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王珂 陈俊红 陈英丽
(河南省胸科医院心二病区,河南 郑州450003)
吸痰是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清除气管内分泌物的方法,它可保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改善气体、血流比率,预防肺不张[1],是临床普遍使用的一种基本护理操作。临床主要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大手术后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的患者,吸痰后负压延长管玻璃接头与吸痰管分离后,玻璃接头有的是浸泡保存、有的是干燥保存,我们对两种保存方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ICU用呼吸机辅助呼吸48h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吸痰延长管玻璃接头采用浸泡保存法(210人),一组采用干燥保存法(203人)。两组患者病情、病种、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随机在两组患者中抽出20个使用12h后的玻璃接头,用干、湿两种棉签,擦试法取玻璃接头尖端1cm长度标本,然后置无菌容器,用普培法培养,有菌落生长再进行致病菌半定量培养,枯草杆菌和微球菌被认为是污染致病菌。
1.2.1 干燥保存法 吸痰后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延长管玻璃接头内分泌物、痰液,冲洗干净后再抽吸30ml 0.1% “84”消毒液或0.05% “84”消毒液消毒杀菌。然后把吸痰管与玻璃接头分离,把玻璃接头插入无菌干燥帽,干燥帽盲端膨大为特制,也可自制,用乳胶管代替,一端反折、固定。不关负压开关,延长管、玻璃接头、干燥帽内保持持续负压备用。
1.2.2 浸泡保存法 吸痰后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延长管玻璃接头内分泌物、痰液,干净后,关闭负压开关,把玻璃接头插入消毒瓶内备用。消毒瓶内装有0.1% “84”消毒液或0.05% “84”消毒液。
1.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诊断标准 VAP患者为应用呼吸机48h后或撤机拔管48h内,胸部X线,出现新的或原有病灶阴影增大,并同时至少有下列条件中的1条的ICU患者:(1)体温≥38.5℃或 ≤35℃;(2)白细胞计数≥10×109/L;(3)浓性分泌物。拟诊VAP后,12h内行气管吸出物培养,且至少培养出≥1个阳性的病原菌[2]。
表1 两种保存方法患VAP的发生情况
表2 两种保存方法细菌培养结果
3.1 干燥保存法操作完毕后,不需关闭负压开关,减少操作程序。干燥帽套上后是一盲端,相当于关闭负压,同时也保护接头不被损坏、不被污染,持续负压使负压管、玻璃接头内“84”消毒液在下次吸痰连接吸痰管后不会倒流污染吸痰管。对需要反复多次吸痰患者,操作方便、简单、实用。“84”消毒液是含氯消毒剂,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为一种外用消毒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等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其他微生物制剂。玻璃接头外面虽然有细菌生长,但菌落数不超Ⅱ类环境物体表面不超5个的规定和Ⅱ类环境中物体表面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铜假单孢菌的感染规定。所有病源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寄生菌,异养菌不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必须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水等,才能生长繁殖,特别是水,它是细菌的重要成分之一,细菌营养的吸收与代谢均需有水才能进行[3]。干燥保存的玻璃接头是不易导致病菌生长的,这一点细菌培养结果也得到证明。再次使用时不需打开负压开关,没有特殊情况也不需调节负压大小,把负压管玻璃接头直接从干燥帽内取出即可使用,而且手感好没有浸泡法从消毒瓶取负压管玻璃接头时的湿滑感,没有消毒液刺激性气味;在连续吸痰时,干燥的左手续倒生理盐水时不会污染瓶壁。
3.2 浸泡保存法 吸痰操作结束后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玻璃接头、负压管内分泌物、痰液,关闭负压开关,再次吸痰时打开负压开关,调节负压大小,增加操作程序,如果是抢救病人,如窒息、心脏术后灌注肺,耽误时间增加致残率。再次吸痰操作将负压管玻璃接头从消毒瓶取出,消毒液顺壁倒流,使持管左手受到污染,而且有一种湿滑感,刺激性消毒液气味使护患都感到不适,如果消毒瓶盖加盖,下次吸痰取负压管时需打开瓶盖,增加程序;不加盖,不符合含氯消毒剂需密闭保存的原则。
3.3 临床介入诊疗和接触操作时,不合格的手卫生消毒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医护人员的双手就会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而手的清洗和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最主要措施之一[4],为防止手污染,交差感染,应严格按照手卫生七步洗手法洗手,洗手后消毒然后操作。玻璃接头接触后取样细菌培养菌落数不超过Ⅱ类环境中物体表面规定标准。
3.4 VAP是ICU机械通气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9%~27%,不同类型重症监护病房中发病率相差很大,外科ICU为14.9%[5]。我院心脏外科ICU患者在使用两种不同保存方法的吸痰用物时VIP发生率没有差异。
参 考 文 献
[1]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
[2]Combes A,Luyt CE,Fagon JY,et al.Early predictors for infection recurrence and death in patients with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Crit Care med,2007,35(1):146-154.
[3]曾庆仁.病源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
[4]许晨耘,柯雅娟,俞诗娃.手术人员手卫生消毒方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1):1390.
[5]American Thoracic Sociesty.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hospitalacquired,ventilator-associated,and health care associated pneumonia[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5,171(4):388-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