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结核病检验学科发展报告

2011-08-30 03:26:33福建省防痨协会
海峡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结核结核病耐药

福建省防痨协会



福建省结核病检验学科发展报告

福建省防痨协会

1 引言

1.1 国内外、福建省结核病流行现状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结核菌,活动性结核患者数约1500万,每年新发结核患者达800~1000万,有18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将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1998年,WHO再次指出“遏制结核病行动刻不容缓”。

据WHO 2008年全球结核病控制报告估计,2006年我国结核病发病人数为131万,占全球的14.3%,位居全球第二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结核病疫情特点是:感染人数多,全国有5.5亿人口已感染结核菌,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感染水平;结核病患者多,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45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约150万人;死亡人数多,全国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农村患者多,全国约80%结核患者在农村;耐药患者多,特别是耐多药和严重耐多药患者,据2007年~2008年全国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显示:我国结核病耐多药率为8.32%,广泛耐多药率为0.68%,以此估算我国每年新发耐多药结核病患者12万例。

在我国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中,肺结核报告发病和报告死亡数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前列。我省结核病疫情也不容乐观,每年登记报告的肺结核患者均达到23000例,其中传染性患者占13000例。全国3/4的肺结核患者为最具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结核病仍是制约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之一。同时,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还面临着流动人口结核病、耐多药肺结核和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等新的挑战[1]。

福建省结核病疫情也不容乐观。2010年5月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我省随机抽查5个点采用胸部X-光片和痰涂片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结核病筛查。受检人数有7020人,其中涂阳病人10个,涂阳患病率为142.5人/100000,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有30人,患病率为427.4/100000。流调显示目前我省结核病流行态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1.2 结核病检验学科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地位

结核病实验室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的最主要手段,是确诊结核病、选择治疗方案、考核疗效的主要依据[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结核病实验室检查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提高了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的水平和质量。比如:BACTEC460和BACTEC MGIT960快速培养系统;血清学实验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斑点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和结明实验(MycoDot)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及基于PCR基础之上的快速诊断方法(如LipA, Hains 诊断技术,GeneXpert系统等);结核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等等,这些检测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大大缩短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时间,不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同时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因此,对公民的生命健康的保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2 国内外结核病检验学科发展现状

结核分枝杆菌在传统的罗氏培养基中生长缓慢,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国内外建立和发展了一系列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方法,并已制定了规范的诊断评价标准。本学科主要技术发展有以下几点:

2.1 BACTEC460和MGIT960快速培养系统

基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早期感染特点,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的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系统,并用于药敏试验的研究[2-3]。与传统的罗氏培养方法相比,该系统可以大大缩短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时间,使结核病人及早得到治疗。

2.2 血清学实验室检测

血清学实验中尽管假阳性情况较多,但由于方法学的简易和实验室的易操作性使它仍有应用价值。比如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斑点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和结明实验(MycoDot)等简易快速,无需特殊的仪器,同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是,目前市场上商品化的组合抗原检测试剂盒都无法检测出所有结核患者血清中的抗结核抗体[4]。采用多种抗原联合检测,可以在保证特异性的基础上提高灵敏度。这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多且复杂,在宿主体内表达的数量、种类可能因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程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的抗体谱。

2.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动了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在基因水平上的进步。PCR 的敏感性优于常规诊断方法,且能快速地从临床痰标本中直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PCR 技术好处多多,但目前市场上仍缺乏权威性的PCR诊断试剂盒,扩增时交叉污染引起的假阳性、标本中PCR Taq DNA 聚合酶抑制物质造成的假阴性,因此该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2.4 结核杆菌DNA探针检测

该检测缺点是灵敏度低,标本中细菌数较少时难以检出,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但是将灵敏度高的PCR 技术与特异性强的DNA探针技术有机结合,将成为结核病诊断的发展趋势。

2.5 生物芯片(DNA芯片、基因芯片)

