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琴 邱连利 李韡 刘叶荣 乔登嫣 马郑萍 冯玉象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730050)
压疮被分为Ⅳ期,其中第Ⅲ期也叫浅度溃疡期,特点为表皮水泡破溃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致使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疼痛加重。第Ⅳ期也叫坏死溃疡期,特点为溃疡向深部组织扩展,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引起败血症[1]。Ⅲ、Ⅳ期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因疮面感染,往往加重病情,延长病程,增加经济负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目前介绍压疮的治疗方法较多,各有特色,但效果不一,尤其是Ⅲ、Ⅳ期压疮的治疗尚无公认的有效方法。中医有“创伤致局部组织气血瘀滞、瘀久化热生腐、不通则痛”的理论。我院骨科对60例Ⅲ~Ⅳ期压疮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黄连酊观察组和红外线对照组,通过应用中药黄连酊纱条湿敷治疗与红外线照射治疗Ⅲ、Ⅳ期压疮疗效的对比研究,同时对两组压疮治愈患者的换药次数和平均治愈天数的相关数据进行评估,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月~2011年4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外伤骨折患者中,对患有压疮的患者按照压疮分期标准[1]、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Ⅲ~Ⅳ期压疮患者共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胸、腰椎骨折引起的截瘫及椎管狭窄患者21例,股骨及骨盆骨折患者35例,其他骨折患者4例(包括输入性压疮1例);共有压疮创面64个,有窦道者7例。压疮部位多发生于骶尾部和髂嵴,创面直径约6.5~11.2cm。根据患者入院时住院号尾数随机分组:奇数30例纳入对照组,偶数30例纳入观察组。两组压疮患者分组后的一般资料(表1)。
表1 两组压疮患者一般资料 (n)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1)清创处理:身体下垫一次性中单,防止污染床铺。对组织坏死的创面,消毒后用无菌剪剪去坏死组织。原则是先清除与正常组织结合疏松的湿性坏死的软组织,再清除与正常组织结合紧密的干性坏死组织及腐骨。清除坏死组织以不损伤正常组织及不出血为宜,清除后用3%双氧水冲洗创面,再用生理盐水冲净,并用无菌纱布沾干,用碘伏棉球对创面涂擦消毒;(2)对照组采用红外线烤灯照射15~20min,烤灯与创面距离为50cm左右;观察组取黄连酊纱布块湿敷于创面上,有潜行通道、窦道和死腔者,先用黄连酊纱条进行填塞,然后用2~4层黄连酊纱布湿敷于创面上,要充分紧贴压疮创面,湿度以药液不滴为宜,然后用无菌棉垫覆盖伤口,胶带固定。换药频率两组均采取压疮创面分泌物量较多时,2次/d,分泌物量少时,1次/d,治愈为止。
1.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压疮的疗效以及两组中治愈患者的换药次数和平均治愈天数。
1.2.3 疗效评定标准[2]治愈:新生肉芽组织全部长出,溃疡面愈合;显效:创面有大量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明显缩小、干燥、红润;好转:创面缩小,部分创面干燥、红润,长出部分新生肉芽组织,炎性渗出物减少;无效:治疗前后溃疡无明显变化。治愈加显效计为总有效率。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数据经过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均数用±s)表示,运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表2 两组患者压疮治疗效果比较 (n)
表3 两组患者压疮换药次数与治愈天数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压疮换药次数与治愈天数比较±s)
组别 n 换药次数(次) 治愈天数(d)观察组30 34.63±1.48 75.98±2.88对照组 30 53.00±1.40 83.80±4.17 t 8.99 2.87 P 0.00 0.01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至的组织溃烂坏死,Ⅲ、Ⅳ期压疮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因疮面感染,往往加重病情,延长病程,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中医药外治法有着巨大的挖掘潜力和优势,黄连酊剂以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疗疮和缓解局部肿胀的作用[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抗微生物和抗原虫作用[4]。通过应用黄连酊剂对压疮创面湿性换药,利用单味黄连,配以酒精,共奏活血化淤、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减少渗出、抗感染的功效[5],以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预防败血症的发生,加快新生肉芽组织生长,促使创面缩小,部分创面干燥、红润,加速溃疡面的愈合。解决压疮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008年7月~2011年4月,我院检验科对黄连酊每月1次的细菌培养监测结果显示,培养平板均无菌生长,提示消毒剂监测结果合格。通过黄连酊对质控菌株及临床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的107株致病菌株的体外抑菌实验观察,发现黄连酊对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细菌,弧菌科细菌,酵母样真菌均有抑菌作用,尤其对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产头孢菌素酶的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产MBL酶的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明显。黄连酊用75%酒精浸泡黄连而成,药效易出,既发挥了酒精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使感染比较局限的作用,又可利用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减少渗出、抗感染的功效。另外,湿性换药被证明具有促进上皮细胞增长、无痛、不留疤痕、密闭性可以隔离细菌的污染、节约护士换药时间等优点,湿润的伤口能使细胞容易活动及分泌生长激素,增强免疫功能,加速伤口的愈合[6]。传统的红外线照射干燥消毒伤口是在痂皮下愈合,伤口的渗液与纱布敷料粘在一起,新生肉芽组织直接在纱布纤维中生长,当换药取走纱布时,往往很难将已粘贴在伤口上的纱布分离,取走纱布的同时也带走了新生的肉芽,甚至造成伤口出血,使得伤口迟迟不能愈合。黄连酊湿性换药的方法优于传统的红外线照射干燥消毒伤口的压疮护理方法,且黄连酊配制方便、疗效确定、价格低廉、经济实惠[7]、便于携带,也适合家庭使用,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闫焕兰,徐丽珠.护理基础技术操作规程[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70.
[2]丁淑贞,王春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7.
[3]冯玉香,申建军,刘旭琴,等.黄连酊防治骨外固定器针孔炎症80例效果分析[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4):200-201.
[4]亓丹.黄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使用研究[J].中华医药杂志,2004,4(9):186-188.
[5]刘旭琴,燕中,冯玉香,等.黄连酊预防骨外固定针眼炎症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20):2435.
[6]李津津,翁巧云.多爱肤活性亲水性敷料治疗褥疮的效果分析[J].现代康复,1998,2(8):872-873.
[7]申建军,刘旭琴,冯玉香,等.黄连酊治疗骨外固定器针眼炎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0):947.