓励每个学生都带来自已读过的同时认为是最好的一本书,办成一个班级小图书馆。为了培养学生爱护书藉和节约用钱的习惯,规定学生想看哪本书必须向小图书管理员借阅登记,借一天向储存罐投一角钱。每月班会上让小学生们充分讨论决定用攒下来的钱买哪些新书,然后大家争相来借阅。这样一来学生的读书热情很高,阅读过某一本书的同学们也会经常讨论,从而激发所有同学积极的借阅。
4、通过共同观看电视节目和网上读书,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与家长紧密合作,根据小学生的爱好特点,让他们阅读一些耳熟能详的动画片相关书藉,让有条件的孩子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搜索,阅读一些推荐的并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对学生用在电脑、电视和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有一个合理的分配。
5、举办班级读书讨论会。先引导大家用一段课外时间读一本师生共同推荐的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师生共同对该读物自由讨论、辩论,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学的读后感等。这也是形成课外阅读良好氛围重要形式。
6、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也可以各读各的,重要的营造课余时间的读书氛围。读完后最好和孩子讨论,诱导孩子就书中具体的一些内容谈出自已的看法和理解,增强孩子的思辨能力。
二、有的放矢,精心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加深小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的故事,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的人物。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了一些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比如:《小兵张嘎》、《荒漠奇踪》、《郑渊洁童话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同时以班级订阅、购买一些科普读物和文化教育方面的书藉,比如:《小学生时代》、《生物王国》、《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人体探秘》、《宇宙寻踪》、《爱的教育》、《中华经典诵读本》等类型的刊物,让学生轮流借阅。
三、科学指导,合理安排,使小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小学生由于自制力弱,受控因素少,课外阅读随意性较大,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定读书计划。可以在早、中、晚各安排一定的时间去读点课外书,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同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并长期坚持下去。可以每周选择一本或几本书藉,要求学生尽可能读完,并进行周末回头看,回想一下自已读过的书,加深记忆。
2、掌握读书的程序,详略得当。拿到一本好书,可以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心中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再逐页阅读。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3、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1)浏览性阅读。教材中节选了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较长的原著时,因为毕竟是小学生,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或者只对比较流传较广的故事章节进行重点阅读。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故事性较强,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2)吸收性阅读。以获取读物中的知识为目的的阅读称为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因为这种类型的读物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3)细品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四、鼓励动笔,手脑并用,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1、可圈可点。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划、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2、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来记读书笔记,这样一来学生读完书后就可以记下文中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心得体会,给学生多一点自主阅读权,让他们多一份自觉性,作文水平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有一个整体的提升。
3、编办小报。让学生每月在小组内合办一张阅读小报,在编办小报的时候,孩子们能够大量阅读资料,把阅读中记录下来的好内容编写在阅读小报中,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
总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就是要指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探索,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想读、会读、多读,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水平,扩大知识层面的目的。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卷有益!只要学生多读书,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