系指将大量序列已知的寡聚核苷酸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玻璃片、硅片、硝酸纤维素膜等)上后,与待检标本中标记的DNA或RNA进行分子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该方法适用于基因表达、基因功能、基因分型和序列分析等的研究。1999年研发出首块结核病相关芯片[5],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根据结核分枝杆菌种间多态性的16S rRNA 基因片段,鉴别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另一部分通过分析耐利福平菌株rpoB 基因突变的情况,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性的快速检测。基因芯片具有丰富的信息量、高通量及能快速、准确地分析基因,在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耐药性监测、基因组比较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仪器昂贵和制备芯片成本高等因素限制了其推广。

2.6 结核病蛋白质组学研究

当前蛋白质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6],相关技术手段还不是很完善。由于蛋白质的复杂性和识别原则的多样性,缺乏一种高通量的识别工具仍然是蛋白质组学深入研究的瓶颈。随着对大规模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视,发展高通量和高精度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技术也被科学家所关注。国际上已建立了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组学跨国合作研究体系,计划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阐明大多数结核分枝杆菌相关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2.7创新性快速诊断方法(GeneXpert系统)

由于分枝杆菌培养及其核苷酸扩增的技术较为复杂,全球“仅少数”患有耐药肺结核的患者可获得充分敏感的诊断性检测和药物敏感性测试。全球范围内,无效的肺结核检测、不断增长的多药耐药和广泛耐药的肺结核致使在肺结核流行的国家需要大力提高结核杆菌的培养和耐药性检测能力。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创新诊断方法基金会(FIND)开发了这种新型的检测方法GeneXpertMTB/RIF,并且设计、监督和资助了针对这种方法的评估研究。这种Xpert MTB/RIF检测提供一个一次性的包含结核杆菌细菌分析、核酸提取、PCR扩增和扩增检测所需的所有反应试剂的试剂盒。将加入杀菌缓冲液的痰样本转移至试剂盒中后,将此试剂盒置入GeneXpert装置中,2小时内即可出结果。经简单培训后,医务人员可熟练应用这种检测方法。由于在样本转入后,该试剂盒不再打开,所以扩增污染的机会很小。痰在液化的同时即已失活,所以无需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另外一项最新研究的结果证实,这种检测方法未导致感染事件发生,这就不需要实验室具有全面的生物安全性。目前这种快速诊断检测方法已经得到WHO的认可,不久将在低收入国家中推广。我国也将开展该种快速诊断方法的评估研究。

2.8 跨国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建设

目前许多国家建立了跨国结核病参比实验室,比如我国周边的韩国、日本、印度以及香港地区都有跨国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并且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系统[7],开展跨国结核病监测、统一监测技术标准,提高水平与质量,达到资源共享。

目前,国内许多结核病实验诊断技术正处于从实验室向临床应用的转折阶段,但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如实验操作的规范化、仪器试剂的标准化、实验结果的临床界定等。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改进及结核分枝杆菌遗传信息资料的不断积累,也为快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提供了更快捷、更敏感的手段,在诊断技术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技术普及方面还有待改进。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染色体变异的多样性,有时用一种方法不能鉴定区分所有的菌株,还需要几种方法联合使用。

3 福建省结核病检验学科发展现状及与国内外对比分析

3.1 福建省结核病检验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目前,我省结核病检验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共有140名技术人员从事结核病的检验工作,其中省本级4名、9个设区市9名,86个县级结防机构各有一名实验检验人员。省本级技术人员4人,本科3人,硕士研究生1人;初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人。9 个地级市有13名技术人员,男性4人,女性9人;年龄45 岁以下10人;高中1人,中专8人,专科以上4人;初级职称9人,中级3人,高级1人;检验专业9人,其他专业4人;专职12人,兼职1人。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要求,省本级及9个设区市的结核病检验人员配备不足。86个县(县级市、区) 有127 名技术人员,男69 人,女58人;年龄45 岁以下92 人,占72.4%;工作年限10 年以上79 人,6~10 年19人,5 年以下29人;中专学历84人(占66.1%),大专以上28人(占22.0%),高中15人,占11.8%;初级职称87人(占68.5%),中级32人(占25.2%),高级8人(6.3%);检验专业72人(占56.7%),其他专业55人(占43.3%);专职53人(占41.7%),兼职74人(占58.3%)。县级结防机构中技术人员以中青年为主(占72.4%),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但高学历及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的比例低,仅占31.5%,人员的学历和中高级职称梯度构成主要以中专学历和初级职称为主,且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为56.7%,专职人员不足50%(41.7%)。提示我省结核病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但是,这支队伍通过不断努力,以其职业精神和责任感超额完成了国家及省政府每年下达的工作任务。

为了提高我省结核病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每年都面向地市及县级单位举办一次结核病检验技术培训班,同时也保证了操作的规范性。通过结核病防治人员不断探索和研究,全省结核病的诊断和检测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3.2 福建省结核病检测技术现状

(1)福建省9个地市、86个县级结防机构的实验室及结核病定点医院均能开展痰涂片镜检工作,并能对乡镇卫生院的痰检点进行督导。

(2)9个地市及30个县级结防机构的实验室已经开展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工作,正在实施我省的结核病耐药监测工作任务。

(3)省结核病参比室、厦门市结核病实验室、福州肺科医院检验室开展了结核病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工作,以此探讨我省结核病的耐药情况,为结核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4)近年来,福州肺科医院开展了MGIT 960 快速培养检测,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8]等。省结核病参比室与福州肺科医院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合作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及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药敏试验方法,探讨适合我省结核分支杆菌生长的快速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方法,为我省耐药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奠定基础。

(5)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我省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分子生物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和分型研究[9]。应用分子克隆方法实现了结核分枝杆菌Rv0577 基因在毕赤酵母的高效表达,其重组抗原可被结核病患者血清识别,具有抗原活性,为结核分枝杆菌血清诊断抗原的筛选奠定基础[10]。

(6)通过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全球结核病项目基金、省卫生厅青年基金的科研项目资金支持,开展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如对宁德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结核病调查研究发现[11],我省畲族人群所患结核病以Ⅰ型基因型(非北京基因型)为主,且耐药率高,而当地的汉族结核病病人以北京基因型为主,提示了该地区结核病高耐药率与畲族人群结核病的流行相关,为进一步调查和控制该地区高耐药现象提供了依据。

(7)2008年起,全省实施结核病耐药性监测工作,了解我省结核病耐药流行状况及特征,以及对全省监测点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等相关研究。

(8)利用PCR-测序,反向斑点杂交等相关技术研究我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快速检测。

(9)全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等相关数据库也正在建设当中,该库的建立有利于监测和了解我省结核病的耐药态势和指导临床用药,为我省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3.3 福建省结核病检验技术的优越性及与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差距

目前我省结核病实验室已初步建立了一个综合细菌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结核病快速诊断及耐药性检测的规范化检测平台,建立了一系列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及耐药性测定技术,包括BACTEC 960 快速培养,梅里埃3D快速培养等,其中正在各基层单位推广应用的是传统的罗氏培养方法和痰涂片镜检技术。我省实验室拥有符合生物安全的P3、P2实验室,拥有分枝杆菌快速培养药敏检测系统(BACTEC MGIT 960)、全自动PCR检测仪、全自动酶标检测仪等国际先进的结核病研究设备。BACTEC MGIT 960、DNA分析系统等大型设备有专人负责,经专业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保养,尤其是BACTEC MGIT 960在临床上的应用,不仅大大缩短了结核病人进一步传播的时间,并为结核病患者的及时治疗赢得了时间。而传统的检验技术的推广应用也是符合我省的经济条件和结核病疫情现况。

目前,由于一些快速诊断的仪器价格过于昂贵,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我省尚未运用国际先进的结核病耐药性快速诊断方法,如Hains 诊断技术和GeneXpert全自动荧光定量PCR一体化系统等。

4 福建省结核病检验学科发展趋势预测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是检验学科的时代。各级政府及学者都非常关注和重视耐药结核病的防控工作,为了提高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断发现水平,政府也加大对全省的实验室能力建设投入,着力提高全省结核病实验室配置,争取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实现全省县级结核病实验室达到P2实验室水平,能够独立完成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工作;市级实验室能够开展结核分支杆菌的传统药敏检测,在经济发达的市级实验室能够开展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药敏试验;省级参比实验室具备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及耐药结核菌快速诊断的能力,并完善对全省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所有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体系。为了实现结核病检测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利用,已经开展构建适合我省结核病的实验室网络系统。通过实验室网络系统,不仅可以将结核分枝杆菌的有关背景信息统一管理,而且将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数字化,便于各个实验室之间实验数据的比较,更及时地为我省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

5 福建省结核病防治检验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机遇

5.1 人力、财力与检验手段面临的挑战

我省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技术人员,总体上是一支年轻化、有一定技能与工作经验的队伍。因为这支队伍的努力,我省2003年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年涂阳新登记率37/ 100000万的任务,而后每年都完成了工作任务。但这支队伍还不够专业化、专职化,且稳定性不强。检验专业人员仅占56.17 % ,其中兼职占58.13 % ,这样的人员配备不仅影响痰检质量,也难以适应我省结核病规划涂阳病人发现数逐年增长的要求。以50万人口的县有1 名实验室技术人员为例,按规划要求就诊率达3‰,年需查1500人,每人初诊查3份痰,共4500片;2004年涂阳新登记率为38/100000,则需发现190 例涂阳病人,按每例随访至少复查3次共6份痰标本计,为1140 片,共5640片。以每年250个工作日计,每天约2216片。每张涂片的制作、染色和读片至少要25 min ,每天至少需工作9个多小时,这是难以做到的,即使做到,其质量也难以保证。可见目前的实验室技术人员配备不能满足规划所要达到的指标,因此培养配备一支具有高素质、专业化和专职化的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队伍迫在眉睫。

目前我省结核病检验学科的发展主要是靠项目的支持,而科研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因此经费上的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结核病检验学科科研上的发展。2010年,我省按照项目的要求开展了耐药监测,由于耐药监测布点比较广且多,因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旨在为我省结核病耐药现状和进一步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传统的结核病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快速方便的药敏试验方法BACTEC MGIT 960可以为病人赢得治疗的时间和减少传播,将来我省的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朝着快速药敏的方向开展。耐多药结核病及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的疫情也在缓慢上升中,为了扩大患者耐药性检测的可及性和提高发现,进一步要求我省结核病检验科应该建立分子生物快速诊断方法。

5.2 结核病检验学科发展的有利因素

检验在结核病诊断的作用功不可灭。当前,全球耐药结核病的流行越来越严重,结核病防治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结核病检验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我省从事结核病检验的技术人员大部分是青年人,是一支比较年轻化,专业化的队伍,这部分人具有活力,善于思考和钻研,有很好的可塑性,对于学科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人力条件。结核病防治是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各种交流的机会比较多,对结核病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对结核病的经费投入也日益增加等等,这些条件都是我省发展结核病检验学科的有利因素。

6 福建省结核病检验学科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6.1 工作思路

6.1.1强化目标,汇聚队伍。坚持以学科自主创新为指导,从我省目前实际存在的困难出发,根据学科发展方向,以省级结核病参比实验室为龙头,以结核病专科医院为基地,重点培养与引进相关学科人才,汇聚科研队伍。同时,依托国家、省部级等高级别重点项目,在实践中锻炼科研人员素质和能力,逐步建立了一支具有一定科研创新能力的团队。

6.1.2突出科研,凝炼方向。对于有科研能力的相关单位,应该进行系统性合理分工,凝练研究方向,并注重应用型的研究。例如:省级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应着重在结核菌的基因分型、耐药性发生与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为全省结核病流行控制服务;结核病专科医院的实验室要着重在结核菌的耐药性快速检测、菌型鉴定、药物敏感测定等方面的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结核病患者服务。这样才能使得各单位在实践中认准研究方向,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使学科发展方向稳定,促使成果系统化。

6.1.3注重基础,加强创新。坚持“创新为本,注重基础”为发展理念,以应用研究为基础,并结合社会需要,在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变革性的创新。在研究中,引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成果,促进学科的研究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对于县级机构结核病实验室来说,应该在实践中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总结,更好地为结核病人服务。

6.1.4优化资源,构筑基地。首先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着重改善省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的硬件条件。整合现有科研资源,鼓励相近学科综合集成,合力构筑公共研究基地,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和更新率,努力将其建设成先进性、共享性与开放性的实验平台。同时计划逐步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全省结核病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为地市、设区县级单位提供一个能进行基础研究的平台,以充分发挥基层菌种资源丰富的优越性。在实践工作中,注重提高团队的科研创新水平及相关技术人员科研能力的培养,全力推进我省结核病检验学科的人才队伍建设。

6.1.5注重交流,开拓视野。通过开展结核病控制项目等相关科研课题,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方法,邀请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到我省研讨及技术指导,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参加国家级的专业培训学习考察观摩等,加强与国内外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知名院所的交流与沟通,以全面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开拓性视野和服务水平。

6.2 工作目标

6.2.1目标。紧密近年来科技先进成果,从我省结核病防治卫生服务的需求出发,结合临床的实际需要,完善本学科建设所需要的各项资源条件;加强对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尤其特殊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省内一流的科研技术团队。使我省结核病检验学科达到或接近国内水平,成为省内有一定知名度,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人才培养基地,更好地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服务。

6.2.2本规划期内的具体目标。努力提高结核病检验学科的整体水平。对有科研能力的单位进行分工,注重科研和实践相结合,以更好的检验水平服务于结核病的防治,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6.2.3各项目标。

(1)加强学科团队梯队的建设,使团队年龄、职称、学历结构更加合理和稳定。同时加强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检验技能。

(2)明确学科的研究方针,研究方向成果和要体现出“实用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力争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和省级科研成果。

(3)改善工作和研究条件。力争用5年的时间,将各个市、县的结核病实验室建设成为具有相对独立,符合相应等级生物安全标准,县级实验室具备P2实验室的条件,配备生物安全柜和高压蒸汽灭菌器等,市级实验室在原来实验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之具备开展药物敏感性试验的能力。

(4)加强实验室网络化的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实验室结果等信息的交流顺畅,而且使得技术资源共享,让技术人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同时通过网络实验室平台,便于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保证全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为全省的结核病防治提供保障。

7 我省结核病防治的战略任务与关键技术展望

7.1 战略任务

为了促进《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目标的实现,以及更好地实施落实十二五规划的结核病防治任务,降低肺结核病的感染、发病率与死亡率。我省2010年的结核病防治任务仍然要保证四个率的达标以及发现治疗管理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完成年度计划。具体是:

(1)以县为单位,DOTS覆盖率维持在100%;

(2)全省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到70%以上;

(3)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85%以上;

(4)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

(5)2010年全省计划发现、治疗管理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9919例,其中新涂阳8234例、复治涂阳1002例、涂阴(包括重症涂阴)10683例。

随着病人发现水平的提高,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全省计划完成发现结核病人80000病例数,同时扩大耐多药结核病和TB/HIV双重感染的检测。

7.2 关键技术展望

结核病防治的目标是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将检验技术研究的成果有效地整合到结核病防控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政府的重视和经费的投入,在未来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引入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易的技术势在必行。

(1)为追踪结核病传染源和控制结核病的传播,运用基因分型技术开展我省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为研究耐多药结核病的特征和阐明我省耐多药的机理,运用耐药相关基因检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等进行研究;建立快速诊断结核病耐药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

(3)为研究我省结核病患者与卡介苗接种之间的关系,以及为新型防治结核病的疫苗的研发提供依据,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分子免疫学方面的相关研究。

(4)为提高我省结核病痰涂片的质量,在熟练应用齐尼染色方法的同时对新的检测方法如LED的应用进行摸索,旨在提高我省结核病防治的工作质量。

(5)为提高耐多药结核病人和TB/HIV双重感染的检测水平,应用快速,简便,安全的方法如GeneXpert进行检测,提高我省耐多药结核病快速诊断的效率,同时因该GeneXpert系统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要求不高,甚至可以便携到现场进行诊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8 福建省结核病检验学科发展的战略对策

结核病检验学科在结核病防控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对目前我省结核病检验学科的现状分析,我省该学科还存在很多的发展余地,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空间。结核病遭遇流动人口、TB/HIV双重感染、耐药结核病等重大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机遇,比如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国家重大传染病项目等项目的支持,政府的重视,社会防病意识的提高,科技的发展等。因此,我们应该把握良好的机遇,迎接挑战来发展我省的结核病检验学科,具体对策如下:

8.1 全面实施包括结核菌检测在内的遏制结核病策略,保证政府承诺,增加经费投入,着力加大对全省结核病实验室能力建设。为各级实验室配备开展工作所需的仪器和耗材等。

8.2 逐步形成一支省、市、县分工明确的专业化的检验队伍

省级检验人员不仅应掌握痰涂片,结核分支杆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及相应的分子生物诊断技术,而且应具备为市级和县级开展专业指导培训的能力。市级检验人员应具备痰涂片,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的能力,同时应了解相关的分子生物诊断技术,为县级做好业务指导和督导。县级实验人员在熟练开展痰涂片的基础上,应能胜任开展痰培养的工作任务。

8.3 建立网络化的结核病实验室,扩大交流的平台,以交流、促进技术的进步,带动学科的发展

分子生物技术应用到结核病的检验中后,结核病的诊断技术日新月异。通过实验室网络,可以了解结核病检验技术的最新资讯和进展,同时可以将实验结果等信息共享,有利于实验数据的分析比对,为全省结核病的防控提供可靠的结果,保证全省结核病防控的质量。

8.4 明确学科发展的任务,注重学科的质量,保证学科发展的先进性与服务性

结核病检验是为结核病的诊断,治疗服务的。提高检验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病人的发现,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为结核病的治疗提供依据,从而提高病人的治愈率,为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不可或缺的支持。结核病检验学科的发展,将更好带动结核病的发现,诊断和治疗管理的提高,为全省结核病控制服务,保证公众的健康。

[1]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司.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2] Gaby E. Pfyffer, Donald A. Bonato, Adeleh Ebrahimzadeh, et al. Multicenter Laboratory Validation of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against Classical Second-Line and Newer Antimicrobial Drugs by Using the Radiometric BACTEC 460 Technique and the Proportion Method with Solid Media. J Clin Microbiol. 1999 October; 37(10): 3179–3186.

[3] Sabine Rüsch-Gerdes, Gaby E. Pfyffer, Manuel Casal, et al. Multicenter Laboratory Validation of the BACTEC MGIT 960 Technique for Testing Susceptibilities ofto Classical Second-Line Drugs and Newer Antimicrobials. J Clin Microbiol. 2006 March; 44(3): 688–692.

[4] Karen R Steingart, Megan Henry, Suman Laal, et al. Commercial Serological Antibody Detection Tests for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PLoS Med. 2007 June; 4(6): e202.

[5] Roesch A, Nguyen H, Miyada C G, et al. Mycobacterium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nd rifampin resistance testing with high -density DNA probe arrays[J]. J Clin Microbiol, 1999,37(1):49-55.

[6] Krishna K. Singh, Yuxin Dong, Sai A. Patibandla,et al. Immunogenicity of thePPE55 (Rv3347c) Protein during Incipient and Clinical Tuberculosis. Infect Immun. 2005 August; 73(8): 5004–5014.

[7] Joaquin A Blaya, Sonya S Shin, Martin JA Yagui, et al. A web-based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to improve quality of care of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Peru: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implementation and usage statistics. BMC Med Inform Decis Mak. 2007; 7: 33.

[8] 邹盛华, 张丽水, 黄明翔等,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临床检测研究[J]. 中国防痨杂志, 2009,31(10):539-542.

[9] 蒋毅,张丽水,赵秀芹等,MLVA技术用于福建105株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23(1):1-4.

[10] 邓艳琴, 王加熊 , 肖方震等,结核分枝杆菌Rv0577 基因在毕赤酵母的表达及重组抗原活性鉴定[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24(11): 1002-1005.

[11] 梁庆福,陈求扬,赵永等,福建省畲族人群结核分枝杆菌IS6110DNA指纹图谱特征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24(10):926-929

课题组成员:

1、郑金凤,福建省防痨协会理事长,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

2、陈求扬,福建省防痨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长,主任医师。

3、黄智忠,福建省防痨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

4、林淑芳,福建省防痨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科长,副主任医师。

5、魏淑贞,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

猜你喜欢
结核结核病耐药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西部医学(2024年3期)2024-03-21 12:22:24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46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38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一度浪漫的结核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6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6:02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IL-17在结核病免疫应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